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騰布日古德
摘要:如今,小學語文教育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開始踏上了教改的征途,教育者進行了不斷的努力,在此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始強調(diào)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理念。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nèi)容,一直是教師關注的教學重點,那么,如何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呢?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
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閱讀及寫作的育人功能及作用逐漸凸顯。通過閱讀教學,不僅可促進學生理解能力、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提高,學生還可以從閱讀中所積累素材,進一步提升寫作能力,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
1.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體現(xiàn)不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對“素養(yǎng)”問題更為關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更加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自身、學生及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教學理念落后。教師在講課時,常常站在臺上夸夸而談,學生的注意力早已遠離課堂,使得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弱。此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學會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精讀,什么時候該細讀,什么時候該泛讀,無法通過閱讀把握課文主旨,能動性較弱,在寫作教學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1.2讀寫教學分開授課無法做到以讀促寫
閱讀與寫作都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過程中,必要的學習途徑。以讀促寫是提升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驗到文章的主旨意思,將一些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記錄下來,靈活并創(chuàng)新性的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將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開進行,在閱讀中不注意讓學生進行遣詞造句,不注意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自己創(chuàng)編小故事,學生的思維只停留在乏味的文字上,深度學習能力較弱。同時在寫作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給定學生一個主題,就讓其寫作,而不是先讓他們搜集相關資料,對材料進行總結分析后再進行寫作,導致很多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乏味,結構不完整,缺少自己的觀點。
1.3閱讀與寫作脫離學生日常生活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利用課外閱讀和生活獲得語言材料的方法,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同時逐漸學會將所見所聞用書面語言記錄的習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不注重讓學生觀察生活,閱讀基本都是基于課文內(nèi)容進行,很少讓學生寫讀后感,在作文教學中,也不注重讓學生搜集相關生活化的資料,很多學生沒有形成寫日記的習慣,造成習作時無內(nèi)容、無主題、語言邏輯性較差[1]。
2.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策略
2.1進行對比閱讀,提升寫作思想
對比閱讀不同于傳統(tǒng)閱讀模式,這種閱讀方法更加強調(diào)感悟和思考,通過比較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及思想,分析兩篇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提升自身寫作技巧。教師可將學生學生選取的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將文章的主旨進行提煉,巧設問題懸念,讓學生結合這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進而找到作者的寫作的手法以及主人公的人物特點,并在得到準確的答案后,進行最后的對比。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司馬光》與《曹沖稱象》教學時,教師可將二者進行比較,從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結構進行對比,結合文章內(nèi)容找到二者之間的人物形象特點,司馬光在同伴掉到水缸中,不慌不忙,沉著泠靜,最后運用身邊的石頭將水缸砸開,挽救了同伴的生命。而相比較曹沖,其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眾人無法稱取大象的重量時,是他利用船的浮沉思想,進行確定大象的重量。最終在學生讀完這兩篇文章后,總結出司馬光具有隨機應變、堅定果斷的人物特點,而曹沖則是善于利用物理的思想,具有洞悉事物的能力。學生通過對比閱讀,能夠清楚的認識到不同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2]。
2.2進行摘抄工作,完善寫作積累
素材摘抄是積累知識,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而摘抄的前提就是閱讀。學生在閱讀中所產(chǎn)生的寫作行為,就是對學習的一種體現(xiàn),能夠在閱讀時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文章進行表達,進而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心靈的觸動。學生在閱讀時,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找到文章的寫作手法,另外,學生也可以查找文章立意,鍛煉自身的寫作思想。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在學生進行閱讀本篇文章時,可體會到作者從靜到動、從遠到近的寫作手法,以“轟隆隆”的聲音做側面描寫,進而達到聽覺的效果,這無不體現(xiàn)出在潮水來臨之前,錢塘江的壯麗景色。學生還可在文章當中找到具多的描寫手法,如將潮水比喻成“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寫出其水勢浩大、波瀾不驚的潮水景色;將“山崩版的聲音”與“平靜的河流”進行比較,進而體現(xiàn)出潮汐的特征,教師在教學時,要為學生多做總結,確保學生靈活掌握,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
2.3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
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也會受到興趣因素的影響。在閱讀寫作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有趣的互動和展學等活動,提升學生參與度,增強學習動力。也可以嘗試將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融入進語文教學中,比如多媒體導入新課教學、情境教學以及合作探究教學等,在課前預習中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組織成表達自己觀點的小短文,教師在課上展示學生的預習效果,這樣會提高他們的寫作基礎,懂得如何根據(jù)主題尋找最合適的資料。在正課講解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所教學內(nèi)容,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同桌分段朗讀或者開火車朗讀法,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興趣,進而慢慢的喜歡上閱讀;在作文的評價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將自評、互評、小組評等方式應用在課堂上,讓更多學生知道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改正,這對于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幫助是很大的[3]。
結語:
實際上,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還有很多,教師應繼續(xù)研學和探索,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結合閱讀及寫作教學需求,挖掘課內(nèi)外教學資源,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保證教學模式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梁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基礎教育,2019,6(36):66—67.
[2]李海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9,3(12):59—60.
[3]王瀅瀅. "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 考試周刊, 2018,28(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