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亮,郝兵元,梁曉敏
( 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yè)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
在巖體中常分布有節(jié)理、裂隙等軟弱結構面,嚴重威脅著結構的穩(wěn)定性[1]。裂隙注漿是指通過一定的外界壓力將漿液注入到裂隙巖體中,使破碎的巖體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從而改善巖體結構的力學性能[2]。目前注漿加固工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注漿工程的隱蔽性,注漿理論的發(fā)展則遠滯后于工程實踐,注漿工程尤其是裂隙注漿仍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漿液在裂隙中最終擴散距離以及注漿對巖體結構的影響難以查明;注漿參數的確定、注漿工程的設計很大程度上依賴施工經驗,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著注漿理論的發(fā)展。
為解決這些問題,相關學者針對裂隙注漿漿液擴散規(guī)律展開了深入研究。王強[3]等基于賓漢流體滲流模型,推導出裂隙注漿中注漿量計算公式;張凱文[4]利用可視化裂隙注漿模型,研究了不同注漿因素下漿液的流動規(guī)律;C BAKER[5]等基于牛頓流體流變方程,建立了漿液在裂隙中的擴散方程。然而,在以上研究中,雖然探究了漿液在裂隙中的擴散規(guī)律,但均未考慮注漿對巖體結構的影響。在實際注漿工程中,往往存在著流固耦合效應,漿液壓力會使得圍巖體進行應力重分布,進而引起裂隙的變形,裂隙的變形又將影響漿液的流動[6]。
為此,基于冪律流體的本構方程,推導出冪律流體的漿液擴散方程。并考慮圍巖應力場和漿液流體場的雙向耦合,運用數值模擬軟件,建立考慮流固耦合作用的單一裂隙注漿模型,分析了注漿壓力、漿液密度、裂隙開度等因素對漿液擴散和裂隙變形的影響。希望本研究能對裂隙注漿理論和工程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
( 1 ) 漿液為均質且各向同性的冪律流體。
( 2 ) 漿液不可壓縮,其流動過程滿足連續(xù)性方程。
( 3 ) 漿液流動過程不受重力及地下水的影響。
( 4 ) 裂隙巖體為彈性體,其變形為彈性變形。
在實際巖體中,裂隙兩表面往往不是平行的,由于地應力的作用,裂隙表面只有部分面積是貼合的,其他部分兩表面則處于分離狀態(tài)[7]。漿液進入裂隙后,首先對裂隙中的未接觸部分進行充填,隨著注漿過程的持續(xù),漿液壓力不斷增大,漿液將逐漸承擔裂隙兩側巖體的部分壓力,而裂隙接觸部分所受的壓力因逐漸轉移給漿液而減小,這時將進行應力重分布。隨著漿液壓力的不斷增大,裂隙接觸部分的法向應力減小為0,這時為裂隙變形的臨界階段[8]。若漿液壓力持續(xù)增大,漿液將對裂隙表面的巖體施加壓力,接觸部分將逐漸分離,裂隙發(fā)生變形,裂隙開度變大[9]。
但由于裂隙兩側表面接觸部分很少,且計算此部分的裂隙變形極為復雜,因此為計算方便,可將裂隙簡化為兩側表面平行的平行板進行計算研究,簡化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裂隙簡化模型Fig.1 Fracture simplified model
因平行板裂隙模型是軸對稱的,且漿液流動過程中所有作用力也是對稱的,因此可將裂隙模型簡化為二維對稱模型[10]進行研究,如圖2所示。
圖2 漿液流動計算模型Fig.2 Calculation model of slurry flow
( 1 ) 流變方程
阮文軍[11]的研究成果表明,水泥漿液在低水灰比( 0.5~0.7 )時可視為冪律流體,中等水灰比( 0.7~1.0 )時可視為賓漢流體,高水灰比( 大于1.0 )時可視為牛頓流體。由于注漿時用的水泥漿液水灰比都比較低,因此將注漿漿液視為冪律流體進行研究。冪律流體的基本流變方程為
式中,τ為剪切應力;K為稠度系數;γ為流體剪切速率;n為流體流變系數。
式( 1 )中,流體剪切速率γ表示剪切應力產生的速度變化率,其表達式為
其中,v為流體流速,則式( 1 )可改寫為
( 2 ) 運動方程
為研究流固耦合作用下漿液的擴散規(guī)律,需要準確表述水泥漿液在裂隙中流動的所有細節(jié),因此采用N-S方程作為漿液擴散的運動方程[12]。N-S方程是建立在動量守恒基礎上的,其表達式為
( 3 ) 連續(xù)性方程
由于漿液的流動過程是連續(xù)的,因此其流動滿足連續(xù)性方程[13-14]。因為假定漿液在流動過程中不可壓縮,因此連續(xù)性方程是建立在質量守恒基礎上的,其表達式為
( 4 ) 耦合控制方程
當漿液壓力小于裂隙變形的臨界壓力時,裂隙寬度不變。隨著漿液壓力的不斷增大,其值將大于裂隙變形的臨界壓力,此時裂隙將會發(fā)生變形,寬度增大[10]。流固耦合的過程也就是裂隙變形的過程,其控制方程為
式中,b為裂隙寬度;b0為初始裂隙寬度;p為漿液壓力;p1為裂隙變形的臨界壓力;kn為彈性系數,kn=D/E,D為注漿的影響范圍,E為裂隙巖體的彈性模量。
張凱文[4]的研究成果表明,冪律流體在裂隙中的流動滿足質量守恒,且其流動沿y方向有一個壓降,由圖2可知
式中,ΔP為流體壓力變化量;dL為所取流體微元沿x軸的長度。
流體壓力變化ΔP的表達式為
由式( 6 )和式( 7 )可知,剪切應力滿足
為方便計算,可引入符號A代表漿液壓力在y方向變化,即
根據廣義冪律流體的本構方程即式( 2 ),有
式中,C1為常數。
由于在裂隙表面處流體流速為0,即y=b,v=0,將此邊界條件代入式( 11 ),得
則,式( 11 )可改寫為
對式( 12 )進行積分可得裂隙內流體的平均流速為
在t時刻漿液的單位流量為
式中,q為漿液單位流量;x為t時刻的漿液擴散半徑。
將式( 9 )代入式( 15 ),可得
對式( 16 )進行積分,可得漿液壓力的表達式為
由于在初始時刻t=0時,x=r0,P=Pc,將此邊界條件代入式( 17 ),得
式中,r0為注漿孔半徑;Pc為注漿壓力。
將式( 18 )代入式( 17 ),可得漿液壓力與漿液擴散半徑的關系式為
式( 19 )即為冪律流體的漿液擴散方程。
影響漿液擴散及裂隙變形的因素很多,總體可分為3方面因素[15-16]:漿液因素、裂隙因素、注漿工藝因素。漿液因素主要包括注漿材料、水灰比、漿液密度等;裂隙因素主要包括裂隙產狀、粗糙度、張開度等;注漿工藝因素主要包括注漿孔徑、注漿壓力等[17]。為方便研究,本文從3方面因素中各選取一個代表性因素進行研究。
漿液因素方面,選取漿液密度作為代表性影響因素。由于裂隙注漿所采用漿液多為水泥漿液[18],且其水灰比通常較小、密度較大。因此選擇漿液密度分別為1 400,1 600,1 800 kg/m3三個梯度進行研究。裂隙因素方面,選取裂隙開度作為代表性影響因素。王強[3]的研究成果表明,裂隙開度小于1 mm時為閉合裂隙,裂隙開度為1~3 mm時為微張裂隙,裂隙開度為3~5 mm時為張開裂隙,裂隙開度大于5 mm時為寬張裂隙[19]。本文主要研究閉合裂隙和微張裂隙,選擇裂隙開度分別為0.5,1.0,1.5 mm三個梯度進行研究。注漿工藝因素方面,選取注漿壓力作為代表性影響因素。選擇注漿壓力分別為1,3,5 MPa三個梯度進行研究。具體工況設計見表1。
表1 工況設計Table 1 Working condition design
( 1 ) 注漿壓力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
為研究注漿壓力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選取工況1、工況2和工況3進行模擬研究,控制注漿壓力為惟一變量,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擬軟件的流-固耦合模塊,根據簡化后的理論模型( 圖1 ),建立兩側平行的單一裂隙模型。巖體模型尺寸為10 m×10 m×10 m,注漿孔直徑為25 mm,裂隙開度根據工況設計,裂隙上下邊界為無滑移邊界,注漿孔口處為定壓力邊界,對以上3個工況下的漿液擴散進行模擬研究。
不同注漿壓力作用下漿液在裂隙內擴散20 min時的形態(tài)如圖3所示,漿液隨時間的擴散范圍如圖4所示。
圖3 不同注漿壓力下漿液擴散形態(tài)Fig.3 Morphology of slurry spreading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圖4 不同注漿壓力下漿液擴散范圍Fig.4 Slurry spreading range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由圖3和4可知:在不同注漿壓力作用下,隨著注漿時間的持續(xù),漿液擴散范圍在逐漸增大。擴散速率前期較快,然后隨時間逐漸減慢。注漿壓力為1 MPa時,在開始的1.4 min內,漿液在裂隙內并未擴散開,在1.4 min后漿液才逐漸開始擴散,分析原因可能是數值模擬中裂隙上下邊界為無滑移邊界,即漿液在裂隙壁面上速度為0[20-21],故在剛開始注漿時,注漿量較小,漿液可能黏滯于裂隙壁面上,漿液流動較慢,后隨著時間的延續(xù),漿液流入量增大,在注漿壓力的作用下,漿液逐漸克服其黏滯性阻力而快速流動。相同時間下,漿液擴散范圍隨注漿壓力的增大而增大。注漿壓力為1 MPa時,漿液擴散20 min的擴散半徑為1.37 m;注漿壓力為3 MPa時,漿液擴散20 min的擴散半徑為2.39 m,相比于工況1注漿壓力增加值為2 MPa,增幅為200%,漿液擴散半徑增加值為1.02 m,增幅為74.45%;注漿壓力為5 MPa時,漿液擴散20 min的擴散半徑為3.03 m,相比于工況2 注漿壓力增加值為2 MPa,增幅為66.67%,漿液擴散半徑增加值為0.64 m,增幅為26.78%。為更清晰地反映不同因素對漿液擴散的影響,現定義影響指數公式為
式中,f 為影響指數,其絕對值越大,說明變量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越大;n1,n2分別為影響因素的第2個取值相比第1個取值的增幅,影響因素的第3個取值相比第2個取值的增幅;m1,m2分別為影響因素在第2個取值下相比第1個取值漿液擴散范圍的增幅,影響因素在第3個取值下相比第2個取值漿液擴散范圍的增幅。
將n1=200%,n2=66.67%,m1=74.45%,m2=26.78%代入式( 20 )得影響指數 f=0.39,可知漿液擴散范圍與注漿壓力正相關。
( 2 ) 漿液密度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
選取工況2、工況4和工況5進行模擬研究,控制漿液密度為惟一變量。
不同漿液密度下漿液在裂隙內擴散20 min時的形態(tài)如圖5所示,漿液隨時間的擴散范圍如圖6所示。
圖5 不同漿液密度下漿液擴散形態(tài)Fig.5 Slurry spreading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slurry density
圖6 不同漿液密度下漿液擴散范圍Fig.6 Slurry spreading range under different slurry densities
由圖5和6可知:在不同漿液密度下,隨著注漿時間的持續(xù),漿液擴散范圍在逐漸增大。擴散速率前期較快,然后隨時間逐漸減慢。
將圖5和6的模擬結果,n1=14.29%,n2=12.5%,m1=-0.83%,m2=-0.84%代入式( 20 ),得影響指數f=-0.06,可知漿液擴散范圍與漿液密度負相關,但其相關性極小,即漿液密度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極小。
( 3 ) 裂隙開度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
選取工況2、工況6和工況7進行模擬研究,控制裂隙開度為惟一變量。
不同裂隙開度下漿液在裂隙內擴散20 min時的形態(tài)如圖7所示,漿液隨時間的擴散范圍如圖8所示。
圖7 不同裂隙開度下漿液擴散形態(tài)Fig.7 Slurry spreading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圖8 不同裂隙開度下漿液擴散范圍Fig.8 Slurry spreading range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由圖7和8可知:在不同裂隙開度下,隨著注漿時間的持續(xù),漿液擴散范圍在逐漸增大。擴散速率前期較快,然后隨時間逐漸減慢。相同時間下,漿液擴散范圍隨裂隙開度的增大而增大。
將圖7和8的模擬結果,n1=100%,n2=50%,m1=7.24%,m2=25.52%代入式( 20 ),得影響指數 f=0.54,可知在閉合裂隙和微張裂隙中,漿液擴散范圍與裂隙開度正相關。
由上述分析可知,各因素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程度為:裂隙開度>注漿壓力>漿液密度。
為研究注漿壓力對裂隙變形的影響,根據第2節(jié)建立的模型,選取工況1~3進行模擬研究,控制注漿壓力為惟一變量。不同注漿壓力作用下漿液在裂隙內擴散20 min時裂隙的變形形態(tài)如圖9所示,裂隙內不同位置處的( 法向 )變形量如圖10所示。
圖9 不同注漿壓力下裂隙變形形態(tài)Fig.9 Crack deformation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圖10 不同注漿壓力下裂隙變形量Fig.10 Crack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由圖9和10可知:在不同注漿壓力作用下,注漿 孔口處裂隙變形量最大,隨著距離的增大,裂隙變形量逐漸減小,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漿液壓力在孔口處最大,致使裂隙產生較大變形,隨著距離的增大,漿液壓力逐漸減小致使裂隙變形量減小。相同位置處,裂隙變形量隨注漿壓力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注漿壓力下的裂隙變形量差值在注漿孔口處最大,隨著距離增大而不斷減小,在距離注漿孔口4.6 m處差值接近于0。注漿壓力為1 MPa時,漿液擴散20 min時裂隙最大變形量為0.021 6 mm;注漿壓力為3 MPa時,漿液擴散20 min時裂隙最大變形量為0.089 1 mm,相比于工況1注漿壓力增加值為2 MPa,增幅為200% ,裂隙最大變形量增加值為0.067 5 mm,增幅為312.5%;注漿壓力為5 MPa時,漿液擴散20 min時裂隙最大變形量為0.178 3 mm,相比于工況2注漿壓力增加值為2 MPa,增幅為66.67%,裂隙最大變形量增加值為0.089 2 mm,增幅為100.11% 。
為確定各因素對裂隙變形的影響,對式( 20 )各符號代表的含義重新定義: f為影響指數,其絕對值越大,說明變量對裂隙變形的影響越大;n1,n2分別為影響因素的第2個取值相比第1個取值的增幅,影響因素的第3個取值相比第2個取值的增幅;m1,m2分別為影響因素在第2個取值下相比第1個取值裂隙最大變形量的增幅,影響因素在第3個取值下相比第2個取值裂隙最大變形量的增幅。將n1=200%,n2=66.67%,m1=312.5%,m2=100.11%代入重新定義后的式( 20 ),得影響指數 f=1.53,可知裂隙最大變形量與注漿壓力正相關。
選取工況2、工況4和工況5進行模擬研究,控制漿液密度為惟一變量。不同密度的漿液在裂隙內擴散20 min時裂隙的變形形態(tài)如圖11所示,裂隙內不同位置處的( 法向 )變形量如圖12所示。
圖11 不同漿液密度下裂隙變形形態(tài)Fig.11 Crack deformation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圖12 不同漿液密度下裂隙變形量Fig.12 Crack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slurry densities
由圖11和12可知:在不同漿液密度下,注漿孔口處裂隙變形量最大,隨著距離的增大,裂隙變形量逐漸減小。
將圖11和12的模擬結果,n1=14.29%,n2=12.5%,m1=-0.22%,m2=-0.34%代入重新定義后的式( 20 ),得影響指數 f=-0.02,可知裂隙最大變形量與漿液密度負相關,但其相關性極小,即漿液密度對裂隙最大變形量的影響極小。
選取工況2、工況6和工況7進行模擬研究,控制裂隙開度為惟一變量。不同裂隙開度下漿液在裂隙內擴散20 min時裂隙的變形形態(tài)如圖13所示,裂隙內不同位置處的( 法向 )變形量如圖14所示。
圖13 不同裂隙開度下裂隙變形形態(tài)Fig.13 Crack deformation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圖14 不同裂隙開度下裂隙變形量Fig.14 Crack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由圖13和14可知:在不同裂隙開度下,注漿孔口處裂隙變形量最大,隨著距離的增大,裂隙變形量逐漸減小。在距離注漿孔2.5~4.5 m處,裂隙開度為1.0 mm的裂隙變形量小于裂隙開度為0.5 mm的裂隙變形量,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漿液在1 mm寬的裂隙中并未完全充填,從而未能引起裂隙的較大變形。其他位置處,裂隙變形量隨裂隙開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裂隙開度的裂隙變形量差值在注漿孔口處最大,隨著距離的增大而不斷減小,在距離注漿孔口4.7 m處差值接近于0。
將圖13和14的模擬結果,n1=100%,n2=50%,m1=24.62%,m2=54.32%代入重新定義后的式( 20 )得影響指數 f=0.67,可知在閉合裂隙和微張裂隙中,裂隙最大變形量與裂隙開度正相關。
由上述分析可知,各因素對裂隙變形的影響程度為注漿壓力>裂隙開度>漿液密度。
( 1 ) 將水泥漿液看作一種冪律流體,基于冪律流體的本構方程,推導出冪律流體漿液的擴散方程。
( 2 ) 在閉合裂隙( b<1 mm )和微張裂隙( 1≤b<3 mm )中,漿液擴散范圍與注漿壓力及裂隙開度正相關,與漿液密度負相關,各因素對漿液擴散范圍的影響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裂隙開度、注漿壓力、漿液密度。
( 3 ) 在閉合裂隙和微張裂隙中,裂隙變形量與注漿壓力及裂隙開度正相關,與漿液密度負相關,各因素對裂隙變形量的影響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注漿壓力、裂隙開度、漿液密度。
( 4 ) 在實際注漿工程中,在閉合裂隙和微張裂隙注漿時,為增大漿液擴散范圍,可適當減小漿液密度,即適當增大水灰比,同時增大注漿壓力;為減小裂隙變形量,可適當增大漿液密度,并適當減小注漿壓力。若綜合考慮,應設計適當的漿液密度和注漿壓力等參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