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雋 馮璐 張夢旭
圖為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倒塌后的廢墟。
美劇《新聞編輯室》有一句關于“9·11”事件的臺詞:“那天早上之后,我們變成了另外一個國家,變得更害怕,也更有敵意。”
回望“9·11”至今的20年,對于許多人來說,尤其是親歷者,這場災難或徹底或細微地影響了他們的人生。對于美國來說,“9·11”像是一次變軌,調轉了這個國家的目標方向;又像是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此后20年里,在急速變化的國際形勢中,或多或少影響了這個國家走出的每一步。
杜先菊至今都記得2001年9月11日的好天氣,溫暖、不潮濕、天空晴朗,“是一個特別適合飛行的日子”。
那一年,她是剛剛參加工作的新人,在波士頓一家軟件公司上班。9月11日早上,她匆忙趕到辦公室,發(fā)現(xiàn)同事們圍在一臺特別老舊的電視機前。她感到奇怪,接著就看到了第一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北塔的畫面?!拔矣浀卯敃r有同事開玩笑說,是不是小布什在搞什么陰謀。但沒多久,我們在電視上又看到第二架飛機撞上南塔,這時所有人都知道大事不好了。我們那會兒是新移民,但是和美國人一樣特別震驚,不敢相信?!倍畔染障颉董h(huán)球人物》記者回憶。
在國防部五角大樓工作的陸軍文職人員約翰·耶茨回想起同一天,依舊心有余悸。他說,當天上午9點多,辦公室的5個人聚在電視機前,觀看紐約世貿大樓遭兩架飛機撞擊的新聞。這時,他的妻子打來電話說:“你知道紐約發(fā)生的恐怖襲擊嗎?你今天一定要小心,最好坐在桌子下面辦公?!?約翰說:“好的,親愛的,我一定會小心的?!?/p>
電話剛掛,他聽到外面?zhèn)鱽砹肃须s的聲音,很多人試圖往外面空地上跑。正在此時,第三架被劫持的民航客機撞向了五角大樓。他被氣浪掀翻在地,手所觸及的一切都滾燙滾燙,渾身皮膚就像被熱水燙過一樣,辦公室瞬間變成了一片灰色瓦礫。他掙扎著爬起來,跌跌撞撞地爬到了大樓外的草地上。隨后,一名美軍醫(yī)務官救下了他并把他送上救護車。當他再次恢復意識時,已是兩天后的9月13日。他得知,當時在辦公室一塊看新聞的5人中,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五角大樓的物理損壞,僅僅一年就得到修復,但襲擊給遇難者家庭帶來的損失永遠無法彌補。這場襲擊永遠地改變了美國和世界?!?約翰說。
20年里,災難的余波以不同形式影響著人們。
上圖: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兩架飛機,襲擊了美國紐約曼哈頓世貿中心。左下圖:遭襲擊后的五角大樓。右下圖:恐怖分子劫持的第四架飛機墜落在賓夕法尼亞州。
有人改變了命運軌跡。家住弗吉尼亞州的退伍老兵路易斯,今年38歲。20年前“9·11”事件發(fā)生時,他剛剛高中畢業(yè)。路易斯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其后幾天,客機撞向世貿中心的畫面就像夢魘一樣,在他腦海里反復回放。半個月后,他主動聯(lián)系了當?shù)仃戃娬鞅k公室,經過一系列考核和體檢后,加入美國陸軍。從軍14年,他先后被派往韓國和德國駐扎,4次被派往戰(zhàn)區(qū)執(zhí)行任務,其中兩次在阿富汗、兩次在伊拉克。
2015年他退役回到家鄉(xiāng),面臨著和許多老兵一樣的困境,既沒有能在社會中立足的一技之長,又錯過了上大學的最佳年齡。于是他開始跑出租車,后來開起了Uber(優(yōu)步網約車),現(xiàn)在每天工作繁重而忙碌。他對記者說:“經歷了戰(zhàn)爭,那么多的平民死于戰(zhàn)火,那么多美國軍人再也無法回家?;钪且患芷匠s很奢侈的事。報名參軍是履行對國家的承諾,努力工作是履行對家庭的承諾。同死去的戰(zhàn)友相比,我能從戰(zhàn)場全身而退,更要認真生活和回報家人?!?p>
左上圖:2020年9月11日,拜登夫婦參加紀念“9·11”恐襲19周年的儀式。左下圖: 2011年 9月11日, 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第一夫人米歇爾和前總統(tǒng)小布什參觀剛建成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右圖:位于紐約世貿中心遺址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遇難者的名字被鐫刻在紀念碑上。
也有人還在尋找。20年來,紐約法醫(yī)辦公室仍在持續(xù)確認“9·11”遇難者的身份,他們將2.2萬個身體殘骸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檢測,仍有1106名遇難者的遺骸尚未找到。
還有人選擇紀念和記錄。2013年,杜先菊去世貿中心遺址的“9·11”紀念碑拜謁,遇難者的名字鐫刻在黑色大理石上,旁邊是清澈的流水?!盁o論是從飛機上墜落的人,還是在雙子塔被烈火吞噬的人,淙淙水流對他們來說,應該都是一種慰藉?!?/p>
米切爾·祖科夫曾是《波士頓環(huán)球報》新聞調查團隊“聚焦”小組成員,多年來一直在調研和采寫“9·11”遇難者、親歷者的故事,完成了《墜落與重生:“9·11”的故事》一書。杜先菊是這本書的中文譯者,這也是她第二次翻譯與“9·11”相關的作品,此前她還翻譯過《特別響,非常近》,是一本關于“9·11”的小說。
采訪中,杜先菊向記者提及了那些讓她“一旦讀過就再也拋舍不下”的個體。乘務員貝蒂·鄧(鄧月薇),長得像歌星鄧麗君,笑起來甜甜的,她在美航11號上勇敢地向地面撥出電話,在生命的最后20分鐘提供了諸多寶貴信息。美聯(lián)航93號是原本可能襲擊白宮或國會大廈的第四架飛機,最終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因為機上乘客在最后關頭組織起來沖進了駕駛艙,選擇與恐怖分子決一死戰(zhàn)。
“有一對中國夫婦,我現(xiàn)在想起來都很難過。丈夫姓鄭,他們的女兒在美國學醫(yī)。好不容易過來了,為了想跟女兒多待一天,特意推遲航班,結果碰上了‘9·11。我后來在網上到處查,也查不到他們準確的名字,最后只能猜他們是哪兩個字。我到現(xiàn)在還是內疚,但盡力了,這個過程本身對他們也是一種紀念?!倍畔染照f。
美聯(lián)航93號航班部分機組人員和乘客。在最后關頭,他們選擇沖進駕駛艙,對恐怖分子進行反擊。
20年過去,“9·11”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在美國年輕人的記憶中似乎只是一抹淡淡的影子。美國皮尤研究中心9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5歲左右的人群中只有42%的人知道“9·11”。許多美媒也提到了新生代對“9·11”的遺忘這一現(xiàn)象。
“對年輕一代來講,他們可能不是淡忘,而是本來就沒有記憶。所以這也是持續(xù)記錄的目的和意義,告訴他們曾經發(fā)生過什么?!倍畔染照f,“除此之外,新冠肺炎疫情之下,‘9·11的悲劇性客觀上被掩蓋了。每代人關注的災難都不同,對于他們來說,眼下無疑是更大的災難?!?/p>
在“9·11”20周年來臨之際,美國總統(tǒng)拜登前往世貿中心原址、五角大樓和賓夕法尼亞州美聯(lián)航93 號航班墜機地,悼念近3000名罹難人員。在此之前,美國剛剛完成了在阿富汗的撤軍。血腥、混亂、不體面的“喀布爾時刻”,引來了民眾對拜登政府的質疑和批評,失落感和焦慮感在美國社會蔓延。
“10周年時,3個紀念地點奧巴馬也都去了。那時‘9·11紀念碑剛建成,美國人擊斃了本·拉登,所以氣氛是積極的、正面的,有一種終于報仇的感覺。今年的紀念活動依然隆重,但氛圍會更凝重。對于這20年,對于很多人,這不是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一個沉重的句號?!倍畔染照f。
“9·11”事件最直接的影響,是將美國帶入了兩場戰(zhàn)爭的泥潭。
襲擊發(fā)生當晚,小布什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全國發(fā)表講話,宣布恐怖襲擊為戰(zhàn)爭行為。9天后,小布什在國會參眾兩院講話中說出了那句有名的話:“每一個地區(qū)、每一個國家現(xiàn)在都必須作出選擇:要么站在我們一邊,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邊?!?/p>
2003年10月7日,美國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拉開全球一系列反恐作戰(zhàn)的序幕。美英聯(lián)軍勢如破竹,很快,塔利班政權被推翻。2011年5月,美軍特種部隊在一場行動中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實現(xiàn)了這場戰(zhàn)爭的初始目標。此后,美軍又在阿富汗駐扎了10 年。這是美國耗時最長的一場戰(zhàn)爭。
就在阿富汗戰(zhàn)爭開打兩年后,美國又發(fā)動了伊拉克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由頭是,美國宣稱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
在2003年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上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一幕:時任美國國務卿科林·鮑威爾拿出一小瓶白色不明物質,稱這就是伊拉克研制生化武器的“證據(jù)”。
2003年2月5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向聯(lián)合國安理會發(fā)表演講,手拿小瓶粉末,稱伊拉克隱藏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
與阿富汗戰(zhàn)爭明顯不同的是,這是一場在未受到挑釁、敵人尚未構成緊迫威脅的情況下發(fā)動的“先發(fā)制人”戰(zhàn)爭,也是在未經聯(lián)合國授權,甚至未得到主要盟國支持的情況下進行的戰(zhàn)爭。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wèi)東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9·11之后,小布什政府內部的新保守主義勢力崛起,他們主要的著眼點是國外,而不是國內,認為美國要在世界上大力推廣民主,利用軍事實力推翻‘邪惡軸心。那時小布什政府預算充足,也沒有大國對手,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到處都擺出一副維護‘正義、舍我其誰的架勢:只要我看不慣的,我就得打。反正我厲害,我強大,我有硬實力?!?/p>
開戰(zhàn)后,美英聯(lián)軍以絕對優(yōu)勢將伊拉克打得還不了手。僅僅兩個月,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就被活捉,3年后被絞死,但這并不是戰(zhàn)爭結束的信號。直到2011年12月18日,美軍才全部撤出伊拉克。后來的調查顯示,所謂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是子虛烏有。
對于這兩場漫長的戰(zhàn)爭,最初美國民意大多是支持的。但隨著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越陷越深,死亡士兵越來越多,戰(zhàn)爭的支持率開始走低,最初支持或者默認小布什發(fā)動對伊戰(zhàn)爭的參眾議員都開始動搖。
“反對的聲音其實一直有,即使在最初大多數(shù)人支持開戰(zhàn)的情況下也有,因此更顯難得?!倍畔染仗岬搅艘晃惶貏e的反戰(zhàn)者,“9·11”遇難者家屬安德烈婭·勒布朗,她的丈夫是其中一架飛機上的副駕駛。后來她選擇了連自己都承認“不會受歡迎”的立場,和一些同伴成立了“‘9·11家庭祈愿和平未來”這一反戰(zhàn)組織。她和同伴們相信:“恐懼有可能被政治家和媒體操縱,用來為有可能加劇暴力、在未來一些年削弱美國公民權利與自由的外交和國內政策做辯護?!?/p>
如今,無論是反對還是支持,戰(zhàn)爭已在爭執(zhí)中宣告結束。眼下更多人開始計算和衡量,美國發(fā)起轟轟烈烈的反恐戰(zhàn)爭,代價是多少?又得到了什么?
美國布朗大學的戰(zhàn)爭成本項目為這20年列了一份長長的賬單。其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長達20年的戰(zhàn)爭已經使美國損失了大約8萬億美元,導致約90萬人喪生。
這8萬億美元包含了“9·11”后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等多國戰(zhàn)爭的總預算成本和未來需要支付的義務開支等。項目組估測的死亡人數(shù)為89.7萬至92.9萬之間,包括美國軍人、盟軍戰(zhàn)士、反對派人士、平民、記者和人道主義援助人員。
這份代價多大程度影響了美國經濟的增長,是不少學者關注的問題?!啊?·11之前,在克林頓將權力移交給小布什時,政府財政盈余不少?!?·11之后,兩場戰(zhàn)爭開銷巨大。2008年金融危機,不能說全因為戰(zhàn)爭,但至少是原因之一?!眲⑿l(wèi)東說。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震對美國反恐戰(zhàn)爭多有研究和跟蹤。從反恐的角度,他認為美國在戰(zhàn)爭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擊斃本·拉登,打垮‘基地組織這樣一個全球圣戰(zhàn)網絡,阻止阿富汗繼續(xù)成為跨國恐怖活動的庇護所,應該是其最重要的成績?!?/p>
今年4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jiān)辦公室發(fā)布《2021年度全球威脅評估報告》中提到,“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雖然仍在策劃攻擊,但是經過反恐戰(zhàn)爭的打擊,其對美國本土的襲擊能力已大大削弱。
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面臨的主要恐怖威脅,變成了來自本土的恐怖威脅。王震說,這是一個標志性的轉變,但也讓“美國是否更安全了”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他認為:“對美國來講,反恐戰(zhàn)爭讓外部恐怖分子難以滲透到其國內,20年前發(fā)動‘9·11的19個恐怖分子現(xiàn)在要想進入美國,是不可能的。但美國在高調反恐的時候,也引起了恐怖分子的示范效應。本·拉登也好,巴格達迪也好,這些人雖然被打掉了,但是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反而得到擴散,激勵了很多本土的獨狼恐怖分子,其活動頻率在上升?!?/p>
更大的范圍里,反恐戰(zhàn)爭讓恐怖活動徹底非法化,在全世界形成一定共識。但另一方面,全球恐怖組織數(shù)量在增加,恐怖襲擊次數(shù)在上升、范圍在擴大,出現(xiàn)了“越反越恐”的現(xiàn)象。
王震列舉了幾個數(shù)字:“根據(jù)美國國務院發(fā)布的年度恐怖主義國別報告,2001年全球恐怖襲擊事件僅為348起,傷亡4655人。2019年,全球恐怖襲擊多達8302起,傷亡45006人。2001年,全世界只有30多個國家有恐怖襲擊事件,現(xiàn)在100多個國家都有恐怖活動發(fā)生?!?/p>
數(shù)字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圣戰(zhàn)”思想在全球的蔓延,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等。此外,王震認為,美國反恐政策過度依賴暴力和單邊主義,這也是引起全球恐怖活動反彈的一大因素。
盡管從奧巴馬執(zhí)政后期開始,美國的反恐策略開始有所調整——從追求在肉體上全面消滅恐怖分子,轉變到聚焦有限反恐目標,包括在意識形態(tài)上消除恐怖活動。國際社會的反恐合作也從美國單邊主義主導下的反恐戰(zhàn)爭轉為各國共同參與的全球性反恐斗爭。但就目前而言,全球反恐仍然路途漫漫。
“‘9·11是美國歷史上重要的拐點?!泵绹剪斀鹚箤W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這一事件不僅是歷史記憶,同時也帶給美國乃至世界各國一連串的思維、認知、行為、規(guī)則上的巨大變化?!?/p>
這種變化首先在民眾生活中有直接的體現(xiàn)。李成舉了一個例子:“‘9·11之前,美國人在國內坐飛機,是不用ID(身份證件)的。只要有機票就可以登機,更不需要什么安全檢查?!倍畔染找矊@個變化感受很深:“‘9·11之后,過安檢甚至要脫鞋檢查,安全感和尊嚴感都沒有了?!?但在當時,為了國家安全,大多數(shù)民眾選擇讓渡部分個人隱私和尊嚴。
“9·11”之后,不少美國人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看待每一個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信徒,種族關系變得格外緊繃。2011年,劉衛(wèi)東曾在華盛頓待過一年。他向記者回憶了一個印象很深的場景:“有一次坐地鐵,突然一個穆斯林在車廂里鋪了塊墊子開始禱告,那一下子,周圍的人全起來了,躲得很遠,因為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p>
而在這些個體感受的變化之上,美國的國家戰(zhàn)略和地緣政策因為“9·11”完全調轉了方向。
“‘9·11之前,小布什跟一個資深記者談論美國的主要敵人來自哪里。小布什的答案是:第一是伊拉克,第二是俄羅斯,第三是中國。‘9·11以后,他開始認定恐怖分子和‘基地組織是美國的頭號敵人,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李成說。
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中正在執(zhí)行軍事任務的美軍士兵。
2021年,美軍從阿富汗撤退。圖為8月27日,在喀布爾機場爆炸中遇難的美軍士兵遺體即將被運回美國。
在這個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世界經濟的重心逐漸東移至亞洲,而美國選擇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中東的戰(zhàn)爭和改造中。劉衛(wèi)東認為,這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美國自身的發(fā)展。
改造中東是“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提出的戰(zhàn)略,旨在向中東地區(qū)輸出美國民主,通過民主改造徹底消除來自中東地區(qū)的各種威脅與挑戰(zhàn)。
“當時美國想改變的不只是伊拉克這一個國家,對于沙特、阿聯(lián)酋等傳統(tǒng)保守的伊斯蘭國家,美國都想改造,希望迫使他們走上西方民主道路?!眲⑿l(wèi)東說,“但我們現(xiàn)在看,中東其實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美國的這個目標完全沒有實現(xiàn)?!?/p>
“整個是失敗了?!闭劦酵瑯拥脑掝},李成說:“為了使占領阿富汗名正言順,美國會強調在當?shù)赝七M民主、人權等議題。在美國學界政界,當然有人真的相信,但我們知道這只是少數(shù)的理想主義者,還有很多決策者只是將此當作借口。輸出民主在阿富汗遭遇了大挫敗。在目前情況下,我們還沒有看到非常坦誠地、有勇氣地承認和反思戰(zhàn)略上、外交上、軍事上、道義上為何失敗的廣泛討論?!?/p>
實際上,在奧巴馬時期和特朗普時期,美國已經有意識地調整戰(zhàn)略方向,提出“亞太再平衡”“印太戰(zhàn)略”等。2018年前后,美國不再將恐怖組織和所謂“流氓國家”當作重點打擊對象,而是又把大國競爭放到第一位。
但是劉衛(wèi)東認為,美國的力量配置和其提出的上述政策目標并沒有真正配合起來。“如果他們真的把大國對抗作為首要目標的話,他們本可以做得更多,但是因為中東不得不分散力量?!?/p>
如今,美國已從中東抽身,對于其下一步的戰(zhàn)略重點,李成說:“美國的官員,包括總統(tǒng)本人,都講到了要重新調動資源,目的是針對中國。但實際上也有出于美國國內政治、兩黨爭取選票的考慮。如果美國把中國當成敵人,是又一次選錯敵人。對美國來說,真正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新冠病毒,是氣候變化,是核擴散風險。但很遺憾,這個觀點在目前的美國是不占上風的?!?/p>
對于“9·11”20周年,《華盛頓郵報》最近發(fā)表評論指出,每一個“9·11”紀念日,對美國來說都是一種反思。最初“9·11”在美國激起的是英雄主義,在紐約曼哈頓奮不顧身營救他人的警察、消防員和急救人員,是這些回憶的主題。隨著美國深陷兩場戰(zhàn)爭,對反恐戰(zhàn)爭的必要性以及美國正義形象的坍塌開始成為人們反思的主題。如今,美國從阿富汗完成撤軍,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美國為什么失敗?美國是否該在阿富汗待更長時間?美國付出的鮮血和金錢是否值得?毫無疑問,這些主題將充斥日后的辯論。
反思和警醒仍在持續(xù),但也有不少學者和媒體認為,“9·11”對美國未來的實質性影響會不斷淡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是符合歷史規(guī)律的。因為新的大事、新的格局、新的變化時刻會出現(xiàn)?!眲⑿l(wèi)東說。到那時,“9·11”也許會像珍珠港事件一樣,像所有曾經震撼世界的事件一樣,它依舊重要,但在歷史記憶的櫥窗中,已被放在靠后的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