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走進辛亥校園

2021-10-11 02:48傅國涌
同舟共進 2021年9期
關鍵詞:智育學堂美育

傅國涌

民國取代帝國,學校替代學堂

《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所代表的蒙學讀本,和“四書五經(jīng)”代表的古老典籍是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物。從私塾、義學、書院到太學、國子監(jiān),遵循的價值標準是與此相適應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灑掃庭除”之類,一整套的生活方式、生產(chǎn)方式和思維方式也都是和農(nóng)耕息息相關的,垂之久遠的帝皇制度正建立在這上面,世襲制、等級制、君權至上,已滲透在整個社會生活和人們的觀念當中,當然也在傳統(tǒng)教育中具有絕對的支配性。

1898年制定的《京師大學堂規(guī)條》第一條是“崇敬先師”。以后,在京師大學堂畢業(yè)禮的禮節(jié)單上也可看到,學生先要在萬歲牌前行三跪九叩禮,再在孔圣人牌位前行三跪九叩禮,然后在學部大臣前一跪三叩,向監(jiān)督、提調(diào)、教員一跪三叩。1905年學部成立,原本屬禮部的京師文廟、辟雍的奉祀工作也歸了學部,它所公布的教育宗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實。

今天已很難想象,新式學堂的出現(xiàn),在當時的中國是一件怎樣的大事。老百姓覺得新鮮,大老遠也會跑來看一眼。而對于少年郁達夫來說,由書塾到學堂,這一轉(zhuǎn)變,在他當時的心里,“比從天上飛到地上,還要來得大而且奇”。

富陽縣城的高等小學堂是在1906年由書院改造的,1908年,12歲的郁達夫入學時,發(fā)現(xiàn)自己是年齡最小的,學堂里還有幾個三十來歲的秀才??h里唯一的高等小學堂堂長,更是了不得的人物,進進出出,是藍呢小轎,知縣請客總少不了他。每個月第四個禮拜六下午的作文課,如果是縣官來監(jiān)課,學生還特別有兩個肉饅頭,鄉(xiāng)下學生會包得好好的,帶回去送給鄰里尊長,他們以為可以驅(qū)邪啟智。

同一年,在偏遠的湖南淑浦縣,舒新城考入縣城的高等小學堂,學堂對于他確是很新鮮的東西,校舍的堂皇、人數(shù)的眾多,兩塊大黑板的講堂,處處都讓他感到新鮮。

比他們早兩年,蘇州少年葉圣陶、顧頡剛、章元善考入剛剛創(chuàng)立的長元吳公立高等小學堂(即后來的草橋小學),他們唱的校歌中已出現(xiàn)“文明”“學?!边@些詞。

這一代“九零后”,少年時恰逢學堂興起,從小就有機會接觸新式教育,與“八零后”魯迅、宋教仁他們從小接觸的已不一樣。在一個于“子曰詩云”中沉浸了千百年的古老民族,學校簡直就是一場革命,那是要再造一個新的文明。顧頡剛說自己踏進小學,“真是踏進了一個新世界”,雖然他在私塾已接觸過科學方面的教科書,但沒有實物的參照,到了小學,畢竟有些儀器和標本,可以做些實驗和采集的功夫了。他和葉圣陶都喜歡跟著老師做“修學旅行”。同一年進入長沙明德學堂的湖南少年蔣廷黻,也說自己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1891年出生的胡適,1904年到上海初入梅溪學堂,次年改入澄衷學堂,課程中除了國文、英文、算學,還有物理、化學、博物、圖畫、體操等科目,他進步最大的是算學和英文,對于算學尤其感興趣,熄燈之后還悄悄在被窩里做算題,自學初等代數(shù)。

在他們的記憶里,小學時光真是一派爛漫,充滿好奇,跟著理科老師采集動植物標本,聽史地老師講解名勝古跡,或是體育、音樂、算學、英文,都是過去的私塾里沒有的。

在長沙高等小學堂,1893年出生的左舜生遇到了秀才出身的老師曹惠(曹孟其)先生,曹先生第一次上課就問學生:“你們讀過《四書》《孝經(jīng)》《詩經(jīng)》《書經(jīng)》《易經(jīng)》《儀禮》,能懂嗎?”有幾個學生回答說懂,他便滔滔不絕講了兩個小時,有關經(jīng)如何難讀和應該怎樣讀的道理,提及當時的經(jīng)師皮錫瑞、章太炎、王闿運、王先謙這些人,學生卻似懂非懂。第三次上課講《易經(jīng)》,因為是接著前一位教經(jīng)學的鄭先生講,翻開《易經(jīng)》的“漸卦”,念了一遍,便說:“你們不懂,你們不懂。”把書往桌上一放,對學生說:“看相,算八字,占課,我也研究過,毫無道理,完全是混飯吃的把戲。你們以后不要再讀這些,從今天起,每天寫日記,看見報上有重要的事,不論是發(fā)生在北京、外省、本地,你們可就每件事摘要記下三兩句。你們聽講書有高興或懷疑的,也可寫下幾句感想,不要怕,盡管直說。你們到街上走路,看見什么事有動于中,也可寫下你們所要寫的??催^一本課外的書,不能認為有什么好處,也可記下。再過兩星期,我準備帶你們出去旅行,城外十五里以內(nèi)的地方,我都打算帶你們看看,還可參觀幾個學堂,如明德、修業(yè)、楚怡等等,凡你們所看見的都可以記,但要紀實,不許說空話;也可批評,但要大膽說,不許模棱兩可。”

這堂課如此清晰地留在一個少年的記憶里,可見影響之深遠。一個時代即將結(jié)束,在新式學堂的講臺上,就連這位傳統(tǒng)教育訓練出來的老師也要拋棄舊的知識體系。

1912年1月19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簽署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通令》,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從前各項學堂,均改稱為學校?!?/p>

之前的十余年間,一直以“學堂”來統(tǒng)稱新式教育機構。學校之名古已有之,孟子說:“設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只是這里的“學?!辈⒂茫€不是我們今日理解的學校之意。自漢武帝興太學以來,逐步形成的學校制度是以儒學為內(nèi)涵,以成賢成圣、化民成俗為理想,以培養(yǎng)吏才為目標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與官吏選拔制度,學校不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課堂,而是兼有祭祀與教育功能的“廟學”。也就是政教合一,教化大于教育,黃宗羲的《論學校》也更看重它所承載的教育之外的功能。甲午戰(zhàn)爭后,學校制度成為中國的主要模本,只是學校之名并不通行,雖然梁啟超在1896年發(fā)表的《變法通議》系列中即有一篇《論學?!?,康有為也在1898年7月3日上過一道折子,主張將各地書院、義學、社學、學塾都改為兼習中西的學校,光緒帝發(fā)布的上諭采納了他的部分建議,“即將各省府廳州縣現(xiàn)有之大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學西學之學校”。其他的義學、社學等只是令一律兼習中西,閑置的民間祠廟則由地方官曉諭民間,一律改為學堂。

民國取代帝國,學校替代學堂,對孩子的影響之大難以估量。浦薛鳳說,這是他生命史中一個重要的開始,正式接受學校教育,進入常熟縣立塔前高等小學,插班二年級第二學期。有同學丁邦彥朗誦國文,抑揚頓挫,為全班之冠,曾多次高聲朗誦清帝遜位詔書中“予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萬人之好惡”一句,不啻發(fā)金石之音,繞梁良久。

白馬湖畔的秋色憧憬

當時新學初興,教育到底怎么做?從哪里入手?中國人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想法。蔡元培也一直在摸索,自1898年開始投身教育,到1912年他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就職之初,他提出《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特別引入美育的概念,不僅圖畫、唱歌、手工、游戲是美育,歷史、地理、算學、物理、化學、博物學中也觸及美育,修身是德育,而以美育及世界觀參之。5年后,他任北大校長,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以后他又多次發(fā)表文章或演講,不遺余力地倡導美育。他給中國教育帶來了一個新的概念,美育成為他對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重大貢獻。

美學家朱光潛說,智育叫人研究學問,求知識,尋真理;德育叫人培養(yǎng)良善品格,學做人處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創(chuàng)造藝術,欣賞藝術與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尋出豐富的興趣。他甚至認為美育與一個民族的興衰關系密切。他年輕時曾在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任教,這所中學在教育史上成為一所傳說中的學校,不講別的,就說說他們校園中的“五夜講話”吧。什么是“五夜講話”?逢五就在夜里舉辦一次講座,也就是每月的5日、15日、25日,一個月至少有三次“五夜講話”,大部分主講者是春暉本校的老師,比如豐子愷、夏丏尊、劉薰宇等都講過多次。

1923年9月25日正好是中秋節(jié),但是那天晚上看不到月亮,直到豐子愷的演講結(jié)束了,月亮才從云的縫隙里露了一個臉。那晚,學生聚集在教學樓的走廊前面,聽豐子愷講《裴德文(貝多芬)與其月光曲》。他在演講結(jié)束時,還用鋼琴彈奏了一曲貝多芬的《月光曲》。

那個夜晚留給學生的記憶是永遠的。有一個叫戚嶼璋的學生,寫了一篇作文《中秋日》,記錄了豐子愷的講座和鋼琴彈奏的《月光曲》,以及帶給他美的享受。那天,校方還給每人發(fā)了兩個月餅。

春暉中學最有魅力的就是這些,這屬于美育——主要是美育,當然,也屬于群育,畢竟是一個集體活動。同時,豐子愷講貝多芬與《月光曲》,又帶有智育的成分。這三個“育”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

“五夜講話”中,1925年10月,盧綬青老師講過一次《白馬湖的秋色》。看這個題目,可能以為是文學性的,其實他講的是“樹葉為什么會變紅”。對白馬湖的秋色給出解釋,非常精彩。這些講題,跟季候的結(jié)合,跟自然的結(jié)合都很緊密——秋天就講紅葉、中秋夜就講貝多芬與《月光曲》,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不一定都是在那里講一些抽象的符號,而是講一些真實的、生活中切近的事情,既拓展知識,又激發(fā)美感。春暉中學留給世人最美的一面,就是美育。它的美育,是與知識的提升、人格的修養(yǎng)結(jié)合在一起的。

1924年5月25日晚上,朱自清到春暉任教前就在“五夜講話”講過一次《剎那》。他說所謂“剎那”就是指“極短的現(xiàn)在”,“我們目下第一不可離開現(xiàn)在,第二還應執(zhí)著現(xiàn)在……‘現(xiàn)在雖不是最好,卻是最可努力的地方,就是我們最能管的地方。因為是最能管的,所以是最可愛的?!眲x那的價值和意義不應被埋沒。

同年11月,朱光潛初來春暉擔任英文老師,即在《春暉》第三十五期的“五夜講話”欄發(fā)表《無言之美》。他從孔夫子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講起,從攝影、圖畫到文學、音樂、雕塑、戲劇來討論無言之美。他說,其實宗教、哲學、倫理、教育等方面無不體現(xiàn)了無言之美,他提及蒙特梭利特別要讓孩子們每天靜坐閉目幾分鐘,會在他們玩得熱鬧時突然在黑板上寫一個“靜”或奏一聲風琴,讓他們沉默,去領略無言之美。愛情中也常常有無言之美。他以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結(jié)束。

1923年5月,蔡元培在春暉中學給師生做的演講《羨慕春暉的學生》,重點不僅在于求知,更在于求美。

當年的春暉中學將學科分成了六大類:社會科(公民、歷史、地理)、言文科(國文和英文)、算學科、自然科、藝術科(圖畫、手工、音樂)、體育科(生理和體操運動),每一門功課都有學分。根據(jù)學分制,各科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這個設計非常新穎。

我想可以用顧毓璘的觀點來看這個學科分類。顧毓璘在清華畢業(yè)之后留學美國,拿了博士學位,學術成就在電機工程方面,但他很有文學才華,“五四”時代,就在清華學堂寫過大量劇本、散文、小說,一輩子寫得最多的是詩。他是清華大學工學院創(chuàng)始人,也做過中央大學校長、中國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次長,在教育上很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歷來主張德育、智育、體育三育并重,如果比照“六藝”,禮、樂屬于德育,射、御屬于體育,書、數(shù)屬于智育,德育就是仁,智育就是智,體育就是勇。我們今天也在繼續(xù)使用德、智、體的說法。

如果說智、仁、勇是傳統(tǒng)教育的支點,與此相對應,顧毓璘提出以真、善、美為理想中現(xiàn)代教育的支點,而分為智育、群育和美育。群育止于至善,美育達于盡美,美善合一就是理想的德育。智育不僅是知識,也是智慧,而智慧比知識更重要。所以,他說智育為真,群育為善,美育為美,智群美三育可以代表真善美的完全教育。教育是為著真、善、美而展開的,從而實現(xiàn)人的可能與不可能。

知識革命,更是心靈革命

以再造文明為目的,現(xiàn)代教育不只是一場知識革命,更是一場心靈革命。1920年,徐志摩到劍橋大學留學,1922年寫了一首詩《康橋再會吧》。劍河岸邊,草地、金柳、夕陽、明月,陶冶了他的心智,開啟了他的心靈革命。

要造就“精神活潑健全的人”,僅靠日常的課堂是不夠的,校園里的辯論、演講、話劇、壁報、刊物、體育活動,從美育、群育到智育、體育,方方面面一起構成了校園革命,這都是傳統(tǒng)教育難以想象的。

東吳大學開辦之初就打算開設培養(yǎng)學生辯才的課程,1906年,建立了兩個辯論社團:競智會和麗澤會,定期舉行辯論賽。1913年,圣約翰大學校長卜舫濟來東吳大學,說了一番話,對于準備成為公眾生活中領導人物的年輕學生來說,辯論中才智的抗衡可能是一種比體育比賽更有價值的競賽。兩校之間輪流舉辦一年一度的辯論賽。這樣的辯論也擴大到東吳大學的附屬中學。

清華學堂就非常重視演講和辯論,經(jīng)常組織辯論賽。以能言善辯著稱的羅隆基,早年即已在清華園里嶄露頭角。

1913年7月7日,清華舉行的第一次級際英語辯論賽,辯題是:中國現(xiàn)階段的改革政治應重于社會。

12月6日,清華舉行的第一次社際國語辯論,辯題是:中華民族目前有能力推行強迫教育。

1916年,清華與北京高師、北大之間舉行了國語辯論,辯題是:今日之中國民眾教育比精英教育更為重要。

清華的演講題目常常也是大問題,比如“如何使中國共和成為永久之制度”等,當然也有這樣的題目:“完美的男子應該是怎么樣的”“清華的學生應該做什么”“珍惜廢紙”“教育與工業(yè)的關系”等。羅隆基獲得演講比賽第一名的那次,題目是:清華學生應該如何培養(yǎng)男子漢。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重慶南開中學辯論賽的辯題:“戰(zhàn)爭促進還是毀滅文化?”“世界持久和平能否實現(xiàn)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誰勝?”“美國是否應該參戰(zhàn)?”一個個都是大問題。有關“美國是否應該參戰(zhàn)”這一次辯論,主張美國應該參戰(zhàn)的一方贏了,沒過多久,發(fā)生了珍珠港事件,美國也參戰(zhàn)了。

不光清華、南開這樣的名校重視辯論、演講,在普通的中小學也可以看到。

戰(zhàn)后中國的首都應該設在哪里?曾經(jīng)是《大公報》等大報和許多知識分子討論的話題??箲?zhàn)期間在湖南鄉(xiāng)下的國立十一中,有一次舉行班級之間的辯論賽,辯題就是:“戰(zhàn)后中國的首都該設在何處?”有一個班主張設在蘭州。這是很有想象力的。中國的地圖上,蘭州正好處于中心點。

美育、群育、智育并行不悖,校園不僅要讓一個人完成智力操練、體力操練,更要完成心靈操練。1898年出生的教育家余家菊在《教育哲學》一書中首論教育的向上性,他認為:“教育之特質(zhì)為向上,為日即于真善美圣之境。教育之所以發(fā)生,由于人類有向上之性,不以現(xiàn)狀為自足?!闭驗槿祟愑邢蛏现?,教育才有可能,離開了教育之力,向上之性又將何為?他繼續(xù)說:“教育為向上事業(yè),發(fā)生于人類之向上心,其效率之產(chǎn)生,亦系于受教者之具有向上心。故教育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者,而向上心之發(fā)展,則又教育之所以成為教育者也?!?h3>校園里的革命靜悄悄

發(fā)生在校園里的革命靜悄悄,沒有雷霆霹靂,沒有閃電劃破黑暗的夜空,而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是和煦的陽光照在孩子們的心靈世界。通過教育再造文明注定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細細慢慢地商量培育。文明絕不是突然轉(zhuǎn)換的,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教育在再造文明的過程中,毫無疑問擔任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912年1月28日,葉圣陶等人在蘇州公立第一中學畢業(yè),他們的校長袁希洛在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演講說:“一國中之操大勢趨向之權者,實為中等社會人。君等由中學畢業(yè)入社會,自必進中等社會矣,可不勉之?!?/p>

袁希洛所說的“中等社會人”,主要是就受教育的程度而言。他以為整個社會往哪個方向去,實際上是由中等社會的人決定的。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教育就是要造就中等社會的人,教育就是要造就一代代具有健康心靈的國民,他們是文明再造的中堅,沒有這樣的人群,社會還是過去的社會。

教育的指向,就是建造獨立的、有個性的、能承擔責任的個體,并且是與他人共同承擔人類命運、民族命運,承接文明遺產(chǎn)、繼往開來的合群之人。在教育的目的上,現(xiàn)代教育已經(jīng)與傳統(tǒng)教育之間有著一條天然的鴻溝,傳統(tǒng)教育畢竟是在皇權社會里生長出來的,并沒有與別人共同生活、做公民的打算,科舉仕途也只是獲得個人榮華的臺階和將自身納入皇權秩序當中的途徑?!皩W以為己”和“學以事人”在這里就區(qū)分開來了。

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我們對美育、群育都是陌生的,不知道群育就是致力于造公民,致力于一個人能夠和他人共同生活。為什么說群育中包含了體育?體育的目的主要也不是競技性的,而是操練團體精神、合作意識,與他人共同生活,把體育看作單純的競技體育,狹隘化了。群育和美育更多的指向心靈操練,但也是以智育為基礎的,沒有智力操練,單獨的心靈操練是無法成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現(xiàn)代教育在中國興起之時,極力想尋求的是一種完整的教育。智育、美育、群育,都是要指向真善美。說到底,教育就是要造就新人,再造文明,在校園里首先展開的是一個再造文明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要激發(fā)莘莘學子求知的興趣。

如果說中國過去的文明是先秦時代已經(jīng)奠定的,晚清以后的中國面臨著一次再造文明的抉擇,校園里的革命是靜悄悄的,這場革命最終給中國帶來影響深遠的變化。

猜你喜歡
智育學堂美育
古稀之年上學堂
科技創(chuàng)新 智育未來
非遺剪紙繪夢想,厚德啟智育新人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武術,是一生的修行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淺析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森林學堂
高尔夫| 大连市| 中阳县| 盱眙县| 吕梁市| 廉江市| 交口县| 揭阳市| 丹寨县| 本溪市| 肥西县| 台前县| 革吉县| 留坝县| 台北县| 正宁县| 手游| 曲沃县| 河北区| 六枝特区| 巴塘县| 墨竹工卡县| 宜川县| 塘沽区| 淮阳县| 和顺县| 阆中市| 调兵山市| 凤山县| 图木舒克市| 喀什市| 蓝山县| 彰化市| 赤峰市| 枣庄市| 尼玛县| 凉城县| 张家港市| 郎溪县| 滁州市|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