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是新任務、新時期、新形勢下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總要求。研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具有突出的時代價值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育? 親和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基石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教育內容的親和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庇H和力能夠帶給教育對象更有溫度的內容,使冷冰冰的理論變得有“人情味”。第二,是教育方法的親和力?!案腥诵恼?,莫先乎情”。具有親和力的教育方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能得到認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第三,是教育者的親和力。“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一線,其親和力代表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形象,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往往能夠與學生做到互相尊重,更受學生歡迎,建立起良性互動的和諧師生關系。結合工作實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具體途徑如下:
一、圍繞學生,尊重規(guī)律,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氛圍
1.建立良好的主客體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構建良好的主客體關系,離不開兩個關鍵,一是良好師生關系的確立;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和諧。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重點在于確立包含專業(yè)課老師、思政課老師以及思想政治輔導員老師在內的教育者與廣大學生的和諧關系。專業(yè)課老師應在教授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展現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樹立求知榜樣,主動走進學生,引導學生交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整合多學科知識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當中,在課程設計上照顧不同學科的差異性,積極與不同專業(yè)學生互動,大膽吸收同學們的課題反饋;與同學們密切接觸的思想政治輔導員,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走進課堂,走進寢室,走進食堂,走進活動場,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此外,學校黨委和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門應建立“大思政”格局,統(tǒng)籌協(xié)調好校園各部門、各學院系所之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系,努力為良好師生關系提供舒適的軟硬件條件,服務好每個環(huán)節(jié),構建和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2.重視現代媒介,建立具有親和力的教學、活動和生活環(huán)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具有親和力的教學環(huán)境、活動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就必須重視學生的用戶體驗。其一,可以在思政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廣泛借助現代媒介手段,創(chuàng)新授課形式、豐富授課內容,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其二,要通過現代媒介手段,如微信微博推送活動通知、直播活動狀況。其三,要通過現代媒介手段及時傳播校園生活訊息,如寒暑假生活溫馨提示等可通過年級、班級QQ交流群予以發(fā)布,讓同學們更便捷地獲取信息,感受到校園生活的親和力。
3.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學生成長規(guī)律,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規(guī)律包含三個部分的規(guī)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規(guī)律,需要校院兩級黨委積極發(fā)揮黨的組織工作優(yōu)勢,做好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工作,發(fā)揮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干的示范引領作用,鼓勵他們帶好頭、做好表率。二是教書育人規(guī)律,教育者與學生的主客體關系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換甚至融合的,推動“師生雙元主體”,發(fā)揮學生與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教育深入人心,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心。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堅持立德樹人,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關心學生,搭建平臺,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方法
1.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搭建師生互動的育人平臺
首先,校院兩級宣傳部門要帶頭學習善用“微語言”,將互聯網上流行的語言和網絡符號、表情包等表達形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板,在微信、微博等官方平臺設置專欄。其次,著手構建立體網絡,建立校園新媒體聯盟,加強主流信息的傳播,突出大學特色,積極探索網絡黨團活動開展方法,激發(fā)學習熱情和成長動力。再次,通過電子宣傳櫥窗、微電影、微視頻拍攝活動、榜樣人物等網絡評選等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校園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達到沁人心脾的教育效果。最后,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提升平臺的服務功能。開展各類咨詢互助服務,構筑師生互動長效機制,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全方位服好務。
2.加強學生會、社團組織骨干選拔與培養(yǎng),助力大學生自我教育
一方面,要下足功夫加強學生骨干的教育和培養(yǎng)工作。通過建立健全學生骨干培訓網絡,形成學生骨干成長成才的長效機制;要精心設計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如國際精神救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礎、社會調查能力等與學習成長息息相關的知識技能,為其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要加強學生骨干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使其能夠做好學校、學院與廣大同學們溝通的橋梁。通過著力建設一支涵蓋學生會、社會組織、學生黨員等學生骨干在內的“預備”隊伍,讓他們發(fā)揮好示范引領作用,使大學校園在面對各種社會事件和網絡輿情時,能夠發(fā)出更多理性的聲音,也使得廣大同學能夠更加健康成長。
3.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機制,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新時代趨勢高度融合
一方面,通過完善科研評價標準,改進學術評價,加強對師生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教育,發(fā)揮科研育人功能;通過校院兩級協(xié)同,打造集預防、教育、監(jiān)督、懲治于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選拔學生進入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培育計劃、科教協(xié)同育人計劃、產學研合作計劃,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選拔一批示范項目、示范團隊予以表彰,對于弄虛作假的行為堅持“零容忍”。另一方面,要扎實推進實踐育人。既要大力鼓勵師生參與到校院兩級的實踐項目平臺當中,完善校外實踐的支持機制,引導師生在實踐中提升認識、增強能力。
三、服務學生,整合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
1.優(yōu)化內容,建立具有親和力的思政教育教材、教案和教學轉化體系
其一,要建立具有親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體系,理論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內容文本載體,要結合時代要求完善修訂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教材。其二,要建立具有親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案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要善于學習和融入其他專業(yè)課的教案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變更“有活力”、更“接地氣”,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老師之間要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在教學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其三,要建立具有親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轉化體系。學校應鼓勵師生“走出去”、“結對子”,鼓勵同學們將所學知識帶出校園、帶到家鄉(xiāng)、帶到基層,鼓勵思政課老師與宣傳部門、文化部門開展課題合作,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條件落地轉化,助力社會文明建設。
2.整合資源,構建實訓平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
一方面,通過整合學校、政府、社會和家庭資源,使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推動面向社會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發(fā)揮合力,有效傳遞到每一位社會成員,同時讓大學生群體走入社會近距離感知到思想政治教育,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多形式社會實踐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和創(chuàng)業(yè)實習基地,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相結合、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相結合,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相結合,指定分類教學實踐標準,為廣大師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感知社會提供豐富的土壤。
3.關注時事,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需要增強時代感,保持時代性。作為高校管理者,要不斷領會黨和國家宣傳思想工作精神,確立適應國情校情的校園“大思政”格局,自覺做好“政治體檢”,堅守政治方向。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工作內容和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主動適應時代的新要求和同學們的新需求,有效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青年學子,要求真學問、練真本領①,把握時代機遇,堅定理想信念,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把中國夢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tǒng)一起來,并為之不懈奮斗。
注釋:
①求真學問,練真本領(青年觀),《人民日報》(2018年07月24日19 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2]陳紅媛.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原則.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24期
[3]林丹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探索.高教探索.2012年第四期
[4]王明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07
[5]用“立體”、“融合”、“標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長江日報.2016年12月19日第012版
作者簡介:文海霞,四川大學教務處(招生辦公室),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管理,招生錄取、招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