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殊我
語文課本是我們每個人學習母語、認識文學的第一個橋梁,古詩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書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奇崛瑰麗的詩篇,體會到激昂慷慨或多愁善感的情愫。我們不妨順著課本的脈絡,走近詩詞和詩人,多個角度去體味文學。本期我們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南宋詩人楊萬里“正心誠意”的一生,也和蒙曼女士商榷一下對《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解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南宋大詩人楊萬里的名句,也是我們的啟蒙詩之一。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共選取了兩百來首古詩詞,其中楊萬里有《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稚子弄冰》《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五首,對比第一梯隊的李白(十四首)、杜甫(十一首)、蘇軾(十首)差得多,但在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學作品中能有五首代表作,也足見楊萬里文學地位之超然了。
歷史上的楊萬里在做人、做學問、做官等方面都堪稱楷模,尤其在詩遭遇窮途的宋代開創(chuàng)了一個作詩的流派“誠齋體”。按照王水照先生的說法,“楊萬里的身份,主要有三個,一是勤政愛民的愛國名臣,二是卓有建樹的理學家,三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個有關鍵意義的大詩人”。
據考證,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流傳下來的有四千多首,其中絕大部分取材于隨手可見的身邊事物,要么是眼前景物的所見即所得,要么是一個場景的快速定格,好似掌握了孫悟空的定身法,舉手投足間就把一個景象呈現(xiàn)在了幾句詩里面。
今天讀來淺顯直白的文字,在他所生活的時代,卻有著石破天驚一般的勇氣才能創(chuàng)作出來。
他道法自然的詩歌理念也不是與生俱來的。
楊萬里1127年出生于江西吉水,這一年宋朝剛經歷了奇恥大辱的“靖康之變”,康王趙構在商丘倉猝即位,經過幾年的節(jié)節(jié)敗退與自降身份的合議,宋室最終定都杭州,開啟了南宋茍安的時代。
楊萬里成長的年代,正是南宋朝廷與金簽訂和約,過著“山外青山樓外樓”的自我陶醉的生活。但戰(zhàn)亂之后民生凋敝,金宋邊境的戰(zhàn)爭威脅,岳飛等主戰(zhàn)派的被戮,南宋社會氛圍沉悶壓抑,文化自然也就不會迸發(fā)出光彩了。此時的詩壇流行的就是尋章摘句佶屈聱牙的“江西詩派”。在林庚先生看來,詩到了宋代就老化了,“詩壇已無力開創(chuàng)自己新的流派,于是終于走上了摹仿和程式化的道路”。統(tǒng)治兩宋詩壇幾十年的江西詩派堪稱代表。
江西詩派是文學史上第一個被明確命名的詩歌流派,得名于兩宋之交的詩人呂本中的畫作《江西詩社宗派圖》。這幅畫勾勒了當時詩壇一些人物,以江西籍的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為核心,他們在創(chuàng)作上以杜甫為祖,講究“以故為新”,追求“無一字無來歷”。這種理念很難簡單評價好與不好,歷史地看,他們的理念可以視作歐陽修以來努力對抗唐音的一部分,屬于宋調,對文學理論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但到后期,卻讓詩壇的空氣日趨凝固,老學究式地醉心于“吟詠書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寫出來的東西越來越晦澀艱深,嚴重脫離了社會發(fā)展,顯得暮氣沉沉。
歷史的巧妙之處在于,向來不缺革新的勇士。楊萬里早年也是江西詩派的狂熱追隨者,后來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進入了死胡同,三十六歲那年,楊萬里突然頓悟,“步后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誠齋荊溪集序》)”,轉而學習王安石和晚唐詩人。再后來,有了更為大開大合的徹悟,燒了上千首學江西派的詩以后,那個觀察自然取法自然的楊萬里閃耀人間,由此誕生了“誠齋體”。對于自然,他觀察得細致,領會得深刻,描寫得生動,信手拈來就是一首詩,以課本中的五首詩來說,《小池》中蜻蜓立小荷,《宿新市徐公店》中兒童捉蝴蝶,《稚子弄冰》的一連串的動作、聲音描寫定格生活畫面,《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里層疊鋪開的西湖風光,《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以群山萬壑比興人生,無不踐行著“山中物物是詩題”的創(chuàng)作理念,以至于他的晚輩姜夔有“處處山川怕見君”的戲言。宋詩有了“誠齋體”,打開了新局面,錢鐘書先生就此評價其為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
如果看到楊萬里的作品淺顯直白,就認為他的詩沒什么文學價值,就大錯特錯了。他的詩用語俚俗,也都是精心布局有章法可依的,表達的意思絲毫不俗。
吃了廚師做的菜,我們再認識一下這位廚師。可能有人會認為一個能寫出這么文雅的詩句的人,肯定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那就大錯特錯了。歷史上的楊萬里文可安邦武能定國,集各種優(yōu)點于一身,擁有著開掛了的人生。在他成長的年代,南宋茍安的局面開始穩(wěn)定下來,經濟、社會極大發(fā)展,特別在孝宗年間,注意吸取前朝教訓,避免了黨爭,所以政治安定,像楊萬里這種出身貧寒的讀書人也得以有機會嶄露頭角。
首先,楊萬里是一位勤學向上的榜樣。好品行首先得益于好家風,楊萬里的父親楊芾是一位鄉(xiāng)村教書先生。歷史記載楊芾“性至孝”,“紹興五年大饑,為親負米百里外,遇盜奪之不與,盜欲兵之,芾慟哭曰:‘吾為親負米,不食三日矣。幸哀我。盜義而釋之”。楊芾在教育后代上頗為用心,“忍饑寒以市書,積十年得數(shù)千卷”。良好的家風為楊萬里奠定了做人的基礎。
對楊萬里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南宋名臣張浚。楊萬里在永州為官時結識了被謫居永州的南宋名臣張浚。張浚文武兼長,在理學和抗金上都有建樹。據《鶴林玉露》記載,楊萬里前后多次拜見,都被拒之門外,最后寫了一封信《上張丞相書》表達誠意才打動了張浚。在信中,楊萬里將張浚被貶永州比喻為孔子受困于匡。當年圣人周游列國路過匡地,被當?shù)厝艘詾槭瞧蹓哼^他們的陽虎圍困了起來——孔子和陽虎是死對頭,搞笑的是倆人的外貌卻很像。后來孔子不得不派人求助衛(wèi)國才突出重圍。這個高妙的比喻讓張浚很受用,對其青眼有加,授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以“誠”作為書房的名字,自號“誠齋”,還請友人為他寫了《誠齋記》記載此事,終其一生,他都在踐行張浚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