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摘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領導中國共產黨前進的指導思想,而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由我國共產黨經過長期實踐以及不斷探索得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方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含義是指通過中國化的教學思維方式來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學習,同時也蘊含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傾向,這對于思考什么是馬克思、什么是中國、二者之間呈現出什么樣的關系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處于主從地位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特點;規(guī)律
前言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是具有中國特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模式,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一定的區(qū)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聯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是指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的實踐性理論過程,其最終形成的理論成就結果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其強調的是中國國情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則強調的是中國化的教育過程,其結果仍然是較為純粹的馬克思主義,但在實際結果上會無可避免地沾染上中國化的影子。本文以歷史性的角度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特點以及規(guī)律展開探討。
1.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特點
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國家發(fā)展的中心任務始終聯系在一起的,其根本目的是為我國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核心是不一樣的,民主革命時期的馬克思理論教育是同反帝反封建緊密結合的,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則是同經濟建設以及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分不開的[1]。并且其理論教育內容是同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的不斷豐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不同時期國情的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由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產生的第一代中國化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為起始,后續(xù)分別創(chuàng)建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當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些列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成果,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不同時期所要側重的主要內容。
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我國發(fā)展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其側重點主要在于實踐性,而不單單是理論性,要以實踐為基礎來對理論進行修正,不斷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不同情況下所針對群體的不同而產生的實效性。比如對于學生來講,其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目的在于有一定程度的正確了解,對于群眾來說主要目的是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熏陶,形成認同并貫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良好意識習慣。要在不同的人民對相中呈現出來不同的影響方式,才能夠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最大化發(fā)揮其在現階段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價值。
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開展,最初是以黨校的形式開展馬克思想想教育,后續(xù)不斷通過完善相關的教育結構以及教育內容,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以黨校等馬克思主義教育基地為主,并在我國教育的各個階段分別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進而形成當前全面化、多角度、立體化、標準化的全國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教育模式。而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運用民主的方法來對進行人民內部的自我教育,結合時代發(fā)展變化適應教育主體的實際需要,進而通過自主教育的方式來達到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認識的深化以及認同感的強化,并將之轉化為現實的發(fā)展力量,在自身發(fā)展以及社會精神、物質創(chuàng)造方面起到作用[2]。
2.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規(guī)律
要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內涵,只看到其所呈現出來的特點是不夠的,還要掌握其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對未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了解,并且為其良好發(fā)展做好鋪墊準備工作。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規(guī)律的分析認識首先從其基本思想內容、教育背景著手,從而對其規(guī)律進行全面化的把握。
從其思想內容發(fā)展的規(guī)律上進行分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內容,在所經歷發(fā)展過的任何歷史時期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因而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所形成的偉大思想成就,其思想內涵中都有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刻影響。因此堅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是深入理解當代社會主義思想的必要思想條件,也是傳承過往社會主義偉大思想的理論基礎之一。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之所以能夠延續(xù)至今,與其核心教育內容——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合理性是分不開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秉承著實踐原則持續(xù)進行不斷深化,其科學性是經過了多次實踐論證的,并且也將在未來的實踐中繼續(xù)發(fā)揮其重要作用。而其教育形式遵循基本科學性的同時,還應當結合當下的教育學先進理論,不斷豐富現有的教育手段,以達到全面的教育效果[3]。關于教育背景規(guī)律的探析,需從不同歷史時期所面臨的不同需求來展開,比如在當下國際形勢較為緊張,世界多元化經濟全球化等因素的面前,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其教育目的應體現為對愛國思想的加強以及對多元文化的正確理解和認識,要從危機和機遇兩方面角度看待當今的世界形勢,從而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以及經濟文化建設,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站穩(wěn)腳跟。在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受教者本身所具備的強烈實踐主體性質是教育目的得以有效達成的重要基礎之一,但同時也需要教育人員保持同受教人員的緊密聯系,二者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保持思想意識的一致性,確保二者之間平等地位,進而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轉變?yōu)槭芙陶叩囊庾R思想,達到教育目的。
結語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開展需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因素,不僅要從內容上緊跟時代發(fā)展形勢,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研究,確保在新的時代發(fā)揮出其重要影響力,還要從教育形式上對其教育方式和能力進行強化,提升教育效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不僅嚴格遵守客觀的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也同中國國情進行緊密結合,在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新時期繼續(xù)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丁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方式的內在張力探討[J].智庫時代,2018,(45):6-7.
[2]周錦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代理論教育架構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7,4(51):160-161.
[3]石世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關系辨析[J].新西部,201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