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茹,陸 昕,趙明月,畢晏濱,宋麗娟,烏志顏
(1. 赤峰市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2. 巴林左旗烏蘭壩林場,內蒙古 赤峰 025450; 3. 赤峰市林業(yè)和草原局松山區(qū)分局,內蒙古 赤峰 024005)
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烏蘭壩林場華北落葉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初級種子園采用表型選擇的優(yōu)樹無性系材料建園。表現(xiàn)型是林木遺傳性與環(huán)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優(yōu)良的表現(xiàn)型并不等于它的遺傳性優(yōu)良[1]。因此,對現(xiàn)有種子園無性系的優(yōu)良度進行再選擇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對巴林左旗烏蘭壩林場華北落葉松子代測定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出優(yōu)良家系,為華北落葉松初級種子園無性系去劣疏伐提供理論依據(jù),也為進一步的遺傳改良提供優(yōu)良繁殖材料。
試驗地設在內蒙古巴林左旗烏蘭壩林場,位于大興安嶺山脈南麓,地處罕山山脈,巴林左旗北部,44°42′15″—44°43′05″N,118°58′28″—119°23′16″E,地形為低山山地,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年均降水量450 mm,年均蒸發(fā)量1 600 mm,年平均氣溫2 ℃,最高溫度32 ℃,年活動積溫1 800~3 000 ℃;年日照時數(shù)達 2 800~2 900 h,無霜期100 d。烏蘭壩林場華北落葉松良種基地母樹林海拔1 100 m,土壤為暗栗鈣土,土壤深厚肥沃,土層厚達1 m以上。
華北落葉松優(yōu)良無性系來自于山西孝文山、長城山、寬甸、馬家莊,1983年嫁接營建種子園,華北落葉松種子園正常開花結實后,于2000年秋,將生長快、干形好的無性系分單系采種,同一無性系裝在一個袋子里,共81份;生產(chǎn)混合采種1份,為對照。經(jīng)混雪埋藏處理,翌年4月播種,留床2 a,2002年營造子代測定林。
9株一小區(qū),5次重復,隨機排列,株行距3 m × 3 m,面積 4.966 hm2。
試驗林四周栽植3行保護行,并設置工程圍欄,前3 a適時進行除草、松土和擴穴。
2018年秋,分區(qū)組對81個家系的樹高、胸徑進行調查,以小區(qū)平均樹高、胸徑、材積值參與統(tǒng)計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經(jīng)過整理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 進行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
立木材積(V)按照平均實驗形數(shù)法計算,公式為:
V=(h+3)g1.3fd
(1)
式中:g1.3為胸高斷面積;h為立木樹高;fd為實驗形數(shù),落葉松實驗形數(shù)fd=0.41。
根據(jù)表1的方差分析模型,計算方差分量。在方差分析的基礎上(表2、表3、表4),進行遺傳力和遺傳增益估算。
表1 方差分析的模型Tab.1 Model of variance analysis
遺傳力計算公式[2]:
h2=bσ2ca/(σ2e+σ2cab+bσ2ca)=1-1/F
(2)
式中:h2為遺傳力;bσ2ca為家系方差;σ2e為環(huán)境方差;σ2cab為家系×區(qū)組方差;F為家系間誤差/機誤。
遺傳增益計算公式[3]:
(3)
方差分析結果(表2)表明,華北落葉松無性系子代測定林半同胞子代81個不同家系的樹高、胸徑、材積生長性狀均存在明顯差異。各家系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組間差異不顯著。
表2 16 a生華北落葉松不同家系胸徑、樹高、材積方差分析Tab.2 Variance analysis of DBH, height and volume of 16-year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對來自山西孝文山、長城山、寬甸、馬家莊的華北落葉松優(yōu)良無性系樹高、胸徑、材積進行方差分析,見表3。表3結果表明:不同種源的華北落葉松無性系子代測定林半同胞子代樹高、胸徑、材積生長性狀均差異極顯著(P<0.01),組間差異不顯著。
表3 16 a生華北落葉松不同種源胸徑、樹高、材積方差分析Tab.3 Variance analysis of DBH, height and volume of 16-year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在方差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表4),16 a生華北落葉松無性系自由授粉家系子代,群體中樹高有44個家系優(yōu)于對照,占全部參試家系的 54.30%,群體平均值與對照平均值相近,樹高生長量前6位的是13、21、24、30、74、105號家系,生長量最大的是13號和105號家系,是生長量最小家系的1.21倍,大于對照10.00%;群體中胸徑有39個家系優(yōu)于對照,占全部參試家系的 48.15%,群體平均值與對照平均值相近,胸徑生長量前6位的是13、24、27、28、74、105號家系,生長量最大的是105號家系,是生長量最小家系的 1.20 倍,大于對照 9.70%;群體中材積有34個家系優(yōu)于對照,占全部參試家系的 41.98%,群體平均材積與對照平均值相近,材積生長量前6位的是13、24、27、28、74、105號家系,材積生長量最大的是105號家系,是生長量最小家系的 1.53 倍,大于對照 29.70%。
表4 平均材積高于對照的各家系子代胸徑、樹高、材積的多重比較Tab.4 Multiple comparison on DBH, height and volume of the families with average volum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從表4可以看出, 華北落葉松家系間樹高、胸徑和材積均有不同的差異。81個華北落葉松無性系種子園半同胞子代16 a生樹高、胸徑和材積群體平均值分別為 8.74 m、13.67 cm和 0.070 6 m3,入選6個家系與群體平均值相比分別高出 8.24%、9.22% 和 25.78%,表明子代群體性狀優(yōu)良。說明通過表型選擇優(yōu)樹所建立種子園的種子造林,能獲得一定的改良效果。
由于材積是樹高和胸徑的三次方程,樹高和胸徑性狀都能在材積上得到體現(xiàn),以生長量大于對照 20% 為優(yōu)良家系是可行的。故選擇樹高、胸徑大于群體平均值 7% 以上,材積大于群體平均值 20% 以上為優(yōu)良家系,在符合最大選擇強度 5% 的選擇要求下,在81個家系中選擇出6個優(yōu)良家系,入選率為 7.41%。入選家系為13、24、27、28、74、105(表5)。
表5 不同生長性狀指標下選擇的優(yōu)良家系Tab.5 Excellent families selected with different growth traits
在方差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方差分量的分解,估算參試群體性狀的家系遺傳力:
胸徑遺傳力:h2=1-1/F=1-1/2.102 8=0.524 4
樹高遺傳力:h2=1-1/F=1-1/3.335 6=0.700 2
材積遺傳力:h2=1-1/F=1-1/2.816 =0.644 9
胸徑、樹高和材積遺傳力分別為 0.524 4、0.700 2 和 0.644 9,其中樹高遺傳力最大,其次是材積,胸徑遺傳力最小。81個家系進行有性繁殖后代,胸徑在16 a生長上能獲預期遺傳增益 33.57%,樹高能獲得遺傳增益 90.33%,材積能獲得遺傳增益 1.17%。
在選擇的優(yōu)良家系中,依據(jù)樹高、胸徑、材積、枝下高、冠幅、干形質量等指標選擇優(yōu)良單株,共選擇了10株(表6)。
表6 16 a生華北落葉松優(yōu)良單株生長情況Tab.6 Growth situation of fine individual plant of 16-year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1)16 a生81個華北落葉松無性系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樹高、胸徑和材積主要生長性狀家系間的方差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表明參試家系中的優(yōu)樹后代分化明顯,具有豐富的遺傳變異和選育潛力。這一研究結果與商永亮等[4]研究的興安落葉松優(yōu)良家系選擇及遺傳增益研究結果一致。一方面表明從參試家系中可進一步選出生產(chǎn)力更高的優(yōu)良家系,另一方面也說明根據(jù)表型選擇得到的優(yōu)樹,其后代仍分化明顯,即表型優(yōu)良并不意味基因型一定優(yōu)良,必須經(jīng)過遺傳測定,選出優(yōu)良基因型,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4-5]。
(2)華北落葉松無性系種子園半同胞子代16 a生樹高、胸徑和材積群體平均值分別為 8.74 m、13.67 cm和 0.070 6 m3,入選6個家系與群體平均值相比分別高出 8.24%、9.22% 和 25.78%,表明子代群體性狀優(yōu)良。說明通過表型選擇優(yōu)樹所建立種子園的種子造林,能獲得一定的改良效果。
(3)遺傳分析結果表明,胸徑、樹高和材積遺傳力分別為 0.524 4、0.700 2 和 0.644 9。若以材積為標準選擇,從81個家系中選出最好的6個家系進行有性繁殖后代,胸徑在16 a生長上能預期獲遺傳增益 33.57%,樹高能獲得遺傳增益 90.33%,材積能獲得遺傳增益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