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曹丕集流傳及版本新考

2021-11-11 22:49:44
圖書館界 2021年5期

易 蘭

(華東師范大學(xué)國際漢語文化學(xué)院,上海 200062)

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曹操次子,建立魏,后稱“魏文帝”?!段褐尽の牡奂o》稱丕“以著述為務(wù),自所勒成垂百篇”,世傳《魏文帝集》。關(guān)于曹丕集的研究,以往學(xué)界有所概述。清代姚振宗的《三國藝文志》稱:“《魏文帝集》二十三卷”,其《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又曰:“《魏文帝集》十卷”。今人胡旭的《先唐別集敘錄》卷五匯總曹丕集在歷代目錄著作中的記載,并附其現(xiàn)存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孫啟治等的《中國古佚書輯本目錄解題》集部“別集”類對曹丕集主要輯本予以著錄。這些成果都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但以上并非旨在專述曹丕集,故而相關(guān)研究尚不充分,甚至尚未展開,曹丕集的流傳及版本還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尤其對各輯本之轉(zhuǎn)承關(guān)系尚需作深入考辨,故而為本文進一步深入探討留下了較大的空間。本文將對曹丕集的編撰、流傳及明清兩代各輯本之關(guān)系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以期提供一個對曹丕集文本史較為全面的認識。

1 曹丕集的編撰與流傳

曹丕“天資文藻,下筆成章”,酷愛文學(xué),把著書立說當作重要的事情,自己寫成的詩文百余篇。以其特殊身份,生前撰集是非常有可能的。至于撰集的最初時間,《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曰:“帝初在東宮,疫癘大起,時人彫傷,帝深感嘆……所著《典論》、詩、賦,蓋百余篇,集諸儒于肅城門內(nèi),講論大義,侃侃無倦?!庇∽C曹丕作品豐富,在其做太子時,已有作品的結(jié)集匯編。

《隋書·經(jīng)籍志》“集部”著錄:“《魏文帝集》十卷”,小注稱:“梁二十三卷”。這是現(xiàn)存史志目錄中對曹丕集最早的記載?!端逯尽芬罁?jù)五代藏書目錄及隋代遺留的藏書編成,其所著錄的“《魏文帝集》十卷”,表示曹丕集在隋代的流傳情況,而小注所謂“梁二十三卷”則是指在梁代阮孝緒所編撰的《七錄》中曾著錄曹丕集為二十三卷。

《舊唐書·經(jīng)籍志》稱:“《魏文帝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亦謂:“《文帝集》十卷”,可知唐代流傳的曹丕集仍為十卷本?!段倪x》李善注中曾數(shù)次提到《文帝集》,如卷四十注繁欽《與魏文帝箋》曰:“《文帝集》序云:‘上西征,余守譙,繁欽從。時薛訪車子能喉囀,與笳同音。欽箋還與余,而盛嘆之。雖過其實,而其文甚麗?!本硭氖蛔㈥惲铡稙椴芎榕c魏文帝書》又云:“《文帝集》序曰:‘上平定漢中,族父都護還書與余,盛稱彼方土地形勢。觀其辭,如(知)陳琳所敘為也?!薄冻鯇W(xué)記》中亦多次出現(xiàn)《魏文帝集》,如卷十《皇太子門》引《魏文帝集》曰:“為太子時,北園及東閣講堂,并賦詩,命王粲、劉楨、阮瑀、應(yīng)玚等同作?!庇秩缇硎恕督挥验T》引《魏文帝集》論曰:“夫陰陽交,萬物成;君臣交,邦國治;士庶交,德行光。同憂樂,共富貴,而友道備矣。”《文選》李善注成書于唐高宗時期,而《初學(xué)記》是唐玄宗時官修的類書,則唐玄宗及其以前,一定有曹丕集的流傳,亦可證明新舊《唐志》所載曹丕集在唐代流傳的事實。

北宋《崇文總目》未提及《魏文帝集》,推測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以及秘閣未有藏本。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二亳州譙縣引《魏文帝集》云:“建安十八年,上至譙。予兄弟從上游觀,經(jīng)東園,遵渦水,相佯于高樹之下,乃駐馬書鞭,為臨渦賦”,說明北宋時期曹丕集尚在民間流傳。南宋官修的國家藏書目錄《中興書目》著錄“《文帝集》六卷,賦、詩各二,書、表、詔一,雜文一”,推斷南宋館閣藏有《魏文帝集》六卷,較隋唐兩代減少四卷。私人藏書方面,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及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均未言及《魏文帝集》,僅尤袤《遂初堂書目》錄有《文帝集》,不注卷數(shù),或為殘本。

降至元代,脫脫主持編纂的《宋史·藝文志》有云:“《魏文帝集》一卷”,可知曹丕集在元代散佚更為嚴重。馬端臨《文獻通考》沒有相關(guān)著錄,推斷曹丕集或已亡佚。至于明代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仍載其書:“《文帝集》二十三卷”,則是因為焦竑所錄圖書,不以明代為限,不問存佚,通記古今。又有清代《江南通志·經(jīng)籍志》稱:“《魏文帝集》二十三卷”,然此顯系抄錄《隋志》著錄梁代卷數(shù),非實有其書,不足為據(jù)。盡管別集散佚,但曹丕作品的流傳并未中斷,明清兩代輯者眾多?,F(xiàn)存曹丕集的輯本可以分為詩集本、文集本以及詩文合編本三種文本形態(tài),以下分別論之。

2 曹丕集的詩集本系統(tǒng)

2.1 明馮惟訥輯《詩紀》本

明代馮惟訥輯《詩紀》一百五十六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成書,其中收入曹丕詩歌。明代有兩種刻本: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甄敬刻本及萬歷四十年(1612年)吳琯刻本。一般均認為后者優(yōu)于前者,如《四庫全書總目》謂:“初,太原甄敬為刊板于陜西,一依惟訥原次,而剞劂甚拙,復(fù)間有舛訛。此本為吳琯等重刊……校讎亦較甄本為詳”,故下文論述以后者為準。該本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行款版式為九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雙邊。版心上鐫“詩紀”二字,中鐫卷次,下鐫頁次。正文卷端上題“魏第二”,下書“詩紀二十二”。次行、第三行均低十一格依次豎題“北海馮惟訥編”“鄣郡吳琯校訂”。編撰體例上,先樂府、次詩,并據(jù)句數(shù)多少而依次排列。是集輯存曹丕樂府十八篇,詩十六篇,共計三十四篇。

馮氏輯本值得注意的主要有兩點:一是他翻閱大量原始資料,從各種類書、史書、總集中重新整理曹丕作品,可見用力之勤。例如,《善哉行二首》馮注云:“《初學(xué)記》載第一解,題云《于講堂作》”,這是從類書中輯錄曹丕作品。又如,《至廣陵于馬上作》馮注云:“《魏志》黃初六年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戍卒十余萬,旌旗數(shù)百里,帝于馬上為詩”,這是根據(jù)史書輯錄作品。再如,《代劉勛妻王氏雜詩二首》馮注云:“《玉臺》以為王宋自作,今從《藝文》作魏文帝”,則是將古代總集與類書中的相關(guān)資料加以比對后,才發(fā)表看法。二是書中保留了大量異文以供參證。例如,《孟津》中“高會構(gòu)歡娛”之“構(gòu)”,馮注云:“《初學(xué)記》作‘極’?!薄峨s詩二首》中“披衣起彷徨”之“徨”,馮注云:“《藝文》作‘徉’?!瘪T氏并未因類書所載不同就輕易文字,而是匯集各本,供讀者考辨。當然,馮氏在輯錄《魏文帝集》的過程中亦不免有失當之處,如《秋胡行二首》馮注云:“第一首一作《歌魏德》”,對此,逯欽立有辨如下:“《詩紀》依據(jù)《廣文選》注云一作《歌魏德詩》,非也。《樂府詩集》于《秋胡行》題下引《樂府解題》曰:‘后人哀而賦之,為《秋胡行》?!稄V題》曰:‘曹植《秋胡行》,但歌魏德,而不取秋胡事,與文帝之辭同也’云云。則兩書乃謂曹氏兄弟皆以舊題填新辭,其不取秋胡事者同,非言曹丕所作亦《歌魏德》也?!稄V文選》題為《歌魏德詩》,本是妄作,《詩紀》不應(yīng)注一作某某而不言所本也?!卞謿J立所言有理,馮氏百密一疏,不免給后人留下匡謬的空間。然總的來說,馮氏搜輯放佚,在輯錄曹丕作品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后人編撰《魏文帝集》,如張燮《七十二家集》本《魏文帝集》、張溥《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本《魏文帝集》等,均以此書為藍本。

2.2 清丁福保輯《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本

清代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其中亦收錄曹丕詩作。此本上海圖書館有藏,行款版式為十四行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花口,四周單邊。版心上鐫“全三國詩”,中鐫卷次及頁次,下鐫“無錫丁氏???。該本以馮氏《詩紀》為藍本再加考訂而成,體例亦依照《詩紀》而分曹丕作品為“樂府”與“詩”兩類。

丁氏從文字??迸c詩篇輯佚兩方面對《詩紀》中的缺陷加以細致的考核補苴。首先,在文字??鄙?,丁氏將馮本與他本相互比勘,以見其異同。例如,《短歌行》中“日仁者壽”之“日”,丁注云:“《宋書》作‘曰’”;《秋胡行》其二中“步立踟躕”之“踟躕”,丁注云:“一作‘躊躇’”;《秋胡行》其三中“汎汎綠池”之“綠”,丁注云:“一作‘淥’”;《善哉行》中“隨波轉(zhuǎn)薄”之“轉(zhuǎn)薄”,丁注云:“一作‘回轉(zhuǎn)’”。不僅如此,丁氏有時還直接對文字??卑l(fā)表己見。例如,《燕歌行》其二中“披衣出戶步東西”句,丁注云:“馮氏校本注‘西’一作‘偏’,由不知西古音,先而摭《左傳》臆改之,以就后世聲律也?!本褪菑臐h字讀音演變的角度說明文字的訛誤。又如,同詩中“仰看星月觀云間”句,丁注云:“‘看’,晉樂所歌作‘戴’。按:入樂之詞率皆增損,本不足以為據(jù),然此句‘看’與‘觀’復(fù)殊乖句格,疑‘戴’字乃其本文,而‘看’字為傳寫訛舛也?!眲t是根據(jù)句格來推測詩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訛。其次,在詩篇輯佚上,馮氏未收錄者,丁氏有所增益:丁本所載較馮本多《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一首》《夏詩》兩篇?!队谇搴右娡齑啃禄榕c妻別一首》丁注云:“此詩《藝文類聚》作徐干,蓋別有所據(jù)。明梅禹金《八代詩乘》署此為蘇武妻作,而題曰《答外贈詩》,可謂拙于作偽矣?!薄端囄念惥邸奉}作“魏徐干《為挽船士與新娶妻別詩》”,而《玉臺新詠》題作“魏文帝”,后者蓋為丁氏所本?!队衽_新詠》成書于南朝,與漢魏相去未遠,又是《藝文類聚》編纂的底本,所載更為可信。因此,丁氏的增補不無道理。只是因丁本主要沿襲馮本,故而馮本各詩不注出處之缺點,丁本一仍其舊,降低了其使用價值。

3 曹丕集的文集本系統(tǒng)

3.1 明葉紹泰輯《增定漢魏六朝別解》本

明代葉紹泰、黃澍同編《漢魏別解》四十六種,其后葉紹泰又有所擴充,新增四十七種,遂用“增定”以示區(qū)別。此《魏文帝集》為后者中一種,屬第五十一卷,與《魏武帝集》《陳思王集》合訂。全書前有鐘越序,知刻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現(xiàn)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中山大學(xué)圖書館有藏。其行款版式為九行二十六字,花口,四周單邊。版心上題“增定別解”,中為“卷五十一”及“魏文帝集”,下為頁次及“采隱山居”字樣。葉紹泰編選以“文”為準,載文而不載詩,選錄曹丕《詔王朗等三公》《讓禪第三令》《與吳質(zhì)書》《答繁欽書》《典論·自序》《典論·論文》《周成漢昭論》共七篇作品,并疏釋其大義。每篇皆附有簡要評語,以葉紹泰為最多,并間引陳祚明、許璣諸家之評。此本所輯較略,然亦有助于了解明人對曹丕文章的別裁品鑒,為后世編選曹丕文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3.2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本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百六十四卷,其《全三國文》收曹丕文集五卷,上海圖書館藏有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刻本。該本行款版式為十三行二十五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單邊。版心從上至下依次題“全三國文”卷數(shù)、“魏文帝”及頁次。正文首卷卷端上題“全三國文卷四”,次行低十四字題“烏程嚴可均校輯”。

是集先有曹丕小傳,次列所撰之文。文以賦、制、詔、策、令、教、上書、議、書、敘、論、連珠、銘、誄、雜文等諸體分類,共計一百六十七篇,編為四卷,又系以《典論》佚文一卷。嚴可均廣搜博采,收錄宏富,特別是對于曹丕子書《典論》佚文的輯錄,有助于后人全面研究和理解曹丕作品。此外,嚴氏在每篇文章后一一詳注出處,而且對于見諸幾種不同書籍的文章,還注明多個出處,為讀者查核復(fù)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該本亦有重出、竄亂的作品:如卷七《周成漢昭論》《太宗論》《交友論》三篇與卷八《典論》之《論周成漢昭》《論太宗》及“夫陰陽交”篇(篇名缺)重出;又卷四《彈棋賦》中“文石為局,金碧齊精。隆中夷外,理致夷平”四句,嚴氏標注出自《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五,而檢《太平御覽》,此四句題作“王粲”,非曹丕所著。該本雖有一定缺陷,但總體而言仍可謂網(wǎng)羅廣泛,編次清晰,正如王毓藻為此書作序所稱:“可謂極學(xué)海之大觀,為藝林之寶笈矣?!?/p>

4 曹丕集的詩文合編本系統(tǒng)

4.1 明張燮輯《七十二家集》本

此《魏文帝集》為張燮《七十二家集》中之一種,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明代天啟崇禎間刻本。該本凡十卷,附錄一卷,行款版式為九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上鐫“魏文帝集”,中鐫卷次,下鐫頁次。正文首卷卷端題“魏文帝集卷之一”,次行低八格依次豎題“魏文帝曹丕子桓著”。卷首為《魏文帝集目錄》,之后為正文。文體編排上,首賦,次詩,后文。卷一收“賦”二十六篇,卷二收“樂府”十八篇及“詩”十五篇,卷三收“詔”十八篇,卷四收“詔”二十六篇,卷五收“令”八篇,卷六收“令”九篇,卷七收“策”四篇、“教”一篇、“表”三篇,卷八收“書”十五篇,卷九收“書”七篇,卷十收“序”三篇、“論”六篇、“議”一篇、“連珠”一篇、“銘”二篇、“文”一篇、“哀策文”一篇、“誄”一篇,共一百六十六篇。篇內(nèi)皆不注出處,與馮本比較,“樂府”類兩者相同,“詩”類少《令詩》一篇,《失題》題作《校獵》,其余篇目、題注及校語均與馮本無異,可知此兩部分來源于馮惟訥《詩紀》。又有《與張郃詔》及《手報司馬芝詔》兩篇乃魏明帝曹叡詔文,以為曹丕所作,不免失當。附錄載于篇后,所輯曹丕資料有陳壽《三國志·文帝紀》一則、劉廙《答五官中郎將書》一篇、王朗《與世子書》一篇、劉楨《公宴詩》一首、《贈五官中郎將》四首、王粲《公宴詩》一首、應(yīng)玚《公宴詩》一首、《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一首、阮瑀《公宴詩》一首、吳質(zhì)《思慕文帝詩》一首,旨在介紹曹丕其人?!哆z事》十二則,分別錄自《魏書》《獻帝起居注》《世說新語》《三國志·賈詡傳》《魏氏春秋》《吳歷》《博物志》《王子年拾遺錄》《魏略》等,旨在介紹曹丕其事?!都u》四則,錄自《詩品》《文心雕龍》《詩歸》等,反映歷代評論家對曹丕作品的評價。收輯不限于一家之言,頗具參考價值。

張燮《魏文帝集》在馮氏輯本基礎(chǔ)上全面搜采,擴大了收錄范圍,其重編《魏文帝集》之功不可磨滅。特別是賦予文兩種文體,都是在無所依傍的情況下從各種典籍中搜集而來,具有極高學(xué)術(shù)價值。四庫館臣評曰:“自張燮輯《七十二家集》,而漢魏六朝之遺集匯于一編”,實非過譽之辭。惜此集并未得到廣泛的流傳,影響有限。

4.2 明張溥輯《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本

明張溥以張燮《七十二家集》為底本,輯漢代賈誼至隋代薛道衡等一百零三人作品,其中收入《魏文帝集》。上海圖書館藏有明刻本,凡兩卷,行款版式為九行十八字,花口,上下單邊,左右雙邊。版心上題“魏文帝集”,中題卷數(shù)及所載篇目的類目名稱,下題頁數(shù)。卷首有張溥《魏文帝集題詞》,后署“婁東張溥題”。次錄《魏文帝集目錄》,再次為正文,最后附錄《本紀》。首卷卷端上題“魏文帝集卷之一”,次行題“明太倉張溥閱”。文體編排體例方面,首列賦,次列文,次列詩。是集錄存“賦”二十七篇、“詔”五十八篇、“令”十九篇、“策”四篇、“教”一篇、“表”三篇、“書”二十七篇、“序”四篇、“論”六篇、“議”一篇、“連珠”一篇、“銘”二篇、“文”一篇、“哀策”一篇、“誄”一篇、“制”一篇、“樂府”十八篇、“詩”十六篇,并另附“補遺”五篇,共一百九十六篇。

以該本與張燮本比勘,存在以下差異:一是文體分類有增加。例如,新增“制”類,收《終制》一篇。二是篇目歸屬有調(diào)整。例如,《飲馬長城窟行》,張燮本收入“詩”類,張溥本則收入“樂府”類。《飲馬長城窟行》本為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歸入“樂府”更為恰切。三是每類文體下具體篇目有增減。增者如:“賦”比張燮本多出一篇,“詔”多出十四篇,“令”多出兩篇,“書”多出五篇,“序”亦多出一篇??梢姀堜邊⑿8鲿?,對張燮本做出較大增益。減者如《代劉勛妻王氏二首》,張溥本未錄。此蓋由于《藝文類聚》題作“魏文帝《代劉勛妻王氏詩》”,張燮據(jù)錄于曹丕名下。然《玉臺新詠》將該詩作者題為“劉勛妻王宋”而非曹丕,張溥詳加考訂,所依為成書年代較前者,故將其刪去。是知張溥本雖然以張燮本為底本,但又竭盡所能地進行了辨析。

該本亦有編排不當、考證不明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重出、誤收以及有目無文三方面。重出如“詔”類《營壽陵詔》與“制”類《終制》本為一文,張溥析之為二;誤收如“詔”類《與張郃詔》及《手報司馬芝詔》乃曹睿文,此與張燮本同誤;有目無文如“書”類《答曹洪書》《戒鄢陵侯彰書》《答楊修書》《說諸物》等。盡管如此,張溥繼往開來,在輯佚與重編《魏文帝集》方面成績顯著,為后世整理、研究曹丕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4.3 清丁福保輯《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清代丁福保輯《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收錄作家專集40家,其中收入《魏文帝集》。是集上海圖書館有藏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無錫丁氏排印本,凡六卷,行款版式為十四行三十一字,花口,四周雙邊。版心上刻“魏文帝集”,中刻卷數(shù)及頁次,下刻“無錫丁氏藏版”字樣。卷首有《三國志·文帝紀》,次為《魏文帝集目錄》,之后為正文。

《魏文帝集》錄賦二十八篇,文一百三十九篇(未計《典論》),詩三十三篇,其所收賦及文的篇名、內(nèi)容及順序,均與嚴可均《全三國文》所輯曹丕之文如出一轍,且篇目分卷、所載出處及考證按語亦與《全三國文》所輯曹丕之文毫無二致,即丁本《魏文帝集》卷一與《全三國文》卷四、卷二與《全三國文》卷五、卷三與《全三國文》卷六、卷四與《全三國文》卷七、卷五與《全三國文》卷八“文帝”完全一樣。可見,丁本《魏文帝集》的賦及文來自嚴可均所輯《全三國文》的相應(yīng)部分。詩歌部分的篇名、內(nèi)容及順序則與張溥本大致相同,且對各詩均未注明出處,這也與張溥本相同。兩者不同之處僅在于張溥本詩歌細分“樂府”與“詩”兩類,而丁氏合二為一,歸為卷六。由此可知,丁本《魏文帝集》實乃據(jù)嚴可均《全三國文》及張溥《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銓次而成,屬較為完備精審的版本。

5 結(jié) 語

梁代阮孝緒《七錄》著錄《魏文帝集》二十三卷,到隋唐散佚為十卷。北宋秘閣未有藏本,而民間則有《魏文帝集》流傳。南宋出現(xiàn)了六卷本,元代仍有一卷傳世,而其后此本則趨于隱晦。今所見諸本為明清輯本,可分為詩集本、文集本以及詩文合編本三種文本形態(tài)。詩集本包括馮惟訥《詩紀》本、丁福?!度珴h三國晉南北朝詩》本二種,前者在明清兩代輯佚重編曹丕作品方面導(dǎo)夫先路,后者以前者為底本又參校輯補曹丕詩篇而成。葉紹泰《增定漢魏六朝別解》本是現(xiàn)存最早的曹丕文集單行版本,實為曹丕文的一個選本。此后有嚴可均《全三國文》本拾遺補闕,與葉紹泰本皆為曹丕文集編本。曹丕集詩文合編本以張燮《七十二家集》本為最先之輯本,但存在誤收的不足。其后的張溥《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本有所增益,較為完備,仍有重出、誤收等缺陷。丁福?!稘h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后出轉(zhuǎn)精,輯錄曹丕詩文最為完備,頗具版本及文獻價值,宜為整理曹丕集的底本。

五寨县| 宁陕县| 平邑县| 嵊泗县| 中西区| 三穗县| 江山市| 盐源县| 宝坻区| 汉中市| 彰武县| 天峨县| 岫岩| 涡阳县| 通海县| 柳河县| 芜湖县| 南京市| 绿春县| 上林县| 叙永县| 剑川县| 南丹县| 淮北市| 桓台县| 海伦市| 鄂伦春自治旗| 达拉特旗| 嘉峪关市| 四川省| 涟水县| 麻栗坡县| 临澧县| 霍林郭勒市| 沙坪坝区| 华安县| 夹江县| 麻栗坡县| 滦平县| 慈溪市|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