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觀爽,宗 俊
(華東師范大學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 200241)
菱鎂礦(Magnesite)是一種以碳酸鎂(MgCO3)為主要成分的含富鎂礦物,又稱為菱鎂石,我國擁有儲量豐富的菱鎂礦資源,已探明的儲量約為38.5×108t,位居世界首位,是菱鎂礦的主要生產國及出口國[1-2]。根據礦石結晶狀態(tài)的不同,菱鎂礦可分為晶制菱鎂礦與微晶質菱鎂礦兩種。晶制菱鎂礦具有玻璃光澤,呈粒、放射、鋸齒狀,主要產地位于遼寧、山東等地。微晶質菱鎂礦呈色暗淡,不具有光澤,也不具有完全的解理,外觀呈密塊狀、貝殼狀,但純度高,是進一步制備含鎂化合物良好的原材料,主要產地位于內蒙、甘肅、青海等地[3]。由于我國晶質菱鎂礦的儲量要明顯多于微晶質菱鎂礦,所以之前的研究多側重于以晶質菱鎂礦為原料,以微晶質菱鎂礦為原料的研究不多。
菱鎂礦經不同溫度高溫煅燒處理,可以得到重燒氧化鎂及輕燒氧化鎂。煅燒溫度范圍大致在700 ℃~1 200 ℃之間,燒成的氧化鎂稱為輕燒氧化鎂。由于輕燒氧化鎂具有比表面積大、活性高、質量輕以及分散性好等特點,在化工業(yè)[4]、醫(yī)藥業(yè)、建筑業(yè)[5]、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鋼鐵冶金等行業(yè)被廣泛應用。
氫氧化鎂(Mg(OH)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具有熱穩(wěn)定性好、高效、無毒、抑煙、阻滴、環(huán)保及填充安全等優(yōu)點[6-7],常被應用于高聚物阻燃、廢水脫硫[8]、印染廢水脫色、重金屬廢水處理、食品、醫(yī)藥等領域。常見合成氫氧化鎂的方法有兩種,分別為物理粉碎法[9-10]和化學合成法。物理粉碎法是指以水鎂石或菱鎂礦為原料,通過球磨機等裝置進行粉碎,直接得到粉末狀氫氧化鎂,這樣得到的氫氧化鎂一般存在粒徑較大 (>2 μm) 、粒度不均、形貌不規(guī)整等缺點?;瘜W合成法有沉淀法[11-12]、水化法、水熱法等。沉淀法以沉淀劑與鎂鹽反應制備氫氧化鎂,操作簡單,但是產品易團聚、分散性差。水化法以活性氧化鎂為原料,發(fā)生水化反應制備氫氧化鎂,不需要化學試劑,環(huán)保節(jié)能,適于大規(guī)模生產。水熱法是將氧化鎂與水置于高壓釜中,在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中制備氫氧化鎂,操作簡單方便,產品形貌規(guī)整,很好地控制了產品的粒徑和分散性,但是耗時一般較長,對設備的要求高。
基于此,提出以西藏昌都地區(qū)的微晶質菱鎂礦為原料,經1 000 ℃煅燒后得到輕燒氧化鎂,通過水化、水熱等過程制備納米氫氧化鎂,探究了水化溫度、水化時間、固液比、分散劑(PVP、PEG6000)等條件對于氫氧化鎂形貌的影響,并探究了不同制備路徑下氫氧化鎂的形貌差異。
原料。輕燒氧化鎂(西藏昌都微晶質菱鎂礦在1 000 ℃下煅燒后產品),其主要成分見表1。
表1 輕燒氧化鎂的主要成分表
試劑。乙醇(CH3CH2OH,AR,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乙二醇6000(PEG6000,CP,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GR,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去離子水(自制)。
常用于測定輕燒氧化鎂活性的方法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類。物理方法是指比表面積法和碘吸附法;化學方法是指物相分析法和檸檬酸法。實驗采取檸檬酸法(CAA值)對其進行活性測定,即在燒杯中加入25.00 mL濃度為0.100 0 mol/L的檸檬酸溶液,加熱恒溫至30 ℃,滴入2滴酚酞作指示劑,磁力攪拌下,準確稱量并投入0.507 5 g的輕燒氧化鎂粉,立即啟動秒表計時,體系穩(wěn)定變紅后暫停計時。CAA值在12 s~25 s表明氧化鎂的活性較高,數值越小,活性越高。
2.3.1 單一水化法
取一定體積量的去離子水置于三頸燒瓶中,恒溫加熱回流,攪拌速率調節(jié)為1 200 r/min,再稱取一定量的輕燒氧化鎂粉并加入至三頸燒瓶中,反應時間為2 h。反應結束后,懸濁液在室溫下冷卻陳化20 min,抽濾,依次用去離子水洗3遍,無水乙醇洗2遍。將濾餅置于130 ℃的鼓風干燥箱中,烘干,冷卻后研磨可得SEM形貌為薄片“卡房”狀氫氧化鎂。
2.3.2 單一水熱法
稱取一定量輕燒氧化鎂粉(氧化鎂質量百分數分別為10%、15%、20%、 25%、30%)及去離子水置于聚四氟乙烯高壓反應釜中,并同時加入分散劑(PEG6000、PVP),控制反應溫度在150 ℃,反應6 h,室溫下冷卻陳化,抽濾,依次用蒸餾水洗3遍,無水乙醇洗2遍。將濾餅置于110 ℃的鼓風干燥箱中,烘干,冷卻后研磨可得SEM形貌為稍厚片狀氫氧化鎂。
2.3.3 不同路徑制備氫氧化鎂
在最佳水化、水熱條件下,將輕燒氧化鎂分別經過“水化—煅燒—水化”、“水化—煅燒—水熱”、“水化—水熱”等三種不同工藝路徑制備形貌更加規(guī)整的氫氧化鎂。
將不同條件下制備的氫氧化鎂,在550 ℃下煅燒1 h,根據煅燒前Mg(OH)2的質量和煅燒后MgO的質量,進行水化率的計算。根據水化率的高低,可以判斷輕燒氧化鎂在不同條件下的水化程度。水化率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ρ——水化率,%;m1——水化后產品質量,g;m2——煅燒后產品質量,g;40——氧化鎂的摩爾質量;18——水的摩爾質量。
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型號:德國,ZEISS公司,sigma500, 能譜:BRUKER XFlash 6130)用于觀察所制備的氫氧化鎂的形貌;同時采用X射線粉末衍射儀(型號:日本,Rigaku公司,SmartLab SE)進行產物氫氧化鎂物相分析,檢測參數設置為CuKα 輻射,λ= 1.5418 ?,鎳濾光片,25 mA,35 kV,掃速= 30 °/min。
以經過粒度≤0.074 mm的輕燒氧化鎂粉末為原料,用檸檬酸法測定其活性,數據如表2。由此可見,所用輕燒氧化鎂粉的CAA值約為24.12 s,活性較高。
表2 原料輕燒氧化鎂的CAA值
微晶質菱鎂礦煅燒后得到的輕燒氧化鎂,經研磨,其SEM圖與XRD圖譜,如圖1所示。由圖1(a)可見,其顆粒表面較為平整,整體形貌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小不一,分散較均勻。由圖1(b)可見,輕燒氧化鎂的XRD圖譜中有五個衍射峰,分別位于2θ=37.100°(111晶面)、43.080°(200晶面)、62.421°(220晶面)、74.798°(311晶面)、78.740°(222晶面),與標準譜圖MgO (JCPDS:45-0946) 基本吻合,證明了由微晶質菱鎂礦煅燒后的產物主要為氧化鎂。
3.3.1 水化溫度對水化反應的影響
輕燒氧化鎂在不同水化溫度下,得到水化產品的XRD圖譜,如圖2(a)所示??梢?,在室溫條件(25 ℃)下,氧化鎂較難發(fā)生水化反應。隨著溫度的升高,氧化鎂的衍射峰明顯降低,氫氧化鎂的衍射峰明顯增強,其衍射峰位置與Mg(OH)2(JCPDS 44-1482)基本一致,可見升高溫度有利于氧化鎂發(fā)生水化反應,溫度越高,越容易發(fā)生水化。但在95 ℃條件下,仍存在低矮的氧化鎂衍射峰,這說明水化產物中仍然存在少部分未參與反應的氧化鎂。不同水化溫度對于水化率的影響,如圖2(b)所示。溫度為25 ℃時,水化率僅為34.24%,溫度在25 ℃到80 ℃時,水化率顯著提高至76.12%,溫度在80 ℃到95 ℃時,水化率提高并不明顯。XRD譜圖的結果與圖2 (b)水化率曲線相一致。綜合考慮,實驗選用80 ℃作為最佳的水化溫度。
3.3.2 水化時間對水化反應的影響
以80 ℃作為最佳水化溫度,輕燒氧化鎂分別經過10 min、2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水化,產物的XRD如圖3所示。隨著水化時間的增加,氧化鎂的衍射峰逐漸降低,氫氧化鎂的衍射峰逐漸增強。但輕燒氧化鎂在經過150 min水化后,產物的XRD圖譜中,仍然存在氧化鎂的特征峰,這說明仍然有少部分輕燒氧化鎂未發(fā)生水化反應。不同水化時間對于水化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梢?,隨著水化時間的延長,水化率逐漸提高,反應開始前的20 min內,水化反應迅速發(fā)生,之后水化率的提高變得相對平緩,在90 min之后,水化率的增長變得不再明顯,趨于穩(wěn)定。因此,該實驗選用90 min作為最佳的水化時間。
3.3.3 固液比對水化反應的影響
在上述3.3.1、3.3.2探究的最佳水化條件下,改變水化反應中輕燒氧化鎂與去離子水的固液比(質量比)進行水化。不同固液比所得產物的XRD圖,如圖5(a)所示。隨著體系中MgO質量分數的增加,體系變得濃稠,機械攪拌變得困難。固液比為1 ∶5時,產物中MgO的特征峰變高,這是因為MgO與水的接觸面積減少,產生的Mg(OH)2沉淀依附于MgO表面,抑制了MgO與水的反應;其次,由于體系過于濃稠,二者有效碰撞減少,發(fā)生水化反應幾率降低。固液比對水化率的影響,如圖5(b)。當體系中MgO的含量較低時,水化程度高,可達92.75%。綜合考慮,最終確定最佳水化固液比為1 ∶10。
3.4.1 輕燒氧化鎂用量對于水熱產品的影響
水熱過程中,不同輕燒氧化鎂用量得到的水熱產品XRD以及SEM圖譜,如圖6所示??梢钥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MgO的特征峰基本消失。隨著MgO用量的增加,Mg(OH)2的特征峰先增大后減小,半峰寬先減小后增大。由SEM圖可見,MgO用量確實對產品的形貌產生了影響,當MgO用量在20%~30%之間時,水熱產物的分散性較好,外觀為形貌規(guī)整的納米六角片狀。
3.4.2 分散劑對于水熱產品的影響
水熱過程中,不同分散劑作用下得到的水熱產品XRD及SEM圖譜,如圖7所示。與圖6中XRD圖譜比較,分散劑的投入,并沒有影響產物氫氧化鎂的衍射峰位置,這說明分散劑對產物的晶格結構不造成影響。加入分散劑后,氫氧化鎂的衍射峰峰形變得尖銳,衍射峰峰高增加,半峰寬減小。
由SEM圖可見,加入PEG6000、PVP兩種分散劑都能提高產品的分散性,降低產品的粘連及團聚現象。由表3可知,在4%的PVP作用下,I001/I101和I001/I110數值最大,說明極性較弱的001晶面暴露得多,晶體優(yōu)先在極性較弱的001晶面生長,因此團聚及黏連的現象減弱,分散性提高。因此,選用PVP作為分散劑。
表3 不同分散劑對晶粒參數的影響及晶粒尺寸信息
在3.3及3.4探究的最佳水化和水熱條件下,將輕燒氧化鎂分別通過“水化”、“水熱”、“水化—煅燒—水熱”、“水化—煅燒—水化”、“水化—水熱”等5種不同工藝路徑制備形貌更加規(guī)整的氫氧化鎂。不同工藝制備的氫氧化鎂的XRD及SEM圖,如圖8所示。在XRD圖譜中,氧化鎂的特征峰基本消失,僅有Mg(OH)2的特征峰,證明制備的產物均為Mg(OH)2。與其他4種方法對比,可以看到“水化—煅燒—水熱”過程的峰形最尖銳,峰強度最大,半峰寬最窄。由SEM圖可見,(a)路徑下得到的氫氧化鎂呈現“卡房”狀,薄片互相黏連,分散性不佳;(b)路徑下得到的氫氧化鎂呈現六角薄片狀,表面光滑,形貌變得規(guī)整;(c)路徑下得到的氫氧化鎂呈現六角厚片狀,形貌非常規(guī)整,且分散均勻;(d)路徑下得到的氫氧化鎂僅有少部分呈六角片狀,形貌大多不規(guī)整;(e)路徑下得到的氫氧化鎂大部分也呈現六角片狀,但是黏連現象依舊存在,分散性不高。這說明制備路徑的不同,對產物氫氧化鎂的形貌會產生影響。
1)實驗對西藏昌都微晶質菱鎂礦在1 000 ℃下煅燒后產品——輕燒氧化鎂進行活性測試,CAA值約為24.12 s,證明其活性較高,且煅燒后產物均為氧化鎂,雜質含量低,產品純凈優(yōu)質。
2)實驗探究了水化條件對輕燒氧化鎂水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表明,提高水化溫度、延長水化時間、合適的固液比都能提高輕燒氧化鎂的水化率。實驗最終得出: 水化溫度80 ℃,水化時間90 min,水化固液比1 ∶10,作為最佳水化條件,該條件下水化率可以達到92.75%,可以制備得到“卡房”狀納米片狀氫氧化鎂。
3)實驗探究了水熱條件對輕燒氧化鎂水熱反應的影響。結果表明,氧化鎂用量的不同、分散劑的使用,對水熱產品的形貌和分散性都有影響。實驗最終得出:輕燒氧化鎂用量為20%~30%,4%PVP做分散劑,該條件下可以提高產物的分散性,使形貌趨于規(guī)整,制備得到稍厚片狀納米氫氧化鎂。
4)實驗探究了不同制備路徑對于氫氧化鎂形貌的影響。結果表明,制備路徑的不同對于制備得到的氫氧化鎂形貌會產生影響,通過輕燒氧化鎂水化—煅燒—水熱制備的氫氧化鎂為六角厚片狀,形貌最規(guī)整,分散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