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峰
小學課堂教學是小學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通過有效的方式對小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進行提升;課堂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基礎學習,這種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對小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學生通過探究以及自主學習的方式,總結教師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并通過小組合作式的交流,能夠使學生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教學質量,并且通過探究式教學,還能幫助學生建立一種更為新穎的學習模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應用價值較高。
將實踐活動與探究式小學數學相結合,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對自身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綜合利用,通過自身的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也需要盡可能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教學中,這樣能夠使學生應用數學的眼光對生活進行觀察,通過數學的方式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例如,在“節(jié)約用水”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就包含了以往學過的計量、簡單統(tǒng)計、比例等知識,上課前教師需要明確最終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同時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進校學前教育目標要求學生收集關于我國目前水資源的具體狀況,記錄自己或周邊在生活中浪費水的情況與現象,并且讓學生測量一個龍頭,如果沒有官員在單位時間的滴水量,并記錄學校中大約有多少水龍頭存在沒有關嚴的情況。在這樣的課前預習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對課堂知識有大致的了解,并且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配合能力。在開始課堂教學時,可以先播放有關于節(jié)約用水的公益廣告,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地球上的水資源是用之不盡的嗎?為什么我們需要節(jié)約用水呢?在此時可以要求學生展現在課前調查的各種數據和圖片,同時將這些資料交由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最終在教師的輔導下將數據制成圖表,通過圖表能夠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我國水資源的匱乏。然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根據統(tǒng)計表向學生提問:一立方米的水重為一噸,一個水龍頭一年會浪費多少噸水?按照這個比例,全國大約有30萬所學校,每年這些學校的水龍頭會浪費多少噸水?通過提出這類龐大的數據,使學生進行小組內合作計算,然后通過分析討論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獲得強烈的數字感官沖擊,使學生意識到平時雖然浪費雖小,但綜合起來的浪費便是巨大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提升自己的節(jié)水意識。
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整理收集數據的能力,還能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融入數學知識內,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節(jié)約用水意識。
在進行統(tǒng)計與概率這一課的教學時,應當將教學活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了解隨機概念和數據統(tǒng)計的初步概念。很多教師都會選擇摸球游戲來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筆者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將一個裝滿紅色球的袋子交給學生,然后并不告訴學生袋子中有幾個顏色的球,學生摸球后教師猜測,而教師每次都能夠猜中,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袋子的好奇心,通過這樣的實踐,能夠引出數學概率中的一定性即確定性。在學生體會到事件的確定性后,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教師需要當著學生的面將三個白色的球放入袋子中,然后要求學生摸球,同時學問學生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摸出白球的概率大概是多少?摸球過程中摸到的顏色一定存在概率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不確定性,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助于啟迪學生對于數學統(tǒng)計思維的理解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感受到關于數學的樂趣。
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升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兩次摸球體會到的到底是怎樣的感受,而學生在完成小組討論后積極發(fā)表自身的感想,教師對其進行總結,使學生對于摸球和概率的認知有感性升華到理性,這樣能夠使學生了解不同事件的發(fā)生率也是不同的。
在案例教學中可以發(fā)現探究式教學是現代教學背景下一種較為新穎的學習方式;在現代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對學生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可以將許多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進行融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fā)揮自身的思維能力,不斷進行知識的創(chuàng)造,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雖然探究式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但廣大教育人員也需要意識到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并將探究目標建立在學生的學習需求上,這樣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能夠更為順利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