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俏 張旭 孫婷
上頜無牙頜患者為了增加美觀度以及咀嚼能力,大多數(shù)會佩戴義齒,但是傳統(tǒng)義齒由于易脫落、咀嚼效能差等原因已逐漸被淘汰。種植牙以其特有的優(yōu)勢逐漸被患者認可,越來越多的患者愿意選擇種植牙[1,2]。其中套筒冠種植覆蓋義齒是一種固定—活動聯(lián)合修復體,該方式因其具有適用范圍廣、固定性好等優(yōu)點被臨床廣泛用于牙齒修復中[3]。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是一種新型固位系統(tǒng),亦是目前運用較好的義齒修復方法[4]。但目前臨床對于兩種種植牙覆蓋義齒上頜修復效果對比的報道較少,本研究對套筒冠種植覆蓋義齒與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上頜無牙頜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41 例上頜無牙頜患者分為對照組(n=20)和觀察組(n=21)。納入標準:①種植牙齒區(qū)域骨量充足;②上頜牙齒缺失,但下頜牙齒無嚴重缺失;③無精神障礙類疾病。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基礎疾病,不具備佩戴義齒的條件;②依從性差;③伴有嚴重口腔疾病。對照組男11 例,女9 例;年齡60~75 歲,平均(67.24±5.87)歲;牙齒缺失時間1~7年,平均(4.45±1.24)年;文化程度:小學7 例,初中6 例,高中5 例,大學及以上2例。觀察組男10 例,女11 例;年齡60~75 歲,平均(66.99±6.03)歲;牙齒缺失時間1~7年,平均(4.67±1.25)年;文化程度:小學7 例,初中7 例,高中3 例,大學及以上4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兩組均由同一組醫(yī)生進行牙齒種植,術前進行常規(guī)醫(yī)患溝通,告知手術相關信息以及可能發(fā)生的風險,繼而進行常規(guī)口腔檢查,測定頜間距離,通過錐形束CT(CBCT)確定牙槽嵴的具體形態(tài)、黏膜厚度以及種植區(qū)域,并根據(jù)以上數(shù)值制定具體的手術方案。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后,在種植導板下分別在左右兩側(cè)上頜第一前磨牙以及磨牙區(qū)植入,在左右兩側(cè)的下頜孔間區(qū)域平行植入兩顆水平植體(軟組織植體,瑞士,長12mm,直徑3.3mm)。將種植體種入牙根4 個月后采用共振頻率分析儀(Osstell)檢查種植體根部并拍片,以確保種植體與骨結(jié)合呈優(yōu)良狀態(tài)(ISQ 值大于65)。植入術后予以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并且在1 個月內(nèi)不得佩戴義齒。術后3月若CBCT 顯示種植體優(yōu)良則種植愈合基臺。
對照組予以套筒冠種植覆蓋義齒修復:運用開窗式取模法取模,將取下的模型用蠟堤制作咬合記錄,繼而將其交予技工制作內(nèi)冠。制作完成后口內(nèi)試戴基臺以及內(nèi)冠,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由技工再次調(diào)整內(nèi)冠聚合度(4 度),進一步對外冠、連接體進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將兩者進行連接,再次試戴,根據(jù)試戴情況調(diào)整咬合面,最終完成修復。
觀察組予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取下愈合基臺并將轉(zhuǎn)移體接入,用硅橡膠取模,并將其交由技工制作模型。試戴義齒并在此過程中檢查蠟托的穩(wěn)定性,指導患者調(diào)整咬合面。將Locator 基臺接入種植體上,然后戴入義齒。根據(jù)種植部位選擇合適的基臺。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2 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觀察兩組植體深度、邊緣骨喪失量、咀嚼效率和咬合力以及功能障礙指數(shù)。
1.3.1 植體深度和邊緣骨喪失量 佩戴3、6、12 個月后運用探針探查植體的附著量并評估其附著喪失;運用放射學檢測儀器測量植體邊緣骨高度,并計算其骨喪失量。
1.3.2 咀嚼效率和咬合力 佩戴3、6、12 個月后囑患者咀5g 熟花生,持續(xù)嚼30s,之后囑其將口腔以及義齒上的花生殘渣吐出至加入100ml 蒸餾水的量杯內(nèi),持續(xù)攪拌量杯內(nèi)的溶液1min 后,靜置2min,繼而將量杯底部的沉淀物吸取5ml 并放于帶有光度計(752N)的比色杯內(nèi),光度計顯示的示數(shù)即為咀嚼效率。運用咬合力測試儀(TW-207)檢測咬合力。
1.3.3 功能障礙指數(shù) 佩戴前及佩戴3、6、12 個月后運用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評分法(Fricton 指數(shù))評價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程度,分數(shù)為0~1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功能障礙越嚴重[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植體深度和邊緣骨喪失量對比佩戴3、6、12 個月后,觀察組邊緣骨喪失量小于對照組,植體深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植體深度和邊緣骨喪失量對比(±s)
表1 兩組植體深度和邊緣骨喪失量對比(±s)
組別 植體深度(cm) 邊緣骨喪失量(mm)3 個月 6 個月 12 個月 3 個月 6 個月 12 個月觀察組(n=21) 1.18±0.12 1.40±0.11 1.61±0.15 0.19±0.05 0.28±0.07 0.87±0.24對照組(n=20) 1.11±0.09 1.24±0.10 1.49±0.17 0.44±0.13 0.59±0.14 1.25±0.31 t 2.120 4.877 2.392 8.052 8.900 4.374 P 0.041 <0.001 0.022 <0.001 <0.001 <0.001
2.2 兩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對比佩戴3、6、12 個月后,觀察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對比(±s)
表2 兩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對比(±s)
?組別 咀嚼效率(%) 咬合力(N)3 個月 6 個月 12 個月 3 個月 6 個月 12 個月觀察組(n=21)68.00±10.29 75.21±15.34 82.94±20.45 103.98±30.56 113.41±32.24 133.88±39.01對照組(n=20)53.00±10.10 59.67±12.67 70.64±15.67 82.90±26.13 90.87±28.17 98.78±31.68 t 4.710 3.544 2.168 2.378 2.387 3.169 P 0.007 <0.001 0.037 0.023 0.022 0.003
2.3 兩組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指數(shù)對比佩戴3、6、12 個月后,觀察組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指數(shù)對比(±s,分)
表3 兩組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指數(shù)對比(±s,分)
組別 佩戴前 3 個月 6 個月 12 個月觀察組(n=21) 0.42±0) 0.45±0.13 0.28±0.09 0.19±0.02 0.10±0.01對照組(n=20.14 0.42±0.14 0.34±0.06 0.21±0.05 t 0.710 3.788 10.632 6.334 P 0.482 0.001 <0.001 <0.001
近年來上頜無牙頜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其發(fā)生可能與早期齲齒、年齡增長以及意外事故等多種因素有關,為了不影響美觀以及正常咀嚼,該類患者通常會佩戴義齒[6]。但隨著牙齒缺失時間的逐漸推進,患者牙槽嵴變得扁平,義齒易脫落,進而增加牙周黏膜壓痛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另外因缺牙而導致的牙槽骨被吸收、牙表面附著喪失以及齒神經(jīng)肌肉失能等狀況進一步降低義齒固位能力,對患者進食亦造成阻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7,8],因此積極有效的義齒修復對該類患者意義重大。隨著種植牙技術的發(fā)展,種植覆蓋義齒被臨床廣泛用于牙口缺失患者的義齒修復中。其中套筒冠種植覆蓋義齒是指通過制作具有高密合度的雙層冠,將內(nèi)層冠粘固在基牙上,外層冠置于義齒內(nèi),通過內(nèi)外冠之間密合而產(chǎn)生的摩擦力使義齒固位的一種方式,亦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義齒修復方式[9~11]。Locator式種植覆蓋義齒具有自我匹配和雙重固位的特點,通過拓寬咬合垂直距離短,補償種植體之間角度偏差,亦是目前運用較好的義齒修復方法,但是對于兩種種植覆蓋義齒修復方式的效果,臨床文獻報道尚少。
本研究中佩戴3、6、12 個月后,觀察組邊緣骨喪失量小于對照組,植體深度大于對照組(P<0.05),說明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上頜無牙頜可加深植體植入深度,減少邊緣骨喪失量。可能的原因是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可以使咬合力直接垂直作用在下頜義齒的中央窩內(nèi),增加咬合自由度和咬合空間,使上下頜的接觸更為緊密,進而消除側(cè)向力(不利于義齒和植體的穩(wěn)定),減少牙槽骨的吸收,從而減輕邊緣骨喪失,加深植體深度[12]。同時該方式在進行種植時比較分散,且植體的位置更靠近腭側(cè),從而可更有效地增強抗側(cè)向力,進一步減少種植體周圍的骨吸收[13,14]。
義齒的穩(wěn)定性決定咀嚼效率和咬合力的大小[15]。 本研究中觀察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可以提高上頜無牙頜患者咬合力以及咀嚼效率??赡艿脑蚴牵菏紫?,在選用Locator 附著體時以不降低咀嚼效率為前提,可以充分保證患者咀嚼效率,并且在進行植入時種植體有4 顆,可以增加植入體的固定作用。其次,該方式還能夠使咬合的力量集中于牙槽嵴頂,減少牙槽嵴頂?shù)牧α?,增加牙槽嵴的支持力,可以更好地穩(wěn)定義齒,以此達到提高咀嚼效率和咬合力的目的[16,17];再次,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在進行義齒模型制作時,可以減少牙齒的接觸,只保留上頜舌尖與下頜中央窩的接觸點,極大地減少了水平方向的作用力,進而減少側(cè)向力,避免義齒翹動,增加咀嚼效率,提高咬合力。
長時間牙齒缺失可造成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18]。本研究中觀察組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可以促進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恢復??赡艿脑蚴窃摲绞骄哂凶詫侍刭|(zhì),在植入后可以輕松地將義齒進行定位,因此可以更好地對義齒進行固定,增加其穩(wěn)定性,從而促進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恢復;同時Locator 可通過替換不同的凸模來選擇效果最好的固位強度,因此可以在植入過程中充分保證義齒穩(wěn)定性,進一步促進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恢復[19,20]。
綜上所述,Locator 式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上頜無牙頜,通過加深植體植入深度,減少邊緣骨喪失量,改善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障礙,進而提高咀嚼效率和咬合力。但本研究樣本量小、時間短且對不同時間段不同指標未進行研究,今后可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且對不同時間不同指標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