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走進元好問的心靈世界

2021-10-20 15:33查洪德
名作欣賞 2021年10期
關(guān)鍵詞:元好問詩人

查洪德

讀懂一首詩不易,因為那是讀詩人之心。讀懂一位詩人就更不易,那是要進入詩人心靈。讀懂元好問這樣的詩人尤其難,他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詩人,把握他的心靈,更加困難。詩人臧克家曾多年品味鄭板橋的那首“愛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崖亂樹根。畫到情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探尋“真相與真魂”,以期得板橋之心。讀元好問,似乎也應有如此功夫。

在古代文人中,元好問是很獨特的。僅從儒者與詩人這一視點說,就很與眾不同,這起碼有兩點,一是他最終自我定位為詩人,二是他有一種讀書信仰,擴而大之,在那個文化面臨滅絕的時代,讀書信仰就是文化信仰。從年輕時氣壯山河的自我期許,到晚年的自我認知,經(jīng)歷了由豪壯趨平淡的漸變。而他的讀書信仰,終生如一。從這兩個方面追尋其心路歷程,是讀懂元好問也是讀懂其詩的前提,是解讀其詩詞必須了解的。

元人魏初,是元好問弟子,他在《書元遺山墓石后》一文中寫道:“姜彧、魏初,嘗辱先生教誨,又嘗聞先生之言:某身死之日,不愿有碑志也,墓頭樹三尺石,書曰:‘詩人元遺山之墓足矣?!边@在中國古代,極其少見。類似情況,見于元末亂世,如張光弼,至正間為浙省員外。張士誠時,棄位不仕,以詩酒自娛,號一笑居士?!皣L曰:‘吾死,埋骨西湖,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矣。”(瞿佑:《歸田詩話》卷下)“員外”還是官職,元好問則連官職也省去,只以號書墓石,完成了對自身本色的徹底回歸。中國文人,都以行道于天下自期,其次則要明道于后世。詩對于文人,只是“余事”,如韓愈所說:“多情懷酒伴,余事作詩人?!保ā逗拖耸崱罚┨拼娙死畎?、杜甫,其志都不在做詩人。杜甫曾言“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是以詩自負,而非志在做詩人。他一直到老,都心念朝廷,遠在夔州,還有詩句“畫省香爐違伏枕”(《秋興八首》),好像不是生病,就可以隨班入朝經(jīng)世濟民了。李白自視更高,“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之二),只要給我李白機會,平定安史之亂,可談笑為之。其志更不在做詩人。

元好問也是晚年才自我定位為詩人的。他也曾有志于天下,渴望大有作為。但國運世運,以及環(huán)境的擠壓,使他漸漸明白,詩人,才是他一生本色。

元好問早年留下的作品,古體詩《并州少年行》是比較重要的一篇。和很多胸懷大志的青年一樣,他有著拯救天下的氣概:“北風動地起,天際浮云多。登高一長嘯,六龍忽蹉跎。我欲橫江斗蛟鼉,萬弩迸射陽侯波?!薄熬灰姴⒅萆倌暌拐砀?,破屋耿耿天垂河,欲眠不眠淚滂沱。著鞭忽記劉越石,拔劍起舞雞鳴歌,東方未明兮奈夜何!”熱血騰沸,慷慨悲歌。他當然并不是真要枕戈待旦,拔劍斬敵,立功疆場。詩中形象,只是他豪邁、雄毅之志的象征。作為文人,他的夢想是經(jīng)天緯地,“丞相封侯”(《洞仙歌》)。嗣父元格曾讓他習政事,從大儒郝天挺學,“肆意經(jīng)傳,貫穿百家”(郝經(jīng):《遺山先生墓銘》),都是為了這一目標。這一宏大志向,隨著年齡的增長,步步消解。累舉不第,仕途無望,漸覺“五車載書不堪煮,兩都覓官自取忙。無端學術(shù)與時背,如瞽無相何倀倀”(《雪后招鄰舍王贊子襄飲》)。無奈中買田耕種,料理生計。但困頓中仍然抱有希望,“焉知寄食餓,不取丞相侯”(《麥嘆》)。很長一段時間,他在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徘徊。這是漸近而立之年的元好問。

三十二歲,終于中進士;三十五歲,中博學宏詞科,入仕。先后任職國史院和地方縣令。進入官場,他才明白,這不是一個讓他盡展才華的舞臺,反倒體會了不適應和力不從心,以及在強敵壓境下自己的無能為力,心氣大落??h令任上,身心俱疲,消解了壯志,只剩下無奈與煩憂:“催科無政堪書考,出粟何人與佐軍?!薄按缧睦温浒賾n熏。”(《內(nèi)鄉(xiāng)縣齋書事》)聽到岐陽陷落的傳聞,自感書生無用,唯有哀傷:“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岐陽三首》其一)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秋,四十二歲的元好問奉調(diào)入京,任尚書都省掾。過了年,即天興元年,汴京即被蒙古軍包圍,在圍城中經(jīng)歷了絕糧與疫病流行。又到年底,哀宗孤注一擲,冒險突圍離京,另尋活路。元好問與很多人一樣,感到城破國滅的威脅就在眼前。面對危局,元好問卻突然重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秋風不用吹華發(fā),滄海橫流要此身?!保ā度沙绞萝囻{東狩后即事五首》其四)但這價值,不是治國理政,而是保存文化、延續(xù)文明。后來的歷史證明,在中原文明遭受踐踏、文化承傳一線之危之際,元好問確實發(fā)揮了他的價值,他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化救亡者,并且是有著自覺意識的救亡者,是這個隊伍中的先驅(qū)。

審視那段特殊的歷史,有兩位重要的文化救亡者——元好問和耶律楚材,有意思的是,二人同庚,都出生在公元1190 年,即金章宗明昌元年。他們出生時,還處在“大定明昌五十年”的金朝盛世。但十幾年后,蒙古破金中都,金室南遷,燕南河北,為蒙古所有。自此,北中國社會便陷入極度危機。這是社會的全面危機,中原文化面臨毀滅。元好問和耶律楚材,盡管屬于不同的政治陣營,但他們致力的事業(yè),卻是共同的:文化救亡。在他們四十四歲這一年(公元1233 年,金哀宗天興二年,蒙古窩闊臺汗五年),二人終于交集:這年四月,金汴京守將西面元帥崔立獻城投降,蒙古統(tǒng)帥速不臺欲屠城,耶律楚材緊急阻止,城中一百七十多萬人免死。四月二十二日,元好問給耶律楚材寫了一封信(在《元文類》中題作《上耶律中書書》,在《遺山集》中題《癸巳歲寄中書耶律公書》,當以《元文類》題為近客觀)。在信中,他謙恭地自稱“門下士太原元某”,他向耶律楚材推薦文士五十四人,其實,未列入名單的,是他自己,可能首先是他自己。他說這些人“皆天民之秀有用于世者”,希望耶律楚材能夠救助他們,以備日后為新朝所用:“誠以閣下之力,使脫指使之辱,息奔走之役,聚養(yǎng)之,分處之。學館之奉不必盡具,饘粥足以糊口,布絮足以蔽體,無甚大費,然施之諸家,固以骨而肉之矣。他日閣下求百執(zhí)事之人,隨左右而取之,衣冠禮樂,紀綱文章,盡在于是?!薄伴w下主盟吾道,且樂得賢才而教育之,一言之利,一引手之勞,宜不為諸生惜也?!痹诖宋ky之際,元好問想的是兩點:一是生存,二是將來為世所用。他的考慮很現(xiàn)實。為什么不效法先賢,國亡身死,一定要活下來?活下來為什么?他的解釋是,還是為了舊朝,擔負起一個著述者的責任,為舊朝存史,為天下保存文獻:“每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幾及漢唐。國亡史興,己所當任?!保ê陆?jīng):《遺山先生墓銘》)這或許是他“滄海橫流要此身”的基本設(shè)想。

汴京城破,他作為舊金官員,被羈管聊城。羈管中,生活艱苦,心情極壞?!凹彝鰢拼松砹?,留滯聊城又過秋?!薄捌逯袛【謴恼l覆,鏡里衰容只自羞。”(《送仲希兼簡大方》)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他竟然完成了《南冠錄》的編寫。這部書沒有流傳下來,但《遺山集》中保存有《南冠錄引》,可知其大致內(nèi)容。其主體部分是《千秋錄》,記載元氏先祖行事。后附三項內(nèi)容,一是對元氏先祖中有功名者的描述,二是元好問個人的生平履歷,三是自己所見所聞的金朝遺事。關(guān)于他自己,《南冠錄引》說:“予自四歲讀書,八歲學作詩,作詩今四十年矣。十八,先府君教之民政。從仕十年,出死以為民。自少日有志于世,雅以氣節(jié)自許,不甘落人后。四十五年之間,與世合者不能一二數(shù),得名為多,而謗亦不少。”關(guān)于金朝史實,則說:“京城之圍,予為東曹都事,知舟師將有東狩之役,言于諸相,請小字書國史一本隨車駕,所在以一馬負之。時相雖以為然,而不及行也。崔子之變,歷朝實錄皆滿城帥所取。百年以來,明君賢相,可傳后世之事甚多,不三二十年,則世人不復知之矣。予所不知者,亡可奈何。其所知者,忍棄之而不記耶?故以先朝雜事附焉?!边@對我們了解元好問的心境心態(tài),和在事變中的抉擇,很重要。次年,在冠氏令趙天錫的關(guān)照下,他移居冠氏,營建了新居,作《學東坡移居八首》,其六說:“我作《南冠錄》,一語不敢私。稗官雜家流,國風賤婦詩。成書有作者,起本良在茲。朝我何所營,暮我何所思。胸中有茹噎,欲得快吐之。濕薪煙滿眼,破硯冰生髭。造物留此筆,吾貧復何辭?!笨梢娖鋺B(tài)度之認真,及用心用力之勤。這件事,是他看來,體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故傾注心血,全力以赴。

此后近三十年,元好問主要做兩件事。其一,采集金代史事,編輯成書,保存金代文獻。其二,指授后學,延續(xù)文脈,傳文明薪火。當然,他走到哪里,也把詩寫到哪里。國可滅,史不可絕,文化必須延續(xù)。他的弟子郝經(jīng),對他這兩個方面的貢獻,都給予高度評價。關(guān)于前者,郝經(jīng)說:“先生曰:‘不可遂令一代之美,泯而不聞。乃為《中州集》百馀卷,又為《金源君臣言行錄》。往來四方,采摭遺逸,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親為記錄,雖甚醉不忘。于是雜錄近世事至百馀萬言,棞束委積,塞屋數(shù)楹,名之曰野史亭。書未就而卒。嗚呼!先生可謂忠矣!”(郝經(jīng):《遺山先生墓銘》)所謂“忠”,忠于舊朝,忠于事業(yè),也是盡忠于文化。關(guān)于后者,郝經(jīng)說:“而乃汴蔡淪亡,蜚血凌城。氣數(shù)俱盡,萬化崩騰。時惟先生,獨矯首而行。挽崦嵫之日,嘒欲曙之星。收有金百年之元氣,著衣冠一代之典刑。辭林義藪,文模道程,獨步于河朔者幾三十年。豈非造物者之所在,而斯文殆將興邪!”(郝經(jīng):《祭遺山先生文》)“斯文將興”是他一切努力的目標。又說:“方吾道壞爛,文曜曀昧,先生獨能振而鼓之,揭光于天,俾學者歸仰,識詩文之正,而傳其命脈,系而不絕。其有功于世,又大也?!保ê陆?jīng):《遺山先生墓銘》)正如耶律楚材詩所言:“君子云亡真我恨,斯文將喪是吾憂?!保ā哆^燕京和陳秀玉韻》)二人真是文化救亡的同道,“道”與“文”,都有賴他們的搶救而延續(xù)。

蒙古蒙哥汗二年(1252),即忽必烈受命總領(lǐng)漠南漢地軍國庶事的次年,年已六十三歲的元好問,與張德輝一起北上覲見忽必烈。《元史·張德輝傳》載:“壬子,德輝與元裕北覲,請世祖為儒教大宗師,世祖悅而受之。因啟累朝有旨,蠲儒戶兵賦,乞令有司遵行。從之。”這可看作《上耶律中書書》的延續(xù),關(guān)注的依然是文化的延續(xù)與儒者的生存。

這三十年,元好問的心境如何呢?我們看他這期間寫的兩首詞。一首《定風波》:“白發(fā)相看老弟兄,恨無一語送君行。至竟交情何處好,向道,不如行路本無情。 少日龍門星斗近,爭信、凄涼湖海寄馀生。耆舊風流誰復似,從此、休將文字占時名?!边@是寫給老朋友也是好朋友楊弘道的。他們二人,年輕時同登文壇領(lǐng)袖趙秉文之門,得其獎掖而名滿天下,當時都以他日掌天下文柄者相期許。舊朝覆亡,他們竟然“凄涼湖海寄余生”,更不要說做新一代的文章泰斗了。另一首是《鷓鴣天》:“華表歸來老令威。頭皮留在姓名非。舊時逆旅黃粱飯,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釣魚磯。愛閑真與世相違。墓頭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边@是晚年歸鄉(xiāng)后,無心世事,安心做逸民,自我定位是“中原一布衣”。這里有一個重要信息,是“頭皮留在姓名非”,國破未能身死,遭人詬病。表現(xiàn)出生的無奈與謝絕世事的心態(tài)。

為什么“頭皮留在姓名非”,不惜遭人詬病,不僅要活下來,而且做了一些受非議的事?上耶律楚材書,覲見忽必烈,在史家看來,都是人生污點。支撐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里?來自對讀書的信仰,也即文化信仰。

元氏讀書傳家。亂后歸鄉(xiāng),故鄉(xiāng)殘破,家家敗亡,而元家大致還完好,他寫詩說:“休道不蒙稽古力,幾家兒女得安全?!保ā冻蹶疫€讀書山雜詩四首》其二)稽古,讀書考察古事,這里就指讀書。歷經(jīng)百難而家不破,他認為,這是冥冥中得力于父祖讀書的護持。讀書,成為他的信仰。

書與讀書,在他生命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避難河南,其他不帶,載書以行。汴京破,出京時,“毫厘脫鬼手,攘臂留空橐”(《學東坡移居八首》其四),留下的只有一條命和一些書。到冠氏,新居建成,僅可容身,依然“故書堆滿床”,還很滿足地說:“南榮坐諸郎,課誦所依于”(《學東坡移居八首》其三其二)。解除羈管回鄉(xiāng),“拍塞車箱滿載書”(《鷓鴣天》)。

中國古人很重視文化承傳,強調(diào)子孫讀書。黃庭堅有名言:“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戒讀書》)元好問將這一觀念強化并放大,看作文明延續(xù)的必需。在他看來,家庭與社會的希望,都在“讀書孫”。元家當然必須如此,其《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四首》其三詩云:“眼中華屋記生存,舊事無人可共論。老樹婆娑三百尺,青衫還見讀書孫。”“生存”與“讀書”兩相關(guān)。對他人,他也宣揚這一觀念,其《超然王翁哀挽》云:“直擬期頤薦壽尊,卻從圖畫記生存。”“故事未沾通德里,素風多負讀書孫?!辈粌H一家讀書,還要沾溉風化鄉(xiāng)里。(通德,如今言公德?!妒酚洝て浇蚝钪鞲噶袀鳌罚骸爸牵?,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題商夢卿家晦道堂圖二首》其一云:“松亭竹閣數(shù)家村,通德仍余舊里門。喬木未須論巨室,青衫今有讀書孫?!迸c“有讀書孫”相比,

富貴輕至“未須論”。《梁氏先人手書》:“玄虬飛跳九天門,秦火驚看片紙存。耆舊風流知未減,青衫還見讀書孫。”當此文化遭毀滅之際,延續(xù)前代“風流”,需要“讀書孫”。

與讀書同樣重要的還有詩。元好問很多紀亂詩,都寫在危急時刻。比如金哀宗東去之后,新年已過,崔立叛變之前。此時的汴京城,在蒙古軍的包圍中,籠罩著死亡的氣氛。情勢如此,一般人顧命不暇,而元好問還用詩筆記錄下當時的境況和自己的心理。此后經(jīng)歷城破,囊中之物盡失,一命僅存,又被羈管聊城,顛沛流離,這詩卻保存下來??梢哉f詩與生命同在。

文化的信仰支配著他。一些不為人理解的行為,都可由此找到解釋。

他最終給自己定位為詩人。走過人生歷程,回顧一生,他感到,不僅曾有的壯宏圖志是空想,“丞相封侯,說與高人應笑倒”(《洞仙歌》),而且所有的追求與努力,最后全部歸零,“花落水空流”(《人月圓》)。唯有詩是他自己的,詩中有真實的自我。

現(xiàn)在談詩的解讀問題。詩有辭、義(意)、味三個層面,讀詩要解其辭、明其意、得其味。宋代徐鹿卿談自己讀杜詩的經(jīng)歷說:“余幼讀少陵詩,知其辭而未知其義;少長,知其義而未知其味。迨今則略知其味矣?!保ā栋宵S瀛父適意集》)宋人楊萬里有言:“夫詩何為者也?尚其詞而已矣。曰:‘善詩者去詞。然則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詩者去意。然則去詞去意,則詩安在乎?曰:‘去詞去意,而詩有在矣。然則詩果焉在?曰:‘嘗食夫飴與荼乎?人孰不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勝其甘。詩亦如是而已矣?!保ā额U庵詩稿序》)詩之所以為詩,詩之魅力,在于“味”。讀詩,有一個由辭到意到味的漸進過程。但讀者要讀出文外曲致、思表纖旨,還要通過“辭”或“詞”即文字。不管作詩還是讀詩,都需要靈心與功夫。這功夫,主要在辭的層面。

元好問是一位講究功夫的詩人,追求“功夫到方圓,言語通眷屬”,批評那些匆忙而不下深細功夫的讀者“閼顫失香臭,瞀視紛紅綠”,告誡人們:“文章出苦心,誰以苦心為。正有苦心人,舉世幾人知。工文與工詩,大似國手棋。國手雖漫應,一著存一機。不從著著看,何異管中窺。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保ā杜c張仲杰郎中論文》)他講究功夫,讀他的詩,也必須注重功夫。

“辭”的功夫,包括語言技巧、詩法運用之妙等,對于解讀者來說,還應包括典故與詞語出處、前人詩句之化用、詩意之借用多個方面的內(nèi)容。“味”,靠每一位讀者自己的靈心妙悟,解詩的人,也可以通過辭的解說、意的發(fā)掘,幫助讀者品得詩中味。

元好問一生用力于詩,以詩為“專門之業(yè)”,也以詩自負。他在《復聰上人書》中自道:“學古詩,一言半辭,傳在人口,遂以為專門之業(yè),今四十年矣。見之之多,積之之久。揮毫落筆,自鑄偉詞以驚動海內(nèi)則未能;至于量體裁,審音節(jié),權(quán)利病,證真贗,考古今詩人之變,有戇直而無姑息,雖古人復生,未敢多讓?!痹缒昙彝W詩,入郝天挺之門學詩,避兵河南與歸居嵩山期間,深研詩學,編著《錦機》《杜詩學》《東坡詩雅》等,還有著名的《論詩三十首》。早年以詩名震京師,老來成一代宗工。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記載元好問給好友張澄(號橘軒)改詩的故事,可以見出其非凡功力:“張云:‘富貴倘來良有命,才名如此豈長貧。元改‘倘來為‘逼人,‘此為‘子。又云:‘半篙溪水夜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曰:‘佳則佳矣,而有未安。既曰“一樹”,烏得為“何處”?不如通作一句,改“一樹”為“幾點”?!度沙奖倍杉倪z山》詩:‘萬里相逢真是夢,百年垂老更何鄉(xiāng)。元改‘里為‘死,‘垂為‘歸。如光弼臨軍,旗幟不易,一號令之而精采百倍?!北容^“萬里相逢真是夢,百年垂老更何鄉(xiāng)”與“萬死相逢真是夢,百年歸老更何鄉(xiāng)”,兩字之易,真有點鐵成金之效?!叭f里”只是路途之遙,“萬死”才為劫后余生(柳宗元《別舍弟宗一》:“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垂老”與“百年”意重。沒有“歸”,“鄉(xiāng)”就沒有照應?!皻w老”而又“何鄉(xiāng)”,則知欲歸無家。所有這些都提示我們,讀元好問詩詞,必須下深細功夫。他是“字字做”,我們就應“字字讀”,他“一著存一機”,讀者必須“著著看”才能識其“機”,讀出“苦心”,得其“余味”。從每一首詩詞入手,讀懂元好問。

元好問是語言與詩法運用的高手,我們的解讀應該把它揭示出來,讓讀者認識其高妙。以具體作品為例,如《橫波亭為青口帥賦》:“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萬里風濤接瀛海,千年豪杰壯山丘。疏星澹月魚龍夜,老木清霜鴻雁秋。倚劍長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痹姷念}目“橫波亭”“為青口帥賦”,是登覽兼贈人之作,類似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寫來必須登覽與贈人兩意俱到,又須融合無間。登覽詩要寫山川形勝,要寄寓感慨,措辭必須既切登覽之地,又合所贈之人。由于所贈對象的特殊性,元好問這首詩的處理,要比柳宗元詩更難,但他處理得很好。如果品鑒這首詩,只說氣象宏大,那還真的沒有揭示出詩的絕妙處。只就“氣壓元龍百尺樓”一句說,“元龍百尺樓”,是寫物,更是寫人。橫波亭在青口帥鎮(zhèn)守之地,物與人已經(jīng)高度關(guān)聯(lián),百尺樓當然屬陳元龍,橫波亭氣壓百尺樓,無疑是青口帥勝過陳元龍,借物寫人,頌而不諛,尤見高妙。律詩章法中特別講究首聯(lián)扣題與通篇貼題。這首詩扣題貼題都不易,但在高手元好問寫來,卻難中見巧,且能不為題目所縛,古今上下,物態(tài)人事,小則杯酒,大則天下,境界的開闊與暗淡,都在詩人調(diào)遣中。結(jié)尾一句“浮云西北是神州”,橫波亭在東南,卻以西北、神州作結(jié),自有深意。又如《秋懷》一首:“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黃華自與西風約,白發(fā)先從遠客生。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何時石嶺關(guān)頭路,一望家山眼暫明?!边@類詩,古今名作太多。出奇制勝,難之又難。元好問在這首詩中,展示了自己的非凡功夫,不輸古今大家。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秋”起,秋風秋雨秋聲秋意,兩句寫足,室外室內(nèi),散布著(散)、籠罩著(掩)秋氣。“秋”的凄寒感寫到極致,秋“懷”自在其中了。第二聯(lián)承第一句“聲”字(秋風)來,上句風物,下句人事,對仗工整,轉(zhuǎn)換自然。第三聯(lián)依然承第一句,上句蟲吟之苦承秋“聲”,下句鳥棲不定承“涼葉”。這一聯(lián)的妙處,在于人與物為一,景與情為一:人比蟲吟更苦,心與寒禽同驚,顯示了詩人運情入景手法的嫻熟。

意的發(fā)掘也要功夫。由于詩意表達的特殊性,有時會被忽視,詩讀了,詞語也理解了,但詩意卻沒有會得,或者錯會了詩意,更甚者是漠然無知。古代詩人特別講究詩法,比如扣題與貼題,一般比較嚴格。如果有的詩不貼題,像元好問這樣的詩人,絕非疏忽或失誤,可能別有意趣,或另有深意。如《羊腸坂》:“浩蕩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馬不勝鞍。老來行路先愁遠,貧里辭家覺更難。衣上風沙嘆憔悴,夢中燈火憶團圞。憑誰為報東州信,今在羊腸百八盤?!边@是寫羊腸坂嗎?特別是詩中僅有寫到羊腸坂的“直北看”與“羊腸百八盤”都非實寫。羊腸坂不是“直北”走向,也沒有“百八盤”。“直北”是心之所向(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愁看直北是長安”,宋人宋祁《按務東橋駐望》“直北是吾鄉(xiāng)”),“羊腸百八盤”則是前人成句,很多人詩中有過,如宋趙汝燧“羊腸百八盤,行路難如此”(《泛洞庭》),元好問的父親元德明詩中也有“人在羊腸百八盤”(《瓶形嶺早發(fā)》),都不是寫羊腸坂。實寫羊腸坂的詩,如南朝江總《并州羊腸坂》(寫另一羊腸坂):“三春別帝鄉(xiāng),五月度羊腸。本畏車輪折,翻嗟馬骨傷?!彼卧犁妗短械馈罚骸疤醒蚰c坂九折,云黑風干尺深雪。堇泥道滑木葉寒,轆轆車聲行復歇?!蹦敲?,如何理解元好問這首以《羊腸坂》為名卻不寫羊腸坂的詩呢?宋人胡仔曾說:“余嘗有詩云:‘壯圖鵬翼九萬里,末路羊腸百八盤。蓋言老而多艱耳?!保ā稘O隱叢話前集》)這才是元好問詩之真意,題為《羊腸坂》,實是一曲人間行路難,“蓋言老而多艱”。沒有理解到這一層,應該說是沒有讀懂這首詩。

詩之味只能讀者自己品,但解讀者也可以通過詞語疏解、詩意發(fā)掘,為讀者提供盡可能的幫助。比如《外家南寺》,這是一首律詩:“郁郁楸梧動晚煙,一庭風露覺秋偏。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殘陽更亂蟬。去國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記當年。白頭來往人間遍,依舊僧窗借榻眠?!卑搭}目應該是寫南寺,但其實是寫外家(南寺也不是外家的南寺),首聯(lián)“楸梧”是“家”的標志物,“庭”也使人想到“家”。按詩題“外家南寺”,整個詩章法都不合。明白了詩是寫重尋南寺外家,詩的針線脈絡立即清晰完美。那為什么詩題不作“南寺外家”?因為亂后詩人來尋外家,家已無存。此詩題目的完整表達,或許是“鼎革后重尋南寺外家舊宅不存唯有楸梧動搖秋風中”。如此寫來,看似表達完整,但詩人尋家而家已廢,心中那種失落與迷茫,反倒被沖淡。外家不在而家旁南寺猶存,此為兒時讀書處,干脆將詩題命為“外家南寺”,并特別注明“予兒時讀書處”,如此似寫南寺,而終究還是寫外家。個中滋味,留給讀者自己去品。但如果讀詩而看不到這一層,就感受不到詩人心中那種難耐的悲涼。

朱光潛有一段從創(chuàng)作角度談作品章法的話,也適用于作品解讀。他說:“一個藝術(shù)品必須為完整的有機體,必須是一件有生命的東西。有生命的東西第一須有頭有尾有中段,第二是頭尾和中段各在必然的地位,第三是有一股生氣貫注于全體。”(朱光潛:《談文學·選擇與安排》)中國詩學是人化詩學,在古人看來,一首詩就如一個人,不僅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且有血脈貫穿。所以不管是一首詩還是一組詩,理清詩人思路,明晰貫穿于詩中的血脈針線,是讀懂詩的關(guān)鍵。如果只就詞解詞,就句解句,忽視了整體把握,可能會造成理解的偏失。組詩《岐陽三首》就是一個特別的例子。說這組詩寫岐陽戰(zhàn)事,不能說是誤解,但有不小偏差。組詩的題目“岐陽”,是一個省略的表達,完整的表述應該是“聞岐陽陷落”之類,寫聽到岐陽失陷的傳聞引發(fā)的心靈震撼與思考。第一首寫聽到傳聞時的當下反應,關(guān)鍵詞是“傳聞”;第二首寫迫切要證實傳聞而不得的焦慮,關(guān)鍵詞是“無來信”;第三首是傳聞無法證實時的沉思,“倚天仙掌惜空閑”,是詩人對當時國勢做出的大判斷。如此再讀每一句每一聯(lián),其意就十分清晰。準確把握題意,然后看全篇如何完成題意的,才能認識作品的精神所在。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塞外初捐宴賜金,當時南牧已骎骎。只知?上真兒戲,誰謂神州遂陸沉。華表鶴來應有語,銅盤人去亦何心。興亡誰識天公意,留著青城閱古今。”清人沈德潛評這類作品:“愁慘之音,皆淚痕血點凝結(jié)而成?!保ā端谓鹑以娺x·遺山詩選例言》)僅有血與淚,不足以成就經(jīng)典。除了血與淚,更重要也更有價值的,是以卓越的見識做深刻的歷史反思。“癸巳四月二十九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元好問跟其他金廷舊臣一起“出京”,被驅(qū)趕到青城。在此歷史時刻,寫詩只有血與淚,那也太淺薄了。國滅之際,一個有思想有見識的人,不僅僅感受亡國之痛,更會反思亡國之因、亡國之漸?!俺鼍笔穷}目的核心,追思導致今日“出京”的歷史成因,是出京所思。如此“出京”,何以為懷!是出京所感。所思,成一部亡國簡史;所感,寫一腔遺臣之痛。詩題“出京”,結(jié)句卻是“留著青城閱古今”,它展示的是詩人“通古今而觀之”(王維語)的大眼界。如此才能得詩人之心,感受詩之精彩。像元好問這樣的詩人,其律詩,大多會有一個關(guān)鍵詞提領(lǐng)全篇?!度沙绞萝囻{東狩后即事五首》其三首聯(lián):“郁郁圍城度兩年,愁腸饑火日相煎?!薄叭障嗉濉比质顷P(guān)鍵,提領(lǐng)以下三聯(lián),三聯(lián)分別從三個方面寫“相煎”,展示詩人精神的痛苦。第二聯(lián),無人為國謀,讓人絕望,“無客”句說文不能謀,“何人”句說武不能戰(zhàn)。如此金朝還有什么希望?這是絕望之“煎”。第三聯(lián)則用戰(zhàn)場上“兵死鬼”日益增多,享樂的“地行仙”故態(tài)不改,如此現(xiàn)實,使人悲憤,是憤恨與無奈之“煎”。最后一聯(lián)寫到詩人自身,孤居圍城,親人信斷,牽掛與擔憂,是懸望之“煎”。第二三聯(lián)心憂天下,第四聯(lián)悲嘆家身。自身的孤苦和對家人的牽掛,也煎熬著詩人的心。三重煎熬,把“日相煎”落在實處?!堆壑小芬皇?,“眼中時事益紛然”一句是關(guān)鍵,詩寫的是“時事”之“紛然”,“益”是較之先前更甚。明白了這一點,全詩之意自明。這首詩,前人解說有不少分歧。明白了題旨,面對紛紛解說,哪些解釋準確,哪些解釋勉強甚至是誤讀,就容易做出判斷。

從元至今,不少學者對元好問詩詞做過評價、解析與研究,給我們以啟迪與借鑒。如清人沈德潛評:“元裕之七言古詩,氣王神行。平蕪一望時,常得峰巒高插、濤瀾動地之概,又東坡后一能手也。絕句寄托遙深,如出都門、過故宮等篇,何減讀庾蘭成《哀江南賦》?”(《說詩晬語》卷下)趙翼以為元好問“生長云朔,其天稟本多豪健英杰之氣,又值金源亡國,以宗社丘墟之感,發(fā)為慷慨悲歌,有不求而自工者此。固地為之也,時為之也”,評其七律:“沉摯悲涼,自成聲調(diào)。唐以來律詩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數(shù)聯(lián)外,絕無嗣響,遺山則往往有之?!保ā懂T北詩話》卷八)顧嗣立以“鴻朗高華”(《元詩選》)概括元好問詩的總體風格。這些都表現(xiàn)出大家眼光,幫助我們從總體精神上把握元好問詩詞。但也有些評論不夠準確,甚至有較大偏頗。比如趙翼將元好問古體詩與蘇軾、陸游對比,說:“蘇、陸古體詩,行墨間尚多排偶,一則以肆其辨博,一則以侈其藻繪,固才人之能事也。遺山則專以單行,絕無偶句。構(gòu)思窅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雋,雖蘇、陸亦不及也?!保ā懂T北詩話》卷八)認為元好問古體詩有兩個特點:體勢上多轉(zhuǎn)折,句式上單行無對偶。關(guān)于轉(zhuǎn)折,應該說他眼光獨到,揭示了元好問古體詩的重要特征。古體詩特別是七古的體勢結(jié)構(gòu),或鋪排或轉(zhuǎn)折,鋪排易而轉(zhuǎn)折難。元好問七言古體,大力轉(zhuǎn)折卻又輕松自如,顯示出大家筆力。如《范寬秦川圖》,由畫中秦川到畫外秦川,由所見到所思,由畫到人,由畫家到藏家,雖幾經(jīng)轉(zhuǎn)折,卻一氣貫注,暢達流轉(zhuǎn)。這得力于歌行體的形式,發(fā)揮歌行體流暢的特點,又適當在單句處用韻,意轉(zhuǎn)而氣貫。但說元好問古體“專以單行,絕無偶句”,顯然不合。以《涌金亭示同游諸君》為例,這首詩模擬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也借鑒蘇軾《登州海市》(蘇作也是仿韓詩),韓詩僅有“粉墻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近似對偶,蘇詩絕無對偶,而元好問詩則有“觱沸濼水源,奫淪晉溪波。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鼉”“空青斷石壁,微茫散煙蘿”“云煙故為出濃淡,魚鳥似欲留婆娑”多個對仗句。盡管元作在結(jié)構(gòu)章法上全摹韓詩,痕跡較重,不過,元好問改用歌行體的形式、長短變換的句式,憑借宏大的氣勢,還是營造出有別于韓詩的風貌。明顯受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影響的還有《游黃華山》?!队拷鹜な就沃T君》為早年作品,模擬之痕明顯?!队吸S華山》是五十多歲所作,學韓而無跡。與韓愈詩之老硬不同,這首詩形成了自己雄肆奇縱的風格。“湍聲洶洶轉(zhuǎn)絕壑,雪氣凜凜隨陰風?!薄袄坠瓝羯w雹,日腳倒射垂長虹?!币捕际菍φ叹?。這些對仗句,對詩歌風格特點的形成,發(fā)揮了很好且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元好問效法韓愈、蘇軾的長篇古體記游詩,創(chuàng)作了多篇詩體游記,成為其詩中重要的一部分,取得了很高成就,這是元好問詩歌研究應該關(guān)注還未受到關(guān)注的課題。

元好問古體詩是鑒古而變,綜合前代古體詩體式,融合變化,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分而論之,其五言古體分兩路,一路堅守漢魏古詩風格,一路是沿杜甫、韓愈、蘇軾而來。明代李東陽談五古的發(fā)展說:“漢魏以前,詩格簡古,世間一切細事長語,皆著不得。其勢必久而漸窮,賴杜詩一出,乃稍為開擴,庶幾可盡天下之情事。韓一衍之,蘇再衍之,于是情與事,無不可盡,而其為格,亦漸粗矣?!保ā稇崖刺迷娫挕罚┰脝栁骞?,兩種路子、兩種風格,都很有成就。前一路作品如《潁亭留別》《飲酒五首》,這類詩“高古樸茂如漢魏,而淵永有至味”(元王禮:《黃允濟樵唱稿序》),留下了“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這樣的千古名句。后一路經(jīng)杜甫、韓愈、蘇軾一系的改造,打破傳統(tǒng)限制,拓展內(nèi)容,提升表現(xiàn)力。到元好問這里,已經(jīng)無事不可敘,無意不可達,無情不可抒。作品如《移居學東坡八首》,這組詩,所有詩料都隨意調(diào)遣,運用自如,毫不費力,而語到意足。而其七言古詩,往往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七古的各種體式,又能別出匠心,加以變化。很獨特的如《讀書山雪中》,這首詩竟然是兩種體式的組合:前四句,二句一韻(一二句入聲職韻,三四句平聲先韻),是所謂“伯勞東飛歌格”,其余十二句,四句一轉(zhuǎn)韻,是所謂“初唐四杰體”。為什么這樣寫呢?原來,前四句與后十二句之間有一個敘寫角度的轉(zhuǎn)換:前四句自述,后十二句轉(zhuǎn)述。前四句自述歸鄉(xiāng)之難及歸來之喜,后十二句可以看作是酒席上鄉(xiāng)人的歡迎詞。后十二句四句一轉(zhuǎn)韻,也清晰地區(qū)分出鄉(xiāng)人歡迎詞的三個層次:酒席醉舞生春氣氛的描述;大雪是天地山川對先生的致意與獻禮;先生歸來給家鄉(xiāng)帶來吉兆。而《王右丞雪霽捕魚圖》,則可以當作兩首詩讀:前四句為一首古絕,后四句是一首律絕。前四句由畫面悟“天機”——王維寄寓于畫中的旨趣。后四句自言心志,在碌碌黃塵中,向往山間水濱的清靜。說可以當作兩首詩讀,并不是說這首詩上下割裂。這樣的詩中間轉(zhuǎn)韻,意隨韻轉(zhuǎn),是常用章法。上下詩意是貫通的。通看,前四句是后四句的鋪墊,后四句是前四句的升發(fā)。分開看,前后四句各具情趣,各有意蘊。特別是前四句,多風致,有余韻,耐品味。更具代表性的是《西園》,這首詩綜合運用律化與反律化的體式特點,形成了獨特風貌。七言古詩在唐初受律詩影響走向律化,詩中多律句(符合律詩平仄要求)或準律句,還多用對仗,后人稱之為“入律的古風”。有一些詩人,如杜甫、韓愈等,為了使古體區(qū)別于律詩,有意使其詩句不合律。這兩類七古,一種是律化,一種是反律化,形式上最顯著的區(qū)別,是入律者四句(或六句)一換韻,大致平聲韻與仄聲韻相間。而反律化的不換韻。再看元好問這首詩,它是換韻的,并且平仄相間。從這方面看,它大致符合入律古風的特點。但是,它不用律句(平仄不合),也沒有對仗,全是單行句。單行又轉(zhuǎn)韻,使得這首詩既健利又流轉(zhuǎn),取得了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

還有其他一些不太客觀的評價。如趙翼有評:“元遺山才不甚大,書卷亦不甚多,較之蘇、陸,自有大小之別。然正惟才不大、書不多,而專以精思銳筆,清煉而出,故其廉悍沉摯處,較勝于蘇、陸?!保ā懂T北詩話》卷八)書卷多寡,無關(guān)乎詩之優(yōu)劣,這里也不涉及優(yōu)劣之評。趙翼此評,與我們讀元好問詩詞的感覺不符。這里以一首《鷓鴣天》詞為例:“零落棲遲感興多。酒杯直欲卷銀河。人間清鏡悲華發(fā),世外仙棋爛斧柯。 長袖舞,抗音歌。月明人影兩婆娑。醉來知被旁人笑,無奈風情未減何?!笨此茮]有什么“書卷”,其實句句有來處。較之蘇、陸,書卷未必少。讀者若稍缺“書卷”,可能就會誤讀誤解。先看“清鏡”,很多版本誤改為“青鏡”,且多認為此句出自李白“高堂明鏡悲白發(fā)”。其實這句出自謝朓《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發(fā)?!备枰f的是“長袖舞”,人們不加思索地就想到“長袖善舞”(《韓非子·五蠹》),但這確實是誤解。詞的原意為醉中郎當起舞,說盡管自己“舞”和“歌”的水平都不怎么樣,管他呢,只管亂舞高歌。出處是化用潘岳《閑居賦》:“浮杯樂飲,絲竹駢羅。頓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樂,孰知其他?!边€應該知道楊億《傀儡》:“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轉(zhuǎn)更郎當舞袖長?!币约八吾尳B曇《頌古五十五首》其三十一:“濁酒松醪吃兩鐘,醉拖長袖舞春風?!鼻叭藢唧w作品的評價,也有一些可斟酌。元好問《水調(diào)歌頭·賦三門津》,清人況周頤《蕙風詞話》評:“奇崛排奡,坡公之所不可及者,尤能于此等處不露筋骨耳。”“奇崛排奡”(挺拔、新奇、剛勁、豪宕)非詞之正體,坡公再生,也不會在此與元好問相較,及與不及,并不說明詞之高下。何況以“奇崛排奡”評此詞風格,也未必準確。在我看來,這首詞寫風急濤怒,不過是反襯“依舊一峰閑”,“一峰閑”這才是詞的精神所在。表面狂肆,內(nèi)核卻是堅毅淡定,“有力障狂瀾”,具象征意義,是詞人心之所向。

陸游論詩有言:“一卷之詩有淳漓,一篇之詩有善病,至于一聯(lián)一句而有可玩者,有可疵者?!保ā逗尉贡怼罚┰脝栐娫~當然也是如此。一首詩,一位詩人,都有優(yōu)有缺。明其短,才能真知其所長。元好問詩,有些特點,是利弊相連。準確用典,提升詩歌表現(xiàn)力,是元好問詩的優(yōu)點,有時用典過多,造成理解的障礙,詩句費解,便成缺陷,如《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五首》,其三中間兩聯(lián):“焦頭無客知移突,曳足何人與共船。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四句五典,“地行仙”還是“地仙”的借用。詞中也有,如《江梅引》(墻頭紅杏粉光勻),大量用典,借古說今,寫得撲朔迷離。盡管都是名篇,但缺點還是應該承認?;没蚪栌们叭嗽娋?,融合無間,如自己出,很多時候讓人佩服,但有時也不成功,如《濟南雜詩十首》之十:“看山看水自由身,著處題詩發(fā)興新。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長作濟南人?!闭自姼杏X是湊成的,最后一句用蘇軾《初食荔枝》“不辭長作嶺南人”,也無意趣。與蘇軾原作對比,高下立見。清人張廷玉說:“元遺山詩中,用古人成語甚多,不以為嫌。至其人自為詩句,重見集中者,更不一而足。”(《澄懷園語》二)不管是用前人成句還是自作詩句,反復多次出現(xiàn),都不可取。趙翼《甌北詩話》也說:“遺山復句最多。”他具體列出了多個借用前人句子而反復出現(xiàn)的情況,如唐人高蟾《金陵晚眺》有“一片傷心畫不成”,元好問多次使用,原句出現(xiàn)三次,改作“一段傷心畫不成”一次。如果只統(tǒng)計“畫不成”三字,重復出現(xiàn)達十次之多。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在元好問詩詞中出現(xiàn)三次。類似情況還有一些。

元好問是大家。前輩與時賢對元好問詩已有很好解讀。我們應借鑒他們的成果,細心品味,以“我心”會元氏“詩心”,進入元好問心靈,品得元好問詩味,隔千年為元好問知己。

猜你喜歡
元好問詩人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最帥的詩人
澳大利亞最有名的詩人是誰
因為一首詩,記住一個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詩人”老爸
憤怒
移巢別處覓雕梁
點絳唇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