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喜榮
“吱嘎”一聲,香檳色的鋁框被拉開,老師和學生一起更換了里面的校牌。潔白的紙上,“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學”幾個大字瀟灑飄逸……這塊校牌迅速火爆網絡,得到百萬網友的觀看和上萬個點贊,被大家稱為“最有靈魂的校牌”。一塊小小的校牌為什么如此受歡迎,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這還得從五年前說起。2016年的一天,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學的書法老師代先洲穿過走廊,無意間聽見學生談論,只要在電腦上設定,什么字體都能輸出來,何必每周上一節(jié)書法課。
代先洲聽到后一驚,他心想: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熱愛書法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讓書法這門藝術綻放在他們的心田呢?他開始精心設計教案,上課時以幽默詼諧的交流方式與學生們探討書法藝術。然而,學生們雖然在課堂上聽得認真,可是練習書法的熱情還是不高。怎么辦呢?代先洲思忖著。
一天,代先洲去參觀同學的新居,一進大門就看到墻上掛著十字繡三聯畫。大家都夸贊女主人精湛的技藝,女主人謙虛地客套著,可愉悅的笑容顯示出她滿心歡喜??粗矍暗倪@一幕,代先洲心頭一動:學校最醒目的地方就是校牌,如果用學生的作品做校牌,不就可以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嗎?
教師大會上,代先洲談了自己的想法,他說:“書法是學校的校本課程,我建議讓學生書寫校牌,展示學生的書法作品,讓他們獲得成就感。畢竟,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校長非常支持他,可是有的老師認為校牌是一個學校的門臉,讓學生書寫會顯得不嚴肅。代先洲想了想,說:“能不能保留現有的校牌,再讓學生書寫一塊新的校牌呢?”最后,大家都同意了代先洲的建議。
“你想自己的書法作品成為校牌嗎?同學們,好好練習書法,來參加校牌海選吧!”書法課上,代先洲宣布了學校的決定。學生們聽后,都覺得大展身手的機會來了,個個摩拳擦掌,練習書法的熱情空前高漲,上書法課時、課間、午休時……校園里到處可見手握毛筆、飽蘸墨汁練習書法的身影。終于,校牌海選日到了,學生們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捧在手上,評委老師一幅幅欣賞,一個個打分,經過篩選和評定,遴選出一幅最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作為校牌。
代先洲打開玻璃畫框,與作品入選的學生一起把校牌貼好,展示出來。學生看著自己入選的作品,笑得合不攏嘴,心里十分自豪。其他學生都圍在校牌前欣賞,并暗下決心:我要加把勁練習書法,下次爭取選上,讓大家都看看我的字。
此后,代先洲每隔兩個星期就會組織一次校牌海選,然后更換校牌。四年來,他共選出六十多幅學生作品,奔逸的草書、流暢的行書、穩(wěn)重的楷書、莊重的隸書……每一塊校牌都傳承著書法藝術,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些校牌像一支支火把,點燃了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學校還建設了書法藝術館、展覽館和書法長廊,展示學生作品,書法儼然成了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學的一張名片。
有記者采訪代先洲老師:“您覺得讓學生書寫校牌有什么意義?”代先洲說:“讓學生書寫校牌,展示學生特長,不但能教育學生寫好字,做好人,而且能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喚醒文化自覺,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