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咪
物理學科是一門現(xiàn)代學科,主要進行自然規(guī)律的描述,在其內(nèi)容中有存在較多的世界認知方面的知識,不同的知識點相互存在聯(lián)系,但又相互獨立,要求學習者自身有良好的邏輯思考能力及思維水平。初中生初次接觸物理學科,通常不僅不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以及在物理圖像方面建立能力,而且在物理知識綜合性問題解決中也存在不足。部分學生在物理學科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認為其主要是由較多公式以及科學理論組成,在思考方式上,依然用學習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沒有對物理本質做到簡單化以及具象化的理解。因此,普遍學生在學習完“力學知識”之后會過來找老師,覺得“力學知識”太抽象、太難學,尤其是“壓強與浮力”這塊知識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聽到就很害怕。為了能夠更好地學好物理,家長經(jīng)常會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第一,用大量時間進行學習;第二,參加補習班;第三,做大量的習題冊等等。在學生學習物理方面,其實家長與學生都用了較多的方式,但獲得的效果卻不是很好,究其主要原因并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錯了,是沒有良好的物理學習方法,導致無用功太多。在新課改不斷深化中,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已從被動式學習轉變成了主動式學習,普遍主體意識逐漸加強,成為了主體。而教師的角色逐漸成了協(xié)作者以及輔導者,這一教學新理念的提出,不僅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而且有效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 。不過,在實際的應用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初中升學考試的要求下,這一理念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實踐應用,往往為了應試要求,出現(xiàn)多練多講、趕進度、趕時間的情況,不可避免的又會回到課程改革的起點。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滔滔不絕,想盡可能多的給自己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學生則是昏昏欲睡、興致缺失,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一普遍現(xiàn)象與新課改提出的教育要求及理念不相符,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而且也不符合我國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要求,與我國教育的目標存在實質性偏差。
初中物理教學,應重點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因此,在力學部分的教學方面,教師應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通過思維工具的引入,實現(xiàn)高效、快速的學習,有效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思維導圖”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其主要是以人類行為模式實證及人腦功能研究為基礎,將其引用到實際學習中,學習者思維會經(jīng)過精加工,在此環(huán)節(jié)通過不斷的發(fā)散與聚合,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及構建,并不是被動的接受,這符合構建主義理論的實質內(nèi)涵:學習應該是學習者與相關因素,如學習材料、學習環(huán)境等,相互作用、主動進行知識意義構建的過程,而不是學習者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將“思維導圖”引用到學生實際學習中,會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與梳理,同時,在這一思維工具的應用下,會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其具備發(fā)散性思維及良好的問題分析能力。無論是在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還是在樹立學習自信,甚至在終身學習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為學生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應用圖像技術,對信息、思路以及知識進行呈現(xiàn),利于思維的整理與激發(fā)。其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引導學習者有較清晰的思維,可將思維、知識的層次以及聯(lián)系清晰的描繪出來,通過圖像的形式,將原本發(fā)散性的思維呈現(xiàn)出來,使其具備可視化以及具體化的特點。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物理復習中應具備如下的保障:
一、思維導圖學習法的培訓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可以將數(shù)學知識巧妙地與圖形、文字、線條和色彩等元素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豐富物理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趣味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學生也可以利用這些元素將物理知識巧妙的連接起來,知識網(wǎng)絡得到有效構建,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物理知識框架。
首先,教師在復習力學知識時,可以提供一個思維導圖框架,讓學生依據(jù)圖像上的直接聯(lián)系填空。如圖所示:下面的三個空分別需要填懸浮、F浮=G和F浮<G。
其次,教師可以適當將關鍵詞予以提供,幫助學生建構與主題相關的思維導圖,并且逐漸讓學生獨立繪畫思維導圖。
最后,讓學生采用不同表達形式,如不同顏色、粗細線條、虛實線條等,將概念之間不同的關系及層次顯示出來,并鼓勵學生互相欣賞繪畫出的思維導圖,借鑒修訂自己的思維導圖,合作繪畫出新的思維導圖,從而幫助彼此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常用的作圖技巧有兩種,一種是將總標題寫在中間,然后在其周圍畫出不同顏色的方塊,以填寫不同的內(nèi)容,另一種是利用線條構建思維導圖,即將一個知識點作為線條的起點,通過畫線,展開線條上應存在的內(nèi)容,同樣也盡量以不同的顏色和粗細線條進行區(qū)分。
二、教導學生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
物理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且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知識表面看起來沒什么關系,但其實它們的內(nèi)在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將其有機結合在一起就是重要的物理思想和學習方法。教師教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通常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第一,繪圖與表述、第一張思維導圖的產(chǎn)生,在復習階段,教師通過關鍵詞梳理將“浮力”相關知識點進行羅列出來,然后將這些“點”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思維導圖,并嘗試對其進行說明表達,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邏輯關系。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拘泥于某種固定結構,刻意去注重思維導圖形式的美觀,而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習慣;第二,銜接與聯(lián)系,明確兩張思維導圖之間的聯(lián)系,擴充思維版圖,利用新概念來表示思維導圖的本質屬性,例如“浮力”思維導圖可以簡單用“上升的力”進行概括,而“重力”思維導圖可以簡單用“下降的力”概括,“兩力平衡”思維導圖可以用“相互抵消的兩力作用”概括,而作為力的一種,浮力與重力同樣可以作為“相互抵消的兩力作用”中的兩力,由此,將浮力、重力、兩力平衡聯(lián)系在一起,以此聯(lián)系式的思維,逐漸構建完整的力學知識體系;第三,延伸與提問,下一張思維導圖畫什么,基于聯(lián)系式思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新的思維導圖,例如,學生思考“浮力與重力是上下平衡的兩個力,那么水平方向上是否存在可以平衡的兩個力呢?”、“水平方向的力叫什么呢?”、“水平方向上力的大小如何判斷”等等,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拉力、摩擦力思維導圖框架的大體構建,從而幫助學生完善力學復習的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復習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激發(fā)了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找到了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促使學生能夠加速對于知識點理,優(yōu)化復習學習方案,使復習更加系統(tǒng)、全面;而且可以直觀、清楚地表明各個知識點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便于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在腦海中建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從而對于知識達到深層次本質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進而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顯著作用。教師應認識到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模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