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琦
廣州工商學院
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地域特征、人文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不同國家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底蘊和語言特色。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诓煌奈幕鐣尘昂蜕鐣厣?,英語和漢語始終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必然對翻譯的準確性與傳達效果帶來不同的影響。
英語屬于盎格魯-撒克遜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不同語系之間的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歷史條件、和思維模式之間存在的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勢必對各國的語言產(chǎn)出帶來巨大的影響。語言是文化的產(chǎn)物,因此,英漢兩個語言之間,甚至是兩種不同語言所承載的文化與社會現(xiàn)狀之間的差異都遠遠大于同一種語系之間的文化與社會現(xiàn)狀的差異。
翻譯是一項復雜而有趣的工作,在現(xiàn)代翻譯的發(fā)展趨勢中,譯者不斷把文化概念引進了翻譯領域。翻譯變得比以前更加復雜,因為它已經(jīng)被認為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為了能夠更好地翻譯中英兩種語言,除了掌握一定的漢語和英語知識,還要熟悉兩國的文化。
尤其是詩歌翻譯,詩歌翻譯屬于文學翻譯的大類,可以用文學翻譯的技巧與理論進行翻譯工作。但是詩歌翻譯又有其獨特性,譯者通常在傳達其基本內容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中的美學色彩。因此在詩歌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首先要對原詩有基礎的理解,尤其要有相應的詩歌鑒賞能力。其次,不同詩歌的可譯度是不一樣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受詩歌中的音象美、視象美、義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影響,詩歌中的詩歌中的音象美、視象美、義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翻譯的困難程度,同時也成為了詩歌翻譯區(qū)別于一般文學翻譯的顯著特點。詩歌中的音象美主要是指詩歌的韻律,這也是部分學者主張詩歌不可譯得到原因之一。譯者在對詩歌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難免對詩歌的韻腳進行丟失或更改。例如,Jane Austen的著名小說Pride and Prejudice,中文譯文為《傲慢與偏見》,翻譯簡潔明了,準確傳達了原文的表達內容,但是卻原文中壓的頭韻,一定程度上丟失了原文的音象美。視象美分內視象美和外視象美,比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比喻的處理,就體現(xiàn)了譯者對視象美的理解。而譯者在傳達詩歌義象美的過程時,極大考驗了譯者化抽象為具象的能力。詩歌大多語義朦朧,言辭細膩,詩歌的這個特點增加了行文理解上的困難。詩歌的事象美要求譯者準確傳達詩歌中所描述的故事背景與敘事因素。詩歌的味象美側重詩歌的整體風格與整體感受。詩歌的這個特點要求譯者對源語言與目的語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與理解,在對原文有準確與基本的理解上,基本把握原文的審美感受與美學色彩。味象美既是判斷譯作整體風格效果的標準,也是栺導歸約譯者進行翻譯實踐、采取適當?shù)姆g對策的標準。詩歌翻譯的特點增加了其翻譯的困難程度,但是同時也為譯者帶來了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算是翻譯也不例外。翻譯沒有所謂的“定式”,因此在翻譯同一個詞匯的時候,不同的譯者會產(chǎn)生出不同的答案。
詩人Samuel Ullman在他78歲高齡寫下Youth一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這首詩深受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的喜愛,甚至將將其裱在了房中的畫框內。而后,隨著他出任日本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這首詩也被帶到了日本,并漸漸在日本流傳開來。
本文選取了美國詩人Samuel Ullman Youth一詩中的rosy cheeks,一詞,王佐良先生把其譯為了“桃面”,而“桃面”在中文意象中又有不同的討論,基于這樣的中英文化差異,本文鋪開闡述這一詞在詞義本身、詞源、詞的意向等方面,深入探討這一詞在中英文不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帶來的思考。
在文學情感上,詩人圍繞“青春”一詞,強調青春并不是人生表面的青澀與面容美好,而是希望大家在青春時期,沉心積累,培養(yǎng)自己沉穩(wěn)干練的平行,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耄耋之時不會因為自己青春之時的碌碌無為而后悔。整篇詩文警醒大家要把握青春年華,對人生和生活充滿熱情與期待。這一首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
從翻譯角度上看,王佐良先生的翻譯頗有水準,并且流傳最廣,尤其是把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譯為“桃面,丹唇與柔膝”,令人稱贊。既保留了原文的含義,又展現(xiàn)了中國語言文化特有的溫婉氣質。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在詩中是描寫女子美麗容貌,而譯文也毫不遜色,一幅楚楚動人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采用歸化的手法,把原文與中國文化完美結合,翻譯得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又不失其文學韻味。
Rose本意為玫瑰,rosy則指“玫瑰色的,薔薇色的”,rosy與cheek搭配,就是指“玫瑰色的面頰”,玫瑰色也就是紅色,因此rosy cheeks就是我們通常指的“紅潤的面頰”。而在中文中,“桃面”字面上是說“桃子一樣的臉頰”。不言而喻,“桃面”與rosy cheeks達到了高度的對等。桃子呈紅色,紅里透白,在中文的使用習慣中,常用“桃子”來形容好看的少女的臉頰,紅撲撲的,十分可愛。而在原文中,rosy cheeks也是如此。而原文的前后文中,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是排比的格式,用來描述少女美妙的外貌和身姿,“桃面,丹唇與柔膝”也于原文保持一致,用三個兩個字的詞語構成,在構詞法上也前后保持一致,采用排比的方式,朗朗上口,又歷歷在目。
在詞的構成上,rosy cheeks是形容詞加名詞的形式,“桃面”也是如此,指“桃子一樣的面頰”。同時,兩者都采取了比喻的方式,用rosy來形容cheeks,形容臉頰像“玫瑰”一樣,紅潤鮮艷。而“桃面”也充分保持了原文的構詞法,指“桃子一樣的面頰”,用“桃子”與“面頰”形成比喻,形容像“桃子”一樣,紅撲撲,毛茸茸。因此,在構詞法上,翻譯與原文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在翻譯技巧上,譯者采取了歸化翻譯的手法。由于文化差異,在英語文化中,常用rose這一類的詞,一定程度上傳達出英語國家人群熱情開放、奔放樂觀的性格,rose也代表了英語國家人群的人格魅力。而在中文中,中國人多含蓄內斂,講話娓娓道來,采取細水長流的方式,因此在翻譯中也是如此。“桃面”一定程度上是歸化手法的體現(xiàn),譯者在翻譯中舍棄了英語國家?guī)в械臒崆闊崃页煞郑x擇把其翻譯成“桃面”,形容女子的臉頰白里透紅,有些許中國女子特有的溫婉色彩。也就是說,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采取直譯的方式,直接把其譯成“玫瑰色的臉頰”,而是采取了意譯的方式,讓原文與中國特有文化相結合,再加上歸化的手法,最終把其翻譯成“桃面”,充分體現(xiàn)的譯者的翻譯水準與翻譯技巧。
首次將“桃”與“面”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詩經(jīng)》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指“桃樹花開滿枝頭,花開燦爛如紅霞”?!短邑病吠ㄟ^桃樹枝頭繁盛,桃樹碩果累累來形容女子對未來婚姻的向往。歌中平鋪直敘,如涓涓溪水,沒有夸張與濃墨重彩的描述。譯者翻譯成The peach is in bud and the flowers Brilliant their Shine,這里采取的是直譯的手法,翻譯成了peach之后,也有不少中國文人將“桃面”帶到了他們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唐崔護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崩钌屉[《即目》:“夭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飛?!崩钌屉[《嘲桃》:“無賴夭桃面,平時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不同的譯文把“桃面”譯成pink face或pretty face亦或是comely face,基本上采取直譯的方式,來形容面色的紅潤有光澤。從整體上采用的是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但是就翻譯的結果而言,符合英文一向直截了當?shù)牧晳T,清晰明了,易于理解,非常直觀地傳達了詩歌本身的含義。
但是從問題格式而言,中文原文是富有韻律的詩經(jīng),包含了中文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內涵,用詞優(yōu)美高雅,審美價值高。但是在譯文中,譯文平鋪直敘,采用的語言也較為簡單,在翻譯的過程中稍微丟失了原文特有的古色古香的韻味。
中文文化和英語文化存在著千差萬別的關系,就算是在簡短的一個詞中,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本文從英文找到中文翻譯,再從中文翻譯回譯至英文版本,通過與文化和文字之間不斷打交道,探討了翻譯的無限可能性,強調的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充分肯定翻譯就是“戴著枷鎖的舞蹈”的創(chuàng)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