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 張華利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边@就強調(diào)學生要由被動接受的“使我學”“要我學”,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我要學”的方向轉(zhuǎn)變。要想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應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關(guān)注學生個體發(fā)展和因材施教,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來真正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的作用。生本課堂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以及具有開放性教育的魅力。生本課堂中,學生不僅能在思考和體驗中創(chuàng)新收獲,而且能在探知和交流中增長見識,他們不僅是學習探索過程的主動參與者,而且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那么,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如何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呢?
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們習慣了“教教材”,教材怎么說,就按部就班怎么教。但是新課標倡導教師要“用教材”,教師在教學時,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上課時要多關(guān)注學生,科學合理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一次教學片段:
1.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認識角,之前你們已經(jīng)預習了,現(xiàn)在請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待會兒老師請你們進行小組匯報。
(2)說說看,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3)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里面就有我們要學習的圖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2.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1)師:像這些圖形都是角,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尺,從你們的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并摸一摸。
師:從尖尖的地方向兩邊分別指出。(邊說邊示范)用這樣的方法指給你的同桌看。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是什么感覺?(尖尖的)
師:是不是尖尖的都是角呢?筆尖是不是?到底什么是數(shù)學上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的特征。
師:再用手摸一下它的兩條線,什么感覺?(直直的)
(2)師:如果老師要畫角,應該怎么畫呢?
(教師示范,學生觀察)
(3)師:來說說看,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么?
(4)小結(jié):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導入部分,筆者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說生活中找到的角,可是在這之前學生并沒有真正認識數(shù)學上的“角”,好多學生將生活與數(shù)學上的“角”混淆了,部分學生將“角”看成了一個“點”,筆者認為這樣的預習作業(yè)已經(jīng)超過了學生的學習范圍。于是又有了第二次的教學想法。
第二次教學片段:
1.復習舊知。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圖形,一起來看看。
(出示五邊形的圖片)
師:這些圖形都叫什么?(五邊形)為什么它們大小不一樣卻都叫五邊形呢?(都有五條邊)
師:對!都有五條邊就是五邊形的共同特征。
2.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新的圖形,之前你們已經(jīng)預習了。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里面就有我們要學習的圖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課件出示例1圖)
師:凡是像這樣的圖形在數(shù)學上都叫“角”,為什么它們看起來不一樣卻都叫角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邊說邊畫角)
師:誰來說說看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么?(頂點和邊)
小結(jié):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符號)【板書】
新課標強調(diào)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因此,再次教學時,教師出示生活中三樣物體——“剪刀”“三角板”“鐘面”,以學生熟悉的物品來進行導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物上的角,然后將這些角從實物上抽象脫離出來,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角的幾何圖形,感知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相機告訴他們: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觀察,找出其中的共同點,進一步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稱,最后得出“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結(jié)論。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主要方法,以問題為中心探究新知,既能在課堂中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過程,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體現(xiàn)“生本”理念,又能讓學生充分享受過程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學習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新的圖形,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里面就有我們要學習的圖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課件出示例1圖)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圖形都叫“角”,為什么它們看起來不一樣卻都叫角呢?你們能說出它們什么共同特征嗎?
生:它們都是尖尖的。
師:對!尖尖的地方我們把它叫做角的頂點。
師:它們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生:有兩條直直的線。師:這兩條直直的線我們把它叫作角的兩條邊。(邊說邊畫角)
師:誰來說說看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么?
生:頂點和邊。
師:角,我們一般用這個符號來表示(畫上角的符號)。
小結(jié):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景鍟?/p>
從上述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圍繞“問題”探究時,教師應把課堂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地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這時教師的角色是點撥者、引導者、調(diào)控者,即點撥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思維方法、調(diào)控課堂節(jié)奏,其目的就是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欲望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課堂上的動手操作活動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種樂趣,還可以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生本課堂中,教師要明確自己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切不可混淆。要想在教學時達到動手操作的效果,教師首先在備課時就要建立動手操作的意識,這樣在教學時才會有意識去指引自己組織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動手操作等活動。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真正成為學習和主人。
做角:
師:剛才我們看了許多角,在課前同學們也用硬紙條和圖釘做成了一個角。(邊演示邊說)
師:用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做成的角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邊示范邊講解),因為能方便我們隨意改變角的大小。(示范)
師:你能試著把你的角變大嗎?(學生操作)變小呢?(學生操作)
師: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guān)?
生:兩條邊的距離。
師:換個說法可以嗎?
生:跟兩條邊拉開的距離有關(guān)。
師:我們可以說成“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guān),兩條邊張開越大,角越大;張開越小,角越小”。
小結(jié):只要改變兩條邊叉開的程度,就能改變一個角的大小。
“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學得會”。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做角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guān)系。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通過直觀操作,學生可以通過外顯的動作來驅(qū)動內(nèi)在的思維活動,以促進自己進行思考,在具體的感知活動中逐漸升華自己的思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必S富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更好地掌握知識,使記憶深刻。數(shù)學課堂要想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通過動手操作達到的效果會更好。學生在一次次的嘗試、想象、推理、驗證、反思的過程中,將會逐步加深對角的本質(zhì)的認識。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但教學課堂教學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習真正地發(fā)生,我們教師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以學生為主體”,教會學生學習,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得到全面的健康發(fā)展,這樣的課堂才是:生本課堂“的應有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