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葵,余 航,高 瑞,和梅輝,劉有梅,王 龍
(云南農業(yè)大學水利學院,昆明650201)
莖流變化對植物的存活狀態(tài)具有重要影響,國內外許多學者針對不同的植物,從植物本身的生理特征和外界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研究植物的生理特征和外界條件對莖流的影響,現(xiàn)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4個方面:自然條件下植物莖流特征研究[1-3];自然條件下植物本身特性為變量的研究,例如研究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周期[4]、形態(tài)結構[5-7];僅控制外界環(huán)境研究植物的莖流特征,例如控制光照條件[8]、CO2濃度[9]、壤水分狀態(tài)[10,11]、土壤肥力[12];外界環(huán)境和植物特性均存在變量[13]。
現(xiàn)有的研究主要從以上4個方面出發(fā),分析多種因子對植物莖流的影響,以確定植物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對策:楊強[1]、岳廣陽[2]、祁秀嬌[3]等人分別對花棒、小葉錦雞在干旱地區(qū)的莖流特征進行觀測分析,以研究植物的干旱地區(qū)的適應性條件;也有學者認為植物莖流在不同徑級存在差異,辛智鳴[6]通過觀察不同徑級的沙棘發(fā)現(xiàn),莖干液流與沙棘直徑呈正相關關系,隨后裴志永等人[5]進一步分析比較了沙柳在不同徑級不同天氣下的莖流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不同徑級的沙柳莖流與氣象因子之間表現(xiàn)出不同敏感性。汪瀅等人[8]從光照條件的角度,對觀光木進行一年四季3種光照條件的觀測,發(fā)現(xiàn)莖流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光照條件下存在規(guī)律。李波[13]通過觀測日光溫室葡萄液流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液流在葡萄不同生育期內與復合因子VT 表現(xiàn)出不同的相關性。
本文主要研究滇山茶在不同季節(jié)和晴雨天氣下,其莖流特征和差異,以及氣象因子對莖流的影響。滇山茶以其花卉和茶油聞名于世,目前少有學者對滇山茶生理特征的研究,特別是從莖流的角度分析其生理特性未見報道,因此,滇山茶莖干液流變化及其氣象影響因子的研究,對進一步了解山茶花水分、養(yǎng)分的傳輸過程及其與大氣之間的水汽交換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作物栽培中節(jié)水灌溉、水肥管理以及避免環(huán)境脅迫提供一定的參考。
觀測地點位于云南農業(yè)大學校內,研究植物為云南農業(yè)大學水資源與節(jié)水灌溉重點實驗室栽培的滇山茶,品種為大理茶,株高:1.2~1.6 m,直徑:0.86~1.02 cm,觀測地點坐標為東經102.75°,北緯25.13°。
采用包裹式莖流儀(Flow32)對茶花莖流進行1年的連續(xù)觀測,觀測時段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選擇生長狀況良好的3 株作為觀測對象,由SGA9 型號的傳感器探頭采集數(shù)據,所采集的數(shù)據為:AH(豎向熱電偶電壓)、BH(豎向熱電偶電壓)、CH(徑向熱點對電壓)、Vin(熱量的輸入),數(shù)據采集時間間隔15 min。
空氣溫度(Ta)、相對濕度(RH)、太陽輻射(Rs)、風速(Sw)和降雨分別由安裝在距離莖流觀測點5 m 的氣象站(Davis Vantage Pro2)測定,掃描間隔為30 min,由于氣象站在2019年10月中旬出現(xiàn)故障,導致10月數(shù)據至次年2月數(shù)據缺失,所以氣象因子數(shù)據采用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
根據熱平衡和熱傳導原理,對莖流原始數(shù)據進行計算[14],得到茶花莖流流速(g/h),依據被測部位直徑,將莖流流速轉換為莖流通量[單位面積莖流速率,g/(cm2·h)],分析莖流的季節(jié)性特征時,以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分別對四個季節(jié)的日均莖流通量曲線進行比較。
在觀測期間內,分別選取不同天氣(晴天、雨天、大風天)作為分析對象:8 個晴天(選擇前后一天沒有降雨的晴天用于分析,避免降雨的影響[1],莖流主要發(fā)生在6∶30-22∶00 之間,在此期間平均太陽輻射大于200 W/m2作為晴天[1])和8 個雨天(在6∶00 到22∶00 有連續(xù)性降雨),由于觀測期間最大風速1.8 m/s,平均風速0.155 m/s,風速處于輕風(1.6~3.3 m/s)[15]及以下,所以不選取大風天作為研究對象。
為了分析莖流與氣象因子之間的響應關系,對觀測期內晴天和雨天的茶花日莖流通量與太陽輻射、空氣溫濕度、風速進行相關分析,利用錯位對比分析方法[16]分析了莖流對氣象因子的滯后性,數(shù)據處理在SPSS 23軟件上進行。
圖1是根據茶花在4 個季節(jié)的日均莖流通量所繪制,4 個季節(jié)的莖流通量曲線總體呈現(xiàn)雙峰型,夜間22∶00 到次日凌晨6∶00,茶花的莖流通量較小,均值為33 g/(cm2·h);在早上6∶15 至7∶30,莖流啟動,四季的先后順序為:夏-春-秋-冬;茶花莖流通量啟動后1~2 h 達到第一個峰值,先后順序為:夏-春-秋-冬,持續(xù)時間約為0.5 h,夏季于8∶00 左右莖流通量達到93.15 g/(cm2·h),而春季秋季冬季分別為:8∶45達70.62 g/(cm2·h)、9∶00 達92.11 g/(cm2·h)、9∶30 達96.45 g/(cm2·h);4個季節(jié)在達峰值之后莖流速率快速降低,在11∶00至17∶30 左右處于一個穩(wěn)定的低流速狀態(tài),莖流通量在20 g/(cm2·h)上下波動,17∶30 之后液流速率出現(xiàn)上升現(xiàn)象,冬季和秋季在19∶30 左右達第二個峰值,夏季和春季在20∶30 左右達第二個峰值,同第一個峰值一般,持續(xù)時間很短,隨后均在一個小時左右降低至33 g/(cm2·h),進入夜間液流狀態(tài)。
圖1 茶花四季日均莖流通量曲線Fig.1 Daily average stem flow curve of Camellia reticulata L in four seasons
本文選取的8 個晴天和8 個雨天,莖流通量曲線如圖2和圖3所示。晴天條件下,茶花的莖流通量日變化均呈雙峰型。夜間22∶00到凌晨7∶30茶花莖流較小,液流在7∶30左右啟動,迅速上升至第一個峰值,持續(xù)時間很短,均小于0.5 h,液流經歷高峰后下降,在11∶00-18∶30期間,莖流通量維持在12 g/(cm2·h)左右的低水平,茶花呈現(xiàn)午休現(xiàn)象,且持續(xù)時間較長,約7 h左右。在18∶30之后,莖流速率開始回升,均在30 min 內達到第二個峰值,并迅速下降,之后進入夜間液流階段。如圖3莖流通量曲線所示,在雨天條件下,6月2日、6月8日、7月14日、9月2日茶花莖流通量曲線基本呈現(xiàn)雙峰型,形態(tài)特征與晴天類似,但莖流的啟動時間無規(guī)律,6月23日、7月25日、8月11日、9月13日的莖流通量曲線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多峰型。
圖2 晴天天氣下茶花莖流與各氣象因子日變化曲線圖Fig.2 Diurnal variation of Camellia reticulata L stem flow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sunny days
從圖2可以看出,晴天條件下,輻射一般呈現(xiàn)倒U 形曲線,在13∶00 到14∶00 達到峰值,峰值在800 W/m2上下波動,空氣溫度隨輻射波動,但滯后于太陽輻射,呈現(xiàn)晝高夜低的倒V 形,在15∶30 至16∶30 之間達到峰值,相對濕度與空氣溫度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反,晴天的平均相對濕度達59.13%;雨天條件下,太陽輻射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多峰型曲線,各雨天的輻射強度存在較大差異。由圖3可以看出,6月8日、7月25日、8月11日、9月13日輻射整體處于較低水平,其余4 d,太陽輻射強度相對較高;為便于比較晴天和雨天氣象因子的波動大小,引用變異系數(shù)Cv,Cv值為標準差與平均值之比,Cv值越大,數(shù)據的離散程度越大,雨天的溫度較晴天波動?。ㄓ晏霤v值0.09<晴天Cv值0.20),相對濕度大于晴天,平均相對濕度達84.90%,雨天相對濕度波動小于晴天(雨天Cv值0.07<晴天Cv值0.24)。
圖3 雨天天氣下茶花莖流與各氣象因子日變化圖Fig.3 Diurnal variation of Camellia reticulata L stem flow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rainy days
有學者認為太陽輻射、空氣溫濕度、風速對相思樹的莖流具有顯著影響[17],而太陽輻射誘導植物氣孔開啟和關閉,又影響著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和葉片溫度[18],是植物液流的變化的主要影響因子,由于所觀察的植物受太陽輻射和溫度的影響,過早進入“午休”狀態(tài),因此,在分析相關性時滇山茶莖流與太陽輻射表現(xiàn)出明顯的多種相關性,所以根據日莖流通量曲線和日太陽輻射曲線的形態(tài)特征,可以將全天太陽輻射分為3 段(①、②、③),分別對其他氣象因子進行分析,如圖4和圖5所示,輻射強度曲線分別對應春季、夏季的日平均輻射,莖流通量曲線分別對應春季、夏季的平均日莖流通量曲線。圖中①段表示太陽輻射在此范圍內,對茶花莖流是促進作用,特別是在峰值處的輻射強度,有益于植物生長,本文中稱之為“鼓勵段”。②段太陽輻射對植物的生長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此階段,隨著輻射強度的增加,莖流通量逐漸減少,稱為“脅迫段”。③段茶花整體進入了午休狀態(tài),太陽輻射對植物生長形成抑制作用,對茶花生長不利,稱為“扼制段”(見表1)。
表1 輻射分段表 W/m2Tab.1 Rs partition interval
圖4 春季日均莖流與日均太陽輻射曲線Fig.4 Daily average stem flow and solar radiation curve in spring
圖5 夏季日均莖流與日均太陽輻射曲線Fig.5 Daily average stem flow and solar radiation curve in summer
由表2可知,茶花莖流在晴雨天氣和不同輻射段內,與各氣象因子呈現(xiàn)出不同的相關性,莖流與各氣象因子同步時,在晴天鼓勵段,日莖流通量與空氣溫度呈負相關,與太陽輻射、相對濕度、風速呈正相關,正相關中與太陽輻射的相關性最好。晴天脅迫段,與濕度相關性最好,為正相關,其次分別是空氣溫度、風速和輻射,呈負相關;雨天鼓勵段,日莖流通量與相對濕度、輻射呈正相關,與空氣溫度、風速呈負相關,與空氣溫度和風速相關性最好;雨天脅迫段,日莖流通量與空氣溫度呈負相關,與風速、相對濕度和輻射呈正相關,相對濕度與莖流通量相關性最好,其次為空氣溫度。
有學者發(fā)現(xiàn)[16,17,19]發(fā)現(xiàn)相思樹、秋茄、蘋果樹的莖流對氣象因子的響應存在時滯現(xiàn)象,所以本文也采用錯位對比分析方法[16],對滇山茶莖流的時滯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結合薄曉東[20]、閻光宇[16]等人的研究,令4 種氣象因子超前于莖流0.5、1.0 h,通過分析對比錯位后的相關系數(shù),討論莖流是否對某個氣象因子存在滯后效應,根據表2的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莖流滯后于輻射強度0.5 h,總體來看,茶花莖流對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和風速不具有明顯的滯后效應。
表2 不同滯后時間和天氣條件下茶花莖流與氣象因子的相關系表Tab.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tem flow of Camellia reticulata L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underweathe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lag time
為揭示氣象因子對莖流的綜合影響,建立了茶花莖流與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太陽輻射、風速的多元回歸模型,其中輻射根據滯后效應選取超前于莖流0.5 h 的輻射值,模型和判別系數(shù)R2見表3,并采用F檢驗方法對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了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所有模型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回歸效果顯著(見表4)。
表3 茶花莖流與各氣象因子多元回歸模型Tab.3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for stem flow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Camellia reticulata L
表4 多元回歸模型輻射強度分段表 W/m2Tab.4 Model radiation intensity segment table
圖1中滇山茶在夜間出現(xiàn)了莖流現(xiàn)象,有學者認為這是由于植物在白天產生了較為強烈的蒸騰,破壞了植物的水平衡,所以根系在夜間通過吸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維持組織的水平衡[6,8,16,21],根據圖1發(fā)現(xiàn)滇山茶普遍存在5 個小時左右的“午休”時段,時段內莖流處于低水平,可能是因為此時輻射強度過大,植物為了避免水分流失過快,降低氣孔導度,此時低水平的莖流通量僅用作維持細胞滲透壓和葉片散熱;為分析滇山茶“午休”現(xiàn)象是否是因為土壤嚴重水分虧缺,從而導致滇山茶氣孔關閉的生理性“午休”,本文篩選分析了4個雨后晴天(見圖6),結果顯示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條件下,仍然出現(xiàn)了明顯的“午休”現(xiàn)象,說明滇山茶主要是由于輻射強度過大而導致的“午休”現(xiàn)象,限制了植物的生長,這與李先民[22]、柴勝豐[23]等人對其他品種山茶花的研究一致。滇山茶莖流在四個季節(jié)存在差異,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莖流的啟動時間,且影響莖流變化的因素復雜多變,可能是氣象因素、土壤水分、人為因素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就氣象因素而言,通過分析春季和夏季的氣象數(shù)據和同期莖流數(shù)據,發(fā)現(xiàn)太陽輻射在6∶00-6∶30 出現(xiàn),莖流在6∶30 左右啟動(圖4和圖5),溫度于7∶00-7∶30開始產生變化,濕度在7∶30左右開始出現(xiàn)變化,根據莖流和氣象因子啟動的時間,發(fā)現(xiàn)影響莖流啟動的最為主要的氣象因子為太陽輻射,4個季節(jié)太陽輻射出現(xiàn)的時點與日出時間有關,昆明日出時間先后順序為夏-春-秋-冬[24],4 個季節(jié)日出時間的差異一定程度導致莖流啟動時間的差異,呈現(xiàn)夏-春-秋-冬的先后順序。
圖6 雨后晴天茶花莖流與太陽輻射日變化圖Fig.6 Diurnal variation of Camellia reticulata L stem flow and solar radiation on sunny day after rain
晴天和雨天下滇山茶莖流日變化不同,晴天下的莖流通量曲線總體呈現(xiàn)雙峰型,而雨天莖流通量曲線既存在雙峰型,也存在多峰型,氣象因素可能導致莖流在晴天和雨天表現(xiàn)出不同形狀,楊強等人[13]認為在雨天時,太陽輻射和空氣溫度低,云層變化導致的太陽輻射變化可引發(fā)莖流通量的小時尺度變化,根據植物中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研究[25],溫度和輻射是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影響因子,而這兩種植物生理現(xiàn)象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植物莖流,本文中,雨天莖流呈現(xiàn)多峰型(6月23日、7月25日、8月11日、9月13日),可能是因為在滇山茶午休時段內,有降雨發(fā)生,太陽輻射和空氣溫度降低,相對濕度提高,從而影響了茶花的午休,莖流在午休時段的低值部分出現(xiàn)波動,莖流呈現(xiàn)多峰狀態(tài)(圖3),茶花莖流在雨天呈現(xiàn)雙峰型曲線(6月2日、6月8日、7月14日、9月2日),可能是因為降雨不在“午休”時段發(fā)生,對此時段的氣象因子影響較小,同時對比太陽輻射和空氣溫度可以發(fā)現(xiàn),在午時前后有較高的溫度或較強的輻射,茶花也存在“午休”現(xiàn)象,與晴天莖流通量曲線特征相似,呈現(xiàn)雙峰型。
植物莖流不僅僅與作物自身生物特性有關,還受到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不同天氣條件下,滇山茶莖流主要環(huán)境影響因子不同。晴天(圖5和表2),輻射強度在①部分時,主要影響因子為太陽輻射和空氣溫度,這與李波[13]和辛智鳴[6]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輻射強度在②部分時,主要影響因子為相對濕度和空氣溫度,與楊強[1]等人的研究存在差異,輻射未能作為相關性最好的影響因子,可能是因為輻射超前于莖流,在未考慮時滯時,輻射在第二階段對茶花有正負相關共同作用,導致輻射與莖流的相關性較低;雨天,輻射強度在①、②部分時,主要影響因子均為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與其他學者的結論存在差異,岳廣陽[2]、李波[13]等人認為,雨天天氣條件下,光合有效輻射和相對濕度是與莖流相關性最好的影響因子,結合茶花的生理特征和氣象因子特征曲線,造成這些差異,可能是因為植物本身特性不同,茶花不同于花棒和葡萄樹,在雨天的莖流并不會受到抑制,反而因為空氣溫度和太陽輻射的減小,削弱了茶花的午休效應,同時雨天太陽輻射不規(guī)律,以及滯后性的影響,都可能造成茶花莖流與太陽輻射相關性相對較差。
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莖流與氣象因子之間存在時滯現(xiàn)象[13,16,17,26-28],F(xiàn)ord Chelcy R[26]等人通過實驗得出:莖流滯后光合有效輻射0.5 h、與飽和水汽壓差同步時表現(xiàn)出最大相關性,這與本文中茶花莖流通量與氣象因子之間的時滯效應相同。
莖流作為SPAC 系統(tǒng)中重要的水分傳輸過程,反映了植物根系吸水的能力和植物蒸騰的強度,是衡量植物生理狀況的重要指標,本文通過觀測滇山茶在4個季節(jié)和不同天氣條件下莖流通量和氣象因子,分析不同天氣條件下茶花莖流與氣象因子之間的關系,研究的初步結論如下:
(1)茶花存在“午休”的生理現(xiàn)象,4個季節(jié)在夜間都有莖流存在,莖流在不同季節(jié)之間存在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液流的啟動和達到兩個峰值的時間,夏季由于日出時間最早,莖流啟動時間(約6∶15)最早,而冬季日出時間最晚,莖流啟動最晚(約7∶30),春季和秋季次之。
(2)茶花莖流通量曲線在晴天和雨天存在差異,晴天呈現(xiàn)雙峰型莖流通量曲線,雨天則有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多峰型曲線,這種差異與氣象因子存在一定聯(lián)系,最主要的是太陽輻射和空氣溫度,晴天太陽輻射、溫濕度等氣象因子變化較為規(guī)律,茶花莖流情況呈現(xiàn)出比較穩(wěn)定的雙峰型,而雨天(“午休”段內有降雨),太陽輻射強度較低,波動較多,空氣溫度較低,相對濕度較大,導致“午休”現(xiàn)象減弱,莖流出現(xiàn)波動。
(3)不同強度的太陽輻射對滇山茶莖流具有不同的影響,滇山茶對太陽輻射主要做出3 種生理反應,對應3 個階段,分別為“鼓勵”、“脅迫”、“扼制”,每個階段的主要氣象影響因子不同,在晴天“鼓勵”階段時,主要影響因子為太陽輻射(正相關關系)和空氣溫度(負相關關系)。“脅迫”階段時,主要影響因子為相對濕度(正相關關系)和空氣溫度(負相關關系);雨天“鼓勵”階段的主要影響因子是空氣溫度和風速,均表現(xiàn)為負相關,“脅迫”階段的主要影響因子為空氣溫度(負相關關系)和相對濕度(正相關關系),研究3 個階段各氣象因子與莖流的關系,能更客觀、深入的了解滇山茶莖流的變化特征。
(4)茶花莖流對氣象因子的響應存在時滯,滇山茶莖流滯后于太陽輻射0.5 h,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在與莖流同步時表現(xiàn)出最好的相關性,據此,建立了莖流滯后于輻射強度0.5 h的多元回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