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兜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獨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間結構,其所包含的22個遺產(chǎn)點涵蓋了社會結構、行政制度、交通、生產(chǎn)和商貿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紀逐漸崛起并蓬勃發(fā)展,成為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網(wǎng)絡的海上樞紐,對東亞和東南亞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聯(lián)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qū),素有“光明支撐”的美譽。
泉州的特色美食種類繁多而全面,鹵肉飯、面線糊、水晶包、豬血湯、土筍凍等等,每一樣都令人垂涎三尺。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泉州最具特色的美食,排名不分先后,每一款都是泉州本地朋友推薦的。
土筍凍
土筍凍是福建泉州的傳統(tǒng)小吃,據(jù)說是由民族英雄鄭成功所發(fā)明。這里的土筍并非真的筍,而是一種生長在海灘泥沙中的一種軟體小動物,叫海沙蟲,因為看上去像小筍子,所以叫土筍。
這種蟲子體內含有膠質,身長二三寸,其外形粗陋,顏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細者似稻莖,約有拇指長短,還拖著一條長有一二寸、細如火柴梗、伸縮自如的“尾巴”。
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yǎng)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后下鍋熬煮,盛出來后裝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卻之后,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筍凍”了。它們個個顏色白潤晶瑩剔透,其肉清、味美甘鮮、清香軟嫩、滑溜爽口,再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酸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了。
涇河大糕
相傳東海龍王的太子小白龍曾在涇河遇難,有一位好心人每天就把自己制作的大糕送入河中讓小白龍充饑,龍王得知后甚是感激,便為涇河的老百姓消災送福,涇河大糕從此而得名。雖然只是個傳說,不過涇河大糕的選料和做工確實是很講究,需要選用涇河特有的糯米和純凈的白糖,配上上等的果脯等輔料,按照最傳統(tǒng)的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具有綿、軟、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等特點,受到很多當?shù)厝撕吐糜螑酆谜叩南矏邸?/p>
白粬
白粬是用晚米經(jīng)過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為大小均勻的圓形,質地潔白,大小和銀元差不多,所以又稱為“白銀”。煮熟后,入口滑嫩,風味獨特,可甜可咸,是泉州人解暑消夏的必備食品之一。在永春與榜舍龜、麻棗、橘紅糕、金橘齊名,以五里街儒林辜氏所制為佳,祖?zhèn)饕延?00多年歷史。
洪瀨雞爪
洪瀨雞爪選材十分講究,每個雞爪必須個個白嫩,不能有一點黑繭子,這道看似平凡的小吃,背后卻有一套嚴謹?shù)闹谱鞴に嚕湟詭资N天然的名貴中草藥材精心鹵制而成,鹵好的雞爪色澤金黃,香味濃郁,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最初是由于洪瀨鎮(zhèn)的鹵味雞爪而出名,而如今的洪瀨雞爪則是泉州人對洪瀨鹵味的統(tǒng)稱,包括鹵雞爪、鹵豬耳、鹵鴨舌、鹵鴨腸等十多種鹵味。
安海捆蹄
安海捆蹄是選用帶蹄的豬前腳,加上精選豬肉,配上高粱酒、香料等佐料,慢火蒸熟而成。食用時用刀切成薄片,其肉餡拘成各種花紋圖案,置于餐盤中甚美觀,其味道香醇,無油膩,常與“土筍凍”一起作為拼盤小菜。
田螺肉碗糕
田螺肉碗糕是泉州著名糕點之一,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碗糕外表光滑,又軟又有韌性,碗糕中夾心的肉仁看上去很像田螺肉,所以大家都叫它田螺肉碗糕。肉碗糕需要經(jīng)過“發(fā)”,也就是發(fā)酵,蒸的時候碗糕四周綻開,又叫做笑,所以在泉州地區(qū)吃肉碗糕就象征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意思。
九重粿
九重粿是把晚稻米磨成米漿,加入食用黃色素、紅板糖一起蒸制而成。吃的時候切成三角形狀,蘸著醬油、老酒、蔥頭油等調制成的佐料一起食用,外形十分美觀,而且細嫩爽口,頗有特色。
泉州鹵鴨
泉州鹵鴨之所以是鹵鴨中的精品,其原因跟它的選材和制作工序有關。泉州鹵鴨是選用3斤左右的嫩鴨,放入鹵湯中烹煮,然后再用獨特的秘制配方制成的鹵料包,進行長時間的熬煮而成。正宗的成品鹵鴨只有1斤左右,色澤金黃透紅,潤滑多汁,吃起來香味入骨,口齒留香,是泉州人探親訪友必備的贈品。
滿煎糕
相傳“滿煎糕”的出現(xiàn)與清代左宗棠有關。咸豐五年太平軍入福建時,左宗棠在馬尾創(chuàng)建造船廠,推薦漢人沈葆禎主持。為了使清兵吃飽且不擾民,他決定在煎餅上加以改進,利用福建盛產(chǎn)蔗糖及花生仁讓傳統(tǒng)咸面餅卷大蔥、蘸辣椒變成甜食。于是,他把糖與花生仁碾碎,拌在已發(fā)酵松軟的煎餅卷內變成煎糕,使兵勇在海上練兵后更容易入口,更容易攜帶。宗親中也有至泉州清軍驛駐扎者,仍傳入“滿煎糕”為食。
滿煎糕是以面粉、蔗糖、花生仁作為主料,以白芝麻、蘇打粉、泡打粉、水作為輔料制作而成的美食??谖短鹣?。此糕呈錐形,內似蜂窩,食松軟,夾層香甜,是冬春季節(jié)的佳點。清晨起來,胃口還沒完全打開,喝上一杯剛好的豆?jié){,配上剛出爐還冒著香氣的滿煎糕,日子頓時神清氣爽。
石花膏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臺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藻體平臥,為不規(guī)則的叉狀分支,形狀看上去也頗似珊瑚,很雅觀。石花膏為純手工制作,先以大鍋熬制石花草,后用紗布過濾,冷卻后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食用時可加入蜜水、糖水。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
以前石花膏的水一般是井水,現(xiàn)在一般用冰凍的水。因為石花膏本身無味,所以生吃是不可能的,一般用蜜水,這樣才有甜味。蜂蜜也是非常好的消暑飲品。石花膏的勁道對口感影響非常大,聰明的商家們因此推出“五果湯”“四果湯”讓大家在吃石花膏之時忘記了對石花膏口感的追求。由于時間推移,正宗石花膏逐漸減少。
咸飯
咸飯是福建閩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小吃,屬于閩菜系。大部分閩南人人都會做這種飯,種類繁多,有南瓜咸飯、蘿卜咸飯、芥菜咸飯、芋頭咸飯、五花肉咸飯等。和炒飯相反,咸飯性涼,夏季火氣大適宜吃,小小一碗米飯能做到清涼,實在令人稱奇,不愧是有著濃郁海濱風情的地方。咸飯和閩南話一樣在閩南地區(qū)一般都能接觸到。具體食材也可根據(jù)個人口味添加或減少,但一般北瓜和小米是必備的,而鹽更是“咸飯”的靈魂,吃膩了蛋炒飯,來一碗“咸飯”,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燒肉粽
燒肉粽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傳統(tǒng)名吃,節(jié)日食俗。燒肉粽在福建許多地區(qū)均有制作。燒肉粽歷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精工細作等特點。泉州肉粽以香菇、芋頭粒、栗子、豬肉或雞肉糯米等為原料,把糯米拌上鹵湯,蔥頭油,放在鍋里炒得又干又松,再和肉、生栗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
面線糊
面線糊,系以蝦、蠔、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chǎn)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爛、糊得清楚。面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腸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食用時可與油條搭配,并以炸蔥花、胡椒粉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
味覺是最好的鄉(xiāng)愁,泉州美食文化絢麗多彩,既帶有濃郁的閩南文化特色,又有著獨特的海上文化印記。有空一定要去古城走一走,嘗一嘗地道的泉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