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翻閱蘇東坡的文集,看到他在給別人的信里談到寫文章,一再引用《論語》里的一句話:“辭達而已矣”。按蘇東坡的意思,“達”有兩個方面:一是“所達”,就是他所說的事物固有之“理”;一是“能達”,就是“辭”。也可以說是這里有兩個問題:要能對所要表達的事物有深入的認識,還要能夠用恰當?shù)难哉Z把這個認識表達出來。蘇東坡所說的“固有之理”或“物之妙”,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事物的本相,事物的真實性。文藝理論里的“寫真實”含有不回避真實的意思,涉及文藝創(chuàng)作的方向問題,如果撇開這一層意思,那么,寫真實是適用于一切文章的寫作的。
說到“真實”,我不避拆字的嫌疑,還想把這兩個字分開來講?!罢妗笔钦媲?,是本質;“實”是實況,是外貌?!皩崱笔恰罢妗钡幕A,“真”是“實”的提高?!罢妗北取皩崱备匾?,可是離開“實”也很難得到“真”。畫像有貌似與神似之分,貌似是“實”,神似是“真”。顧愷之給人畫像,最后在臉頰上給人添上三根寒毛,這個人立刻就活起來。然而要是他沒有先把臉形畫得差不多,光有那三根寒毛也活不起來的。超現(xiàn)實主義者要在“實”外求“真”,多數(shù)人接受不了。
把這個道理應用到寫文章上來,寫一個人不僅是要寫他的音容笑貌,寫他如何工作、如何娛樂,更要緊的是要寫出他的內心世界。倒不一定要通過大段的“意識流”的分析,卻往往在一兩句話、一兩件小事情上流露出來。抓住這個,一個人就寫活了。同樣,寫一件事情,光寫出前前后后的若干情節(jié)是不夠的,要能把這些情節(jié)的內在聯(lián)系交代清楚。寫風景,也不能光寫山是如何的青,水是如何的綠,要能寫出它所以能叫人流連忘返的奧妙。因而寫人就需要直接間接地跟他交朋友;寫事就要周咨博訪,去偽存真;寫景最好是住在那里一段時間,經(jīng)歷些個風晨雨夕、寒往暑來。一句話,得在認識上下一番功夫。光靠字斟句酌是不解決問題的。所以,寫文章不僅僅是一個寫的問題,這里邊還有一個追求真理服從真理的問題。凡是認識不清,或者不肯、不敢認識清楚,或者不肯、不敢照所認識的去寫,都是不會寫出好文章來的。
(摘自《書太多了》,東方出版中心,有刪減)
呂叔湘(1904—1998),江蘇丹陽人,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翻譯家,從事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七十余年,涉及一般語言學、漢語研究、文字改革、語文教學、詞典編纂、古籍整理等廣泛的領域,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語法修辭講話》《漢語語法分析問題》《語文常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