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為新時期加強黃河治理和保護指明了方向。
自古以來,黃河保護和治理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xù)發(fā)展的千秋大計。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fā)黃河極為重視。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軍民和黃河建設者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在黃河上建立了多處大壩、電站,一步步將黃河變身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就是其中一個。
小浪底水利樞紐位于河南省濟源市、洛陽市孟津區(qū)邊界,是黃河治理開發(fā)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它控制著黃河92%的流域面積、91%的徑流量和近100%的泥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fā)電,不僅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標志性的杰作之一。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之河。黃河徑流泥沙含量世界居首,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上,形成地上懸河,每當汛期來臨或突發(fā)洪水,極易決溢改道。據文獻記載,從先秦到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其中重大改道5次,影響北達天津、侵襲海河水系,南抵江淮、侵襲淮河水系,縱橫25萬平方千米,水患所至,“城郭壞沮,稸積漂流,百姓木棲,千里無廬”。雖然從大禹開始,中國歷朝歷代都對治河進行了不懈探索,但黃河屢治屢決的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直到這一千古難題歷史性地交到中國共產黨手中。
1946年,中國共產黨就成立了冀魯豫解放區(qū)黃河水利委員會。1952年,毛澤東主席親自視察黃河,發(fā)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軍民和黃河建設者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建設了三門峽等水利工程。就在三門峽大壩建設期間,一場暴雨讓人們意識到,僅靠三門峽不足以保證黃河下游的安瀾。為防御下游特大洪水,小浪底建設被提上日程。
1953年,黃河水利委員會進駐小浪底壩址開展勘探和測量。歷經30多年的勘探設計和論證研究,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樞紐開始前期工程建設。趕工截流、下閘蓄水、20萬人移民動遷……經過數十年的奮斗,2009年4月,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小浪底工程規(guī)模宏大,工期緊迫,地質條件復雜,運用要求嚴格。尤其是存在著最大含沙量達到941千克/立方米的工程泥沙問題,以及壩址軟弱泥化夾層、左岸單薄分水嶺、順河大斷裂、右岸傾倒變形體等工程地質難題,更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難度。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施工人員積極引進、應用、創(chuàng)造了新的設計、施工技術,成功完成了這一工程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紀錄。最值得稱道的是,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單面山體內,上下左右、縱橫交錯地開挖出了108個洞室,構建了當時世界上地下洞群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人工“清洗”黃河,是小浪底凝聚中國智慧的創(chuàng)舉。黃河調水調沙從2002年開始,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庫的人工調節(jié),通過調控水庫泄水,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隨河水一起,適時送入大海、沖刷河床,從而減少庫區(qū)和河床的淤積,讓地上懸河不再抬高,增大黃河干流主槽的行洪能力。這項“黃河調水調沙理論與實踐”技術,獲得了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建成至今,小浪底水利樞紐已先后有效應對2003年黃河“華西秋汛”洪水,2005年和2011年秋季黃河中游洪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全汛期流域洪水等,黃河下游已連續(xù)20年安全度過伏汛期。
小浪底水利樞紐打破了“河淤堤高,人沙賽跑”的險局。小浪底與黃河干支流水庫群聯合調度,能有效緩解黃河下游洪水威脅,將黃河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可滯攔上游泥沙78億噸,使黃河下游河道的河床在近20年時間里,都不會因為堆積的泥沙而抬高,從而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和下游河道治理創(chuàng)造了20年的寶貴時間;利用人造洪峰,沖擊下游河道的泥沙,起到穩(wěn)定河道作用,黃河也變得越來越安全。
不僅如此,工程投入運營以來,在流域機構的科學調度下,基本保證了黃河下游不再發(fā)生斷流現象,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小浪底水庫利用調蓄水量實施引黃濟津、引黃濟青、引黃濟淀,實現黃河跨流域調水,提高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qū)的用水保障率。水庫可多年平均增加下游年調節(jié)水量17.9億立方米,從而提高了下游4000萬畝耕地的灌溉保證率,也改善了下游城市的供水條件。地下廠房內安裝6臺3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多年平均年發(fā)電量51億千瓦時,是河南電網中理想的調峰電站。
以往談之色變的汛期,如今已成為這里的一張“金名片”。小浪底調水調沙時,黃河激流從壩上的洞群噴涌而出,大浪滔天,巨瀑飛瀉,生動呈現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觀,由此應運而生的中原看?!S河小浪底觀瀑活動也盛況空前,吸引著不遠萬里而來的游客。水庫蓄水后在大壩上游所形成的浩渺水面、曲折河巷與雄偉山勢競相生輝,構成了“北國山水好風光”,并借此開發(fā)建設了大壩區(qū)、柏崖山、紅崖山、黃鹿山等20多個觀光風景點,帶動了新的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