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濤,王 棟,劉佳鑫,3,龍海洋,李耀剛,張 碩
(1.華北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唐山圓方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4000;3.華中科技大學 能源與動力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隨著工程車輛的廣泛應用,車輛的工作負荷也越來越大,對散熱系統(tǒng)進行分析研究,以保證車輛有良好的散熱,對于車輛安全可靠運行有著重要作用。
國內學者秦四成等[1]對工程車輛機罩進行了改進,從而提高了散熱器模塊的性能;黃曉明等[2]通過不斷改變翅片參數,對自然對流情況下的散熱器進行仿真分析,提出了翅片優(yōu)化原則;趙駱偉[3]利用整車的散熱數據對散熱器組進行了改進研究;劉佳鑫等[4]對散熱器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董軍啟等[5]對板翅開窗翅片、平直翅片和百葉窗翅片的散熱性能和阻力性能進行了分析;肖寶蘭等[6]分析了散熱器各參數對其散熱和流動性能影響的大?。粍訹7]通過仿真證明相同尺寸下的管帶式散熱器性能高于管片式散熱器。國外學者在提高散熱器性能方面做得研究相對廣泛,Ahmed S A等[8]利用TiO2水納米流體增強散熱器的散熱性能;Vaelikangas T等[9]通過添加渦發(fā)生器達到增強散熱器整體性能的目的。
本文針對國內某型號工程車輛,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對其不同熱管和翅片布置下的散熱器單元進行仿真分析,并對仿真與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為翼型散熱器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廠商提供的結構參數,利用UG NX 8.0建立某工程車輛的管片式散熱器模型。
散熱器主要由進水室、出水室和芯體這三部分組成,芯體為管式散熱器的主要結構。管片式散熱器芯體模型如圖1所示,芯體由翅片和熱管組成,芯體的具體結構參數如表1所示。
圖1 管片式散熱器芯體模型
表1 散熱器芯體結構參數
利用ANSYS進行網格劃分,此處采用混合網格對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同時,在邊界層起始位置將結構性網格按比例縮放,直至覆蓋整個翅片,翅片網格劃分如圖2所示,網格劃分數量約為200萬。
圖2 翅片網格劃分
為了便于研究,將熱管側邊界設置為恒溫,為了得到穩(wěn)定的氣流,將單元體前后分別延長,翅片單元體邊界設置如圖3所示。
圖3 翅片單元體邊界設置
在Fluent中進行流體動力學仿真分析,為了驗證模型的準確性,在出、入口截面處布置溫度以及風速傳感器,將所得數據換算成換熱系數與壓力損失。圖4、圖5分別為壓力損失與換熱系數實驗數據和仿真結果的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二者擬合較好,因此可知該模型是準確的。
圖4 壓力損失對比 圖5 空氣側換熱系數對比
2.1.1 叉排與順排對散熱器換熱特性的影響分析
叉排是指前排兩熱管間隔的中央為后排熱管的位置(如圖1所示),前后兩排熱管數差1;順排是指兩排熱管位置前后對齊,前后兩排熱管數相等。對叉排與順排的散熱器芯體模型進行仿真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從圖6可以看出,當氣體流速達到12 m/s時,叉排散熱器的換熱系數高出順排散熱器的換熱系數22.4%。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叉排散熱時,熱管在兩側交替持續(xù)散熱,換熱效率高。
圖6 叉排與順排布置換熱系數對比 圖7 管排數對換熱特性的影響
2.1.2 管排數對散熱器換熱特性影響分析
管排數為芯體厚方向上管的數量,本文分析時選定管排數分別為3、4、5,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從圖7可以看出,換熱系數隨著散熱器管排數增加而增大。究其原因是管排數的增多實際上是增加了換熱通道,因此管排數越多散熱器的換熱性能越好。
2.1.3 管長徑Ph對散熱器換熱特性影響分析
管長徑Ph分別選定為9 mm、14 mm、19 mm,仿真結果如圖8所示。從圖8可以看出,隨著流速的增加,管長徑越大散熱器的換熱效果越好。
圖8 不同管長徑對換熱特性的影響 圖9 叉排與順排阻力特性對比
2.2.1 叉排與順排對散熱器阻力特性影響分析
叉排與順排對散熱器阻力特性影響仿真分析結果如圖9所示。從圖9可以看出,當氣體流速達到12 m/s時叉排散熱器壓力損失比順排散熱器的高出約13.24%。綜合換熱特性分析,叉排布置更能夠提升散熱器的換熱效果。
2.2.2 管排數對散熱器阻力特性影響分析
管排數對散熱器阻力特性影響仿真分析結果如圖10所示。從圖10可以看出,當氣體流速達到12 m/s時,5排管散熱器與3排管散熱器相比壓力損失大48.04%。綜合換熱特性分析,管排數的增加雖然可以提升散熱器的換熱特性,但是壓力損失較大,制造加工成本提高,實際應用中應酌情考慮。
圖10 管排數對阻力特性的影響 圖11 管長徑對阻力特性的影響
2.2.3 管長徑對散熱器阻力特性影響分析
管長徑對散熱器阻力特性影響仿真分析結果如圖11所示。從圖11可以看出,在高流速狀態(tài)下,19 mm的管長徑壓力損失較大,在流速12 m/s時,19 mm的管長徑的散熱器比9 mm管長徑的散熱器壓力損失大約48.92%。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熱管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加,導致壓力損失呈非線性增長。
(1)對模型進行仿真并與實驗數據對比驗證,二者數據擬合較好,可知該模型是準確的。
(2)在對翼型散熱器的結構改進優(yōu)化時,管列、管排間距增大對散熱器的散熱性能提升最為明顯,但其增大會對壓力損失有一定的影響,故在實際工程車輛中應用時應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