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在那個沒有后期特效的年代,龍虎武師就是特效。
應該是2009年,洪金寶保定藝校開學典禮前不久,洪家班的仔仔找到我,希望拍攝關(guān)于洪家班的紀錄片或?qū)n}片,我正是那個時候開始近距離接觸洪金寶及其洪家班的??上Т耸聼o疾而終,再見香港武行的系統(tǒng)影像,便是十幾年后魏君子這部紀錄片《龍虎武師》。
在此之前,魏君子著有《江湖外史之港片殘卷》《香港電影演義》《香港電影史記》等,皆為香港電影專攻。有意思的是,整個神州大陸最最鉆研港片的后生既沒出現(xiàn)在各大院校,也沒有出現(xiàn)在粵語區(qū),而是在河北一個縣城電視臺,借著論壇時代和博客時代的網(wǎng)絡介質(zhì),魏君子從一位普通的錄像廳少年登頂港片影評話語高地,成為香港導演和業(yè)界最認可的影評人之一。
紀錄片沿襲了他著書立說的思路,洪金寶、徐克、袁和平、程小東、錢嘉樂等紛紛出鏡,追憶香港動作片的光輝歲月,勾連嘉禾、邵氏等片場黃金年代的歷歷往事。影片采取出鏡專訪的方式架構(gòu)全篇,總體來說是一部主題明晰布局了然且影像化的香港動作人群體史傳。
龍虎武師是香港功夫片或說武打片鼎盛時期的話術(shù),翻譯成當下詞匯就是武行。《龍虎武師》將武行的前身一直追溯到京劇班底因戰(zhàn)亂“北人南下”,僻居香港,然粵語區(qū)并沒有那么多名伶的生存空間,只能靠授業(yè)為生,代表人物有于占元和粉菊花等。其中于占元座下的“七小福”等為香港電影輸出了洪金寶、成龍、元彪、元華和袁和平等人才,粉菊花也為香港電影的繁榮輸送了林正英、董瑋、陳寶珠、蕭芳芳、楊盼盼、羅家瑛、尊龍等。
早年的龍虎武師并不像我們所認知的那么光鮮,他們不過是武打片里的替身和龍?zhí)住T谀莻€沒有后期特效的年代,龍虎武師就是特效,上刀山下火海,為常人所不能為,為常人所不敢為。相比其他工作,龍虎武師雖冒傷病甚至死亡風險,但也是收益直接的營生。而有武打和戲劇功底的武師們,紛紛涌入了影視行業(yè)的快車道。尤其李小龍在國際舞臺的升騰和隕落,給香港影人提供了全新視野,在經(jīng)歷了幾年的沉寂之后,曾追隨李小龍的武師聚攏在洪金寶周圍,形成洪家班,而后成龍的成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等集體崛起,新一輪動作神話和造星運動就此開啟。
《龍虎武師》講的無非是中國武行的前世今生,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望歷史同時解密過去。一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當事人現(xiàn)身說法,回顧那些搏命換來的精彩時分,令人唏噓。那是一個奔騰年代,一場戲的結(jié)束往往不是導演喊“咔”,而是大喊“救人”!似乎沒誰在乎自己的肉體凡身,只要電影需要,在所不惜。武師之間保持類如奧運會的良性競爭,你八樓跳水那我九樓跳火,你雙人跳那我集體跳,龍虎武師們較著勁砥礪前行,用自己所能駕馭的肢體語言,在更高更快更強的維度上開創(chuàng)港片的輝煌。
作為紀錄電影,影片在后程蓄力不足,這和港片以及龍虎武師的興衰息息相關(guān)。看得出導演力圖表達香港武師的繼往開來,一路如錢嘉樂在港授業(yè)為培養(yǎng)后續(xù)人才堅守,而更多者積極融入中國電影的大家庭。龍虎武師的斷層顯而易見,但也不必過于糾結(jié),就像欣賞它在港地夾縫中倔強崛起并野蠻生長,我們也要欣然接受它在歷史潮流里的新陳代謝——香港龍虎武師已然是中國電影工業(yè)基因里的一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