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琴
(黑龍江省博物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東北流人是歷代流放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各種類型的流人。中國東北地區(qū),土地遼闊、山巒起伏、江河縱橫、森林茂密、物產(chǎn)豐饒。這里曾是東北古代少數(shù)民族肅慎、濊貊、東胡三大族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各民族間的大融合推動了東北地區(qū)的發(fā)展,人口逐漸增加,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產(chǎn)等各領(lǐng)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至清代,居住在這里的不僅有滿、蒙古、朝鮮、鄂溫克、鄂倫春、赫哲、錫伯等土著民族,還有以漢族為主體的客籍居民充實邊疆,他們當中的有些人是內(nèi)地貧苦潦倒的流民來關(guān)東墾荒的,有的是因科場案株連、文字獄被誣陷及反對東北統(tǒng)治者而遭流戍北疆的流人。流人中不乏生產(chǎn)能手和文學(xué)精英,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史學(xué)專著,更為推動生產(chǎn)、傳播中原先進的科學(xué)文化知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促進了東北地區(qū)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等方面的發(fā)展。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北宋第八代皇帝。在位期間,任用蔡京、童貫等奸黨橫征暴斂,窮奢極欲,興“花石綱”之役,修筑豪華園林,人民怨聲載道,階級矛盾激化。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押解徽、欽二帝等皇室宗親及各色藝人共14000 余人,分七起北撤。最后流放于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天會十三年(1135),流放東北數(shù)年之久的徽宗在悲苦凄涼中死去。
徽宗在政治上昏庸無能,生活上腐敗墮落,但在文學(xué)藝術(shù)上卻有很高的造詣,他擅長書法、繪畫、詩詞、曾創(chuàng)立“瘦金體”。
《全宋詞》收錄其詞十三首。
悲詞《燕山亭·杏花》一首
裁剪冰綃 ,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這首詞描寫了杏花的冰綃、輕疊,如靚妝般香艷四溢。然而,無情風(fēng)雨使它極易凋零。進而,作者把自己的命運比作風(fēng)雨中凋零的杏花,追憶往日的故宮“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除夢里有時曾去”,抒發(fā)了作者愁苦哀怨的心情。
《眼兒媚》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樓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ǔ侨巳ソ袷捤?,春夢繞胡沙。家鄉(xiāng)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這首詞是作者由中京遷徙通塞州之際所作?!凹亦l(xiāng)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笔惆l(fā)了思國的悲憤之情。這與李煜(南唐后主)在遠離祖國時所寫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如出一轍。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宋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少有奇節(jié),慷慨有大志。政和五年(1115)登進士第。曾任寧海主簿、秀州司錄,累遷徽猷閣待制。南宋建炎三年(1129)受高宗賞識,作大金通問使,假禮部尚書,出使北方。到太原時被金人扣留,他拒絕金人所授官職,被流放到冷山(今黑龍江省五??h)?;式y(tǒng)三年(1143)七月,宋金和議成,洪皓得以赦歸,在金共滯留十五年。洪皓歸宋后,受到奸臣秦檜的迫害與排擠,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在去袁州的路上病逝于南雄州。
洪皓博學(xué)多才,精于詩詞。他流落塞北十余年,對東北的山川地貌、江河湖泊、風(fēng)俗物產(chǎn)極為熟悉,著述了《松漠紀聞》《金國文具錄》《鄱陽集》等書,其中的《松漠紀聞》是研究東北史的珍貴文獻。
《臨江仙·懷歸》
冷落天涯今一紀,誰憐萬里無家,三閭憔悴賦懷沙。思親增悵望,吊影覺敧斜。
兀坐書堂真可怪,銷憂殢酒難賒,因人成事恥矜夸。何時還使節(jié),踏雪看梅花?
作者記述了自己孤苦伶仃流放塞北、思念親人故里的復(fù)雜心情,發(fā)出了“何時還使節(jié),踏雪看梅花?”的慨嘆,讀后怎不讓人淚眼潸然!
《點降唇·臘梅》
耐久芳馨,擬將蜂蠟龍涎亞?;げ孟?,風(fēng)韻勝如畫。鼻觀先通,頓減沉檀價。思量也,夢游吳野,憑杖神為馬。
這首詞為作者使金留北時借詠梅以寄思鄉(xiāng)之作。上片詠臘梅的雅致,“風(fēng)韻如畫”;下片詠臘梅的芳香,賽過沉檀香。
洪皓在羈留東北的十余年中,其著名的《四笑江梅引》在北國文士中成為爭相傳頌的佳詞。
《江梅引》
序:頃留金國,四經(jīng)除館,十有四年,復(fù)館于燕。歲在壬戊,甫臨長至,張總侍御邀飲。眾賓皆退,獨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萬里”之句,仆曰:此詞殆為我作也。又聞本朝使命將至,感慨久之。既歸,不寢,和四章,多用古人詩賦,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寬。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語,雖甚奇,經(jīng)前人用者眾,嫌其一律,故輒略之。卒押吹字,非風(fēng)即笛,不可易也。此方無梅花,士人罕有知梅者事,故皆注所出。
《憶江梅》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余杭,春信到燕臺。準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yīng)銷落,赴訴誰。 空憑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茄,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fēng),一夜吹。
《訪寒梅》
春還消息訪寒梅。賞初開,夢吟來。映雪銜霜、清絕繞風(fēng)臺。可怕長洲桃李妒,度香遠,驚愁眼,欲媚誰。 曾動詩興笑冷蕊。效少陵,慚下里。萬株連綺,嘆金谷、人墜鶯飛。引領(lǐng)羅浮、翠羽還青衣。月下花神言極麗,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
《憐落梅》
重閨佳麗最憐梅。牖春開,學(xué)妝來。爭粉翻光、何遽落梳臺。笑坐雕鞍歌古典,催玉柱,金卮滿,勸阿誰? 貪為結(jié)子藏暗蕊。斂蛾眉,隔千里。舊時羅綺,已零散、沉謝雙飛。不見嬌恣、真梅著單衣。若作和羹休訝晚,墮煙雨,任春風(fēng),片片吹。
《雪欺梅》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開。月飛來、雪月光中,無處認樓臺。今歲梅開依舊雪,人如月,對花笑,還有誰?一枝兩枝三四蕊,想西湖,念帝里。彩箋爛綺。孤山外,目斷云飛。坐久花寒,香露濕人衣。誰作叫云橫短玉?三弄徹,對東風(fēng),和淚吹。
這首詞為作者“聞本朝使命將至,感慨久之。既歸不寢,追和四章”之作,表達了作者“思故里”“想西湖”“對東風(fēng),和淚吹”的復(fù)雜心情。
吳兆騫(1631—1684),字漢槎,吳江(江蘇今縣)人。其父吳晉錫是明代崇禎年間的進士,育有八個子女,大都能詩善文,才華橫溢。
兆騫“少穎悟,有雋才”,很小的時候就能寫出《膽賦》《秋賦》等詩文,用詞講究、鋪陳得法,很有大家風(fēng)范。及至成年,兆騫更為出類拔萃。
順治丁酉(1657),吳兆騫鄉(xiāng)試中舉。但不久在南闈科場案中,被仇家嫉妒和仇恨,遭讒言穢語的誣陷而含冤入獄,遣戍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市)。二十三年后,經(jīng)友人多方奔走,獲準以銀贖罪,放還故里。
吳兆騫在黑龍江期間寫了大量的詩詞,在描繪北國風(fēng)光的同時,抒發(fā)了作者思念故里,思念親人故交的傷感心情。
《念奴嬌·家信至有感》
牧羝沙磧。待風(fēng)鬟、喚作雨工行雨。不是垂虹亭子上,休盼綠楊煙縷。白葦燒殘,黃榆吹落,也算相思樹??疹}裂帛,迢迢南北無路。 消受水驛山程,燈昏被冷,夢里偏叨絮。兒女心腸英雄淚,抵死偏縈離緒。錦字閨中,瓊枝海上,辛苦隨窮戍。柴車冰雪,七香金犢何處?
這首詞是作者接到家信時的思鄉(xiāng)之作。“牧羝沙磧”用蘇武牧羊的故事來比喻自身的處境是在絕域苦寒中苦撐苦熬;在燈昏被冷的夜里,只能在夢中與妻兒共敘相思之苦、離別之情。詩歌悲壯,令讀者如相遇于丁零絕塞之間。
楊越(1622—1691),字友聲,又名春華,晚年自號安城。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楊越能詩文,喜交游。朋輩中有人聯(lián)絡(luò)海上反清勢力,被查獲入獄,致使楊越受其牽連,流戍寧古塔。
楊越在寧古塔教授當?shù)鼐用褶r(nóng)耕、貿(mào)易、室處、文化等技能,使“菽粟漸饒”,生活條件有所改善。
公元1687 年,吳江人周杲在寧古塔為楊越夫婦畫像一幅,楊越看后無限傷感,于其上題詩三首:
臥龍山畔鏡湖湄,夢見鄉(xiāng)關(guān)覺后悲。
誰道完顏城上月,年年猶得照齊眉?
感慨當年萬事違,白頭異域料難歸。
誰將一幅衰容寄,看得雙雙是也非?
天南地北總為家,鶴發(fā)松年未可夸。
只有生平堪自問,不勞腰扇向人遮。
第一首寫作者“夢見鄉(xiāng)關(guān)”的悲戚心情,通過月夜表現(xiàn)出夫妻兩人的恩愛;第二首,感慨年輕時的往事,如今已頭發(fā)斑白,面對一幅衰老的容顏,看得夫婦倆人啼笑皆非;第三首,表達作者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以“不勞腰扇向人遮”自勉。
楊賓(1650—1720),字可師,號耕夫,別號大瓢山人,又號小鐵。楊越之子??滴醭?,其父楊越流戍寧古塔后,楊賓隨其叔父九有公寓居上海,七年后,返山陰故里。1689 年冬,楊賓年四十,到寧古塔戍所省親,翌年二月返回京都。四年后,楊越歿于戍所,例不得歸葬。楊賓乃奔走京師,終得奉母、扶父柩以歸。
楊賓自京至寧古塔,一路寫詩四十余首。在寧古塔戍所陪伴父母的日子里,了解當?shù)氐纳酱?、建置、地理、古跡及當?shù)厝嗣竦娘L(fēng)俗習(xí)慣、生活狀況等。其主要著作有《柳邊紀略》,這是一部開創(chuàng)“邊緣地理之研究”風(fēng)氣的學(xué)術(shù)名著。此外,還有《大瓢先生雜文殘稿》《晞發(fā)堂詩文集》等。
《至寧古塔》二首
望望吉林峰,白云繞其下。
登頓及今朝,亦得依親舍。
父母驟相逢,注視還相訝。
別時發(fā)覆眉,胡乃成老大。
鄰舍爭慰勞,應(yīng)接苦不暇。
姓氏未及知,空言聊慰藉。
日暮細挑燈,恍若夢中夜。
喜極乃更悲,不覺淚如瀉。
上書不得達,生男亦胡為。
四十始省親,問心良可悲。
戲彩愧老子,挽須同小兒。
西山日已薄,鄉(xiāng)國歸何時?
嘆息謂季弟,爾獨無分離。
承歡二八載,此樂人誰知。
前一首寫作者即將與父母相見的喜悅心情,極度的幸福使詩人百感交集、恍若夢中,喜極更悲、不覺淚如雨瀉。后一首,寫作者不能代父流戍,省親甚晚“四十省親”感覺愧對父母,進而通過對小弟的羨慕,表現(xiàn)了對父母的依戀之情“承歡二八載,此樂人誰知”。
戴梓(1649—1726),字文開,流放后自號耕煙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他是一位科學(xué)家兼詩人著稱的流人。戴梓才思敏捷,擅詩文書畫,兼通兵器,發(fā)明了“連珠火銃”,相當于二百年后西洋的機關(guān)槍。
戴梓參加《律呂正義》一書的編纂工作時,與傳教士意見不和,遭嫉妒與陷害,負屈入獄,于1691 年流放遼東。著有《耕煙草堂詩抄》。
《開城霽后望雪》
小市依殘雪,孤城散積煙,
巨流堅渡馬,斷岸白膠船。
樹老寒風(fēng)勁,山空落日懸,
土人看瑞色,矯首祝豐年。
詩人抒發(fā)了霽后巨流河的雪景,表達了詩人期盼瑞雪兆豐年的心情。
《渾河晚渡》
暮山銜落日,野色動高秋。
鳥下空林外,人來古渡頭。
微風(fēng)飄短發(fā),纖月傍輕舟。
十里城南望,鐘聲咽戍樓。
這首詩描繪了深秋的傍晚,渾河古渡的景色。這里有鳥兒、空林、船客、微風(fēng)、纖月、輕舟、古城、鐘聲。
戴亨,戴梓之子,字通乾,又字遂堂。幼時“隨親徙北陲”,他在逆境中刻苦學(xué)習(xí),善吟詠、工草書,著《慶芝堂詩集》18 卷。
《憫流亡》
龍沙風(fēng)雪道,資斧怯前程。忍見流亡象,哀聞乞命聲。饑寒方切己,胞與復(fù)關(guān)情。我欲將圖繪,風(fēng)塵隔帝京。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對流人貧困交加生活的極大同情,進而發(fā)出了“饑寒方切己”的心聲。
以上,我們僅介紹了幾位有代表性的流人,他們用詩詞、著作歌頌東北蒼茫大地與秀麗景色的同時,更多反映的是對自身悲慘命運的嘆息與無望。他們與多數(shù)流人一樣,遠離故國家園,流戍極域苦寒之地,精神上極度空虛、生活上極端困苦,有的人還長眠在東北大地上。即使有的流人回到了故國,在官場上也受到排擠與打壓,精神與肉體的折磨使他們過早地衰亡。但他們所做的詩詞、著作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我們了解東北歷史、地理、山川、物產(chǎn)等彌足珍貴的史料。我們在翻閱這些史料的同時,永遠不能忘記那些飽受摧殘的流人,為開發(fā)、建設(shè)東北邊疆所作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