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yè)》雜志 孫香凝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碧崞鸾乖5?,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一定是當年拼上老命也要大干一場,下定決心改變蘭考面貌,一心為民的苦干家的印象。五十七年過去了,那個讓他操碎了心的蘭考縣,早已舊貌換新顏。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省蘭考縣,有感于焦裕祿為人民服務之精神,重誦此詞,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力量。
2019年春,經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審定,河南省政府批準,蘭考正式退出貧困縣,成為河南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為此,焦裕祿的外孫余音在同年4月4日,寫下了這封給外公的信,告訴他蘭考近年來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同時也為大家講述其外公焦裕祿所樹立“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的家風。
“您知道嗎?您魂牽夢繞的蘭考,如今脫貧了!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的關懷下摘下了世世代代扣在咱們蘭考人頭上的那頂窮帽子,過去的沙內澇鹽堿變成了今天的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一望無盡的良田和一片片的泡桐林成為了咱們蘭考的名片!外公,您知道嗎?如今的焦家已經四世同堂,是一個有30多人的大家庭,咱家的第三代也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秉承咱們焦家的家風‘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在各自的領域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咱們這個大家庭非常和諧溫暖幸福。
……
“隨著父母慢慢地變老,我們也都在漸漸地成長起來。您的孫輩中,最小的也都成家立業(yè)了。過了而立之年的我們,同樣也是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也面臨著‘票子’‘房子’‘孩子’等種種生活中的難題。雖然在外人看來,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可以說是自帶光環(huán),但我們從來都不敢懈怠,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著。生活中的我們無論過得好與不好,都傳承您的教誨,本分做人,擔當做事。我們都可以無愧地對您說,我們都是您的好子孫,我們都在踐行咱們焦家的家風?!?/p>
焦裕祿追求極樸素的生活、極高要求的工作目標,這源于他堅定的精神信仰:心系蒼生,胸懷百姓,方能以修身齊家律己,以治國平天下言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才會成為他強大的道德力量。焦裕祿的家風,是焦裕祿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祿家風中最閃光的遺產。焦裕祿共有6個子女,他們遵照父親遺囑,“任何時候都不向政府要補助、要照顧,不搞特殊化”。焦裕祿經常對家人講:“人不會被山絆倒,會被土坷垃絆倒”“人要小小氣氣地過日子,仔仔細細地去工作?!彼暮⒆觽冋f:“爸爸既是精神財富,也是一種壓力在鞭策,決不能給他老人家臉上抹黑?!?/p>
焦裕祿留給家人的最后一句話:“我也沒啥好留給你們的了……”他留給家人的,是溫情美好的回憶和思念,是堅定高尚的信仰和品格,是正直清明的焦門家風。這些,是最珍貴的財富,是最美好的傳承。
“如果您活著,您也一定會對咱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喜不自禁??釔鄢璧哪欢ㄏ氩坏?,我已經成長為國有最大院團、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部門負責人,在歌劇《焦裕祿》中演繹了60多場男一號焦裕祿。不知道是不是遺傳了您的文藝基因,我從音樂學院畢業(yè)后順利走上了演員的道路,一直在學著您的樣子做人、做事。我想,如果您還在世,您一定會指揮我們一家人高唱那首《黃河大合唱》,我多想在您的指揮下去演唱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黃河頌》,我們一家三十口人也錄上視頻、發(fā)個朋友圈再發(fā)個抖音,真是想想都覺得幸福!而這一切,也都僅僅成為了一種奢望,成為了我們永遠圓不了的一個夢。想來,夢想還是要有的,只是實現的途徑不一樣。唱好歌、做好人、做好事,讓舞臺更大,讓觀眾更多,無論我還是子孫輩的我們,都會在各自的崗位上搭建更大的舞臺,唱響更高亢的主旋律!
“外公,如果您活著,您一定會倍感欣慰。您太愛蘭考這片土地了,蘭考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壑您都用腳丈量過?,F在您所牽掛的這片土地變得富饒美麗,您愛蘭考的鄉(xiāng)親,他們也會像走親戚一樣來看您……我想,我會扶著您,去看看您治理過的沙丘,走訪過的農戶,和您親手種下的那棵泡桐樹?!?/p>
回想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先后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蘭考縣地處豫東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堿、內澇危害的老災區(qū)。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qū)連續(xù)3年遭受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焦裕祿從到蘭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也成為全縣人民戰(zhàn)勝災害的有力武器。焦裕祿的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xiāng),直至被強行送進醫(yī)院。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其實只待了短暫的475天,卻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精神,以帶病之軀戰(zhàn)天斗地治理“三害”,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鑄就了精神上的永恒。
“可是您走了,已經走了很久。我們知道您沒有走遠,沒有走出蘭考?;蛟S您只是太累了,想躺在蘭考溫暖而柔軟的沙崗上歇息一下。白色的大理石石棺沒有隔斷我們,我們還能清晰地看到您的影子?!?/p>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钪覜]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時至今日,不少蘭考人仍清晰地記得焦裕祿下葬那天的場景:十里八村趕來的鄉(xiāng)親們,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
“語曰:‘貨賂下流,猶水之赴下,不竭不止。’今大川,江河飲巨海,世海受之。而讓溪谷之主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故貪鄙在率不在下,教訓在政不在民也?!苯乖5摃浾窃从谶@個道理,以嚴厲的家風為我們展示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以身作則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