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颋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堅持在家監(jiān)測血糖,以根據其結果來調整藥物。可筆者在臨床中發(fā)現,很多患者不愿意或者經常忘記測血糖,有些人則認為測糖化血紅蛋白就可以,因為它反映的是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與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所以只要糖化血紅蛋白控制達標,就不需要平時監(jiān)測空腹、餐后2小時、睡前血糖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當然是一個誤解。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好,并不等于平時血糖就一定控制得好,因為血糖一直是處于波動狀態(tài)的,有些人的血糖波動還非常大,甚至是高低血糖交替出現。如果是這種情況,雖然糖化血紅蛋白可達標,但同樣可對血管造成損傷,導致血管發(fā)生炎癥,對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起到促進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但要糖化血紅蛋白達標,血糖還要控制平穩(wěn)。我們做個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就可以看到血糖的波動情況。如果沒有做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又經常忘記測餐后血糖,這里筆者就給糖尿病患者介紹一個能預估餐后2小時血糖的計算公式,大家可以試試。
計算公式:
P B G(餐后2小時血糖,單位為m m o l / L)=1.5×HBA1c+0.5×FBG(空腹血糖,單位為mmol/L)-4.1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式適用于使用口服藥或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選擇最近1個月的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空腹血糖為最近1周的平均血糖。
舉一個例子:一個患者近1周的平均空腹血糖為7.5mmol/L,HBA1c為8%,那么他的PBG=1.5×8+0.5×7.5-4.1=11.65mmol/L,明顯偏高。國際上的多項臨床前瞻性研究都發(fā)現:餐后高血糖對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著重要影響。而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又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當然,PBG是點血糖,受飲食等因素影響較大,公式計算出的PBG是大致平均范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隨機檢測的點血糖,有條件者還是需要自己監(jiān)測餐后血糖,這樣會更可靠一些。
最新發(fā)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又將“葡萄糖目標范圍內時間(TIR)”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個控制目標。
TIR指的是24小時內葡萄糖在目標范圍內(需要醫(yī)生針對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個體情況給出一個血糖的目標范圍,通常為3.9~10.0mmol/L)的時間或其所占的百分比。以一位普通的糖尿病患者為例(無其他疾病和糖尿病并發(fā)癥),通常建議血糖控制目標為3.9~10mmol/L內。如果24小時內,其血糖有20小時在這一范圍,則TIR為83.33%(20÷24×100%)。
雖然監(jiān)測血糖的手段已經很多,但是難免有“死角”,TI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這一“死角”,很好地反映患者血糖的整體情況,從而幫助延緩糖尿病進展,減緩并發(fā)癥的進程。對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TIR增加5%會帶來顯著的臨床益處,建議糖尿病患者將TIR的目標定為>70%。
TIR尤其適用于胰島功能較差的糖友,如1型糖尿病患者;也適合病程較長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于病情觀察及治療指導;更適合那些血糖正常、糖化正常,但仍有不適癥狀或并發(fā)癥在悄悄進展的人群。當然,TIR需要通過佩戴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儀來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