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校玉華
《小房子變大房子》是一本妙趣橫生且蘊含哲理的繪本,對兒童的成長有重要價值。師生共讀的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力、思考力、表達力等一系列能力,又可以讓兒童發(fā)現(xiàn)一生受用的寶貝,學著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進而提升對美好生活的感受力。
1.教師板書課題,提問:聰明的你有什么辦法讓小房子變成大房子?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肯定學生的各種合理見解。
2.學生看《小房子變大房子》的封面圖畫猜故事內(nèi)容,教師借機出示扉頁內(nèi)容:聰明先生是怎么聰明地把小房子變成大房子的呢?這里頭的大智慧,可是你一生的寶貝。
1.閱讀第一部分圖文:老太太提出問題。
(1)教師:觀察第一幅圖畫(一個干凈整潔的房子里住著一個無精打采的老太太),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2)教師出示“聰明老先生,請你幫幫忙,我家實在擠得慌!”讓學生練讀,體會發(fā)牢騷的語氣,感受老太太嫌棄房子太小的抱怨情緒。
2.閱讀第二部分圖文:聰明先生幫忙解決。
(1)教師:聰明先生的主意真稀奇!教師出示“把你的母雞抱進屋”等句子,讓學生練讀,想象聰明先生出主意時信心十足的樣子。(2)教師適時追問:老太太為什么覺得房子越來越小了呢?你覺得聰明先生出的主意聰明嗎?(3)教師出示句子:“我的天,哎呦呦!”“聰明老先生,請你幫幫忙,我家實在擠得慌!”讓學生邊表演邊朗讀,體會老太太感覺糟透了,煩躁到極點的強烈情緒。(4)教師:面對恨不得扯掉頭發(fā)的老太太,聰明先生是怎樣繼續(xù)出主意的呢?教師出示對話“你把他們都放出來”,讓學生練讀,體會聰明先生一如既往的信心滿滿、淡定從容。(5)教師邊翻頁邊朗讀老太太放出動物的部分,使學生產(chǎn)生和老太太心里一樣的疑團—“那不和原來一樣嗎?”(6)教師再次追問:現(xiàn)在的房子和原來的一樣嗎?變化的是什么?學生通過深入討論發(fā)現(xiàn),其實房子還是原來的房子,變化的是老太太的情緒。(7)教師出示句子:“謝謝你,聰明先生!你可幫了我大忙!……現(xiàn)在不用再發(fā)牢騷,我的房子大得不得了?!睂W生邊表演邊朗讀,體會老太太煩悶一掃而光,變得歡天喜地的情緒。(8)教師再次出示扉頁的話,讓學生思考:聰明先生是怎么將小房子變成大房子的呢?(原來聰明先生是通過對比幫老太太感覺到自己的房子寬敞、干凈、整潔,幫助老太太找回了久違的幸福美好。)
1.故事里頭的大智慧,可是你一生的寶貝。這個寶貝是什么呢?(學生能體會到感覺決定著房子的空間即可。)
2.你最想把這個寶貝送給誰?說說你的理由。(提示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想誰有過抱怨,做一回聰明先生,幫他們找回美好的感受。)
在觀察中感受“妙趣”。繪本故事中的許多畫面令人啼笑皆非,其寫實的特點和簡明的風格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和感染力。與其說聰明先生高明,不如說是圖文配合講故事的水平實在太高,清晰直觀的圖畫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聰明先生究竟怎樣聰明地變大房子的探究興趣。
在反復朗讀中感知“智慧”?!缎》孔幼兇蠓孔印分猿蔀榻?jīng)典,顯然有它的高明之處。笑過之后,學生還有“寶貝”要領取—只有體驗失去的滋味,方能品味擁有的快樂。在教學中教師緊緊抓住重復的句子—“聰明老先生,請你幫幫忙,我家實在擠得慌!”,幫助學生體會老太太不滿的情緒。學生也發(fā)現(xiàn)了聰明先生的聰明在于幫助老太太尋找到了快樂生活的秘籍,即珍惜擁有,感受美好。如此深刻的道理無須空洞說教,只需要在看、思、讀、演、笑中就能讓學生產(chǎn)生美好的閱讀體驗,也輕輕地在學生心里埋下了一顆情感的種子。
在師生對話中感悟“美好”。這個故事中“房子的面積沒有變,可是感覺卻變了”,能很自然地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對此兒童文學家梅子涵先生是這樣說的:“沒有看見更加的小,就不知道你自己的其實已經(jīng)不??;沒有經(jīng)受更加的擁擠,就不知道你的空間是多么寬敞!你覺得很滿足,那你就知道了幸福的味道?!敝挥袚碛羞^更小、更擠的真實體驗,才會有更大、更寬敞的美好感受。孩子也許無法參透如此深刻的哲理,但是“珍惜擁有,感受美好!你想把這個寶貝送給誰?”這個聯(lián)系生活的開放性思考題,激發(fā)了他們的表達欲望,學生發(fā)言特別踴躍。有的學生說要送給自己,媽媽總是喜歡不停地對自己嘮叨,其實媽媽的嘮叨里都是關心和愛,原來嘮叨媽媽也是美好的。課堂在孩子的真情分享中越發(fā)靈動而美好,他們真的成了自己生活中的聰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