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我與《嘈嘈切切錯雜彈》之“兩地書”"/>
江蘇 陶慧
編 輯:杜碧媛 dubiyuan@163.com
猶記得2018 年夏末秋初,彼時我畢業(yè)未久,尚未入職,頗有幾分余暇。某日午后我去莫老師家,正事說畢,老師忽然略帶神秘地拿出一個牛皮紙文件袋,微笑著說:“另外有一件任務要交給你,還算是有一點史料價值的?!蔽艺孪霑粫鞘裁垂偶墨I需要整理,打開一看,卻是厚厚一沓泛黃的稿紙?!斑@是我與師母幾十年來通信的信件原稿,我們希望另外保存一份電子版,但是字太小,自己看起來實在吃力,想請你代為整理?!贝辛砀揭患?,對信件整理的編排與命名方式、篇章體例、注意事項甚至字型字號都講得極為詳細清楚。此外,老師又特意囑咐,在他與師母決定公開之前,切不可與他人提及此事,更不能透露書信中的內(nèi)容。僅有一人例外,那便是同為老師門生的男友(師弟)——“于他倒是可以不必保密的,反正料你也瞞不住?!?/p>
能得老師與師母如此信任,接下這樣一份美差,我簡直受寵若驚,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回去的一路歡欣雀躍不已,將裝有珍貴文件袋的書包寶貝一般護在懷中?;氐阶√?,才趕緊打開來細細觀覽。信紙因歲月的侵蝕已略微泛黃,但仍極為完好整潔,顯然在這幾十年間得到了精心的保護。書信共分為三部分,即寫于1986—1987 年的“旅美書簡”、寫于1996—1997 年的“旅韓書簡”和寫于2001 年的“旅臺書簡”,是莫老師前往上述三地訪學任教期間,與師母及女兒莫杞師姐的通信。其中,“旅美書簡”的紙張相對脆薄粗糙一點,“旅韓書簡”紙質(zhì)稍好,至于“旅臺書簡”,由于本為電子郵件,便是一份較新的打印本了。另有一篇較為特別的,是1982 年4 月老師寫給師母的第一封情書。小心翼翼地摩挲著這些手稿,仿佛可以觸碰到歲月流逝的痕跡。想象老師與師母當年在燈前窗下寫作這些書信的場景,更生發(fā)出一種莫名的感動與溫馨。于是,我當天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初步的整理工作。得老師特許可以預及此事的男友也興奮異常,自告奮勇地要承擔初稿的校對工作——當然,如此便可先睹為快了。
最先開始謄錄的,是莫老師寫給師母的那篇“告白情書”。洋洋數(shù)頁,字跡極工整清雋,仿佛每一筆一劃都凝結(jié)著滿滿的鄭重與摯誠。然而若說這篇書信的內(nèi)容,會如何刷新莫老師此前在我心目中的嚴師形象,卻并不至于。信中方過而立之年的老師,正與平時我們所知的一樣,是嚴肅而溫暖的。雖是“情書”,但幾乎沒有柔情蜜意的繾綣之語,所有者僅是如同嚴整的字跡一樣真摯誠懇的態(tài)度,正如信中所說:
我決不想用任何修辭手段來稱贊你。用甜言蜜語來給情書調(diào)味,不但不合于我耿介的天性,而且會褻瀆你在我心中的形象。我只是想坦率地吐露我的心聲:我覺得命運(這只是指英語中的destiny,我不相信任何人格化的神靈)終于給我派來了人生旅途上的伴侶。
信的前半部分,老師用頗長的篇幅剖白了自己從少年時代至今的人生經(jīng)歷與心路歷程,與其說是告白情書,其實更像是一位傲骨錚錚的青年,在歷經(jīng)“蛟失滄波鶴剪翎”的崎嶇苦難與“久慣人間多白眼”的世態(tài)炎涼之后,終于遇到可相攜一生的知己,便卸下內(nèi)心的全部防備與冷漠,飽含深情地傾訴衷腸,讀來便更覺深切感人。傾訴之余,字里行間又往往于不經(jīng)意處引經(jīng)據(jù)典,如裴多菲、伊壁鳩魯、伏契克等先哲前賢,都充當起了傳遞肺腑之言的信使。我想,這當然不是老師要著意“以學問為情書”,而是對于自幼愛書如命的老師來說,這些讀過的書籍,早已內(nèi)化為了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畢竟在遇到師母之前,陪伴老師最久的“人間知己”便是書籍,那么到了這告白的關鍵時刻,它們自然也會當仁不讓地出來助上一臂之力了。文件袋中,這一封信并無師母的回函,不知當年的師母讀后是何感想。唯一可知的是,在這封信送出后的當年,二人便結(jié)婚了。而在“旅美書簡”中,師母又言自己是“憑直覺選擇了你”。我想,這份由“直覺”萌生的愛情,或不無這封極摯誠的“告白情書”的功勞吧。
之后便開始謄錄“旅美書簡”。彼時莫老師與師母結(jié)縭未久,應邀前往美國哈佛大學任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師母則帶著年僅三四歲的莫杞師姐留在家中,由此便開始了“我居西海君東海,寄雁傳書隔月回”的日子。1986—1987 年間,我尚未出生,然而算算當時老師與師母的年紀,卻正比此時的我大不了幾歲。因此這一部分書簡的內(nèi)容,讀起來既新奇陌生,又十分親切。書簡每一封并不很長,大多數(shù)只有兩三張紙。其中,師母的信往往使用一種質(zhì)地較粗糙的白紙,天頭地腳、正面反面,寫得滿滿當當。而老師的信則多用橫條格的稿紙,似乎為充分利用空間,便將字寫得細小緊密,落款之后,有時還會在空白處寫上“又及”“又又及”,當真是“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了。我一開始還有些疑惑,為什么不干脆多用幾張紙,好多寫一些話呢?讀了幾篇,才知道原來當時國際間往還的信件還要經(jīng)過郵檢審查,信越長走得也就越慢,而且還有超重或遺失的風險(師母的一封較厚且附了女兒照片的信件,便由于貼了精美的郵票不翼而飛了)。那么,對于每日屈指計數(shù)、翹首企盼家書的親人來說,自然還是希望信能夠走得更快些、頻繁些,哪怕稍短一點兒也好。至于信中的內(nèi)容,除了部分老師所記述的旅美見聞,更多的是關于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生活瑣事的絮談,以及夫妻間深切的惦念與牽掛。如師母會不厭其煩地詢問:最近寫什么了嗎?讀什么了嗎?你的鄰居都是些什么人?我為你準備的衣服怎么樣?棉毛衫褲需要嗎?老師也會極關切地問道:你近來身體如何?怎么老不給我寄張照片來?我很懷疑你一定是變瘦了。我不在家你一個人管女兒一定很困難,但也無計可施。我這里的暖氣要能移到南京去就好了!而師母所寫的這樣一段話,尤其使我感動不已:
前幾天買到一盒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的磁帶,這幾天每晚臨睡前聽一聽。這時妹妹已睡著,我一個人默默地聽,專心地想念你。這是我最喜歡做的事,也是我一天中最安寧、最愉快的時候。這時我常會流淚,但我覺得聽音樂、想念你、流眼淚似乎能使我的心得到安慰而平靜。向前看,來日方長,不知何日才能與你再相聚。你走了才五個月,可我覺得你離開我已經(jīng)很久了。離別是人生的一種特殊經(jīng)歷,可我不希望再有這樣的經(jīng)歷了。我說這些,你可能又要討厭我的軟弱了。
讀罷此段,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這樣的場景:窗外夜色如墨,年輕的師母坐在桌前昏暗的臺燈下寫信。身后床上,年幼的女兒早已睡熟,伴著她輕勻的呼吸,桌上一臺老式的錄音機正用極輕微的音量喃喃唱著《梁祝》,“樓臺會”里大、小提琴的重奏和諧而深情,不由使人擱筆靜聽,心中也隨琴聲浮起對遠方愛人如潮水般的思念……這樣想著,我簡直也要流下眼淚來。與師母一樣,我也極喜愛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而且中學時也擁有過這樣一盤磁帶,常常在寫完作業(yè)之后,關上臺燈,坐在窗前月下一遍遍地聽,隨著旋律的起伏,想象著這該是“十八相送”了,這該是“樓臺會”了,這該是“抗婚”了,這該是“化蝶”了……如若像師母一樣,此刻又正思念著遠方的愛人,那該是怎樣一種溫柔繾綣的心境啊!于是,我來不及謄錄完這一篇,便忍不住去文件袋中尋找老師的回信,想看一看老師是用怎樣溫存體貼的話,來回應師母的這份深沉思念的:
你聽《梁?!窞槭裁茨芘c想我聯(lián)在一起?是不是因為大提琴低沉深厚的聲音頗似我的“忠厚”天性?我每天晚上看兩三個小時電視,節(jié)目多為胡編亂造的兇殺等故事,但可聽語言,間或播一些電影,如《第一滴血》,或老片子如《飄》,但很難得。我11 點洗澡,然后即很快入睡。你該說我“鐵石心腸”了吧。
這樣的回復倒是有一點令我始料未及。不過轉(zhuǎn)念一想,似乎也不奇怪,既然“用甜言蜜語來給情書調(diào)味”本不合于莫老師“耿介的天性”,那么當“情書”換成了“家信”,自然也是一樣了。而且,用這樣一種岔開話題的輕松口吻回信,正可免妻子思念過甚,憂極傷身,又何嘗不是一種別樣的溫存體貼呢?下一封回信里未再提及這一話題,也不知彼時年輕的師母讀到這一段話時,是會為老師的耿介詼諧莞爾一笑,還是忍不住大搖其頭,默默在心里嘆一句“梁兄是泥塑木雕不知音”呢!不過,無論如何,這都是望穿秋水企盼了十數(shù)日才收到的家書,也許拆信讀信時的欣喜,早就使人無暇顧及這些許小事了吧。
謄錄到“旅韓書簡”的時候,信中時光已匆匆流去十年。這時的莫老師已由當年的“青椒”成為博導,赴韓國全南大學講學一年;師母因不耐機關生涯,正自思索申請?zhí)崆巴诵荩欢綆熃阋惨褟摹奥妹罆啞敝泄郧煽蓯鄣摹懊妹谩?,成長為聰穎活潑的中學生“咪”,寄給老師的信中,便也常常夾雜著師姐所寫的小碎篇章。此時老師家中景況也與十年前大不相同,家里已裝有電話,每半月即可打一次,與書信隔周交替而來,不必再像“旅美書簡”中寫的那樣,打一個越洋電話還要提前寫信約好時間,并要師母到單位去等,還有中途被接線員掐斷的風險。再加上韓國也不算太遠,書信本身所承擔的使命不再似“旅美書簡”那般沉重,內(nèi)容風格也就輕松活潑了許多,充滿了一家三口的歡聲笑語。老師的信多記在韓國的趣事異聞,讀來每每令人忍俊不禁(以前竟不知老師還有如此“能歌善舞”的一面!)。而因莫杞師姐正要中考,國內(nèi)又有即將畢業(yè)的學生,信里便也常有對女兒學業(yè)的教導和對學生的批評意見。謄錄書信的過程中,這一部分內(nèi)容常常令我不知不覺就產(chǎn)生了代入感。諸如莫老師對莫杞師姐說的:“記住,數(shù)理化只有滿分是好分數(shù)!”“不要沾沾自喜于有一兩門較好,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敝鴮嵙钪袑W時數(shù)理化成績欠佳且稍偏于文科的我慚愧不已。而出場次數(shù)最多的學生——來自韓國、即將畢業(yè)的梁師兄,更加使我印象深刻。讀到老師信中對他的批評,如“這個學生真該罵,當初百般催他就是不抓緊,現(xiàn)在事到臨頭也急了,像熱鍋上的螞蟻”,“此人實在太拖拉……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在干什么,一個月的工作一定要拖上兩個月”等,簡直句句像在說我,不由看得我冷汗直冒,其緊張程度僅次于當初收到老師“畢業(yè)論文進度如何?甚念”“明日上午某時,來我辦公室面談論文”等郵件之時。直至讀到“但想想他人品不差,又老眨巴著眼睛一副可憐相,也就算了,沒有罵他”,這才暗暗松了一口氣。而師母則是一如既往(且一如將來)地溫柔慈愛,回信中,或言莫杞師姐“會慢慢好起來的,她要鼓勵,在鼓勵下她也會不怕吃苦”,或言梁師兄“讓人又擔心又有點兒同情”,就像讀書時,每當我們要被老師批評了,師母也總是會從旁婉言說情一樣。原來,這樣一種“嚴父(師)慈母”的組合,早在二十多年前已是如此了呀。
當然,整理“旅韓書簡”,在收獲了許多的歡樂與緊張之外,也獲得了不少意外的知識。同“旅美書簡”一樣,這些書信里也記敘了大量關于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瑣事。其中一篇,在師母來信提到自己去菜場買肉常常不合心意,甚至買得物差價高后,長期榮任家中“伙頭軍”的老師立即回信指示:“到市場買肉,先要巡視一周,挑選一處質(zhì)量最好的(現(xiàn)在的價錢沒什么區(qū)別),凡有白色筋或顆粒的千萬別買,看準了先問價,再按你所需量的70%叫他砍,砍下來就差不多了。每個肉販都要多給你的,除非你硬不要,他一般不肯再切掉?!弊x罷此段,不由得令從小沒怎么自己買過菜,上大學后習慣依賴外賣與食堂的我大長見識,趕緊高喚男友:“老師教買菜了快來學呀!”讀后彼此嘆服一番,遂決定當即前往離住處最近的菜場實踐一番。然而可惜的是,那個小小的菜場只有一家肉鋪,而且肉塊都已提前分割好,看起來塊塊干凈鮮嫩,要大要小,自己揀選便是,既無法“巡視一周”貨比三家,也不能得意地大聲說上一句:“老板給我砍個七兩!”而就這樣隨便買一塊肉回去,實在太沒有成就感了。糾結(jié)一番,最后仍然只到菜場門口買了幾只肉包子,鎩羽而歸。看來二十幾年過去,菜場的行情果然已大不相同。后來又讀到師母的回信:“用你教的辦法去買肉,等我一圈轉(zhuǎn)下來,原先看好的一塊已被人砍得七零八落的了,沒買成。”原來也失敗了??磥?,要遺貌取神、師其意不師其辭地學得老師買菜之法的精髓奧義,仍然是需要建立在大量菜場實踐的基礎之上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后,男友倒是數(shù)次主動表示,等以后有家有廚房了,他也要繼承師門的光榮傳統(tǒng),承擔買菜做飯等一眾家務,努力成為像老師一樣的“模范丈夫”。這于我個人而言,倒是另一項頗為重要的收獲了。再一想,莫非老師當初交代任務時說的那句“于他倒是可以不必保密的”用意正在于此???!老師真好。
陳后山詩云:“書當快意讀易盡?!弊x莫老師與師母的書簡自然極是“快意”,但整理工作卻做得并不快。由于心里想著要盡量做成一個“善本”,以減少老師師母的二次修正之勞,我盡力將每個字都落到實處。個別連筆寫成的字不易辨認,每每要與男友商量研究好一會兒,如若是人名,則根據(jù)信中的時間地點等線索再去網(wǎng)上查找。實在不能確定或疑為錯字處,則以腳注形式標出。同時,我又頗固執(zhí)地不愿讓男友分擔初稿整理工作——畢竟我私心想要成為這些書簡幾十年后的第一位讀者呀!這樣細細地讀,慢慢地謄,工作進度便大大緩慢了下來,直拖到連一開始說“不著急,慢慢來”的老師,也終于忍不住催了我?guī)状危骸斑@又不是寫論文,不用如此仔細。”我這才著急起來,趕緊加速,邊錄邊想,老師會不會正與師母說:“這個學生真該罵,做什么事都這么拖拉,一個月的工作一定要拖上兩個月。”萬一再加上一句:“以后再有這種事,再也不找她了。”那豈不是更糟了!想到此處,我簡直急成了二十多年前答辯前夕的梁師兄,忙趕進度,并且終于忍下心將“旅臺書簡”的初稿過錄權(quán)轉(zhuǎn)讓給了男友。不過,到最后交稿時,老師并沒有罵我,反而在稱謝之余寬慰我說,他與師母只是關心進度,并無嫌遲之意。我不禁暗自揣度,莫非在老師心目中,我與梁師兄一樣,也屬“人品不差,也就算了,沒有罵他”之列?這樣一想,便在自責愧疚之余,又暗暗生出了幾分得意來。
書稿謄錄完成后的第二年,偶然聽師妹說起,老師與師母要合出一部散文集,除了收錄一些發(fā)表在報刊上的“小碎篇章”,也收進了他們的往來書信,我聽后自是欣喜不已。(當然為遵守承諾,我仍未透露自己與這些書信的關系)等到真正拿到了老師與師母惠贈的這本《嘈嘈切切錯雜彈》,輕輕翻過其中的“錯雜彈”部分,當初整理書簡時那些溫馨幸福的時光仿佛又重回眼前。而這段經(jīng)歷,無疑也成為了我們生命中極為難得的珍貴回憶。再次細細讀過這些沉淀了漫長歲月的長書短簡,我腦海中浮現(xiàn)的卻是一個幾年前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的場景:中秋,莫老師與師母按慣例請所有沒有回家的在讀弟子吃飯,還帶來了月餅茶酒,和同學們共度佳節(jié)。席至后半,同學們談興正濃,我坐在師母身邊,忽然聽到另一邊的老師輕聲說了一句:“都冷了?!北銓熌副幸呀?jīng)涼掉的茶水倒入自己碗中,又為她續(xù)上一杯熱茶。我想,這些書簡中的內(nèi)容,或許正如同那杯熱茶一樣吧,本是極平常的事物,屬于極日常的生活,但卻不可或缺,并從這份平常、平淡之中,融成濃濃的溫暖、甘醇與馨香,甚至將曾經(jīng)苦難艱辛的歲月,也浸潤得溫柔起來。
而這,正應該是愛情與生活最美好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