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青
2021年8月26日,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杰出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陳毅元帥誕辰120周年。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詩詞300多篇,有700多首,從中可以印證他文韜武略的卓著功績和剛直不阿的高潔品格。
陳毅從小天資聰慧,尤其是在文學方面有稟賦。5歲時讀私塾開蒙入學,父親陳昌禮給他取學名叫世俊,號仲弘,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才智出眾的俊杰人物。因讀書認真,入塾幾個月,他從未挨過先生的板子。
9歲時,陳毅和胞兄陳孟熙到成都錦官驛初等小學學習。老師裴野堂依據(jù)《論語·泰伯章》中曾子說的一句話“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建議其將名“世俊”改為“毅”,與字“仲弘”相呼應,意為既有弘(剛強),還須有毅(毅力),貴在堅持始終。陳毅的父親陳昌禮認為這一名字寓意深遠,一口答應。寒暑假時,家里又為陳毅兄弟倆請了一個私塾老師,以便在放學后學《詩經》及唐詩宋詞。
12歲時,陳毅從錦官驛初等小學畢業(yè)后,考入華陽縣德勝鄉(xiāng)高等國民小學。校長馮湛恩是成都有名的古文學家,人稱“馮刷把”,意即作文像油印刷子刷制得那么快捷端正。陳毅學習格外努力,作文進步很快。有一次作文比賽時,同樣的題目,他連作七篇,榮獲全校第一名,馮校長高興地夸他是“陳刷把”。此時的陳毅十分敬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說自己“最喜愛讀蘇老泉的文章”,為此,他曾將蘇洵的字“明允”倒過來,一度取名“陳允明”。
17歲時,陳毅和胞兄陳孟熙雙雙考取留法預備學校。第二年,兄弟倆正式考取官費留法生,踏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道路。此時,他在紅榜上的署名便是“陳毅”。從此,陳毅常用“弘毅”來警策自己。而作為文學青年的他,此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文學家。
20歲時,陳毅參加了工學世界社。他開始讀《共產黨宣言》,并被書中深刻的分析,新鮮的提法所吸引。很快,他參加了蔡和森等領導的留法勤工儉學生為“爭吃飯權、工作權、求學權”而掀起的“二二八運動”。不久,參加了周恩來等領導的有旅法各界代表300余人與會的兩次“拒款大會”。因為能寫白話文,陳毅天天在忙碌起草宣言、通訊,為拒款斗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1年10月14日,陳毅等100多名留法勤工儉學生被法國反動當局押上“波爾加”號船,強行遣送回國。罪名是“過激黨”“宣傳共產主義”。在船上,同學們組織了一個“被迫歸國留法勤工儉學生團”,蔡和森、李立三、陳毅等20余人被推舉為干事會成員。經過香港時,蔡和森、李立三等先行下船,尋找共產黨的組織。這樣,陳毅成為領導斗爭的主角。11月23日傍晚,已過20歲的陳毅乘坐“波爾加”號船,在大洋上顛簸40多天后,駛抵上海港。
陳毅在上海和哥哥陳孟熙、弟弟陳季讓等人的合影
沿途,情感豐沛、心情復雜的陳毅,利用白話文創(chuàng)作了《在地中海上》《過哥倫布》《船近香港望太平山》《舟過崇明島向吳淞口》等現(xiàn)代自由詩四首,取大標題為《歸國雜詩》,現(xiàn)節(jié)選精彩片段如下:
地中海上
我今東歸,
歸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
……
東歸者帶了什么?
西來者又如何失望?
文明的母親呀,
你試想,
你這葡萄色的文明,
究造出什么佳釀?
船近香港望太平山
從印度洋到太平洋,
恍惚做了幾重惡夢,
豺狼吃著我們的弟兄,
醒來頭覺深痛!
氣憤填膺了,
罵亡奴自己斷送!
……
舟過崇明島向吳淞口
船兒呀!快快移動,
我要看鄉(xiāng)國,
她是否別時的舊容
……
快看,快看!
西北的半天已紅,
愿這只火把,
溫熱了你全身的冷凍。
這幾首現(xiàn)代自由詩,把一位年輕的海外學子學而未成,理想破滅,憎惡西方資本主義,熱愛中華九州,急盼回歸祖國的迫切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通俗易懂,韻律感強;意境含蓄,主題鮮明;體裁新穎,情感豐富;技藝流暢,感召力強,在當時難得一見。
陳毅(左一)和同學在法國的合影
兩年多海外的征途對陳毅來講,意義重大。一是從人際關系上講,生性豁達的他相繼認識了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鄧小平、聶榮臻等日后的革命戰(zhàn)友,對他真正走上無產階級革命道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二是從興趣愛好上講,喜歡文藝創(chuàng)作的他,在熟讀中國古典詩詞的基礎上,又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歐美現(xiàn)代文學作品,對自己的文學博士夢有極大幫助。
1922年秋,陳毅由住在上海的蔡和森通信介紹,在成都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陳毅回到老家樂至縣,見到了久別的父母。跟回國時一樣,也是百感交集。這時,他家已破產。全家寄居在三元壩陳氏宗祠內的兩間西屋里。面對凄涼凋敝的生活,聯(lián)想到中國大地上正在醞釀著的革命,血氣方剛的陳毅又看到了希望。過春節(jié)時,他提筆潑墨寫了一副別開生面、耐人尋味的春聯(lián)貼在自家門上:
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
事無成事無成事事無成事事成
橫批:春待來年。這副春聯(lián)表達了他展望否極泰來的豁達胸懷,更闡釋了鼓舞革命斗志并實現(xiàn)崇高革命理想的堅強決心。
想到未來,輾轉反側的陳毅,心潮澎湃地寫下了一首七絕《除夕吟》:
年年難過啼饑寒,處處環(huán)境亦皆然;
待到一朝風雷震,誰說苦盡不生甜。
這位在困苦彷徨中求索的青年才俊,真是既弘(剛強)又毅(毅力),一直在堅持著,等待著風暴和光明的到來。
1923年初冬,陳毅在北京西山腳下的中法大學學習時,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半年后,他接任中法大學黨支部書記。
1924年底至1925年秋,陳毅和友人先后在北京成立了名為“斗千社”的文學團體,創(chuàng)辦了一個叫《燕風》的半月刊,組織了“西山文社”。陳毅以筆名“曲秋”發(fā)表了五篇作品,如《歸國雜詩》等;接著,他又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小說月報》等報刊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譯作、文論等,引起了北京文壇的注目。這一時期,因從事文學活動,陳毅結識了王統(tǒng)照(劍三)、沈雁冰(茅盾)、鄭振鐸等著名作家,并參加了他們組織的“文學研究會”。
1925年秋至1928年春,在文苑中初露鋒芒的陳毅暫時停止了自己的文學活動,從一名文學青年、一個學生領袖轉變?yōu)橐晃宦殬I(yè)革命者。他先是被調到中共北京地委工作,同時兼任北京學生總會的黨團書記,認識了擔任國民黨北京執(zhí)行部組織部長、中共北方區(qū)委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的李大釗。接著,由李大釗派遣做兵運工作,又相繼認識了朱德和劉伯承。后來,在南昌起義時,陳毅又與老戰(zhàn)友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聶榮臻重逢,并在起義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團指導員。不久,在三河壩激戰(zhàn)之后,陳毅隨第九軍軍長朱德率領南昌起義余部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實行自己“只要拿武裝我就干”的決心。
陳毅(左一)同“西山文社”的朋友在香山合影
1928年4月28日,朱德與毛澤東領導的兩支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后兩部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為教導大隊大隊長。從此,陳毅開啟了自己革命生涯中創(chuàng)作充滿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詩篇的歷程。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誕生的紅五軍主力到達井岡山,紅軍的力量又壯大了。次日,在寧岡新城召開紅四、紅五軍會師慶祝大會。作為紅四軍前委秘書長兼紅四軍士兵委員會主席的陳毅,興奮地寫了一副對聯(lián),掛在主席臺兩側:
在新城 演新劇
歡迎新同志 打倒新軍閥
爭紅光 當紅軍
高舉紅旗子 創(chuàng)造新世界
“新”和“紅”字,充滿著喜氣,代表著生機,與1922年那副春聯(lián)中的“難”和“無”字,《除夕吟》中的“寒”和“苦”字,代表的灰暗與苦痛,形成強烈反差。盡管紅軍的生活也是清貧的,但大家的精神是積極向上的,斗志是昂揚奮進的?!案吲e紅旗子,創(chuàng)造新世界”正是紅軍奮斗的現(xiàn)實目標。
1929年3月至10月,紅四軍先后三次進軍閩西,開辟了閩西根據(jù)地。6月,紅四軍第二次進入閩西,狠狠打擊了福建防軍第二混成旅,取得了重大勝利。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陳毅滿懷豪情創(chuàng)作了《反攻下汀州龍巖》這首五言絕句:
閩贛路千里,春花笑吐紅。
鐵軍真是鐵,一鼓下汀龍。
首句描寫紅四軍主力輾轉千里,迂回作戰(zhàn),克服行軍途中的重重困難,甩掉敵人的圍追堵截,與敵人開展堅決的斗爭,贊揚了紅軍戰(zhàn)士藐視困難,戰(zhàn)勝敵人的勇氣。次句以擬人的手法刻畫了紅四軍取得連續(xù)勝利,擴充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的喜悅。“笑”字最傳神,既是春花爛漫綻三月,又是紅軍戰(zhàn)士笑開顏。第三句歌頌紅四軍為鋼鐵之師,敗不餒,勝不驕,鐵軍精神尤佳。尾句敘述紅四軍一鼓作氣攻克長汀、龍巖二城的戰(zhàn)果。
1934年8月至1937年8月,在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陳毅拖著一條傷腿領導紅軍游擊隊。天當被,地當床,與敵人周旋游擊,頑強戰(zhàn)斗。意志堅毅,斗志剛強的陳毅,在瀕臨絕境的艱難條件下,創(chuàng)作出了文字冷峻,結構精當,寓意深刻的詩篇。
1935年冬的一天夜里,陳毅擺脫叛徒追蹤、敵軍“圍剿”,冒險翻越贛南大余與粵北南雄交匯的大梅嶺關。他與游擊隊員們避開敵軍戒備森嚴的碉堡,攀爬藤蔓,翻過險要嶙峋的山嶺,終于脫險成功。事后,陳毅感慨萬千,得七言絕句詩一首:
偷渡梅關
敵壘穿空雁陣開,連天衰草月遲來。
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梅關著劫灰。
首句描寫森嚴敵情,次句刻畫自然環(huán)境。深冬的夜晚,梅嶺上敵壘剪影如展開的雁陣,一個挨一個;槍口黑洞洞,密如針孔眼。漫山枯萎的野草,搖曳連天;一勾冷月,緩緩地爬上星空。兩句本是實景描摹,展現(xiàn)嶺關冬夜、月明星稀、枯草遍野的凄冷景色,但加上“敵壘”二字,一下就突出了戰(zhàn)斗的氛圍和環(huán)境的險惡。看似寫景,實則烘托偷渡梅關時的緊張氣氛。第三句描寫偷渡梅關動作,末句寄寓點題。萬丈梅關,地勢險要;若要偷渡,千萬小心;牢記謹慎,方能成功。萬載梅關,既寓指千百年險嶺古關,又暗喻封建反動統(tǒng)治。陳毅寄希望于未來,一定要把頑守梅關的敵軍化為灰燼,最終把蔣家王朝徹底推翻。這首詩手法含蓄,意境深幽,把陳毅身處生存險境,仍希冀美好未來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藝術化地展現(xiàn)出來。
橫亙于贛粵邊界的大庾嶺(又名梅嶺),陳毅曾在這一帶領導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
生性樂觀的陳毅,與戰(zhàn)友們描述劫后余生的情景時說:當時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就在仙人嶺石坳里稍事休息,大家頭朝廣東,腳向江西,躺下一會就睡著了。醒來后我說:我們真了不起呀,一身壓著兩個省呢!說得大家都開口笑了起來。
1936年春,困境中的陳毅,用《野營》詩記述自己在贛南斗爭的殘酷,贊嘆遠征的紅軍主力渡過金沙江時的喜悅:
惡風暴雨住無家,日日野營轉戰(zhàn)車。
冷食充腸消永晝,禁聲捫虱對山花。
微石終能填血海,大軍遙祝渡金沙。
長夜無燈凝望眼,包胥心事發(fā)初華。
從1934年秋到1936年夏,項英和陳毅率部與敵人開展了靈活機動的游擊戰(zhàn),經歷了千辛萬苦,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夏季的油山,陽光充足,野果野菜較多,敵人也暫時退去。陳毅一掃陰霾,利用間隙,用白描的手法,寫實構思,完成著名的《贛南游擊詞》,勾勒出了紅軍游擊隊戰(zhàn)斗、生活、行軍中的一些典型的場景,非常生動,特別傳神。這十二首詞細描了游擊隊員吃、住、行中的種種艱辛和苦中作樂的情趣,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如:
夜難行,淫雨苦兼旬。
野營已自無篷帳,大樹遮身待曉明。
幾番夢不成。
滿山抄,草木變枯焦。
敵人屠殺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
再請把兵交。
莫怨嗟,穩(wěn)腳度年華。
賊子引狼輸禹鼎,大軍抗日渡金沙。
鐵樹要開花。
《贛南游擊詞》是陳毅戰(zhàn)爭年代的代表篇章,構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的第一個高潮。
1936年,陳毅始終在贛南粵北大余嶺山脈一帶率部作戰(zhàn),危機四伏,極度艱苦。8月26日正值他35歲生日,他寫下了感情真切的《生日寄懷》: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zhàn)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這首七言律詩,視野開闊,氣勢恢宏,結構嚴謹,意境深遠。尤其是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半壁河山對幾多知友,沉血海對成沙蟲;日搜夜剿對萬死千傷,人猶在對鬼亦雄,合轍押韻,對仗工整??v使萬死千傷,做鬼也是英雄。這種為了革命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種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頑強意志,令人為之動容!
1936年初冬,陳毅擷取贛南游擊戰(zhàn)中的一個真實畫面,創(chuàng)作了七言絕句《雪中野營聞警》:
風擊懸冰碎萬瓶,野營人對雪光橫。
遙聞敵壘吹寒角,持槍倚枕到天明。
這首詩充滿了古代邊塞詩的味道。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生動地再現(xiàn)了紅軍游擊隊員在油山寒冷的峻嶺中與敵人斗智斗勇的真實場景。特別第一句寫景,既真實又有想象力。油山晝夜溫差較大,山腳溫暖如春,山頂則寒冷刺骨,樹枝上懸掛的冰柱長短粗細不一。寒風刮來,冰柱又互相撞擊,發(fā)出叮鈴鈴的脆響,再紛紛掉落到地上,又發(fā)出噼里啪啦如玻璃瓶一樣碎裂的聲音。一片寂靜的山嶺中,“碎萬瓶”的響聲脆如天籟,使冬日的山野充滿了靈氣。
1936年11月下旬,寒冬時節(jié),國民黨軍又對梅山進行“清剿”,陳毅因腿部舊傷復發(fā),加上罹病行動不便,還有叛徒告密,被圍困躲藏在樹林草莽之中。在長達20多天時間里,陳毅都記不清是多少次九死一生了。他苦苦思慮,恐難脫身,遂寫下了著名的“絕筆詩”—《梅嶺三章》,藏在衣內。詩中云:“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薄昂笏乐T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薄叭×x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p>
在生死關頭,12月12日發(fā)生了西安事變,進山“搜剿”的國民黨軍急急忙忙撤走了,一些地方武裝也龜縮在碉堡里不露頭了,陳毅才轉危為安,最終獲救。
經歷南方三年艱苦游擊戰(zhàn)爭生死錘煉的陳毅,戰(zhàn)斗經驗更加豐富,革命意志更加堅毅,文學造詣越來越深。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后,為組建新四軍,他又在江西革命老區(qū)收集整編紅軍游擊隊。當陳毅行車路過興國老營盤戰(zhàn)斗遺址時,三年前那場大戰(zhàn)血海翻騰的情景歷歷在目。睹物思人,愴然淚下。陳毅一揮而就七言絕句—《車過興國老營盤》:
大戰(zhàn)當年血海翻,今朝獨上老營盤。
荒臺廢址無人識,一撫傷痕一泫然。
對在贛粵邊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戰(zhàn)爭,陳毅后來是這樣評述的:“這三年游擊戰(zhàn)爭,是我在革命斗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彼奈膶W成就在艱苦卓絕的對敵游擊戰(zhàn)環(huán)境中,在九死一生的危急狀態(tài)下磨礪而成,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陳毅先后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新四軍和八路軍總指揮部代總指揮等職。在新四軍挺進江南之初,陳毅就提出,只有盡快打幾個漂亮仗,才能打擊日軍的驕橫氣焰,鼓舞民眾的抗戰(zhàn)情緒,使新四軍在茅山站住腳。1938年6月17日,新四軍先遣支隊一部由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部署,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直接指揮,在鎮(zhèn)江西南的韋崗伏擊日軍旗開得勝,震動江南。此戰(zhàn)被稱為新四軍的江南抗日處女戰(zhàn),其戰(zhàn)略意義非同尋常。四天后,陳毅興奮地為此賦七言絕句—《衛(wèi)崗初戰(zhàn)》:
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
鎮(zhèn)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陳毅頻繁化典,傳承出新。首句起興,借用西漢賈誼《過秦論》和劉安《淮南子·本經訓》中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后來以“射日”借喻攻克頑敵。新四軍與日軍初戰(zhàn)告捷,陳毅使用“射日”,更是一語雙關。尾句繼續(xù)用典,一是借漢武帝征服西域樓蘭國的典故,二是借大詩人李白《塞下曲》中的名句“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1939年春,陳毅創(chuàng)作出歌詞《十年》,后經項英、李一氓等新四軍領導同志對歌詞初稿進行集體研究和修改,形成了今天廣為傳唱的《新四軍軍歌》。歌詞的最后寫道: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新四軍軍歌》氣勢磅礴、鏗鏘有力、朗朗上口,鼓舞了一代鐵軍將士。
1940年10月上旬,陳毅統(tǒng)一指揮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所轄部隊進行了黃橋戰(zhàn)役。陳毅與副指揮粟裕集中兵力,采取積極防御、誘敵深入的戰(zhàn)術,在運動中一舉殲擊頑軍韓德勤部1.1萬余人,取得反頑作戰(zhàn)的勝利。10月10日,北上的新四軍陳毅部和南下的八路軍黃克誠部,在鹽城以南的獅子口勝利會師。至此,八路軍、新四軍協(xié)同發(fā)展蘇北和華中抗戰(zhàn)的戰(zhàn)略任務基本完成。五天后,陳毅和黃克誠兩位老戰(zhàn)友,自井岡山分手近十年后在鹽城再次會面,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陳毅即興賦七絕詩一首:
十年征戰(zhàn)幾人回,又見同儕并馬歸。
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
首句起興,依然用典,從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中化出。江淮河漢一句氣勢恢宏,豪情滿懷。
這個時期,陳毅率領華中新四軍部隊奮戰(zhàn)在大江南北,戰(zhàn)斗越打越大,部隊越擴越壯,抗日戰(zhàn)績越來越多。所以,視野更開,借用典故,推陳出新,詩詞創(chuàng)作又回到紅軍時期那種激情四射、浪漫恣肆的狀態(tài)。
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fā)。20日,陳毅和劉少奇臨危受命,分別擔任重建的新四軍代軍長和政治委員,統(tǒng)領新四軍9萬之眾,并肩攜手,力挽危局,迅速展開了華中敵后抗日、擊偽、反頑斗爭。為聲討和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抗戰(zhàn)、破壞團結的反共罪行,陳毅激憤地寫就《皖南事變書憤》:
嬴秦無道即今同,血債千重又萬重。
倒海翻江人吶喊,立將莫邪斬蒼龍。
陳毅借典比興,揭露了蔣介石兩面派的反動嘴臉,控訴了國民黨對共產黨犯下的滔天罪行;寓示了憤怒的抗日軍民將用“莫邪”之劍,力斬如“蒼龍”般的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
1943年5月,時任新四軍代軍長的陳毅從盱眙縣黃花塘軍部乘船前往第三師和第四師視察軍務,經過洪澤湖。看見這夕陽落山,輕風拂柳,水天一色,暮色籠岸的湖光山色,心情非常愉悅。此前,第四師在山子頭戰(zhàn)役中一舉殲擊頑軍韓德勤部,陳毅以團結抗戰(zhàn)為重,向黨中央建議釋放韓德勤,共同合作抗日,迅速得到了批準,演繹了現(xiàn)代版的“捉放曹”故事。此時,心情舒暢的陳毅,詩興大發(fā),遂作一首優(yōu)美的七言絕句《過洪澤湖》:
扁舟飛躍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紅。
夜渡淺沙驚宿鳥,曉行柳岸雪花驄。
這四句詩,借典破題,動靜結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美輪美奐。
1943年10月下旬,黨中央來電要陳毅去延安參加整風和中共七大準備工作。12月,陳毅在奔赴延安的途中,路過魯、蘇、皖、豫四省交界的微山湖,又看到了類似于洪澤湖的美景。隨即,一首優(yōu)美的七言絕句《過微山湖》脫口而出。
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
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這首詩與陳毅往常的詩不同,上聯(lián)寫實,下聯(lián)寫景,而且借典、化典很少,實際地名卻多。不過,白描實寫,比如江淮、微山、魯南等地名,湖色、峰影、殘月、扁舟等景致,入詩入畫都特別好看。
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陳毅創(chuàng)作的詩詞,尤其是七言絕句,意境優(yōu)美,氣勢雄渾,化典頻繁,傳承出新,可以說構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的第二個高潮。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發(fā)生了嚴重自然災害,加之“左”的錯誤,造成我國經濟的巨大損失,國際上又面臨美國的武力威脅、中印邊界的武裝沖突等。此時中蘇交惡,蘇聯(lián)撤走專家,撕毀合同。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極大地損害了中蘇兩黨和兩國的關系。對此,作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的陳毅非常憤慨。1960年冬夜,他長夜不寐,寫下了五言絕句《青松》一首。后來陸續(xù)再寫,一年時間共創(chuàng)作12題19首詩歌,總標題為《冬夜雜詠》,最初發(fā)表于《詩刊》1962年第一期上。組詩贊頌了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堅韌不拔、寧折不彎的剛直豪邁和那個特定時代不畏艱難、愈挫彌堅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擷取其中四首賞析:
青松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紅梅
隆冬到來時,
百花跡已絕。
紅梅不屈服,
樹樹立風雪。
幽蘭
幽蘭在山谷,
本自無人識。
只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秋菊
秋菊能傲霜,
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
風霜其奈何?
僅從上述四首詩的標題來看,就充滿了色彩斑斕的詩情畫意。松、梅、菊、蘭四種花木,抗暴、耐寒、淡雅、幽香,特性明顯,寓意深長,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描畫,直抒胸臆的摹本,經過長久積淀,成為一種特定的民族性的審美意象和一種潔身自好的人格象征。陳毅這四首五言絕句,平實白描,不事雕琢;韻腳工整,不究平仄;語言冷峻,可讀易懂;畫面鮮明,風骨遒勁。尤其是《青松》,成為陳毅創(chuàng)作的最著名詩句之一。
從1921年的《歸國雜詩》到1961年的《冬夜雜詠》,前后40年,陳毅筆耕不輟。這幾首五言絕句,是他自身的最好寫照。到了花甲之年,陳毅創(chuàng)作的作品由繁入簡,更加成熟大氣,哲理深刻,形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的第三個高潮。
陳毅元帥赤膽忠心的品格和剛正不阿的風骨,為我們矗立了一座垂范千秋的精神豐碑。他創(chuàng)作的不朽詩篇具有永恒魅力和深遠影響力,將銘記在人們心中。
(責任編輯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