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通過有效的開展德育教育,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利于構建更加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本文基于教學實際,分析了教師實施德育滲透的策略。
關鍵詞:德育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影響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8-082
引言
在網(wǎng)絡時代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網(wǎng)絡信息充斥著各行各業(yè),教育行業(yè)也不例外。比如,多媒體技術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進而促進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在網(wǎng)絡信息的影響下,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合理利用網(wǎng)絡信息資源,對學生加強德育教學,促進學生群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本文圍繞“網(wǎng)絡信息背景下德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影響與對策”進行分析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顯著。
1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基本特征
德育滲透則是說教師在實施學科教學活動期間,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也需將教學內容與德育思想緊密結合。學生接受教師潛在的思想引導和教育,能夠主動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并結合學科知識理解德育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實現(xiàn)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在具體實施學科教學活動時,教師需緊密結合學生的具體心理特征來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能夠在適合的氛圍下,以端正的思想和心態(tài)形成價值觀念,從語文學科教學中接受隱含的德育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工作具有多個特征,其中主要可表現(xiàn)為持久性、主動性及隱蔽性等。因此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潛在的方式將德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學中,充分展現(xiàn)德育的時效性。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便是要求教師在開展學科知識傳輸?shù)倪^程中同步將德育教學重點融入學科教學內容中,形成道德思想和學科知識的融合,讓學生能夠從接受學科知識期間也能夠受到德育熏陶,對學習和實踐環(huán)境進行科學的創(chuàng)設,進一步輔助學生實施課外活動,從書本到實踐,加強對知識的應用效果,避免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僅停留在思想層面,需將知識內化到思想和行動中,全面實現(xiàn)德育素質的提升。
2網(wǎng)絡信息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的針對性策略
2.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網(wǎng)絡
德育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充分利用網(wǎng)絡知識和文化,明確價值取向和道德水準,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實際教學課程中,結合網(wǎng)絡信息時代特色和學校教學內容的文化底蘊,形成特色化的德育教學模式,適應學生的德育心態(tài)發(fā)展目標和規(guī)律,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網(wǎng)絡教學理念。
2.2寫作教學中深入生活,深層德育滲透
寫作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寫作教學不但能夠鍛煉學生掌握更為熟練的語言運用技能,同時還可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寫作可表達出學生的真實情感,增強信息的交流。寫作內容與生活實際高度相關,多數(shù)寫作素材均源于生活,因此教師需側重輔助學生積極從生活中總結和挖掘可用素材,提升對周圍生活的觀察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和發(fā)揚身邊的美好思想及行為,并在寫作中融入真實的情感,并運用學科表達技巧進行修飾。教師實施的學校道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能夠科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環(huán)境,更為注重實用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主動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對德育內容進行有效的滲透。例如:在設置寫作主題時,便需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如真實遇到的事件,或者對事件的體驗和感受等,能夠真切體驗到親人的愛,通過身邊的生活小事來提升學生感悟生活和情感的能力,同時讓其能夠充分享受自然和生活,形成熱愛家庭和親友的能力,從中也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學生通過參與寫作練習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文學的表達方式進行展現(xiàn),教師也需從中引導,讓學生積極獲取正向的品質和力量。在組織寫作教學活動時融入德育教學,同時聯(lián)系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這樣學生便可獲得更為全面的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可同步實現(xiàn)情感及品質的提升??梢妼懽鹘虒W的目標并不單純是讓學生掌握單一的學科技能,而是通過寫作練習讓學生將關注的視角投入到生活中,在寫作中領會和踐行道德品質的目標,讓學生明確自我改進和提升的方向,這樣才能實現(xiàn)更深層面的思想教育滲透效果,實現(xiàn)學科教學的真正意義。
2.3拓展課外閱讀,提高德育水平
課外閱讀可以實現(xiàn)個人知識的積累,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來為學生推薦一些有關德育的讀物,并尊重學生的個人喜好和個體差異,為其推薦不同的讀物,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除此之外,閱讀文本的層次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并結合學生的個人閱讀層次來為其進行由簡到難的讀物選擇。比如,學習愛國相關的內容《一面五星紅旗》。這篇文章主要是講述國旗知識的內容,此外還要讓學生意識到,這篇文章傳遞了一種愛國熱情。
結束語
總之,以教改思想為指導,語文學科教師的教學任務如果仍停留在知識傳授層面,則難以迎合時代發(fā)展及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除了輔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外,還需側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更為端正和積極的道德意識及綜合素養(yǎng)。語文作為基礎性的學科,主要承擔德育教育的滲透職能。學科教師需盡量加大對教材中德育內容的挖掘力度,在為學生傳輸學科知識的同時,還需進一步熏陶和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峰.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對策[J].中華少年,2019(14):122.
[2]付芳.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對策[J].科學中國人,2017(20):355.
[3]王學進.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對策[J].新課程(中),2017(0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