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素鮑魚
剛到香港不久,幾位商界朋友就告訴我:每逢農(nóng)歷九月初一至初九,得連吃九天素食,可以添福添運,好事連連。據(jù)說這一習俗源于我國的民間祈福祭拜活動“九皇會”(關于“九皇”說法不一),活動期間人們食素以示虔敬。雖然該習俗于辛亥革命后在內地漸至淡滅,我國香港地區(qū)卻將“九皇素”演化成了“九旺素”。入鄉(xiāng)隨俗,我計劃連吃9天素,連登高望遠、大快朵頤海鮮這類盛事也一再推卻。
連著9天吃素,如果總是一個味道,難免會倒胃口,于是,學著去尋找不同風味、不同特色的素食。最好每天,甚至每頓換一些口味,既食了素齋,又開了眼界,多好。
說來也巧,在盛行海鮮的香港,果真有數(shù)百上千家素食店。平日里生意已是相當不錯,“九旺素”期間更是顧客盈門。素食的形式、內容和花樣之多,令人眼花繚亂。
最經(jīng)典的自然是“功德林”。這是由已故上海影星王丹鳳和她的攝影家先生柳和清一手創(chuàng)辦的,后來轉賣給四洲集團。雖與上海的“功德林”同名,卻不是同一家。菜譜上的各類菜式竟有近百種。“招牌冷面”中的面條來自上海,特別滑爽彈牙,有嚼勁,配有七八款澆頭,如青椒絲、花生醬、花生碎等。招牌菜“香油脆鱔”,是先將冬菇浸軟,取外圍的黑色部分,用剪刀仔細修剪成條,再裹上師傅自己調配的粉漿,炸香而成。點心中的“天鵝酥”“叉燒酥”“冬菇包”,造型上惟妙惟肖,內餡選料精良,口味地道,素食也有肉的滋味。而我尤其喜歡“油汆花生”,連外表的紅衣也炸得松脆,又拌以鹽粒、糖粒和海苔粒,香甜咸鮮,多味交織。除了堂吃,還有瓶裝可以購買。于是,我常帶兩瓶回家,既可當零食,也可送友人。
香港素食也有自助餐,而且還是連鎖的。知名的連鎖品牌店如“清心”“素一”“每日”“大自然”“天天”等,散布在市內各個角落。有的是獨立門店,有的則是在大商場內,還有的干脆用柵欄圍一圈也算是占得一隅。不論如何,環(huán)境清潔、整齊、明亮是其共同的特點。自助素食一般品類眾多,有小炒、炸品、蔬果、面食,還有各種飲品和湯水,豐富多樣,足以方便顧客各取所需,而且價格不貴,相當平民化。每家素食自助餐還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比如“天天”素食就將各種港式燒味模仿得像模像樣,烤鴨、燒鵝、白斬雞等樣樣形似味真,令人愛不釋口。疫情期間規(guī)定,取食時必須戴上口罩,雙手還須戴上餐廳提供的一次性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雖然麻煩一點,眾人還是自覺遵守。即使一時忘了,也會有服務員隨時提醒。
在香港,許多寺廟依山而建,一般多有素齋供應。登臨香港地區(qū)第一大島大嶼山去膜拜天壇大佛時,買含有素齋的門票,就可以到齋堂食用“四菜一湯”。我吃到的是勾過芡的菇絲濃湯、松仁玉米、香菇炒油菜、五彩時蔬以及酥皮卷,其中酥皮卷是油炸過的,以豆腐衣包裹著一眾蔬菜絲,相當美味。當然,臨時散買也是可以的。廳外有素食小賣部,露天放置了許多石桌、石凳,可以在綠蔭之下,一邊感受涼風習習,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嘗素菜包和素面筋等一眾美食。另外,地處鉆石山的志蓮凈苑雖是小眾景點,但有家“志蓮素齋”也很有名,仰慕者眾多。
羅漢齋
有機蔬菜漢堡
在香港,即使是名菜館也出品素食。除了各種白灼蔬菜之外,最有名的是:上湯素齋、羅漢齋炒面、全素香酥鴨、五柳黃花魚、翡翠金輪卷、香荔酥卷等等。還有高度仿真的素燒鵝、素燒鴨、素雞、素鮑魚、素春卷等。即使普通的面筋,也被烹調出了豉油、咖喱、鮑汁等多種口味。
在香港品味素食,既有中國風味,又有外國風味。其中比較多的是東南亞風味素食、印度素食、日韓新式素食,以及歐美素食等。在尖沙咀有家新派韓式素菜館,晚市供應各種素食套餐,分別有四、六、八道菜,價格各有不同,豐儉自便。菜式有:人參薺菜天婦羅、粉絲什菜腐皮福袋、牛蒡絲配釀豆腐、杏鮑菇等,都是精工細作,相當美味;壓臺的是韓式泡菜炒飯,用料眾多,粒粒分明,口感豐富;爽口甜品是雪梨啫喱,清甜香滑。香港市面上也有許多完全西化的歐美風格素食。那些精美無比的蛋糕和茶點居然也都是全素的,如:蘆筍慕斯、有機蔬菜漢堡、迷你班戟、香草腰果迷你三明治、莓果仿芝士夾層蛋糕等,一樣精致細巧,可以盡數(shù)享用。
說來也怪,連吃9天素,會變成一種習慣。頭幾天三頓全吃素有點勉為其難,但到了第9天,居然變得不可不素,非素不可。自我感覺腸胃清爽了,人也輕松、精神了不少??峙逻@才是“九旺素”的真正功效。
香港本是繁華之地,各類美食店目不暇接,誰能料到素食店如此之多,素食如此之豐富,這大概反映了人們對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吧!
素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