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luò)
一顆軟溜溜,滑糯糯的湯圓,加上里面瑩潤甜蜜的餡料,讓被脂肪長期占領(lǐng)的正月胃口大滿足。對比起來,很難感覺到元宵的好,總覺得它的面皮太厚太扎實,沒有一個甜品該有的輕巧樣子,煮的時間火候也復(fù)雜,一不小心,就煮的半生,或湯色太過渾濁。
炸元宵結(jié)合了兩種處理淀粉的模式,先水煮,讓里面豐盈軟糯,再油炸,讓外皮金黃酥脆,進入嘴巴的時候兩種口感同時迸發(fā),再配上喜歡的餡料,有種看到一個有內(nèi)涵、有笑點、有沖擊力的小視頻一樣,忍不住點贊評論轉(zhuǎn)發(fā)一箭三連了。
看梁實秋先生寫過北平的小吃,炸元宵似乎是一道常常被用作贈送的菜,一小盤,讓餐廳和食客聯(lián)絡(luò)感情,而如今,能吃到炸元宵的店少之又少。一顆炸元宵,有點像一款加厚版的麻團,不過體型更敦實。齊如山在《北平的飯館子》里也寫到炸元宵:如九和興(東興樓的前身)的炸元宵,炸出來雪白,如一團棉花。真的很難想象啊,如何能保證炸的酥香,還能雪白,要是咬一口,肯定也是微甜蓬松,如云似夢。
可見,和水煮相比,讓淀粉好吃的方式,油炸、煎烤要更得人心的多。
而油煎淀粉,在速凍餃子愛好者心中,煎餃都是自己的不傳之秘,水煮的姿色是無論如何的比不了的。煎餃和煎餛飩那閃著油光的金脆外皮,都像是一幅盔甲,把餡料里豐盈肉汁封鎖在里面,和牙齒交鋒時,外皮脆香、汁水澎湃、餡料溫柔,真是人靠衣裝,餃靠煎。
油炸淀粉的隱形快樂,還常常隱藏在炸物的外皮里。只要外面裹上一層淀粉糊糊,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本身的水分和鮮味,
炸雞這個迷人的小妖精的誘人之處,很大一部分也要歸功于外殼。為什么炸雞的外皮那么好吃呢?
外面一層面糊的結(jié)構(gòu),是面粉中松散的蛋白質(zhì)遇水后會慢慢彼此黏合,生成麩質(zhì)——讓面糊彼此粘連并油炸的食材粘合在一起的物質(zhì)。高溫油炸后水分迅速蒸發(fā)掉,熱空氣替代冷空氣,又將氣孔撐大膨脹,再加上美拉德和焦糖反應(yīng),相對于初始面糊膠的狀態(tài),現(xiàn)在的淀粉被支棱起來,仿佛變成了一座有結(jié)構(gòu)有骨架的酥脆建筑,保護著里面豐盈的肉汁和鮮嫩的肉,巍然不動。
為什么油炸煎烤后的淀粉更香呢?
第一肯定是美拉德反應(yīng)的功勞,氨基酸和糖在加熱后產(chǎn)生的那種焦糖色的清脆物質(zhì),會讓平凡無奇的淀粉變得灼灼動人,而在烤淀粉的時候,焦糖化反應(yīng)也會產(chǎn)生大量迷人的香氣,和美拉德反應(yīng)同時蠱惑人心,淀粉里的甜,被無限放大。
第二呢,和油炸煎烤時給淀粉帶來的口感有關(guān)系,面粉和水混合物在高溫之下,空氣逃脫后留下的密小氣孔,讓食物本身和唇齒的對話充滿趣味空間。
豪崩,在西雙版納的小吃街你也可以見得到。豪崩本身就是一張白色凹凸不平的大薄餅,是傣族用糯米做成的粑粑類食物,做豪崩,先要把糯米浸泡十幾個小時,然后用“舂”這個手法搗細(xì),舂這個加工程序,其實和它的發(fā)音相同,就是一種“沖”的氣勢,云南人喜歡把把食材放在石臼或木槽里,高舉木槌“沖”下去,將食材搗碎,巨大的沖擊力能讓各種辛香鮮辣滋味在沖撞下充分融合,云貴人熱愛的蘸水,就是這樣誕生的。
舂過第一遍之后,再加紅糖、蛋黃、芝麻,然后繼續(xù)舂一次,就可以捏成薄餅曬干,等到吃的時候,攤主會用兩個大竹耙夾住,在一盆炭火之上上下翻飛,來回烘烤,糯米餅在火苗的炙烤下水分迅速逃逸,餅皮膨脹,等到漲成一個圓滾滾半透明的大球時,就可以了,放在竹盤里晾涼,豪崩逐漸恢復(fù)成微膨的樣子,就可以掰一塊大吃一口了。
烤過的淀粉,煙熏味和甜味在清脆入口那一刻噼里啪啦的在味蕾間游走,和蝦餅一樣,咯嘣掰下一塊,可以在大腦生成一種上癮機制。也讓人突然想起小時候生爐子時,姥姥發(fā)面的時候會揪一塊放在火邊上烤來查看發(fā)酵程度,那一小塊,就如珍寶,煙熏氣息濃重的脆皮,加上內(nèi)心淀粉新鮮的甜香,比肉還動人。
豪崩,吃完以后才覺得名字恰如其分,烤淀粉好吃的那么豪橫,上癮的令人崩潰。
炸烤煎的淀粉,是張牙舞爪的熱量和無以言說的美味,哎,既然食物帶給人的快樂那么短暫,那不如選自己最過癮的哪一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