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孫俊強
作品簡介
《我是貓》是日本文學大師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獨特形式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反映了20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時期“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小說通過一只貓的視角,向讀者展現(xiàn)了苦沙彌、迷亭、寒月等知識分子,以及以金田為代表的資本家的生活面貌,對陰暗腐朽的社會和庸俗無聊的人物進行戲謔性的批判,并以獨特的諷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場面,收到了狂歡式的喜劇效果。小說以幽默辛辣的語言,嘲笑和鞭撻了人類固有的弱點和金錢世界的社會時弊,還大量引用了古今東西哲人達士的名言,處處閃爍著機智和文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典俚合爐,雅俗共賞。
作品梗概
小說中的“我”便是“貓”,是虛構的、獨特的藝術形象,不僅具有動物的習性,而且具有人的思想意識。
貓的主人是個中學教員,人們叫他苦沙彌先生。主人在家總躲在書房里捧著書用功,可是沒看上幾頁便瞌睡了;主人患有胃病,他飲食卻沒有節(jié)制;主人的工作清閑,可他自己覺得他是世上最辛苦最受委屈的人,總要訴苦發(fā)牢騷。主人生活雖清貧,性情卻是極為高傲的。
主人有兩個朋友:“美學家”迷亭和“理學士”寒月。他們常在小書房里閑聊打發(fā)時間。他們賣弄些書本知識,相互吹捧各自寫的奇文,還有新詩、詩劇等,可是這些東西,連“我”這個貓也覺得有點古里古怪,不成樣子。
有一天,資本家金田的夫人來找主人,了解他的學生兼朋友寒月的情況。原來,寒月正和她的女兒富子談戀愛,金田夫人要求寒月考上博士,否則不準與富子結婚。主人和迷亭把金田夫人嘲弄了一番。這事使金田家很惱火,便來報復主人,由此主人家里多了不少麻煩。主人開始由“江湖隱士”漸漸變成了“綠林好漢”,整天疲于奔命。這給“我”提供了嘲笑的資料。
風波過后,生活如故。主人與他的朋友迷亭、寒月,還有“藝術家”東風、“哲學家”獨仙又聚在客廳里高談闊論了,什么世道每況愈下,什么資本家可惡,等等。“我”總在旁邊打瞌睡。主人的學生三平來邀請主人參加他與金田小姐的婚禮,被主人斷然拒絕。三平見主人“執(zhí)迷頑固”實在無藥可醫(yī),也就作罷了。主人家的聚會散了,家里頓時靜寂起來?!拔摇边@個貓,也覺得十分沉悶,于是跑去偷三平婚宴上的啤酒來喝。酒倒不錯,可是醉酒的“我”卻不慎掉進了水缸,就此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閱讀指導
方法一:速讀,整體把握內(nèi)容。我們不僅要重視全文閱讀,還要能夠根據(jù)文章不同的文體、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書中主要內(nèi)容。
方法二:精讀,讓閱讀更深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養(yǎng)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比如讀到貓捉老鼠的細節(jié)描寫、金田一家的外貌描寫,要聯(lián)系語境,體會夏目漱石的文字背后蘊含的情感。
方法三:寫讀書筆記,讓記憶更牢固。學會記錄《我是貓》中富有意義的警句格言,比如貓在偷吃年糕時,悟出的幾條“真理”:“任何動物面對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都會干出并非出于本愿的事情來”“危急時刻能夠發(fā)揮出平時沒有的能力”等,還有些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我們都可以摘抄下來,積存進自己的“寫作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豐富的語言素材。
專題探究
探究一:《我是貓》塑造了苦沙彌等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書中哪個人物形象使你印象最深刻?結合人物的外貌特征、身份、背景經(jīng)歷,寫一篇人物簡介,介紹給你的朋友。
探究二:小說中有許多發(fā)人深省的語句,把你最喜歡的金句摘抄下來,與同學們分享。
片段賞析
貓眼看世界
咱(zá)家是貓。名字嘛……還沒有。
咱家在學生的手心稍微穩(wěn)住神兒,瞧了一眼學生的臉,這大約便是咱家平生第一次和所謂的“人”打個照面了。
咱家在這名學生的掌心暫且舒適地趴著。可是,不大工夫,咱家竟以異常的快速旋轉起來,弄不清是學生在動,還是咱家自己在動,反正迷糊得要命,直惡心。心想:這下子可完蛋嘍!又咕咚一聲,咱家被摔得兩眼直冒金花。
只記得這些。至于后事如何,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
然而,饑寒交迫,萬般難耐;乘女仆不備,溜進廚房。不大工夫,咱家又被摔了出去。摔出去,就再爬進來;爬進來,又被摔出去。記得周而復始,四五個回合。當時咱家恨透了這個丫頭。前幾天偷了她的秋刀魚,報了仇,才算出了這口悶氣。當咱家最后一次眼看就要被她摔出手時,“何事吵嚷?”這家主人邊說邊走上前來。女仆倒提著咱家沖著主人說:“這只野貓崽子,三番五次摔它出去,可它還是爬進廚房,煩死人啦!”主人捋著鼻下那兩撇黑胡,將咱家這副尊容端詳了一會兒說:“那就把它收留下吧!”說罷,回房去了。
主人似乎是個言談不多的人,女仆氣哼哼地將咱家扔進廚房。于是,咱家便決定以主人之家為己家了。
賞析
文中的貓被賦予了人類的語言和思想,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出場,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構思上很有新意。文章語言幽默風趣,細節(jié)描寫到位,可謂將酣暢與機智融為一體。本段是小說的開端,沉默寡言的“主人”將“我”收留了,而“我”從此也擁有了家,不用再忍受寒風和饑餓。后續(xù)的故事隨之展開。
片段賞析
不識貓家事
元旦清晨,主人收到一張彩繪明信片。這是他的好友某某畫家寄來的。上抹朱紅,下涂墨綠,中間用蠟筆畫著一只動物蹲著。主人在書房里,橫過來看,豎過去瞧,口稱:“色調(diào)妙極啦!”既已贊佩,以為他會就此罷休。不料,他仍然在橫看看豎瞧瞧;忽而扭過身去,忽而伸出手來,活像個百歲老翁在看天書;忽而又面對窗欞,將畫兒舉到鼻尖下觀賞。倘若不盡快結束,膝蓋就這么亂晃,咱家簡直岌岌可危,剛剛晃得輕些,只聽他又低聲說:“這究竟畫了個什么呀?”
主人大概是盡管對那張彩繪明信片的色彩大加贊揚,卻還不清楚畫面上那只動物是個什么,因此,一直在凝思苦想。難道就那么難懂?咱家斯斯文文地睡眼半睜,不慌不忙地一瞧,半點也不假,正是咱家的畫像。畫者不愧是一位畫家,不論形體或色彩,無不畫得端端正正。任何人看,也無疑是一只貓。如果稍有眼力,還會清清楚楚地看出,畫的不僅是貓,而且不是別的貓,正是咱家。連這么點明擺著的小事都不懂,還用得著花費那么多的心血?不禁覺得人啊,真有點可憐。
賞析
選段是“主人”欣賞明信片上的畫兒的情景特寫。作為人類的“主人”花了很多心血和工夫想要看懂畫兒,可怎么也沒有看明白;而作為動物的“我”“睡眼半睜”卻輕輕松松地弄懂了畫的是什么。其中的幽默諷刺意味一讀便知,透過“我”的眼看到了人類的傲慢與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