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量刑理論中的關注焦點理論

2021-11-21 18:00:50吳思詩
犯罪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監(jiān)禁量刑罪犯

吳思詩

一、引言

不同人群受到的刑罰處遇不同,是美國刑事司法系統(tǒng)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犯罪人可能因為性別、年齡、種族、家庭情況、工作情況等不同特征,而受到刑事司法系統(tǒng)的區(qū)別對待。例如,根據(jù)美國司法統(tǒng)計局(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BJS)的統(tǒng)計,在2009至2019年之間,美國每年約有140 萬至160 萬成年人在監(jiān)獄中服刑,其中,男性所占比例一直高于92%;而女性所占比例一直低于8%。〔1〕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Prisoners in 2019: Data tables (2020).同時,盡管黑人或非裔美國人僅占美國總?cè)丝诘?2%至13%,黑人在監(jiān)獄中服刑的人卻占監(jiān)獄總?cè)丝诘?2%至38%,〔2〕Id.無論是按照監(jiān)獄人口中的總數(shù),還是按照該族裔占監(jiān)獄人口的比例,非裔都是各族裔中最高的。不同人群占監(jiān)獄人口的比例不同,有可能是因為法律因素(legal factors),也有可能是因為法外因素(extralegal factors)。從群體的角度而言,法律因素可能是該群體較高的犯罪率,法外因素則可能是刑事司法系統(tǒng)對該群體的系統(tǒng)性歧視(systematic discrimination);從個體的角度而言,法律因素可能是犯罪人所犯罪行、以往犯罪記錄的不同,法外因素可能是法官對犯罪人的刻板印象等。

然而,許多實證研究都表明,在個體層面控制了在法律因素之后,類案不同判的量刑差異(sentencing disparities)現(xiàn)象依然存在。這種量刑差異主要體現(xiàn)兩個方面:一是是否被判處監(jiān)禁刑,二是監(jiān)禁刑刑期的長短。例如,斯特芬斯密爾(Steffensmeier)、阿爾默(Ulmer)和克萊默(Kramer)〔3〕Darrell Steffensmeier,Jeffery Ulmer & John Kramer,The Interaction of Race, Gender,and Age in Criminal Sentencing:The Punishment Cost of Being Young, Black, and Male, 36 Criminology 763-798 (1998), http://doi.wiley.com/10.1111/j.1745-9125.1998.tb01265.x.使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89年至1992年間的數(shù)據(jù)證明,在控制了罪行的嚴重性、罪犯以往的犯罪記錄以及受到指控的數(shù)量之后,18 至29 歲的罪犯相較于更年長的罪犯(30 至49 歲、50 至69 歲)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受到監(jiān)禁的時間也更長;男性相較于女性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受到監(jiān)禁的時間也更長;黑人相較于白人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受到監(jiān)禁的時間也更長。這些差異為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斯特芬斯密爾和德穆思運用1993 至1996年間聯(lián)邦非毒品犯罪的數(shù)據(jù)表明,控制了罪行的嚴重性、以往的犯罪記錄以及受到指控的數(shù)量之后,在男性罪犯中,監(jiān)禁可能性和監(jiān)禁時長都與年齡成反比,非裔和西班牙裔比白人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受到監(jiān)禁的時間也更長。同樣,這些差異也是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Darrell Steffensmeier & Stephen Demuth, Ethnicity and Sentencing Outcomes in U.S.Federal Courts: Who Is Punished More Harshly?, 65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05 (2000), http://www.jstor.org/stable/2657543?origin=crossref.斯龐(Spohn)和貝克納(Beichner)運用芝加哥、邁阿密、堪薩斯城三個城市1993 至1994年間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控制罪行的嚴重性、罪犯以往的犯罪記錄、犯罪類型以及受到指控的數(shù)量之后,罪犯的監(jiān)禁可能性和年齡呈負相關關系,但是該相關關系在統(tǒng)計學上并不顯著。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非裔和西班牙裔比白人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懲罰。這些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是顯著的?!?〕Cassia Spohn & Dawn Beichner, I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f Female Offenders a Thing of the Past? A Multisite Study of Gender, Race, and Imprisonment, 11 Criminal Justice Policy Review 149-184 (2000),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887403400011002004.本文介紹和探討的關注焦點理論(focal concern theory),就是解釋這種量刑差異的主流理論。〔6〕Mona Lynch, Focally Concerned About Focal Concerns: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of Sentencing Disparities Research, 36 Justice Quarterly 1148-1175 (2019),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18825.2019.1686163.

二、關注焦點理論簡介

關注焦點理論,又譯為“核心信念”“焦點關心”?!?〕參見:吳宗憲:《西方犯罪學》(第2 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66 頁;劉能:《越軌社會學視角下的青少年犯罪》,載《青年研究》2003年第11 期,第30—37 頁。該理論于1958年由犯罪學家米勒(Walter Miller)提出,本是一種犯罪學理論,用于解釋青少年的越軌行為。米勒認為,下層階級文化(lower class culture)是產(chǎn)生青少年幫伙(gang delinquency)的土壤。而下層階級文化特別關注的方面包括:麻煩(trouble)、強硬(toughness)、機智(smartness)、興奮(excitement)、運氣(fate),以及自主(autonomy),這一系列因素被米勒概括為下層階級文化聚焦的關注之處(focal concerns),并且他將這一概念定義為“需要廣泛持續(xù)注意且需要大量情感參與其中的(社會生活)方面或事項”。刑事政策學者霍夫曼(Peter Hoffman)在1972年首次將“關注焦點”這一概念運用到刑事司法決策領域中,但是目前尚未有證據(jù)表明霍夫曼對這一術語的使用是否受到米勒的影響?!?〕Lynch, supra note 6.斯特芬斯密爾等人借用了米勒的關注焦點這一概念,并在量刑領域首次完成了理論化?!?〕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10〕關注焦點理論雖然是解釋量刑差異的主流理論,但它在刑事司法決策中有更加廣泛的應用,也被用來解釋檢察官的起訴決定、緩刑官員的緩刑建議、假釋官的假釋決定、警察的執(zhí)法決定等。See: Shannon Buglar, The ‘Focal Concerns’of Parole Board Decision—Making: A Thematic Analysis, 27 Current Issues in Criminal Justice 285-302 (2016),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345329.2016.12036047; Megan Kennedy,A Qualitative Study of Prosecutors’Decision Making in Sexual Assault Cases,in Edward R.Maguire & David E.Duffee eds.,Criminal Justice Theory: Explaining the Nature and Behavior of Criminal Justice Routledge, 2015, p.287-316; Glen A.Ishoy & Dean A.Dabney, Policing and the Focal Concerns Framework: Exploring How Its Core Components Apply to the Discretionary Enforcement Decisions of Police Officers, 39 Deviant Behavior 878-895 (2018),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1639625.2017.1335537; Don Stemen, Andres F.Rengifo & Ethan Amidon, The Focal Concerns of Sentencing and Mandatory Sentencing Laws: Circumv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ndatory Probation and Treatment, 38 Journal of Crime and Justice 183-203 (2015),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35648X.2014.883573.。他們認為,法官和其他刑事司法系統(tǒng)的決策者在作出量刑決定時有三個關注焦點:

其一,罪犯的可譴責性(blameworthiness)。斯特芬斯密爾等人所說的可譴責性,包含罪行的嚴重程度(severity)和罪犯的經(jīng)歷(biographical factors)。罪行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罪犯造成的傷害(harm),而罪犯的經(jīng)歷,包括犯罪歷史、被害經(jīng)歷,以及罪犯在犯罪過程中的角色(如領導者、組織者,或追隨者)。量刑時關注可譴責性,與報應刑罰觀和罪刑相適應的觀點一致?!?1〕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如果使用我國刑法術語加以概括,斯特芬斯密爾等人所說的可譴責性大致相當于我國刑法理論上的違法性和有責性。

其二,對社區(qū)的保護(protection of the community)。斯特芬斯密爾等人所說對社區(qū)的保護,主要指考量罪犯的再犯可能性。如果使用我國刑法術語概括,大致相當于人身危險性。這一關注焦點的理論基礎是阿爾博內(nèi)蒂(Albonetti)于1991年提出的“受限的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和“規(guī)避不確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理論。人本能的偏好確定的結果而非不確定的結果。阿爾博內(nèi)蒂認為,如果要作出完全理性的決定,就必須要是有完整的信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決策者則會依賴受限的理性,這種受限的理性是習慣和社會結構的產(chǎn)物?!?2〕Celesta A.Albonetti, An Integration of Theories to Explain Judicial Discretion, 38 Social Problems 247-266 (1991),http://www.jstor.org/stable/800532.也就是說,決策者在運用理性進行自由裁量時,為了避免不確定的結果,作出符合習慣和社會一般預期的決定。關注焦點理論認為,由于罪犯未來的行為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在量刑時法官只能根據(jù)犯罪性質(zhì)、案件信息、犯罪歷史、案件事實(如使用武器)、罪犯自身情況(如是否有毒癮、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家族史)等來預測罪犯的再犯可能性。〔13〕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

其三,可操作性(practical implications)??刹僮餍灾饕剂繉嵺`中的限制和可能的后果。這種考量既包括機構方面的考量,也包括個體方面的考量。機構方面的影響因素包括各司法執(zhí)法部門之間的關系、確保案件進展順利、當?shù)爻C正機構的容量和資源。個體方面的考量包括罪犯是否能夠服刑、罪犯的健康狀況、特殊需求、矯正機構需要為之付出的成本,以及對罪犯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另外,由于法庭在地方政治和社區(qū)規(guī)則的影響下運轉(zhuǎn),還需要考慮罪犯再犯罪對法庭形象的影響。〔14〕Id.

這三個關注焦點,顯然是法官量刑時應當考慮的因素,換言之,它們屬于影響量刑的法律因素?!?5〕Kareem L.Jordan & Rachel Bowman, Interacting Race/Ethnicity and Legal Factors on Sentencing Decisions: A Test of the Liberation Hypothesis, Corrections 1-20(2020),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3774657.2020.1726839.實際上,在美國十分常見的量刑準則(sentencing guideline)就是這樣運作的,量刑準則一般根據(jù)罪行的嚴重程度和罪犯的犯罪歷史確定量刑的基準,再根據(jù)細節(jié)做一些調(diào)整。如果量刑的關注焦點是法律因素,那么類案不同判的量刑差異為什么還會大量存在?焦點關注理論認為,在缺乏完整信息和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法官通過“感官速記”(perceptual shorthand)來規(guī)避這種不確定性?!?6〕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也就是說,法官在考量三個關注焦點時,并非依靠完整的或者盡可能多的信息,而是走了一條捷徑,轉(zhuǎn)而依靠表面的、簡單的、立即可得的信息。例如,假如罪犯所犯罪行是暴力犯罪,就認為他的侵略性強,因而人身危險性高,判處監(jiān)禁才有利于保護社區(qū)。這種做法的癥結在于,在這條捷徑中,將表面的、簡單的、立即可得的信息和更深層次的三個關注焦點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法官的過往經(jīng)驗、習慣,甚至是偏見和刻板印象。而法官的過往經(jīng)驗、習慣、偏見和刻板印象,很容易將年齡、性別、種族等法外因素納入考量,因此導致了量刑差異。在關注焦點理論框架之內(nèi),學者已經(jīng)對許多影響量刑的法外因素進行了研究,下文將對這些研究進行介紹。

三、影響量刑的法外因素

(一)微觀層面:人口學特征因素

1.年齡

在成年人中,年齡對量刑的影響可能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法官對年輕罪犯的量刑可能較輕。法官可能認為年長的罪犯知道得更多,更能辨別是非,因此比年輕罪犯更應該譴責,〔17〕Darrell Steffensmeier, John Kramer & Jeffery Ulmer, Age Differences in Sentencing, 12 Justice Quarterly 583-602(199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18829500096151.這反映了法官對第一個關注焦點(可譴責性)的考慮。如果是初犯,法官可能會不希望年輕的罪犯在監(jiān)獄中習得更多犯罪技巧從而變成習慣性犯罪人,〔18〕George K.Chamberlin, 59 A.L.R.Fed.746, American Law Reports (1982).這反映了法官對第三個關注焦點(可操作性)的考慮。另一方面,法官對年輕的罪犯量刑可能較重,因為年輕的罪犯可能與危險性和更高的再犯可能性聯(lián)系在一起?!?9〕Brian D.Johnson, 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Sentencing Departures across Modes of Conviction, 41 Criminology 449-490 (2003), http://doi.wiley.com/10.1111/j.1745—9125.2003.tb00994.x.斯特芬斯密爾等人提出了年輕罪犯可能被判處更重刑罰的四種可能的原因:一是刑罰的相對嚴重性,例如一年的刑期對50 歲或60 歲的罪犯而言可能對于他的余生而言算是很長的時間,但是對于25 歲的年輕罪犯而言則不算很長;二是成本考量,由于飲食、藥物、健康等原因監(jiān)禁年紀較大的罪犯對監(jiān)獄而言負擔更重;三是再犯可能性,年長的罪犯可能犯罪傾向更低,〔20〕美國及大部分西方國家年齡—犯罪曲線的高峰是青年時期。也更少具有需要身體條件的犯罪技能;四是相對危險性,隨著年齡增加罪犯的體力會降低,也不會如年輕罪犯爭強好斗,因此對于社區(qū)的危險性也會降低?!?1〕Steffensmeier, Kramer, and Ulmer, supra note 17.這四種可能的原因中,第一條對應第一個關注焦點(可譴責性),第二條對應第三個關注焦點(可操作性),第三條和第四條對應第二個關注焦點(對社區(qū)的保護)。斯特芬斯密爾等人同時指出,年齡對量刑的影響可能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盡管他們認為年長的罪犯會受到更輕的刑罰,但是非常年輕的、18 至20歲的罪犯也可能受到較輕的刑罰,因為他們的年齡更接近青少年而非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因此法官可能更容易寬宥他們的罪行,也更不愿意讓他們在監(jiān)獄中接受其他罪犯的影響?!?2〕Id.這也反映了法官對可譴責性和可操作性的考量。

斯特芬斯密爾等人使用賓夕法尼亞州1989至1992年間的數(shù)據(jù)證明了他們的上述假設。他們發(fā)現(xiàn),控制其他變量之后,與30-39 歲這一年齡組相比,更年長的罪犯被監(jiān)禁的可能性更小,20-29 歲這一年齡組被監(jiān)禁的可能性更大,18-19 歲這一年齡組和30-39 歲這一年齡組的被監(jiān)禁可能性大致相同(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并不顯著);同時,如果被判處監(jiān)禁刑,與30-39 歲年齡組相比,20-29 歲年齡組刑期更長,18-19 歲年齡組刑期更短,更年長的罪犯刑期最短;因此,年齡對量刑的影響是非線性的或者是倒U 形的,20-30 歲的罪犯受到的刑罰最為嚴厲。〔23〕Id.在另一項研究中,斯特芬斯密爾和德穆思使用1993 至1996年的聯(lián)邦犯罪數(shù)據(jù)表明,年齡對刑期長短的影響是倒U 形的,30 歲左右的罪犯刑期最長,更年輕的罪犯刑期較短,更年長的罪犯刑期最短。〔24〕Steffensmeier and Demuth, supra note 4.費爾德邁爾(Feldmeyer)和阿爾默(Ulmer)、斯龐(Spohn)和霍勒蘭(Holleran)、吳(Wu)和迪安杰洛(D’Angelo)也得出類似的結論?!?5〕See: Ben Feldmeyer & Jeffery T.Ulmer, Racial/Ethnic Threat and Federal Sentencing, 48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238-270 (2011),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022427810391538; Cassia Spohn & David Holleran, The Imprisonment Penalty Paid by Young, Unemployed Black and Hispanic Male Offenders, 38 Criminology 281-306(2000), http://doi.wiley.com/10.1111/j.1745—9125.2000.tb00891.x; Jawjeong Wu & Jill M.D’Angelo, Unwarranted Disparity in Federal Sentencing, 39 Criminal Justice Review 58-80 (2014),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734016814522644.其他的實證研究呈現(xiàn)出混合的結果。一些研究與斯特芬斯密爾等人1995年的研究對比得出了類似的結論:30 歲以下的年輕罪犯受到的刑罰最為嚴厲,年齡與量刑輕重總體呈負相關關系。〔26〕Michael Cassidy & Carole Gibbs, Examining Sentencing Patterns and Outcomes for White—Collar and Property Crime Offenders, 14 Victims & Offenders 75-95 (2019),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64886.2018.1 547996; 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 Darrell Steffensmeier, John Kramer & Cathy Streifel, Gender an d Imprisonment Decisions, 31 Criminology 411-446 (1993), http://doi.wiley.com/10.1111/j.1745—9125.1993.tb01136.x;Darrell Steffensmeier & Stephen Demuth, Ethnicity and Judge’s Sentencing Decisions: Hispanic—Black—White Comparison,39 Criminology 145-178 (2001), http://doi.wiley.com/10.1111/j.1745—9125.2001.tb00919.x; Jeffery T.Ulmer & Brian Johnson, Sentencing in Context: A Multilevel Analysis, 42 Criminology 137-178 (2004), http://doi.wiley.com/10.1111/j.1745—9125.2004.tb00516.x; Brian D.Johnson, Jeffery T.Ulmer & John H.Kramer, The Social Context of Guidlines Circumvention: The Case of Federal District Courts, 46 Criminology 737-783 (2008), http://doi.wiley.com/10.1111/j.1745—9125.2008.00125.x.一些研究則得出相反的結論:年輕的罪犯受到的刑罰更輕。〔27〕Richard D.Hartley & Rob Tillyer, Defending the Homeland: Judicial Sentencing Practices for Federal Immigrati on Offenses, 29 Justice Quarterly 76-104 (2012),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18825.2011.585140.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較大的罪犯受到監(jiān)禁的可能性小,但是如果被判處監(jiān)禁刑,他們的刑期則更長?!?8〕Jeffery Ulmer, Noah Painter—Davis & Leigh Tinik, Disproportional Imprisonment of Black and Hispanic Males:Sentencing Discretion,Processing Outcomes,and Policy Structures,33 Justice Quarterly 642-681(2016),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18825.2014.958186; Jeffery T.Ulmer & Mindy S.Bradley,Punishment in Indian Country: Ironies of Federal Punishment of Native Americans, 35 Justice Quarterly 751-781 (2018),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18825.2017.1341540.也有研究表明,年齡與量刑輕重之間的關系在統(tǒng)計學上并不顯著?!?9〕Spohn and Beichner, supra note 5; Traci Schlesinger, 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y in Pretrial Criminal Processing,22 Justice Quarterly 170-192 (200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18820500088929; Jeffery T.Ulmer,James Eisenstein & Brian D.Johnson,Trial Penalties in Federal Sentencing: Extra-Guidelines Factors and District Variation,27 Justice Quarterly 560-592 (2010),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18820902998063.

2.性別

男性罪犯比女性罪犯受到的刑罰更重。斯龐和貝克納從以往的文獻中總結了三種可能的原因:〔30〕Spohn and Beichner, supra note 5.第一,如果女性罪犯與家人一起生活或者需要照顧孩子,她們受到的刑罰可能較輕,因為法官可能認為她們受到的非正式的社會控制(informal social control)較強,〔31〕Kathleen Daly,Neither Conflict Nor Labeling Nor Paternalism Will Suffice: Intersections of Race,Ethnicity,Gender,and Family in Criminal Court Decisions, 35 Crime & Delinquency 136-168 (1989),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011128789035001007.因此再犯可能性較低,這反映了對第二個關注焦點(對社區(qū)的保護)的考慮。第二,肩負家庭職責的女性受到監(jiān)禁會增加照顧年幼子女的社會成本,“即使母親必須依靠社會服務的支持,她們親自照顧小孩依然比撫育機構照顧小孩便宜”?!?2〕Id., p.138.這反映了法官對第三個關注焦點(可操作性)的考慮。第三,女性的可譴責性較低,因為她們以前的被害經(jīng)歷和當下的犯罪性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3〕Kathleen Daly, Gender, Crime and Punishmen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cited in Spohn and Beichner, supra note 5.換句話說,女性的犯罪更有可能是之前的被害經(jīng)歷引起的,這對應第一個關注焦點。

斯龐和貝克納采用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就性別對量刑的影響進行了研究。〔34〕Spohn and Beichner, supra note 5.他們的定量研究證實,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他們對法官、檢察官、公設辯護人(public defender)的采訪表明,三個關注焦點確實解釋了法官更少監(jiān)禁女性的原因。一位芝加哥的法官表示,女性犯罪的背后“幾乎總是有故事”?!?5〕Id., p.176.對女性犯罪動機的考量經(jīng)常會得出她們的可譴責性更低的結論。多位法官表示,女性主要承擔照顧年幼子女的責任,監(jiān)禁女性會對年幼的子女造成不良影響,也給社會福利造成負擔。但是,這些受訪者也表示,只有當罪行并不嚴重或者罪犯沒有什么犯罪記錄的情況下,家庭、子女等因素才會被納入考量?!?6〕Id.這也表明三個關注焦點并非互相獨立,而是相互作用對量刑產(chǎn)生影響的。其他實證研究也得出了幾乎一致的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女性受到的刑罰更輕?!?7〕Cassidy & Gibbs, supra note 26.Steffensmeier, Ulmer, & Kramer, supra note 3.Hartley & Tillyer, supra note 27.Paula M.Kautt,Location, Location,Location: Interdistrict and Intercircuit Variation in Sentencing Outcomes for Federal Drug-Trafficking Offenses,Justice Quarterly, Vol.19:633,p.633-671(2002),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 18820200095381.Ulmer & Bradley,supra note 28.Feldmeyer & Ulmer,supra note 25.Ulmer & Johnson, supra note 26.Spohn& Holleran, supra note 25.Johnson, Ulmer, & Kramer, supra note 26.Ulmer, Eisenstein, & Johnson, supra note 29.得出不顯著〔38〕Albonetti, supra note 12.或者部分相反〔39〕Steffensmeier, Kramer, & Streifel, supra note 26.結論的研究則較少。

3.種族

非裔和西班牙裔與白人相比,受到的刑罰更重;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受到的刑罰更輕。非裔和西班牙裔受到更嚴厲的刑罰,可能是由于白人對他們的刻板印象。白人經(jīng)常認為非裔和西班牙裔“貧窮、懶惰、文化程度低、不聰明、更加暴力”,〔40〕Spohn and Holleran, supra note 25, p.282.同時,西班牙裔也經(jīng)常與暴力幫伙聯(lián)系在一起?!?1〕Id.盡管白人對印第安人也有一些負面的刻板印象(具有犯罪傾向、酗酒、暴力、不正常、社區(qū)混亂、犯罪猖獗、需要外部力量控制),但是由于原住民保留地(reservations)惡劣的環(huán)境和印第安社區(qū)內(nèi)的緊密聯(lián)系,〔42〕Ulmer & Bradley, supra note 28.法院可能會認為印第安人可譴責性更低,對他們更加同情,認為對他們量刑輕不會對社區(qū)造成危險,但是對他們量刑重可能會引起社區(qū)的強烈反應。這也反映了法院對三個關注焦點的考量。

多數(shù)研究表明,非裔和西班牙裔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刑期也更長。〔43〕Steffensmeier, Kramer, & Streifel, supra note 26.Steffensmeier, Ulmer, & Kramer, supra note 3.Steffensmeier & Demuth,supra note 26.Steffensmeier & Demuth, supra note 4.Spohn & Beichner, supra note 5.Kautt, supra note 37.Feldmeyer & Ulmer,supra note 25.Ulmer & Johnson, supra note 26.Spohn & Holleran, supra note 25.Ulmer, Eisenstein, & Johnson, supra note 29.Wu & D’Angelo, supra note 25.其他研究得出的結論更為復雜。卡西迪(Cassidy)和吉布斯(Gibbs)對于低級的白領犯罪(low-level white-collar crimes)的研究表明,黑人更容易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但是刑期更短?!?4〕Cassidy & Gibbs, supra note 26.哈特利(Hartley)和蒂利爾(Tillyer)的研究則表明,在移民犯罪中,控制了包括公民身份在內(nèi)的一系列變量之后,黑人和白人的刑期長短差異并不顯著,西班牙裔罪犯的刑期則更短。〔45〕Hartley & Tillyer, supra note 27.阿爾默(Ulmer)和布拉德利(Bradley)關于原住民的研究則表明,在28 個原住民較多的地區(qū)(districts),與白人相比,非裔、西班牙裔以及原住民的刑期都更短?!?6〕Ulmer & Bradley, supra note 28.

4.交互效應

許多人口學特征因素不僅對量刑產(chǎn)生顯著的主效應(main effect),也有顯著的交互效應(interaction effect)。例如,斯特芬斯密爾等人1998年的研究就顯示了年齡、性別與種族的交互效應:年輕的黑人男性受到的刑罰最為嚴厲。〔47〕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卡西迪和吉布斯得出了類似結論?!?8〕Cassidy & Gibbs, supra note 26.斯特芬斯密爾等人發(fā)現(xiàn),在女性中,黑人女性比白人女性受到的刑罰更嚴厲?!?9〕Steffensmeier, Kramer, & Streifel, supra note 26.斯龐和貝克納發(fā)現(xiàn),在男性中,黑人與西班牙裔受到的刑罰比白人更嚴厲;在女性中,各族裔受到的刑罰嚴厲程度則沒有差別?!?0〕Spohn and Beichner, supra note 5.阿爾默等人發(fā)現(xiàn),在各個性別種族組成中,黑人男性和西班牙裔男性受到的刑罰最為嚴厲?!?1〕Ulmer, Painter-Davis, and Tinik, supra note 28.斯龐和霍勒蘭則發(fā)現(xiàn),不僅非裔和西班牙裔受到的刑罰更嚴厲,無業(yè)的非裔和西班牙裔受到的刑罰會更加嚴厲?!?2〕Spohn and Holleran, supra note 25.

5.其他

工作狀況、公民身份等人口學特征也會影響量刑。斯龐和霍勒蘭認為,沒有工作的罪犯可能會比有工作的罪犯受到更嚴厲的刑罰,因為許多人認為,無業(yè)會導致犯罪?!?3〕Spohn and Holleran, supra note 25.法官可能會將無業(yè)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這反映了法官對第二種關注焦點(再犯可能性或?qū)ι鐓^(qū)的保護)的考慮。斯龐和霍勒蘭使用芝加哥、邁阿密、堪薩斯城1993年的數(shù)據(jù)說明,沒有工作的罪犯比有工作的罪犯更可能受到監(jiān)禁刑的懲罰,但是,工作狀況與性別、年齡、種族等其他人口學特征都對刑期長短沒有影響?!?4〕Id.

外國人可能比本國公民受到的刑罰更輕。吳和迪安杰洛認為,在涉及外國人時,第三個關注焦點(可操作性)尤為重要,美國的監(jiān)獄已經(jīng)十分擁擠,外國人在監(jiān)獄中可能面臨語言、文化等問題,而且外國人在定罪之后往往會被驅(qū)逐出境,因此法官可能認為沒有必要浪費已經(jīng)十分緊張的監(jiān)獄資源來監(jiān)禁外國人?!?5〕Wu and D’Angelo, supra note 26.他們的數(shù)據(jù)也證明,外國人的刑期比本國公民更短?!?6〕Id.其他一些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57〕Ulmer, Eisenstein,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9.但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58〕Hartley and Tillyer, supra note 27; Feldmeyer and Ulmer, supra note 25.另有研究表明,外國人受到監(jiān)禁刑的可能性較高,但是刑期較短。〔59〕Ulmer, Painter-Davis, and Tinik, supra note 28.

(二)微觀層面:案件程序因素

1.辯訴交易(plea)

在美國,由陪審團審判的權利是被告人根據(jù)美國憲法第六修正案享有的法定權利,被告人本不應該因為行使法定權利而受到更重的刑罰。但是,經(jīng)由審判定罪,尤其是由陪審團審判定罪的罪犯,與經(jīng)由辯訴交易程序定罪的被告人相比,往往受到更重的刑罰。阿爾默等人總結了以下原因:第一,經(jīng)由辯訴交易程序定罪的罪犯,由于配合執(zhí)法所以量刑較輕;第二,由于主動承認罪行承擔罪責,所以量刑較輕;第三,避開審判程序,避免了審判過程中作偽證的行為阻礙司法,因此量刑較輕;第四,避免審判過程中暴露出對罪犯不利的事實和罪犯的道德缺陷;第五,在個案考量中發(fā)現(xiàn)法定刑過重,借由辯訴交易程序減輕刑罰;第六,在證據(jù)不足的情況下,辯訴交易程序得以避免審判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第七,鼓勵被告人接受認罪協(xié)議以提高案件審理的效率?!?0〕Ulmer, Eisenstein,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9.這些原因主要反映的是法官對第三個關注焦點(可操作性)的考慮。大部分研究都一致發(fā)現(xiàn),法院對經(jīng)由審判定罪的被告人量刑較重,〔61〕Cassidy & Gibbs, supra note 26.Steffensmeier, Kramer, & Streifel, supra note 26.Ulmer, Painter-Davis, & Tinik,supra note 28.Albonetti, supra note 12.Steffensmeier & Demuth, supra note 26.Steffensmeier & Demuth, supra note 4.Spohn& Beichner, supra note 5.Kautt, supra note 37.Ulmer & Bradley, supra note 28.Feldmeyer & Ulmer, supra note 25.Ulmer &Johnson, supra note 26.Spohn & Holleran, supra note 25.Johnson, Ulmer, & Kramer, supra note 26.Wu & D’Angelo, supra note 25.Ulmer, Eisenstein, & Johnson, supra note 29.不論是法官審判(bench trial)還是陪審團審判(jury trial)都是如此?!?2〕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

2.審前羈押(pretrial detention)

審判前被羈押的罪犯往往在審判中被判處更重的刑罰,而審判前獲得保釋的罪犯往往被判處更輕的刑罰。一方面,導致罪犯在審判前被羈押的因素往往也是量刑過程中可能加重刑罰的因素。另一方面塞克斯(Sacks)和阿克曼(Ackerman)指出,審前被羈押的被告人無法有效地協(xié)助辯護律師準備辯護,〔63〕Meghan Sacks & Alissa R.Ackerman, Bail and Sentencing, 25 Criminal Justice Policy Review 59-77 (2014),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887403412461501.因此量刑過程更可能產(chǎn)生對他們不利的結果。大部分的研究支持了這種觀點,〔64〕Hartley & Tillyer, supra note 27.Ulmer, Painter-Davis, & Tinik, supra note 28.Spohn & Beichner, supra note 5.Spohn& Holleran, supra note 25.Johnson, Ulmer, & Kramer, supra note 26.Ulmer, Eisenstein, & Johnson, supra note 29.只有少數(shù)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5〕Feldmeyer and Ulmer, supra note 25; Ulmer and Bradley, supra note 28.

(三)宏觀層面:區(qū)域因素

雖然許多關于關注焦點理論的實證研究是應用在個體層面上的,或者說罪犯層面的微觀數(shù)據(jù),但是,關注焦點理論的提出者之一阿爾默和他的同事在另外一項研究中指出,司法者對于關注焦點的解讀,是根植于當?shù)氐纳鐓^(qū)文化、人際關系及機構之間的關系的。量刑決策過程中,“對于三個關注焦點的依賴是普世的,但是這三個焦點的含義、側(cè)重點,以及解讀卻是地方性的”?!?6〕Ulmer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6, p.142.因此,更近期的關于關注焦點理論的實證研究,大多使用多層線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HLM)來研究地域因素對量刑的影響。這種影響可分為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量刑輕重如何因地域特征而不同,這主要反映了法官對第三個關注焦點的考慮;二是個體層面的因素對于量刑的影響如何因地域特征而不同,也就是個體層面的因素和地域?qū)用娴囊蛩卦鯓泳C合作用從而影響量刑。這兩方面的影響折射出第三個關注焦點,也就是現(xiàn)實因素,怎樣影響法官對第一個和第二個關注焦點的理解。

1.量刑輕重如何因地域特征而不同

法院的案件量和案件處理程序可能會影響量刑。案件量較大的法院,為了避免案件積壓,會更傾向于用辯訴交易程序來結案,因此量刑可能較輕;較少使用辯訴交易程序、審判率(trial rate)較高的法院,則因此量刑可能較重?!?7〕Id.大部分的實證研究證明人均案件量較大的法院量刑較輕,〔68〕Feldmeyer and Ulmer, supra note 25; Ulmer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6; Ulmer, Eisenstein,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9; Wu and D’Angelo, supra note 25.斯特芬斯密爾等人發(fā)現(xiàn)人均案件量對量刑的影響并不顯著?!?9〕Steffensmeier, Kramer, and Streifel, supra note 26.約翰遜(Johnson)等人則發(fā)現(xiàn),人均案件量較大的法院在法定刑以下量刑的可能性較高,但是向下量刑的幅度卻較低?!?0〕Johnson,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26.費爾德邁爾和阿爾默發(fā)現(xiàn),審判率越高的法院量刑越重,〔71〕Feldmeyer and Ulmer, supra note 25.其他研究則發(fā)現(xiàn)審判率高低對量刑的影響并不顯著。〔72〕Ulmer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6; Johnson,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26; Ulmer, Eisenstein, and Johnson,supra note 29.

法院轄區(qū)大?。╟ourt community size)可能會影響量刑。人口較多的城市地區(qū)法院量刑可能較輕,因為城市地區(qū)的法院自主性(autonomy)較強,日常的案件處理和量刑程序較少受到公眾關注(public visibility),社會異常行為(social deviance)較為多樣,因此社會容忍度較高?!?3〕Ulmer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6.法院轄區(qū)的大小大致可用法院的法官人數(shù)和接受案件的比例來衡量。實證研究表明,與中型法院相比,大型法院量刑較輕,小型法院量刑較重或差異不顯著。〔74〕Steffensmeier,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3; Ulmer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6.一個地區(qū)城市人口越多,該地區(qū)法院量刑越輕?!?5〕Steffensmeier, Kramer, and Streifel, supra note 26.

法院轄區(qū)的人口組成可能會影響量刑。種族威脅理論(racial group threat theory)認為,刑法和刑罰是優(yōu)勢族裔用以限制少數(shù)族裔、保持優(yōu)勢地位的工具,優(yōu)勢族裔借由刑法、運用刑罰將少數(shù)族裔定義為有危險的并加以制裁,來維持他們的優(yōu)勢地位和權力。大環(huán)境中少數(shù)族裔(非裔、西班牙裔)占人口的比例越大,優(yōu)勢族裔(白人)感受到的威脅越大,重刑傾向(punitiveness)越嚴重,也越容易認為黑人和西班牙裔危險、可譴責、再犯可能性高?!?6〕Ulmer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6.下層階級占地區(qū)人口的比例、外國人占地區(qū)人口的比例,也可能有類似的影響。然而,大部分研究表明,少數(shù)族裔占該地區(qū)人口比例對量刑的影響并不顯著?!?7〕Ulmer & Bradley, supra note 28.Feldmeyer & Ulmer, supra note 25.Ulmer & Johnson, supra note 26.Johnson, Ulmer,& Kramer, supra note 26.Wu & D’Angelo, supra note 25.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了相反的現(xiàn)象,地區(qū)黑人的比例越高,法官判處罪犯監(jiān)禁刑的可能性越小。〔78〕Steffensmeier, Kramer, and Streifel, supra note 26.與此類似,下層階級占地區(qū)人口的比例、外國人占地區(qū)人口的比例也沒有對量刑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9〕Feldmeyer & Ulmer, supra note 25.Ulmer & Johnson, supra note 26.Wu & D’Angelo, supra note 25.反而有研究表明,劣勢人口越多,法官在法定刑以下量刑的可能性越大,〔80〕Johnson, Ulmer, and Kramer, supra note 26.而收入越高的地區(qū),法官量刑更重。〔81〕Wu and D’Angelo, supra note 25.這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當?shù)孛癖姏]有感知到少數(shù)族裔或者下層階級、外國人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二是人口組成的多樣性增加了社會容忍度,提高了輕刑化的傾向。

當?shù)氐恼畏諊赡軙绊懥啃獭TS多基層法院的法官和檢察官由民選產(chǎn)生,可能會受到民意和黨派意志影響。政治氛圍偏保守的地區(qū),法院量刑可能較重。斯特芬斯密爾等人發(fā)現(xiàn),一個地區(qū)共和黨的比例和量刑輕重成正比,共和黨選民越多,該地區(qū)法院量刑越重?!?2〕Steffensmeier,Kramer,and Streifel,supra note 26.阿爾默(Ulmer)和約翰遜(Johnson)則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差異?!?3〕Ulmer and Johnson,supra note 26.另一項研究則發(fā)現(xiàn),一個地區(qū)自由主義傾向越高,法官在法定刑以下量刑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自由主義傾向?qū)ο蛳铝啃痰姆葎t沒有顯著影響?!?4〕Johnson,Ulmer,and Kramer,supra note 26.

當?shù)爻C正機構的容量也可能會影響量刑。阿爾默和約翰遜認為,矯正機構空間充足的地區(qū),法院更容易判處罪犯監(jiān)禁刑。他們也證實,矯正機構的空間與罪犯被監(jiān)禁的可能性成正比,但是對監(jiān)禁刑期長短則沒有顯著影響。〔85〕Ulmer and Johnson,supra note 26.

2.個體層面因素對量刑的影響如何因地域特征而不同

正如前文所述,個體層面影響量刑的因素會產(chǎn)生交互效應。個體層面的因素和地域因素同樣會產(chǎn)生交互效應。也就是說,個體層面的因素對量刑的影響因為法院所在地的不同而不同。〔86〕Kautt,supra note 37; Ulmer and Bradley,supra note 28; Ulmer and Johnson,supra note 26.例如,考特(Kautt)發(fā)現(xiàn),罪行嚴重性、犯罪歷史、種族、性別、辯訴交易等個體層面的因素對量刑的影響在不同的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轄區(qū)(district)有顯著的不同;罪行嚴重性和犯罪歷史對量刑的影響在不同的聯(lián)邦巡回法院轄區(qū)(circuits)也有顯著的不同?!?7〕Kautt,supra note 37.阿爾默和約翰遜則發(fā)現(xiàn),雖然少數(shù)族裔占該地區(qū)人口比例對量刑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種族對量刑的影響卻隨著該地區(qū)少數(shù)族裔人口比例變化?!?8〕Ulmer and Johnson,supra note 26.也就是說,在黑人比例高的地區(qū),黑人罪犯受到的刑罰比黑人比例低的地區(qū)的黑人罪犯受到的刑罰更重,在西班牙裔比例高的地區(qū),西班牙裔罪犯受到的刑罰比西班牙裔比例低的地區(qū)的西裔罪犯受到的刑罰更重。但是,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種族對量刑的影響不隨著該地區(qū)少數(shù)族裔人口比例而變化?!?9〕Feldmeyer and Ulmer,supra note 25.

四、對關注焦點理論的評論

關注焦點理論具有綜合性、完整性、廣泛的適應性以及很大的影響力。在理論的綜合性方面,關注焦點理論整合了阿爾博內(nèi)蒂的“受限的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和“規(guī)避不確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理論,也吸收了阿爾博內(nèi)蒂于1991年提出的因果歸責理論(causal attribution theory)。〔90〕該理論認為量刑的目標包括被告人的改良可能性。關注焦點理論中的第二個關注焦點吸收了這個理論。See Ulmer and Johnson, supra note 26.在完整性方面,關注焦點理論包括了法官量刑的心理機制(即感官速記),因此闡述的是法外因素影響量刑的完整因果流程。在適應性方面,關注焦點理論已經(jīng)被用于解釋各種不同類型犯罪的量刑決策,既包括自然人犯罪,也包括公司犯罪,〔91〕Jennifer R.Lutz,Condemning the Criminal Corporation: Corporate Sentencing, Focal Concerns, and the Effects of Dodd-Frank on Sentencing Outcomes, 2019.既包括街頭犯罪(street crime),還包括白領犯罪?!?2〕Cassidy and Gibbs, supra note 26.而且,關注焦點理論不僅能為量刑的個體層面差異提供理論支持,也能為量刑的空間差異提供理論支持。因為它的綜合性、完整性及廣泛的適應性,大部分量刑實證研究都把關注焦點理論作為理論依據(jù)來進行統(tǒng)計分析。而且,實證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驗證了關注焦點理論提出的假設?!?3〕Sean Maddan & Richard D.Hartley,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ized Focal Concerns Theory of Sent encing, in Handbook on Punishment Decisions Routledge, 2017, p.311-335, https://www.taylorfrancis.com/books/978131 5410364/chapters/10.4324/9781315410371-14.但是,關注焦點理論并非不存在問題。林奇(Lynch)提出了對目前關注焦點理論相關研究的主要質(zhì)疑,〔94〕Lynch, supra note 6.她的質(zhì)疑實際上反映了該理論相關研究的三個主要的問題。

第一,實證研究中“感官速記”的缺位。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關注焦點理論對于量刑差異的解釋是通過兩步完成的:第一步是三個關注焦點(可譴責性、再犯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步則是法官通過“感官速記”(perceptual shorthand)將這三個關注焦點轉(zhuǎn)化為對性別、年齡、種族等表面信息的判斷,而這種“感官速記”,實際上是法官的經(jīng)驗、習慣、直覺,甚至是偏見和刻板印象的體現(xiàn)。但是,現(xiàn)有的罪犯層面的研究只能體現(xiàn)量刑差異的存在,并沒有涉及法官決策的心理過程?!?5〕Id.要體現(xiàn)法官決策的心理過程,只能依靠心理學實驗或者定量研究。在現(xiàn)有的文獻中,除了極少數(shù)定量研究涉及了法官決策過程中的思路之外,并沒有實證研究證明是感官速記、習慣、直覺,或是偏見等心理機制在發(fā)揮作用。林奇認為,關注焦點理論相關的研究對核心心理學理論的忽視,使得該理論對量刑差異產(chǎn)生機制的解釋不夠有力。

第二,法律因素和法外因素無法截然分開。關注焦點理論將法律因素和法外因素分開,控制法律因素來研究法外因素對量刑的影響。林奇認為,如果法律因素本身就是導致不平等的原因,那么這種二分法就意義不大。她舉了毒品犯罪的例子予以說明。聯(lián)邦法律中與霹靂可卡因(crack cocaine)相關的犯罪比普通可卡因相關犯罪的刑罰更重,霹靂可卡因的主要使用群體是黑人,霹靂可卡因在法律上的重刑也是因為它與黑人群體的聯(lián)系,法律本身就會造成不同種族的罪犯在量刑結果上的不平等。因此,相關研究在法律因素和法外因素這種二分法框架下進行研究有脫離實際之嫌。

第三,對刑事司法系統(tǒng)其余環(huán)節(jié)的忽略。量刑的結果是法官、檢察官、辯護律師,以及緩刑官共同施加影響的結果。〔96〕Id.但是,現(xiàn)有的數(shù)據(jù)卻無法囊括其他決策者(比如檢察官)所作的決策以及依據(jù)等信息。因此,關注焦點理論相關的研究無法回答諸如哪些案件會被起訴、辯訴交易的過程等對于量刑結果有重要影響的問題。

五、對中國量刑理論與實踐的借鑒

(一)在量刑理論中考慮可操作性

我國關于量刑的研究主要關注量刑規(guī)范化以及對罪犯的罪行嚴重性和人身危險性的考察。這些研究重點與關注焦點理論有一定的重合,但是,關于第三個關注焦點(實踐中的可操作性)的研究較少。舉例而言,根據(jù)關注焦點理論,矯正機構的容量可能會影響量刑。我國社區(qū)矯正由基層司法行政機關執(zhí)行,但是,不同司法行政機關的人力存在差異。根據(jù)我國2015年的數(shù)據(jù),全國司法所中一人所占司法所總數(shù)的36.35%,三人及三人以上所占司法所總數(shù)的21.38%。〔97〕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2015年度司法所工作統(tǒng)計分析報告》, 載《人民調(diào)解》2016年第5 期,第9 頁。這種人力差異是否會對當?shù)胤ㄔ旱牧啃虥Q定造成影響?人力不足的司法所所在地的法院是否會因為考慮到司法所的壓力而更容易作出監(jiān)禁刑的裁決?另外,我國基層法院的刑事案件量也存在差異。根據(jù)美國的理論,案件量較大的地區(qū)法院量刑較輕,因為法院更傾向于選擇通過辯訴交易結案。我國并無辯訴交易程序,但是有促進司法效率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案件量的差異是否會通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量刑產(chǎn)生影響?此外,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力日益增大,部分案件在網(wǎng)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也有部分案件在中國庭審公開網(wǎng)進行直播。案件的曝光度不同是否會影響量刑?這些問題在實踐中可能存在,但是相關數(shù)據(jù)和實證研究較少。在域外研究對第三個關注焦點提供了支持的情況下,我國的實證研究不考慮這些變量則可能因為缺失變量的影響造成結果的偏差。

已有研究者指出,我國司法實踐中法官量刑時除了考慮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外,還考慮了其他因素,如賠償經(jīng)濟損失、鄰里關系、量刑成本等。〔98〕劉勝超:《中國量刑規(guī)范化基本問題研究》,武漢大學2015年博士學位論文。但是,這些在司法實踐中得以運用的因素并未被我國現(xiàn)有的量刑基本原則所囊括,因此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而這些因素在美國的量刑理論中,則屬于第三個關注焦點(可操作性)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我國學者在對這些因素進行研究時可以援引關注焦點理論,而在發(fā)展我國量刑理論時則可以借鑒關注焦點理論中的第三個關注焦點。

(二)量刑地域差異的理論依據(jù)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城鄉(xiāng)差異明顯,地域文化也有差別,量刑存在地域差異?!?9〕參見:熊謀林、趙勇、程乙峰:《重考量刑公正與量刑差異——德陽市五個基層法院的定量研究證據(jù)》,載《犯罪研究》2014年第6 期,第22—44 頁;王劍波:《我國受賄罪量刑地區(qū)差異問題實證研究》,載《中國法學》2016年第4 期,第245—265 頁;熊秋紅:《中國量刑改革:理論、規(guī)范與經(jīng)驗》,載《法學家》2011年第5 期,第37—53 頁。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實證研究只檢驗了量刑差異是否存在,如果確認量刑地域差異存在,往往從法官個人因素或傳媒等外部因素方面總結原因。很少有研究從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當?shù)匚幕曀?、法律傳統(tǒng)、執(zhí)法部門之間的關系等地域性因素出發(fā)進行分析。關注焦點理論認為,法官對罪行嚴重性、人身危險性等的解讀,是根植于當?shù)氐纳鐓^(qū)文化、人際關系及機構之間的關系的。關注焦點理論相關的實證研究常用的多層線性模型(HLM),正是解釋地域性因素對量刑影響的實用工具。因此,如果將來的研究能夠運用這個模型考慮、分析地域性因素,就能為量刑的地域差異找到更多理論依據(jù)和可能的解決方式。

(三)在量刑實踐中考慮案件程序和可操作性

關注焦點理論認為,案件程序因素可能會影響量刑結果,經(jīng)由辯訴交易程序定罪的被告人往往量刑較輕。我國雖無辯訴交易制度,但已經(jīng)推行了與辯訴交易具有一些相似之處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并且在部分地區(qū)有與之配套的值班律師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主要發(fā)揮程序性作用,難以對量刑產(chǎn)生實質(zhì)性影響。〔100〕皇甫長城、劉強、周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量刑建議工作機制研究》,載《上海法學研究》2019年第7 卷,第302—316 頁。對關注焦點的研究雖然不關注有無律師對量刑的不同影響,〔101〕美國的實證研究之所以不關注有無律師對量刑的影響,是因為在被告人被判處監(jiān)禁的案件中律師辯護權是一項憲法權利,因此在這類案件中有無律師是一個常量而非變量。但關注政府指派的律師(public defender)和私人雇傭的律師(private attorney)對量刑的影響是否有差異??傮w而言,美國的研究表明這兩類律師發(fā)揮的作用并無差異。因此,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如果能夠賦予值班律師閱卷權等更多實質(zhì)性權利,增強他們法律幫助的有效性,則可以期望他們發(fā)揮和私人雇傭的律師相似的作用,在量刑過程中更多地保障被告人權益,使量刑更加精準。

關注焦點理論也認為,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也會影響量刑結果。司法機關的業(yè)績考核、案件量、人力資源、案件處理的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等,都被包括在可操作性的考量范圍內(nèi)。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如果設定指標、盲目追求認罪認罰制度的適用率,則忽略了可操作性,可能產(chǎn)生量刑不均衡的結果。因此,在適用認罪認罰制度進行量刑實踐時,應當考慮司法機構中重罪部門與輕罪部門處理案件的不同性質(zhì),應當考慮案件量大的部門與案件量較小的部門的司法資源與量刑成本差異,以避免量刑不均衡的結果。在進行量刑理論研究時,也應該將案件程序與案件類型的交互效應、案件程序與機構特征的交互效應等更加復雜的變量納入研究模型,使理論研究能對更為復雜的實踐狀況作出評價和效果預測。

綜上所述,關注焦點理論作為解釋美國量刑差異的主流理論,雖然存在缺陷,但對我國的量刑理論研究和實踐問題解決具有借鑒意義。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大陸地區(qū)不存在多法域的法律差異,而且我國有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這一全國統(tǒng)一的裁判公開系統(tǒng),進行量刑差異的實證研究具有美國所沒有的優(yōu)勢。但是,目前裁判文書并未100%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公開,基于文書網(wǎng)整理的數(shù)據(jù)也并不包含所有必要信息。在量刑領域數(shù)據(jù)的全面性和數(shù)據(jù)質(zhì)量方面,我國與美國成熟的司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實踐存在差距。司法實證研究的當務之急,是收集、整理、公開高質(zhì)量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司法數(shù)據(jù),為理論研究和解決實踐中問題提供學理支持。

猜你喜歡
監(jiān)禁量刑罪犯
刑事程序法向度的量刑規(guī)范化研究
有一種監(jiān)禁叫“書刑”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56
論罪犯“確有悔改表現(xiàn)”的認定
貪污、受賄犯罪終身監(jiān)禁規(guī)定妥當性反思
刑法論叢(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0
論自首在量刑中的適用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0
潛逃歸案疑犯的量刑規(guī)范
清末女犯監(jiān)禁情況考述
聰明的罪犯
海外英語(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抓罪犯
海外英語(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
論量刑說理的規(guī)范性與透徹性
法律方法(2013年1期)2013-10-27 02:27:43
宝兴县| 阿荣旗| 罗江县| 奎屯市| 黄陵县| 乌恰县| 宁武县| 西青区| 皋兰县| 潜江市| 东城区| 阳东县| 南充市| 庆安县| 荣昌县| 伊宁市| 永和县| 襄汾县| 长治县| 宁夏| 轮台县| 枣强县| 柏乡县| 沁水县| 波密县| 洪江市| 土默特左旗| 阳新县| 乐安县| 武义县| 玉门市| 休宁县| 凯里市| 辽宁省| 黄平县| 汽车| 安福县| 鹤峰县| 凤山县| 三穗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