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璐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只是引導學生默默誦讀、思考課文的內容,很少組織學生展開口語交流討論?!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將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促使他們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若教師能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總結出各種口語交際話題,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分析人物形象,各抒己見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課文都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學生對于這些人物的感悟也有所不同,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結合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嘗試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人物的看法。這樣就能讓口語交流電話題更具有帶入感、延伸性和思辨性,學生可以結合作品中的具體人物進行討論,若遇到彼此有不同的觀點,還可以嘗試展開辯論活動,這樣的交流氣氛就會變得更加激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交際能力。
在學習《故鄉(xiāng)》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人物形象展開互動討論,說說對人物變化的看法。教師首先挑起討論的話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閏土、楊二嫂等人物形象,發(fā)現(xiàn)他們的變化是巨大的,那么,你認為他們的變化體現(xiàn)在什么方面,這樣巨大的變化又是因為什么而出現(xiàn)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互動討論,說說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圍繞人物的性格變化,有的學生認為這可能是他們的本性使然,但是也有學生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社會的變化,對他們造成了影響。此時教師就鼓勵學生圍繞這一點展開互動討論,看看誰的觀點更準確。如有學生認為:“文章中展現(xiàn)了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場景,所以我覺得作者主要想表達的還是社會變化對民眾的影響,促使人物的性格出現(xiàn)了變化?!?/p>
教師可以結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找到各種不同的交流話題。例如可以圍繞人物形象展開評價,說說對其的褒貶態(tài)度;又如可以圍繞人物的一生展開評價,說說其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又如可以將該人物和其他人物進行對比,說說人物之間的差異性。這些交流方法都圍繞人物形象展開,有助于讓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說出個性化理解。
二、預測故事情節(jié),推理驗證
有不少精彩的小說作品都有著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到關鍵處的時候停下來,猜測一下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然后試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說明一下自己為何如此構想。由于不同的學生看法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常常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猜想,此后教師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嘗試驗證推理他們的觀點,看看誰的看法更為準確。
學習《智取生辰綱》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故事情節(jié)展開討論,然后展開推理驗證。如在學生讀到楊志和晁蓋等人相遇的場景時,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大家可以將自己想象成晁蓋等人,思考一下會如何對付楊志?!庇腥颂岢鲫松w可能會直接用武力奪取生辰綱,但是旋即遭到了同學的反對,同學認為智多星吳用不可能設計如此沒有智慧的策略,一定有更可靠的辦法。教師又引導學生繼續(xù)讀下去,學生明白原來他們打算騙對方喝酒,讓他們中蒙汗藥。教師又提出問題:“如果楊志這樣容易上當,自然無法展現(xiàn)出眾英雄的聰慧,大家覺得故事后續(xù)會如何發(fā)展下去呢?”學生又沿著作品的情節(jié)創(chuàng)作思路思考下去,探討晁蓋等人的計策,再對照課文,學生發(fā)現(xiàn)晁蓋等人將人物的心理變化也考慮了進去,在最后才放入蒙汗藥,這樣才得以成功,他們更好地感受到了眾英雄的智慧。
在引導學生預測作品的故事教師要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思考,并引導學生進行整合討論。這樣就起到了點面結合的效果,讓各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參與到討論中,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
三、品評精神境界,升華情感
在引導學生展開口語交際的時候,教師還要將獨白型口語交際和對話型口語交際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交流效果。在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教師要指導他們展開獨白型口語交際,尤其要鼓勵他們嘗試圍繞作品中的經典人物進行探究,分析他們身上的精神境界,思考對自己有什么啟迪,與人物形成共鳴。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對話型交際,和他人說說自己的觀點,看看能否從他人的表達中得到啟迪。
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嘗試圍繞作者的精神境界展開討論。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作者遭遇了狂風的襲擊,屋子也被損毀,可是在這種時候他想到的還是天下人,大家覺得從這首詩歌中能看到作者怎樣的精神呢?”教師先引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自主思考,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在腦海中整理語言,此后再參與到互動討論中,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如有的學生認為這是作者在詩歌的最后想要故意升華一下,所以這樣寫。但是其他學生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作者所寫的應該是自己的真實感受,結合作者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可以看到,他總是考慮各種社會問題,并思考民眾的疾苦,所以這首詩歌并非故意拔高,而是作者心中真的如此考慮。在這樣一番思考后,學生的認識更為深刻了。
獨白型口語交際能讓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有深入探究,嘗試和人物形成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卻并沒有形成直接的言語互動,而對話型交際則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將自己整理出的觀點說出來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這樣他們就能將想法轉變成實際的語言,增強有效表達的能力。
四、抓住歧義話題,深度探究
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的時候,常常會產生一些個性化的想法,但是這些想法可能和其他同學的觀點形成矛盾。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個性化觀點,然后則要引導他們抓住其中的某些歧義話題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展開深度探究,能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有學生圍繞文章中的內容提出了一些質疑,如:“文章最后提到‘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里‘大約和‘的確不是自相矛盾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一點展開辯論,說說自己對此的認識。如有學生提出了看法,認為:“作者用到是第一人稱,這樣‘我自然不知道孔乙己最后的結局是怎樣的,但是如果根據孔乙己的遭遇來推理,他決定其死亡是注定的,所以這樣寫并沒有問題。”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那么作者為何要用第一人稱來寫呢?如果用第三人稱的話,就不會有這樣模棱兩可的話了?!边@樣學生就又找到了另一個交流的話題,那就是討論一下文章對人稱的選擇,思考一下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是什么。這樣學生討論的面更廣,也能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地圍繞各種問題展開探討。
在閱讀教學中思維是由問題衍生的,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口語交際的問題情境要從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的歧義話題入手,這樣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思索、討論,發(fā)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五、聯(lián)系生活實踐,延伸講述
口語交際必須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而閱讀教學要提升效果,教師也要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要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以理解,這樣感悟才會更深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在閱讀中結合生活體驗加以思考,然后在口語交流中聯(lián)系生活實踐進行延伸表示,從而提升口語交流的效率。
學生在閱讀《安塞腰鼓》的時候都感受到了作品的強大氣場,體會到了安塞腰鼓震天動地的氣魄。教師繼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曾經遇到過這樣氣勢恢宏的場景呢?能否和同伴交流互動一下,說一下自己當時的感受呢?如果要你嘗試將這樣的場景描述下來,你會如何做呢?課文又是怎樣描述這種場景的呢?”這樣的問題不僅和課文閱讀結合了起來,而且還引導學生探究了文章的寫作方法。最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展開課后實踐活動,參與到學校運動會等氣勢磅礴的活動中,然后試著用文字將相關的場景記錄下來,看看能否將課文閱讀中總結出的寫作方法用于自主創(chuàng)作。
為了更好地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也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課件渲染交流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回憶起生活實踐中的經歷,這樣交流話題就會更加豐富。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口語交際的主題引導學生參與到具體實踐活動中,這樣就能起到內外結合的效果,學生能將課堂活動中沒有討論完的話題延伸到生活中,進一步展開交流。
口語交際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交際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交際活動的展開,伴隨聽說過程,自覺分析語言材料、綜合各種表達信息、重組表達內容、輸出個性化的語言,進而提升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文本的特點和課堂生成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找到適合學生的口語交際主題,這樣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起到全面提升閱讀和表達能力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蕾.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思考[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20(11):197-199.
[2]張宏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資源的開發(fā)[J].小學教學研究,2020(3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