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幼兒自然教育理念也在不斷轉變,教師不再是單一的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的感知,而是逐步激發(fā)幼兒自然興趣,引導幼兒通過自然作品來表達自己,這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自然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個性,為差異化發(fā)展保駕護航。本文就在幼兒自然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的個性展開相關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自然課程;幼兒;動手能力
自然教育不僅僅是要求幼兒對大自然中的動植物進行了解,還需要讓幼兒通過與自然物品互動,通過自己動手進行手工制作,在這一過程慢慢創(chuàng)造出一件作品,或在過程感受能手的快樂,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自然課程也可以延伸到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鼓勵幼兒為家長分擔家務。由此,自然課程的教學中還需要對幼兒的生活習慣進行培養(yǎng),對幼兒的獨立性進行引導同時對幼兒進行簡單家務的指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自然課程的教學內容。
一、自然課程中進行手工制作的優(yōu)勢
1.激發(fā)幼兒學習自然的興趣
在傳統的自然教學當中,教師通常采用讓幼兒游戲、閱讀的方式,讓同學們在自然課堂上進行活動,但是這種課堂,比較枯燥乏味。而對于幼兒而言,其實自我表現欲望十分強烈,也具有一定的主見,所以他們比較喜歡豐富多彩的手工教學活動。在自然教學當中,教師合理地運用自然資源,能夠更好地豐富教學情境。自然資源的應用可以讓幼兒在自然課堂上得到正確的引導,利用自然資源進行手工制作,讓幼兒的動手能力更加地靈活。簡而言之,就是在教學中融入自然資源之后,可以強化幼兒的體驗,促進了幼兒身體的靈活性,進而促進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不僅如此,自然資源應用于自然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幼兒自主運動,讓幼兒帶動肢體動作帶動大腦活動,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2.以幼兒為主體,培養(yǎng)幼兒自然思維
在自然課程的教學中,要將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使其個性化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自然資源的設置中,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手工制作,讓幼兒具有多方位的發(fā)展。在手工制作的內容上,教師根據幼兒所提出的意見進行整合,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在自然資源時,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隊伍,讓幼兒在手工制作中,不斷進步,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例如,設置手工制作比賽時,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利用自然資源進行手工制作,讓幼兒自主選擇,激發(fā)幼兒的想象空間,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培養(yǎng),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
3.提高幼兒綜合素質
自然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以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為目標,設置合理的手工制作環(huán)節(jié)。例如設置“環(huán)境小標兵幼兒”時,選擇適合的情境,讓幼兒關注到周邊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讓幼兒感受到環(huán)境被破壞時,花草樹木也會傷感,通過自然激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然所帶來的氛圍進行活動。
二、在自然課程中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的策略
1.轉變自然教育觀念
要想促進幼兒自然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加快教學思想的轉變,在自然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理念以及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為主要目標進行自然課程的學習。幼兒自然教育并非單純進行自然知識的傳授,讓幼兒成為自然專業(yè)方面的高手,而是要通過自然教育讓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在自然學習過程中拓展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學會觀察事物,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讓自然教育成為溝通其他學科的橋梁和情感培養(yǎng)的載體。通過自然教育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可以掌握簡單的家務,對幼兒良好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
2.加強實踐教學活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以自然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工具,以講解為主,讓幼兒通過觀察課本上的圖片或者由教師準備符合的教學用具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對于自然知識的傳授來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為幼兒的動手能力提供有效的延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最終無法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優(yōu)勢,為自然課堂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撐,保障了自然知識傳輸的精確性,使教學更為嚴謹。
3.進行自然個性化培養(yǎng)
幼兒自然教學中,針對幼兒天賦多樣性的特點。教師在后天教學中需要對幼兒的個性化興趣能力進行延伸教學,使幼兒的基礎藝術想象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鞏固培養(yǎng)和發(fā)展。此外教師在后期教學中,需要對幼兒的通識綜合素養(yǎng)進行強化培養(yǎng)。自然中的石頭、木棒、落葉等都可以作為幼兒學習的工具,幼兒可以將自己拾到的物品作為進行美工制作的材料,幼兒也可以將腳下的沙子和泥土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材料,在親近自然的同時,自身實踐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強,例如進行第一節(jié)自然課,老師盡可能利用積木、拼圖、插塑之類玩具,給幼兒提供豐富操作材料,讓他們在反復的觸摸、擺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有所探索、有所收獲。
三、結語
自然課程的動手能力區(qū)別于其他學科,它的動手能力總是在學習過程中無形的培養(yǎng)出來。幼兒的內心敏感而感性,幼兒是需要接受一切美好的事物,去欣賞美,在學習美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審美態(tài)度,接受一些美好的東西。在自然教學中,注重動手能力的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傳授專業(yè)的自然知識,也要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的感知以及良好的動手能力,對幼兒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金鳳.自然物探究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文存閱刊,2018(18):197.
[2]康桂榮.我國學前教育中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對當前幼兒教育的啟示[J].知識經濟,2018(14):122,124.
[3]徐秋霞.讓"生活教育"融入幼兒園自然角[J].家教世界·現代幼教,2018(5):31-33.
[4]徐程程.小朋友們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吧 ——初探幼兒生態(tài)教育的概念與可行性[J].動漫界,2018(3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