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扇門,一座山城,一部歷史。
最初接觸清代歷史是從一本名為《末代皇帝溥儀》的書開始,那時讀中學。有一天,我奓著膽子和父親要幾元錢,父親因工資微薄還有點不情愿,給我錢時用懷疑的目光看了看,而我不敢與父親對視,只是低頭從父親手中接過錢。依稀記得,書的封皮是淺綠色,扉頁上好像有溥儀一張像,至于如何從頭至尾讀下來,而書的內容又寫了啥,早已模糊了。
有一天把溥儀和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聯(lián)系在一起時,我已或多或少了解了點歷史,李煜給后人留下的《虞美人》那首詞里寫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钡恢\多舛的溥儀讀了這首詞后,會是怎樣感慨!
溥儀退位,預示一個朝代徹底崩塌,且崩塌得有些慘烈。
有時,審視歷史不能總用一雙冷眼,朝代興衰令我想起老子《道德經》里一句話“物壯則衰”,朝代興衰與自然之道也是不可分割的。試想,哪個帝王不想讓自己的江山社稷千秋萬代呢?
平心而論,晚清那段歷史確實令人痛心疾首,但那段歷史絕不會淹沒康乾盛世曾有過的輝煌,以及他們做出過的貢獻。
書柜里陳列著二十余本有關帝王之書,清代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慈禧太后等人的傳記。讀傳記,深深感到絕非像影視劇所呈現(xiàn)的歷史那般。當然,傳記也好,影視劇也罷,總會融入創(chuàng)作者主觀的東西。盡管歷史是由后人來寫,但也不能大膽假設與主觀臆測,更不能為了博取眼球過度戲說,而應帶著理性盡量還原歷史本來面目。曾有人問我,你算個讀書人,難道皇帝真的像電視劇里一樣把很多時間用在嬪妃們身上,還能有心思打理朝政嗎?我苦笑著說,那是褻瀆歷史。
書寫歷史是件十分嚴肅的事情,應盡量避免用戲說的手法去描繪,一旦成為筆下的歷史罪人,不僅是對歷史褻瀆,而且傷害的是后人。
曾幾何時,我童年一刻時光定格在麗正門前。只是,回眸凝望門上方雕刻的有如火苗般的文字,一臉茫然,更渾然不知一扇門背后,寫滿了一部厚重的歷史。原來,那有如火苗般的符號是四種語言,“麗正門”三個漢字位居中心,右側以滿、藏文字相伴,左側以維、蒙文字相襯。“麗正門”是乾隆手諭,“麗正”二字取自《易經·離卦》“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匾額上的文字次序,不難發(fā)現(xiàn)當年乾隆皇帝的良苦用心。
乾隆皇帝還曾賦詩一首:“巖城埤堄固金湯,詄蕩門開向午陽。兩字新題標麗正,車書恒此會遐方?!?/p>
廣闊的大門向南敞開,張開懷抱,八方來朝,車同軌,書同文,永遠相聚于此,現(xiàn)如今國家強大、統(tǒng)一,能夠永遠在這里會見邊疆各少數(shù)民族的王公、首領和世界各國使臣。
可以說,乾隆是從祖父手中接過江山社稷的。1703年,康熙縱觀天下風云,始建避暑山莊。
歷史上,出關北巡有兩條道。一路,出長城后沿喜峰口(盧龍塞)——寬城——平泉——黑城(古平崗)——凌源——喀左——(白狼城)——東指朝陽(柳城);一路,從今北京(古薊)——古北口——灤平(白檀)——平泉——黑城(古平崗)。
避暑山莊未修建之前,康熙出關北巡往往沿盧龍塞這條古路行走,或烈日當頭,聽山谷中龍吟虎嘯;或朔風凜冽,看北國千里冰封。康熙真的是彎弓搭箭射猛獸于荒草之中,領略塞外的奇山秀水嗎?
《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康熙出關北巡,一路上躍馬揚鞭,旌旗蔽日,號角爭鳴,直至草原深處。安營扎寨后的一天,康熙神情豪邁寫下《塞上宴諸藩》一詩:“龍沙張宴塞云收,帳外連營散酒籌。萬里車書皆屬國,一時劍珮列通侯。天高大漠圍青嶂,日午微風動綵斿。聲教無私疆域遠,省方隨處示懷柔。”這首詩既回望歷史,又著眼現(xiàn)實,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之心昭然。
1681年,這片土地一如既往沉睡著,一泓清泉帶著溫度,汩汩流淌,這便是“熱河泉”。泉水晝夜噴涌而出,竟然流淌出世界上最短河流。每逢端午,人們伴著曙色,紛至沓來,掬起熱河泉水拍打在面孔上,寄托了無限期望。
僅僅二十二年后,康熙便敲醒了沉睡且略有幾分神奇的一片山水洪荒之夢,揮手之間,畫出一幅濃墨重彩的畫——避暑山莊,把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書寫在這里。
若想領略避暑山莊所折射出的內涵,或是天邊曙色初上,或是余暉落盡之后。唯有此時,山莊那特有的鐘靈毓秀、恬淡寧靜、古色古香、天人合一,乃至于意蘊中形而上的東西,才會伴隨著湖面的微風徐徐而來。寧靜中,圍繞湖畔讀山莊是一種美,一種至高享受。而在山莊內制高點讀山莊呢,則有一種“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的感覺,山莊呈現(xiàn)的是渾厚與博大,自然與歷史。
早晨,磬錘峰頂剛剛染上幾縷紅霞,我沿著去往四面云山的路徒步行至西北門,從此處登上避暑山莊蜿蜒的城墻,城墻隨山勢起伏,氣勢宏偉。二馬道,是俯瞰廟宇的最佳點,康熙也曾站在這里審視自己繪就的這幅藍圖。放眼望去,幾座廟宇盡收眼底,尤以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為最,普陀宗乘之廟主殿金碧輝煌的金頂,寓意“萬法歸一”的深邃理念,而須彌福壽之廟,則是六世班禪弘揚佛法的地方,如果再向東北角遠眺,裊裊香煙纏繞的普寧寺被蒼松翠柏緊緊環(huán)抱,木魚聲聲,誦經默念恰似低音合唱,世上最高大的千手千眼木制佛莊嚴肅穆,他的眼里寫滿了“空”。而后繼續(xù)前行來到“南山積雪”,避暑山莊便一覽無余,東面的磬錘峰一柱擎天,恰似納米比亞的上帝拇指,只可惜上帝拇指已然殞命,磬錘峰卻依然凝視這里的前世今生,它腳下的普樂寺、安遠廟一片恬淡安詳。武烈河在它們腳下默默流淌,北魏酈道元曾來過,對磬錘峰與武烈河留下了寶貴一筆:“西出于龍芻之溪,東流入三藏水,又東南流,逕武列溪,謂之武列水,東南歷石下。挺在層巒之上,孤石云舉,臨崖危峻,可高百余仞……其水東合流入濡。濡水又東南,五度水注之?!?/p>
至此,人們不禁要問,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究竟給歷史以怎樣的回答呢?
二
乾隆是有幸的,祖父康熙、父親雍正,為之奠定了堅實基礎??滴鮿t不然,他八歲登基,從父輩手中接過的江山一片凋敝,百廢待興,內有權力之爭,外有虎狼之心,可謂內外交困、危機四伏??滴醭砷L于艱難歲月之中,也恰恰是歷經磨難,才打造了康熙超常人的意志品質與深謀遠略。
康熙選擇沿喜峰口這條路出關北巡,而這是一條古韻悠悠之路,是一條走向歷史深處之路。
幾年前,我曾沿著康熙走過的那條古道前往西漢時期的軍事重鎮(zhèn)——黑里河。黑里河,位于內蒙古寧城。那是個冬日,古松掩映著的打虎石水庫一片冰封。水庫因李廣射虎而得名。冰天雪地,松濤陣陣,一片蕭殺肅穆中仿佛能諦聽到司馬遷筆墨下的金戈鐵馬之聲,他在《李將軍列傳》里寫道:“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廣結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廣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讀這段文字,有毛骨悚然之感。天有不測風云,李廣的孫兒李陵也是一位能征慣戰(zhàn)的猛將,只可惜在一次對匈奴作戰(zhàn)中被俘,而后他被迫成親于匈奴,只因他“變節(jié)”,遠在長安的一家老小被滅族。慘絕人寰的一幕,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哀!以至于李陵在《答蘇武書》中像是追問蒼天:“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p>
設若,當年西漢與匈奴能早日實現(xiàn)和平,會有這樣的人間悲劇嗎?
西漢時期,如今的承德平泉一帶便屬于右北平郡轄地。
西漢與匈奴數(shù)百次兵戎相見,在衛(wèi)青、霍去病強攻之下,匈奴成為強弩之末,即便如此,西漢也只能求得短暫和平。西漢與匈奴長期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而戰(zhàn)爭場面可謂驚天動地,因戰(zhàn)爭用去了多少國力、財力,即便匈奴奄奄一息,但終究得以生存。其結果是,民族沒有融合,文化沒有相融,導致戰(zhàn)爭連綿不斷,生靈涂炭,百姓苦不堪言。
歷史上又一幕也呈現(xiàn)在這條古路上,烏桓之戰(zhàn)讓曹操解除北方之患,增添他一統(tǒng)天下的信心。當曹操鳴金收兵,凱旋而歸面對大海時,抒發(fā)出一位政治家的心胸?!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首詩是曹操當年烏桓之戰(zhàn)得勝后,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描繪出大海吐納、包容的寬廣胸懷。曹操當年率軍親征,統(tǒng)領二十萬大軍,沿盧龍道這條古路,直搗烏桓,一舉殲滅烏桓大軍,從而征服北方,消除背部受敵隱患。
固然戰(zhàn)爭是求得和平的一種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手段,若想永久和平,必然是文化融合,文化相融是堅船利炮無法替代的。縱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其子所建立的政權——魏國,只有四十七年的生命。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這條古路上演了化干戈為玉帛的歷史另一幕。
遼宋兩國在歷經戰(zhàn)火紛飛的二十年后,生靈涂炭,民不聊生。1004年,兩種文明歷經血腥碰撞后,書寫了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澶淵之盟。不管后人如何論述,其產生的歷史價值遠遠大于合約本身。澶淵之盟產生了遼宋長達百余年的和平期,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是歷史上一段值得稱道的繁榮時期。
當北宋文化名人歐陽修,踏上向草原深處的這條古道,便開啟了破冰之旅,有詩為證,“古北領口踏新雪,馬盂山西看落霞”。這首詩已讀不出《秋聲賦》里的傷感。歐陽修一定覺得兩個民族休戰(zhàn)交好,百姓生活不再動蕩,當他行走到如今承德平泉,遠眺馬盂山上一抹夕陽,頓感塞外冬日的山河一幅瑰麗景象,寫下了這首流傳久遠的詩句。
如果說歐陽修肩負文化先行的重任,那么蘇頌的出使更有特殊意義。蘇頌從政五十載,是北宋五朝重臣,直至坐到宰相位置。十年間,蘇頌兩次出使遼國,一路行走下來,這位政治家兼文學家的眼里不見了狼煙四起、刀光劍影的廝殺場面,而是“農人耕鑿遍奚疆,部落連山復枕岡。種粟一收饒地力,開門東向雜夷方。田疇高下如棋布,牛馬縱橫似谷量。賦役百端閑日少,可憐生事甚茫?!钡霓r耕圖。
一路上,稻谷飄香,牛馬成群,契丹族、奚族、漢族融合在一起。當北宋一群重要使者走來,契丹族、奚族人把東向的門戶敞開,殺牛宰羊,點燃篝火,在皎潔的明月下對酒當歌。
由此,通往草原深處的古路上便開始譜寫包容、合作、共贏、發(fā)展之歌。無疑,這是一曲人類生存之歌,若按今天語境,算得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雛形吧。
憑借康熙的視野,他一定能從這條古路上讀出歷史興衰所在,而在繪就避暑山莊藍圖時,他高瞻遠矚,讓避暑山莊從長城懷抱中掙脫出來,肩負起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時代重任。避暑山莊置于長城懷抱中,北望,有兩千年前的燕、秦、漢長城;南望,有巨龍般盤旋在崇山峻嶺間的明長城。世上任何一種生命都無法抵擋饑餓的侵襲,蜿蜒于懸崖峭壁間的長城面對饑餓也不再那么威嚴。饑餓,令勇猛彪悍的游牧民族不得不踏過長城,征戰(zhàn)中原。
梳理歷史,僅有一道藩籬是難以阻擋誓死抗爭的匈奴、東胡、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人的腳步的。
康熙的祖先,滿族,女真人后裔,雄起于白山黑水,出沒林海雪原,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部落,文化處于原始態(tài)勢。然而,這支弱小的部落并未因出身卑微而氣餒,他們發(fā)憤圖強,有一天伴著獵獵秋風,縱馬揚鞭,一路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勢,征服了不可逾越的長城,擁有了江山社稷。
自知者明。八歲執(zhí)政、智慧的康熙回望歷史,悟出了一個道理,筑長城于人心。于是便寫下:“秦筑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tǒng)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梢娛貒溃ㄔ谛薜掳裁?。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帶,朕皆巡閱,概多損壞,今欲修之,興工勞役,豈能無害百姓?且長城延袤數(shù)千里,養(yǎng)兵幾何方能分守?”
康熙不修長城,可以說是歷代君王第一次跳出修建長城的固有思維;第一次打破了地域、民族思維的桎梏??滴跻猿綍r空的深邃視野,描繪了一幅中國版圖。
熟讀“經史子集”的康熙,豈能不知曉儒家“合”的理念。合,是修民心,是養(yǎng)德。唯有民意通達,民心溫暖,方有盛世展現(xiàn)于歷史舞臺。
人們常常把避暑山莊稱作“一座山莊,半部清史”,但我覺得山莊像一盤棋,是康熙開疆拓土,未雨綢繆,運籌帷幄的一盤棋。這盤棋,事關政治、軍事、經濟。康熙每走一步,無不苦心經營,唯恐一步走錯,導致滿盤皆輸?shù)臍埦帧?/p>
康熙憑深謀遠慮,在這盤棋上下了一步妙招,他依托避暑山莊開辟了極具戰(zhàn)略意義的“木蘭秋狝”,希望八旗子弟葆有血性,葆有昂揚的斗志,至于更深遠意義,他大概想到了西北邊陲的安寧。如若不然,康熙一生為何進行四十八次“木蘭秋狝”呢?
凡有大智者,無不敬畏自然。在通往木蘭秋狝的路上,有個“扣花營”的美麗村落。一個故事代代流傳,康熙曾帶著一位公主參加木蘭秋狝。安營扎寨后,公主從一頂白色帳篷款款而出。剛巧,眼前一群戰(zhàn)馬飛奔而過,馬蹄所過之處,羸弱的白頭翁頓時花容失色、傷痕累累,一向高傲的公主竟生起憐憫之心,她把頭盔摘下,小心翼翼扣在隨風搖曳的白頭翁上,以防被馬蹄踐踏??滴醯勰慷眠@一幕,也把那頂至尊的頭盔如公主那般扣在了白頭翁上,帝王率先垂范,士兵們又豈敢怠慢?剎那間,這山水之間一個個卑微的生命有了尊嚴。
我們姑且不論傳說的真?zhèn)?,是否有無正史記載,重要的是扣花營村的老百姓們提起這個故事時的驕傲與溫暖?!翱刍ā笔菍ι暮亲o,“營”是安營扎寨,生命有了安居之處?!翱刍I”這個名字就寓意著守護生態(tài)的美好家園。
康熙每一次秋狝都會選擇不同地點,其目的是保護草場、保護樹木,也算是保護生態(tài)的典范吧!遺憾的是,隨著康乾盛世衰落,塞罕壩上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遭受了無序砍伐、火災、風沙吞噬。一時間,森林、草場、河流,已然面目全非。
塞罕壩已不再是一道美麗的高嶺,絕望中,傷痕累累的塞罕壩長歌當哭。
慶幸的是,三百余年后的今天,出現(xiàn)了人間奇跡,藍天白云下百萬畝林海,書寫出塞罕壩史詩級新篇。如今,康熙雕像端坐在點將臺一塊突兀而起的孤立巨石上,威風凜凜,凝視遠方,目光掠過浩瀚的林海,興許浮現(xiàn)了當年旌旗招展,十萬大軍奮勇向前,一舉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歷史畫卷吧。
康熙點將臺處有一首詩,其中一句是:“點將聲聲隨云去,滔滔林海百萬兵?!?/p>
斗轉星移,百萬畝林海替代了金戈鐵馬,號角聲聲,呈現(xiàn)的是一片綠色海洋。想必,康熙看到這一幕是欣慰的,而他更為自己親手描繪出避暑山莊一幅史詩級歷史畫卷感到自豪。如今,一座座安然無恙的廟宇依舊拱衛(wèi)著避暑山莊,一群廟宇背后,蘊含了一段塵封已久,且歷久彌堅的民族團結史話。
是啊,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安遠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是一座座廟宇,更是不同文化元素符號。少數(shù)民族同胞遠離故土,當他們思念家鄉(xiāng)時,便走向這一座座精神寄托之地。
若仔細觀察外八廟的名字,仁、善、寧、遠、普陀、須彌、緣,釋放了儒、釋、道的暖色。而避暑山莊內,不論亭臺樓閣,抑或碑文,所雕刻的字皆是漢文。可見,康熙乾隆祖孫二人匠心獨運,用心良苦。
看來,力主不修筑長城的康熙,卻把長城筑在了各民族人的心上,可謂是大道無形。
三
如今,普陀宗乘之廟里依舊矗立兩塊巨大石碑,石碑上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著乾隆皇帝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yōu)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石碑像是默然中的歷史老人,仿佛在告訴來者,四種不同的語言文字相互融合在一起,便是民族團結的象征。
我在想,兩塊石碑上雕刻的文字除了寓意民族團結之外,也雕刻著一份濃濃的鄉(xiāng)愁,而中華民族的歷史同樣也寫滿了“鄉(xiāng)愁”。人的情感是復雜的,無論你走向何方,也無論你走得多遠、走得多久,無不牽掛著割舍不掉的故鄉(xiāng)。
土爾扈特人當年驚天動地般東歸的歷史畫卷,依舊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其實,這一場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東歸,寫滿了濃濃的鄉(xiāng)愁。
土爾扈特是中國蒙古族中一個古老的部落。
早在明朝末年,土爾扈特人為了生存,背井離鄉(xiāng),穿越哈薩克草原,度過烏拉爾河,落足于伏爾加河下游、里海之濱,在一片水草豐茂的地方繁衍生息,建立了游牧民族封建政權的土爾扈特汗國。
從土爾扈特西遷,直至他們東歸,時間長達143年。若按常理,一個多世紀在一個地方生存,本該政權牢固,國泰民安。但土爾扈特人為何又被迫撤離呢?是內憂外患所致。國內,扎爾固為代表的分支機構不安于現(xiàn)狀,渴望奪權;國外,面對的是沙俄霸權的脅迫。內外交困之際,國內扎爾固渴望顛覆政權,且得到了沙俄強權的鼎力扶持。其實,沙俄對水草豐茂之地早已虎視眈眈。
國小,力微,黑云壓城城欲摧。
以渥巴錫為首的土爾扈特人在生存危急時刻,想起了他們的血緣之地,他們渴望一頭扎入母親的懷抱。
于是,土爾扈特人毅然決然選擇了東歸,時間在1771年1月。而這一時間節(jié)點,恰是乾隆皇帝執(zhí)政江山之際,大清帝國處于盛世。
伏爾加河畔,冰封千里,漫天飛雪,風沙彌漫,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的率領下邁開了艱難的腳步,走向太陽初升的地方。那一幕,今天的我們難以想象,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渥巴錫麾下的一萬將士為了在艱難險阻中開辟出回歸之路,在一次突圍中絕大多數(shù)壯烈犧牲,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慷慨悲歌!
慘烈一幕,依然沒有阻擋土爾扈特人尋找母親的腳步。為了尋找母親,土爾扈特人向死而生,冰雪、風沙、饑餓、疾病,他們破釜沉舟,用生命捍衛(wèi)東歸的旅程。五月的一個黎明,當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土爾扈特人終于把腳步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那一歷史瞬間,回到母親懷抱的土爾扈特人一定手捧熱土,淚流滿面。
據(jù)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折》記載:“其至伊犁者,僅有半計”,也就是說,離開伏爾加草原的十七萬土爾扈特人,約有八九萬人殞命他鄉(xiāng),再也不能魂歸故里。
然而,令回歸的游子們感動的是,回到祖國懷抱的一刻,渥巴錫等人接到了乾隆皇帝用滿文和古老的托忒蒙古文寫的敕書。敕書里,乾隆皇帝歡迎土爾扈特人萬里東歸,對他們的東歸精神給予表揚,并邀請渥巴錫等人前來避暑山莊。
乾隆皇帝敕書,像一股暖流,融化了一份濃濃鄉(xiāng)愁,讓土爾扈特人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暖。不久,渥巴錫等十三人的腳邁進了避暑山莊,乾隆皇帝用一顆赤誠之心擁抱回歸的子民,而并非棄如草芥。渥巴錫等人感受的是皇恩浩蕩,天澤雨露,更感受到一份仁愛之心。
仁,是儒家學說的重點。里仁為美,擇善而居。也就是說,人們選擇鄰居是有原則的,一個具備仁義之人,總有一顆善心,與其為鄰,相互之間的友愛便產生了。仁的精髓是,愛人、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愛天下。小至一個家庭,上至一個國家,無不提倡“仁”。帝王具備了“仁”,百姓才有幸福感,國家具備了“仁”,民族才能團結,社會才能和諧。
土爾扈特人萬里東歸,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回歸,更是精神上的回歸,他們的回歸有著極其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這是自然的宿命。
曾經,在避暑山莊居住過一位“香妃”,她是新疆使者,她帶來了自己家鄉(xiāng)的瓜果,讓這些瓜果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如今,御瓜圃依舊在,當年康熙為了居安思危,不忘農事,在王宮里刻意開辟了一塊田園,在田園里種上了稻、麥、黍,到了乾隆時期,御瓜圃里仍舊種植著來自新疆的瓜果。原本,白山黑水間是不產這些農作物的,這也算一種融合吧。
由香妃,我想到了昭君出塞及文成公主入藏,她們也是帶著自己家鄉(xiāng)的物產一路風雨前行,而她們所帶去的物產最終結出了碩果,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這是最佳的融合。畢竟,民以食為天,物質生活豐富了,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
幾年前我去西藏,還記得在雅魯藏布江畔有一棵枝繁葉茂、蔥蘢勁秀的古樹,枝干虬曲蒼勁,纏滿了歲月皺紋。樹枝上系滿了紅色布條,無疑,人們系上的是對文成公主的緬懷與敬仰。據(jù)說,文成公主進藏的路上在這棵樹下休憩,以便緩解路上疲倦。
一棵古樹銘記了一段歷史,以至于當?shù)夭刈迦嗣褚淮忠淮赝@棵樹,最終守望的是和平。我在想,當年文成公主跋山涉水后坐在那棵樹下,撣去一身風塵,一定會回望長安,思緒萬千。
據(jù)說,香妃思念家鄉(xiāng)時,她站在微波蕩漾的湖畔,眺望安遠廟,安遠廟是為新疆達什達瓦部兩千余眾遷居熱河后提供的精神寄托之地。
如果說,昭君出塞是架起一座和平橋梁,那么,六世班禪從扎布倫寺啟程,宛如朝圣者向著東方行走了萬余里,最終抵達避暑山莊,便是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
而此前,歷史上演著另一幕,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侵占印度和孟加拉后,開始覬覦尼泊爾、不丹和我國的西藏地區(qū)。面對外族的虎狼之心,六世班禪以民族大義為中心,他斷然拒絕覬覦者,“西藏屬中國大皇帝管轄,通商事必須經大皇帝批準”。
1780年7月盛夏,六世班禪歷時一年,走過草原,走過大漠,行程萬余里,最終把腳邁進了避暑山莊。對于六世班禪的一片丹心,乾隆皇帝張開了熱情懷抱,給予他高規(guī)格接待。于是,六世班禪端坐在須彌福壽之廟傳送佛法。想不到的是,已然七十歲高齡的乾隆向六世班禪學習藏語,竟然取消了那年的木蘭秋狝。
乾隆所為,與祖父一脈相承,既要兼容并蓄,又要海納百川。最終,祖孫二人選擇漢文化來指點江山。
康乾盛世,為燕山深處的承德播撒了民族融合的火種。如今,承德這方水土有55個民族生活在一起。
四
“詄蕩門開向午陽”的詩意,是廣闊的大門向南敞開,寓意帝王擁抱天下的雄心。從古典園林建筑視覺看,避暑山莊完全匯集了天下古典園林精華,不論是亭臺樓閣,還是小橋流水,都與自然融入在一起。
康熙、乾隆祖孫二人聯(lián)手打造了避暑山莊內的七十二景,每一處景點匾額上雕刻的字都有其寓意。而古松掩映下的文津閣可謂是地標性的文化符號,只因文津閣承載了一個朝代的文化使命。
“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边@詩句出自乾隆之手。
乾隆一生寫了很多首詩,而這兩句詩卻非同凡響。詩句的本意是,追尋文化的源流,繼承和弘揚文化遺產,先要找到它的濟渡口。文津,是在文化長河上由此岸直達彼岸的濟渡口。
中華文化的濟渡口緣于何處?回望歷史,會發(fā)現(xiàn)周朝竟然生存長達八百余年。若按中華文化五千年歷史來計算,周朝歷史占了近五分之一,近千年的生存時間給后人怎樣的啟迪呢?因此有觀點認為,周朝文化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光一部《詩經》就彪炳千秋。由是,我們能理解孔圣人為何追尋周朝的禮數(shù)了。
孔圣人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歷史時期,時局動蕩,群雄逐鹿。然而,這個動蕩歷史時期的文化卻星光閃爍,一部《論語》成為后代君王的治國之策,而老子僅有五千言的《道德經》也成為世界哲學的巔峰之作。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宛如河流滾滾向前,伴著人類歷史前進的腳步。如今,誕生于泗水的孔子思想早已跨洋過海,孔子學院在異域落地扎根,這便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也詮釋了中華文化的自信。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可謂前無古人,其功績本可萬古流芳。也或許是蒼天在捉弄秦始皇,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竟然選擇焚書行為,這一行為不僅背上了千古罪名,而且也令他背上了不仁罪過。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賈誼在《過秦論》里寫下,“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權,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認為,秦國迅速衰敗的根源是缺失了仁義。
秦始皇的教訓,為他身后的君王敲響了警鐘。原本人的思想是不能被禁錮的,只有各族人民之間思想交流,文化相融,社會才能安定祥和,這是自然之道。
我不知曉《四庫全書》與《太平御覽》能否比肩?《太平御覽》是宋太宗趙光義每天親自審閱的結果,而《四庫全書》則繼承的是經史子集。
當年,乾隆皇帝下令編纂《四庫全書》真可謂煞費苦心。乾隆把這一文化重任交給大學士紀曉嵐,他精挑細選三百六十多位學者、官員參與編纂,并經過上千人抄寫,歷經十四年才完成。
可見,這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而這項浩大的文化工程也是星火相傳??滴醍斈陮γ鞒砥诘乃∵M行深入思考后,于1679年讓徐元文為監(jiān)修,開始編纂明史,直至雍正元年(1723年)這項文化工程才初步結束??滴跸铝罹幾朊魇罚苍S是受杜牧《阿房宮賦》所啟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p>
歷史與現(xiàn)實告訴我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若想發(fā)展壯大,繁榮昌盛,關鍵在文化。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1774年建成的文津閣,承擔起歷史重任,它把《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萬卷、《御制詩》四集,小心翼翼緊緊抱在懷中??墒朗聼o常,時局動蕩之際,《四庫全書》被運往北京圖書館,而《古今圖書集成》被軍閥盜賣凈盡,更為慘烈的是日本侵略者盜走了許多避暑山莊里的珍貴文物。
如今,康乾獨具匠心打造出的七十二景,僅存留五十五景,其余的已經沉睡在山莊的歷史煙云中。
時序更替,有時我喜歡站在“南山積雪”俯瞰避暑山莊,等待磬錘峰的落日余暉,聆聽六和塔余音裊裊賦有節(jié)奏的悅耳鈴聲,暢想試馬埭草場上萬馬奔騰的如虹氣勢,最終沉浸于山莊正殿那“澹泊敬誠”之中。
(孫建軍,河北承德人,自由撰稿人。作品發(fā)表于《中國作家》《新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中國臺灣《中國語文》等報刊。出版長篇紀實文學《大地菇香》《大地根深》《霧靈豐碑》《燕山?!贰陡侍捻灐返榷嗖?。有作品拍攝成微電影,榮獲第四屆刺玫瑰國際微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獎。)
編輯:郭文嶺? 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