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芙宣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悲壯,凝聚著一個民族和平的愿望,靜靜地矗立。這里是金海燕每天工作的地方,作為紀念館教育服務部的負責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守衛(wèi)著城市之殤,講述那段慘痛歷史,傳遞愛與和平的力量。
出生于1983年的金海燕是個東北姑娘,性格爽朗、勇敢而堅毅。因為愛情,她大學畢業(yè)后來到南京。
金海燕與紀念館的緣分,源于報紙上的一則招聘啟事。
2008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為了加強國際交流,紀念館急需一批會外語的人才。會韓語的金海燕通過層層篩選后,成為紀念館的首批大學生。十多年來,金海燕從講解員做起,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部門負責人。
關于南京大屠殺的那段歷史,金海燕起初并不是那么了解,僅僅是在中學課堂上學過相關的知識。因此,剛開始承擔講解員工作時,金海燕倍感壓力,那段時間她沒日沒夜地沉浸在背不完的講解詞當中。
“照片上的地點還存在嗎?”“當時攻占南京的日本軍隊不多,為什么能殺害那么多南京人……”那時,金海燕常常會被一些問題問到啞口無言。于是,金海燕通過看書、看紀錄片、聽專家講課等方式積累知識,并將講解過程中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記錄下來,請教研究部的同事。
與大部分博物館或紀念館不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講解員常常有接待外賓的工作任務,金海燕則是團隊里的韓語擔當。
在眾多韓國外賓中,金海燕接待最多的要數(shù)韓國駐上??傤I事館的領事。“他們的每一任總領事必來南京參觀紀念館。”金海燕說,韓國同中國一樣飽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歷史的痛點一樣,可能有更多的共鳴。
更讓金海燕驚訝的是,韓國大使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知越來越詳細:最初只知道基本史實,如今能理清歷史脈絡、了解大屠殺幸存者的故事……“這說明紀念館的國際影響力在擴大?!?/p>
在一線崗位講解的那幾年,金海燕獲益良多。她說,首先要了解這段歷史,才能了解紀念館,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金海燕所在的教育服務部是紀念館里綜合性較強的部門,工作包含講解、志愿服務、社會教育、服務臺四大版塊。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身兼數(shù)職,早已“久經(jīng)沙場”。
近年來,博物館的公共教育功能逐漸得到社會重視和認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在2015年加大了這方面的隊伍建設,金海燕“臨危受命”負責志愿服務工作。
管理這么大一個項目,金海燕最初心里沒有底?!绊椖炕芾?、組建隊伍、宣傳工作,這些都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p>
沒有經(jīng)驗、從零開始,金海燕從吃透《志愿服務條例》入手,將志愿服務工作變得規(guī)范化、智慧化、國際化。她笑言,適應新工作內容的過程很痛苦,為此找館長傾訴了好幾次。
此后,紀念館的志愿服務工作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組建“紫金草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形成“一總站、九分隊”的架構,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為南京大屠殺歷史及和平傳播事業(yè)添磚加瓦。
目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志愿者多達三四百人,來自社會各行各業(yè)。其中,志愿者佘子清留給金海燕的是無盡的感動和敬佩。
佘子清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之一,在紀念館內擔任志愿者十四年。直到去世,老人累計講解時間超過4000小時,是館內年齡最大的義工。生前做志愿服務時,佘子清有時會引導觀眾,有時會到紀念館的“銅版路”為觀眾講解,那里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當年中國參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成員等二百二十二位歷史證人的腳印,他的腳印也在其中。
據(jù)金海燕介紹,佘子清除了周一閉館,每個工作日都會來紀念館,風雨無阻?!袄先思译x紀念館很遠,每天要倒兩班公交車。夏天天氣炎熱,我怕他身體承受不住就叫他回去,他還會生氣?!?/p>
2017年,佘子清因病住院,金海燕前去探望。臨別時,老人拉住她的手叮囑道:“小金,等我好了還去紀念館?!?/p>
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收獲滿滿的感動,這正是金海燕在崗位上堅持不懈的理由。
幾年來,在金海燕和同事的努力下,紀念館先后獲得“江蘇學雷鋒先進典型”“江蘇省十佳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南京市優(yōu)秀志愿組織”“南京市公共文化設施優(yōu)秀志愿服務項目”等榮譽。
除了志愿服務,公共教育也是金海燕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每年,金海燕和同事們都要組織上百場活動。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大型公共教育活動或取消或縮小規(guī)模,但她說:“平均一天兩場活動還是有的?!?/p>
每一個公共教育活動對金海燕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是費盡心思策劃組織的。在她看來,最有儀式感的莫過于“開館日撞鐘儀式”了。
金海燕解釋,自己常常同最早到紀念館的十二位觀眾一起撞響和平大鐘,那是一天工作的開始?!白茬姶碇拺押图赖?,鐘聲響起給人一種心靈上的觸動,那股要努力工作、守護和平的勁兒就上來了?!?/p>
“和平的守護者”是金海燕對自己工作的描述,這源于孩子的一次作業(yè)。
一天,幼兒園布置了題為“我媽媽是誰”的作業(yè),要求小朋友上臺描述媽媽的職業(yè)。
這可難倒了金海燕,與醫(yī)生、警察、記者等耳熟能詳?shù)穆殬I(yè)不同,自己的工作恐怕難以讓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理解。
思來想去,金海燕想到了用“和平的守護者”來形容,并在PPT里放上了一些帶領小朋友參觀紀念館、制作紫金草的照片。
正如金海燕考慮的那樣,“和平”一直是紀念館在青少年公共教育里最核心的思想。
金海燕表示,南京大屠殺的有些照片、文物對于孩子們來說過于殘忍。為此,紀念館圍繞“和平”開展了一些主題活動,小小紫金草研學課堂、“七個一”儀式化教育活動等為青少年量身打造。“歷史真相與孩子的承受能力,想要平衡好真的挺困難?!苯鸷Q嗾f。
轉眼十三年過去了,“三個必勝”史實展建成,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成為分館……金海燕見證了紀念館規(guī)模的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增強。“我能做的就是做好工作,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史實?!?/p>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館至今,一直在為“讓全世界人民都了解歷史的真相”而努力,金海燕也在其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