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義務教育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
這場變革始于“雙減”(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絕非就終結于“雙減”。根據(jù)中辦國辦印發(fā)的“文件”,“雙減”的指導思想有很多關鍵詞:立德樹人,學校教育主陣地,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良好教育生態(tài),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顯然,這些關鍵詞描述的更像是一盤大棋,“雙減”的最直接目的是讓學生的學習更多地回歸校園,把學生先從過于極端的“刷題”“做題”競賽中解脫出來。明眼人都知道,這只是義務教育變革的第一步。
變革是要回到義務教育的本義,回到教育的本義。義務教育應該是普惠性的,旨在提高國民整體德智體美勞水準的教育階段。但是,多年來義務教育又被種種其它力量綁架了,比如房地產(chǎn)。這又與義務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相互加強,義務教育變成了“唯分數(shù)”“唯升學”。義務教育變成了對少數(shù)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慘烈的爭奪,無數(shù)家長和孩子被綁上這架戰(zhàn)車,不堪重負,欲罷無能,與義務教育的本義、與教育的本義越來越遠。
如今的義務教育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又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所謂政治問題,就是回答為了誰的問題。義務教育顯然是給全體國民辦的,又是權利又是義務。所以必須“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著力構建優(yōu)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讓人民滿意。對孩子們來說,義務教育應當是“美好的教育”“成長的教育”,而不是一場殘酷的生存游戲。
“雙減”只是開始。更深刻的變革步驟,比如義務教育資源均等化也不會太久。因為義務教育焦慮的根源在于擇校?;蛘呖梢哉f,對教培機構的強監(jiān)管相對好辦,更考驗改革智慧和徹底性的事情,還在后面。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哪怕就是“雙減”本身,也不是把教培機構趕跑就了事了,我們的學校、老師、家庭、父母的角色也要回歸,否則過去我們的孩子是被迫交給了教培機構,明天我們的孩子可能又被別的力量“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