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婧怡
那個上午,他是帶著一顆緊張愧疚的心,匆匆逃離那家安靜得令他心虛的圖書館的。
圖書館外是一條步行街。他低著頭,一聲不吭地往前走,如同一名匆匆趕往學(xué)校的普通中學(xué)生。他的心怦怦亂跳,渾身冒冷汗,好像成百上千雙眼睛盯著自己。他小心翼翼地閃避著行人,腳步飛快,時不時瞥一眼身后。一陣熱風(fēng)吹在臉上,他覺得更熱了,身體撐不住了,感覺自己快暈過去了。
他遠(yuǎn)遠(yuǎn)地望向身后的圖書館,確定無人追過來,方如釋重負(fù),大喘幾口氣,整個人放松下來,像逃離監(jiān)獄后貪婪呼吸著新鮮空氣的逃犯。
他輕輕地掀起上衣,露出一本嶄新的雜志,雜志上的每篇文章,他都喜歡。他想帶回家看,仔細(xì)品讀每句話、每個字。附近的報刊亭沒有這本雜志賣,對這本雜志的渴望就像貓爪抓撓著他的心,他猶豫再三,最終決定鋌而走險。
這一晚,他躺在床上,將這本雜志從頭到尾好好地看了一遍,連中縫都沒放過。
合上雜志,他心滿意足地長嘆一口氣,墨香和那些優(yōu)美的語句還在腦海中反復(fù)呈現(xiàn),這樣美好的感受令他迷戀。
猛然間,他腦海里浮現(xiàn)出那位女圖書管理員和藹的面龐,她待他極好,且因為他是學(xué)生,暗中提供了不少便利和幫助。他一直感激她??伤桓以倜鎸λ?。從那天起,他再沒有去過圖書館。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他終于再次走進(jìn)那家圖書館,抬頭一看,仍舊是那位女管理員,仍舊是記憶中柔和的笑容。他手指微彎曲,半握成拳,低著頭快步走過,她應(yīng)該沒發(fā)現(xiàn)丟失的雜志吧?他心存一絲僥幸。
走到書架旁,正要拿起一本近期的雜志看,忽然,他呆住了———書架上端端正正地放著那本已被他“拿”走的雜志。像是為了證明什么,他到服務(wù)臺翻找那天的借書單,其中一張上面赫然寫著自己的姓名,還有那本雜志的名字,緊隨其后的是兩個藍(lán)色的字“已還”。已還?!他徹底呆住了,像石頭一樣一動不動,心中一片茫然,似喜似悲,似愧似悔,胸腔悶悶地陣痛著,眼眶卻酸得要命,他再次倉皇逃走。
數(shù)日后,他又來到了圖書館,緊握著雜志,他不再糾結(jié)愧疚,相反心中滿是坦然淡定。然而面前是一位陌生的男管理員。
他慢慢走過去,輕聲問:“您好!請問之前的管理員呢?”
“退休了。”
“退休了?!”他有點兒猝不及防,呆立在那里。
那位男管理員看著他,若有所思,疑惑地問:“你是不是某某?”男管理員準(zhǔn)確地說出了他的名字。
這下輪到他驚訝了,他趕緊點點頭。
男管理員說:“她給你留了一封信。”
他雙手接過信封,道了謝,找了把椅子坐下來,用近乎虔誠的動作小心地打開信封,里面只有一張薄薄的紙,是一張借書單,相同的名字,相同的雜志,不同的是后面寫著紅色的“未還”二字。
教師點評
這是一則構(gòu)思精巧的故事,敘事簡潔,人物心理刻畫卻下足了功夫。
主人公偷了圖書館的一本雜志,因一念之差險些誤入歧途,在被理解、被感動后幡然悔悟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
故事戛然而止,主人公是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呢?結(jié)尾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也是文章獨具匠心之處。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