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仙
一、苗期管理
(一)澆水
大白菜播種后,若底墑濕度合適,可不澆水。但若遇高溫干旱年份,土壤水分蒸發(fā)快,地表干燥,易造成“芽干”。采取“三水齊苗,五水定棵”,及時在播種當天進行第1次澆水,隔1 d幼苗開始拱土時進行第2次澆水,再過2~3 d,子葉展開后進行第3次澆水。間苗、定苗(真葉出現(xiàn)到10片左右)后再各澆1次水。苗期澆水要采取小水勤澆的原則。
(二)中耕
間苗澆水后及時中耕。一般中耕除草3次。第1次中耕在第2次間苗后。這時幼苗根群淺,宜淺鋤劃破土面,以松細土表和鏟除雜草為度。第2次中耕在定苗后,深度5~6 cm,促使根系向深處發(fā)展。第3次中耕在蓮座葉覆滿地面以前再淺鋤除草。封壟以后雜草不再發(fā)生而且土面蒸發(fā)量小,不需要再中耕。菜農的經驗是:“頭鋤淺,二鋤深,三鋤不傷根”。這是中耕的要領。高畦栽培時還要在畦的兩側培土。
(三)查苗補苗
及時查苗,發(fā)現(xiàn)有病苗或缺苗情況時,應立即從苗密之處挖取小苗補栽。勿補種,以免出現(xiàn)大小苗現(xiàn)象,給管理工作造成困難。
(四)間苗
第1次間苗在播后7~8 d,幼苗“拉十字”時進行,苗距7~8 cm。第2次間苗在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進行,苗距10~12 cm。間苗時要選留壯苗,淘汰小苗、病苗、弱苗。
(五)追施苗肥
間苗后,每667 m2施硫酸銨5~8 kg,施肥后澆水。
(六)防治病蟲害
蚜蟲是傳播的媒介,應及早防治,尤其要把周圍菜田的蚜蟲殺死,發(fā)現(xiàn)嚴重的病株應立即拔除。苗期還應防治地下害蟲,應忌用生糞,并在糞肥發(fā)酵后倒糞時,每立方米摻入5%的西維因0.5 kg。
二、蓮座期管理
(一)施肥
1.大白菜定苗后,為促進蓮座葉的生長,應追施1次有機肥加化肥的混合肥。應用量: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糞肥1 500~2 000 kg,加硫酸銨25 kg。施入的有機肥可在大白菜蓮座期到結球期發(fā)揮作用。
2.噴施三十烷醇。每667 m2用三十烷醇含量為0.5~1 mg/kg的溶液50 kg噴施,能使葉片增大,增加葉綠素含量,使葉片肥厚,結球期提早,結球大,包心實。
3.噴施稀土微肥。在白菜定苗后,每667 m2用質量分數(shù)為0.05%稀土溶液50 kg噴施,連噴3次,間隔10 d,增產效果明顯。
4.噴施米醋。從大白菜定苗到包心,每667 m2噴施質量分數(shù)為1%的米醋水溶液50 kg,連噴4~5次,間隔10 d。噴施米醋以后能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加速葉面的增長,提高產量,并對軟腐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二)澆水、中耕、蹲苗
大白菜在蓮座期生長量和生長速度都很快,外葉繼續(xù)形成和擴大,形成第二、三葉環(huán)。球葉不斷分化,根系下扎,主側根都在增粗。管理目標是促進外葉健康發(fā)育,達到最大同化面積。促進心葉分化,根系下扎,發(fā)生大量側根。大白菜在定苗、追肥后,應及時澆1次透水,然后中耕蹲苗。中耕后使地表疏松,下層水分可保持較長時間。若澆水量不足,或未澆透,還應再補澆1次水,澆水后繼續(xù)中耕蹲苗。蹲苗時間長短要據天氣情況(天氣干旱,氣溫偏高)、土質(土壤偏沙,保水力差)、菜苗生長(播種晚,發(fā)生病蟲害)等情況來決定。一般蹲苗10~15 d,當蓮座葉已封壟或接近封壟,心葉開始抱合時,結束蹲苗。
(三)防治病蟲害
除防治蚜蟲外,常見害蟲有菜青蟲、黃條跳甲等,應及時檢查防治,同時注意防治霜霉病及黑斑病。
三、結球期管理
(一)澆水
大白菜結球期是養(yǎng)分大量積累的時期,也是需水量最多的時期,一般從蹲苗結束后到收獲前需要澆7~9次水。其中,蹲苗結束時澆1水,過2~3 d澆第2次水,第2次水可防止土壤龜裂,損壞根系(主根停止下扎,側根橫向擴展)。澆過第2次水后,大白菜外葉開始封壟,之后表土就不會龜裂。然后每隔5~6 d澆1次水,此時可以看到細小的根布滿田間。在收獲前7 d停止?jié)菜=Y球期澆水,水量要大,要均勻一致,要順壟溝澆水,勿大水漫灌,否則會造成生長不一致,并易誘發(fā)軟腐病。
(二)追肥
追肥從生長養(yǎng)分需求量來看,前期和中期需求量大,到后期時需求量逐漸漸少。所以追肥分3次進行,采取前重后輕的原則。9月下旬蹲苗結束時,結合澆水情況進行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硫酸鉀30 kg,硫酸銨25~30 kg。10月初結合澆水情況進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糞稀1500 kg或硫酸鉀25 kg加硫酸銨20~25 kg。10月中旬結合澆水情況進行第3次追肥,每667 m2施糞稀1000 kg或硫酸銨15~2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