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夏日蟬鳴有了落寞的痕跡,秋日來訪的腳步不急不躁。在黃山館鎮(zhèn)店子村,初秋正給村莊鍍上一層醉人的金色,這是一個既有文化內(nèi)涵,又有顏值特色的村莊。
店子村位于黃山館鎮(zhèn)西部,南與館前于家村、館前鄒家村相接,東與黃山三村、四村相鄰,西至界河中心線,北鄰渤海灣,地勢南高北低,交通便利。據(jù)《龍口市村莊志》記載,明朝洪武年間,韓姓由四川遷來居住,以開店為業(yè),取名韓家店,后來劉姓、王姓等其他姓氏陸續(xù)遷來,明永樂年間改為店子村。
走進店子村,街頭巷尾種滿了芙蓉樹,有些芙蓉樹的樹齡已達數(shù)十年。芙蓉飄香,皆因村內(nèi)進士劉自清。劉自清,字鏡海,生于1796年,1845年考取進士,先后任江西省龍泉縣和長寧縣的知縣。他在任期間,立志當個為政清廉的好官、清官,但當時的歷史背景卻無情地挫敗了他的雄心壯志。當時統(tǒng)治腐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面對局勢,劉自清想當個清官的愿望徹底破滅,遂產(chǎn)生了辭官念頭。正當此時,他接到山東老家報“丁憂”。按照清朝官制,父母去世,官吏可以離職回祖籍守孝,劉自清借機辭官回鄉(xiāng)。
回鄉(xiāng)之際,劉自清行囊十分簡單,除去盤纏,沒有過多銀兩。身在南方的他,想到了一個改變家鄉(xiāng)環(huán)境、造福百姓的計劃,隨身攜帶了數(shù)包南方芙蓉樹的種子。他要讓這些寓意“富和?!钡臉浞N栽種到家鄉(xiāng)的土地上,給家鄉(xiāng)的百姓帶來幸福、富貴和繁榮。
從此,在店子村、黃山館鎮(zhèn)、黃縣乃至整個膠東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樹美花香的芙蓉樹。由于該樹易種易活,既能擋風遮蔭,又能美化環(huán)境,深受老百姓喜愛。鄉(xiāng)親們紛紛討要樹種,房前屋后都種上了芙蓉樹。不久,膠東半島的蓬萊、招遠、棲霞、萊州都到龍口取種購苗。就這樣,南方的芙蓉樹迅速遍及了整個膠東半島,又從膠東半島傳到東北。劉自清的名字伴隨著膠東的芙蓉樹流傳至今,也使得店子村有了“鏡海進士第,江北芙蓉鄉(xiāng)”的名句。
歲月流逝,芙蓉樹無言見證。如今的店子村,美麗大方更充滿著濃郁的鄉(xiāng)情。金秋微光,歲月靜好,走在店子村,隨處可見擺放整齊的柴草垛,濃郁鄉(xiāng)村氣息的小花園、小菜園,幽幽清香散發(fā)其間,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