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
世人論敦煌藝術,只注意其繪畫方面,然莫高窟所出寫卷,以數萬計①。其中不少佳書,足供愛好書法者之欣賞。惜散布各地,大部流落異國,為有人加以整理。如從此大量寫卷,披沙簡金,往往可以得寶,未始不可與碑學相表里,而為發(fā)帖增加不少妙品也。
西北出土文書,敦煌石室以外,尚有新疆之吐魯番、鄯善、庫車等地。有名之晉初三國志殘卷及日本探險隊所得之元康六年(216)諸佛要集經,即為西域所出,其年代較早,可明楷法之由來,又如李柏尺牘,則與晉人書札,可相頡頏,此類皆極重要,以不在本文范圍之內,茲不具論。
敦煌寫卷,最多為佛經,以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而論,佛經占全部六分之五。寫經者每于卷末附記時間及書寫地址。如秦婦吟、唐人擬作之李陵答蘇武書不下數種,有寫于敦煌郡金光明寺者②。亦有寫于關中者,如《文選·西京賦》李善注,末署“永隆元年(唐高宗,680)二月十九日弘濟寺寫”,弘濟寺在長安,科協(xié)石窟經卷,多有從外面攜來。寫卷上每署書人姓名③。此種寫家,唐人謂之“經生”;《宣和書譜》所說張欽元之金剛經,武后時楊庭之五蘊論,即其著例④。經生書向來不為人重視,故著錄者少,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八)收有唐人無名氏楞伽經(草書),其贊有曰:“唐世經生筆力便”,此在法書目錄中甚為罕睹之例。
敦煌佛經卷皆作正書,甚少作草書。有之,如英倫藏列斯坦編目(下簡稱斯目)二三四二、二三六七號,皆長編佛典,字作章草。又文心雕龍草書冊子(斯目五四七八起原道篇末至雜文第十四),雖無鎖連環(huán)之奇,而有風行雨散之致,可與日本皇室所藏相傳為賀知章草書《孝經》相媲美。
邊陲文書,時見佳品,如天寶十四載帖(斯目三三九二)之韶秀,接武二王,中和四年牒(斯目二五八九)之遒健、天福十四年狀(斯目四三八九)之嚴謹,俱有可觀。河西某碑志(斯目三三二九及六九七三)之疏逸,略近虞伯施,類書卷(斯目六一一)之圓勁,似出李北海。至于道經韻書之屬,可謂顆顆明珠,行行朗玉?;騽t渾穆(如斯目六一八七),或則纖麗(如斯目三三七),其秀潤悅人者,雖靈飛經亦不能專美于前矣。
至于俚俗歌詞,信筆寫錄,亦復古樸雄厚,絕無俗態(tài)(如斯目五五五六曲子望江南及日本藤井氏藏五更轉),以一般而論,寫經生取體,大抵蹀躞于虞、歐、褚、薛之間,輕圓滑利,以勻整為美。病在熟而不生,反不如此類之拙而能肆。
經典寫卷,以論語、孝經為最夥,字多俗惡。其詩、書、文選,間有精品,如毛詩音卷之整秀,頗近褚河南?!段倪x》答客難卷之婉潤,大似王敬客磚塔銘,試舉一二,余可隅反:
石窟所出,亦偶見飛白書,如斯目五九五二有“惡辱菠蘿蜜”五字,為長興二年(931)曹氏所書,別具一格。又如斯目五四六五有“龍興寺”三字,亦作飛白,在觀音經之后。
又有臨摹之作,如斯目三七五三乃臨十七帖(有“龍保等平安”句),斯目四六一二及四八一八,皆臨圣教序,稍嫌力弱,尚能秀整。
若夫唐代碑拓,保存于石室,尚有一二種,如魯殿靈光,今存?zhèn)惗刂人卤?,存巴黎之溫泉銘,俱膾炙人口,世所熟識。
其書寫時代,在隋唐以前者,多存北朝風格,如老子想爾注長卷,結體平扁,波磔廣闊,近八分而稍異于今楷。
諸寫卷中,別體俗書,觸目皆是。昔米芾有詩詠晉帖誤用字云:“何必識難字,辛苦笑楊雄,自古寫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雹菸矣诙鼗蛯懢恚嘤型?。惟此類俗體,如有好事者為之輯錄成書,以補隸篇、《楷法溯源》、《碑別字》等書之不逮,更有功于藝林。
張彥遠《法書要錄》,有唐朝敘書錄,竇 述書賦,于唐人法書,頗多月旦,即于征求保玩,利通貨易等委鎖之事,時復論及,可謂詳盡。今敦煌寫卷所見書家,大都當日鄉(xiāng)曲經生之輩,邊鄙荒壤,有此翰墨林,雖暗晦于一時,終絢爛于千祀。倘得竇氏者流,廣賦述書,重為品藻,敦素業(yè)而振清風,固寤寐以求之矣。
注釋:
①英倫藏六千余卷,連背面可逾萬,法京藏中文卷四千余,前北平圖書館藏九千八百余卷,總數可達二萬余。益以俄京及他私家藏品,確數尚待統(tǒng)計。
②秦婦吟列富國伯希和目三三八一,末題“天復五年乙丑歲十二月十五日敦煌郡金光明寺學仕張龜寫”。答蘇武書列伯希和目二六九二,題“壬午年(922)二月二十五日金光明寺學朗索富通寫”。
③例寫上舉,亦有寫明書某人作品者,如英倫藏大順元年(890)李慶君系寫元相公十二月令詩。
④《宣和書譜》云:“張欽元作真字,喜書道釋經,然不墮經生之學,其遠發(fā)鐘繇,惟恐失真?!庇衷疲骸皸钔闀r經生,作字得楷法之妙。長壽間,一時為輩流推許。”敦煌經卷,所見寫經生極多,《宣和書譜》所記僅此二人耳。
⑤語見《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