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娣
蘇青詩文集《歲月如歌話人生》年初出版。有文、有詩、有詞,知音、知意、知韻?!拔娜缙淙恕币玻母睒祟}“詩詞相伴,從青從爭”,似更能體現(xiàn)我了解的蘇青的人品、知品、德品。
多年前,我就看到過蘇青寫的詩,尤其是所填的詞,很是喜歡。驚異于一個學習火工煙火技術專業(yè)的“理工男”能寫出那么多令人賞心悅目的好詩與詞。
近些年常常在“微信”中看到蘇青的詩文頻頻閃耀,既有對“大事件”的詠嘆,也有對身旁“小事”細致入微的暢懷;既有對親情、友情、愛情抒發(fā)的詠哦,也有對自然萬象的熱情贊頌。這些詩品常常小中見大、柔中欲剛、琢而成器、靈性飛揚,總能打動人的心弦。
先采擷其中幾首,欣賞之:
參加國慶七十周年晚會觀禮,遂即填詞《臨江仙·親歷國慶聯(lián)歡晚會》:
閱兵觀禮心難靜,華燈又漾激情。光流彩溢盛眼屏。焰花紅勁舞,歡唱涌潮頻。七十載艱辛歷盡,而今步履穩(wěn)輕。好風憑借上瑤瓊。新程從此越,華夏正復興。
在考察“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科研項目”時,即興賦詩一首:
北斗織網罩天庭,目標鎖定無遁形。
車輛監(jiān)管促業(yè)進,交通疏導暢路行。
島礁奪建衛(wèi)疆域,海事搜救解危情。
核心技術自研發(fā),創(chuàng)新發(fā)展國安寧。
在單位吃自助餐,總是能看到有人隨意取食,飯后把許多剩余的食物毫不吝惜地浪費掉。有感于斯,賦詩一首《北京伏天有感》:
酷暑已周旬,蒸籠罩燕京。
空氣熱傳導,華北火充盈。
樹密蔭影燙,云濁烈日熏。
蟬鳴心郁躁,風滯汗涌淋。
靜臥榻如炕,行走爐加薪。
執(zhí)筆濕紙透,談話喘難平。
農夫耕作苦,雙搶谷如金。
應知盤中餐,浪費如剔心。
在異國他鄉(xiāng),正值中秋明月,不免思鄉(xiāng)念故,遂賦詩一首:
冰輪皎潔耀寰球,異域游子悲中秋。
冷蟾幽瀉滋牽掛,溫殷傾溢別離愁。
食豐味疏思團餅,花繁香陌念忘憂。
借得浮云伴月去,夢里嬋娟同聚首。
他的屬下參加扶貧支教,他以藏頭詩《命官位卑敢擔當》相送,為其壯行。
張郎受令奔平山,
樂效先輩戰(zhàn)太行。
支農富民行路漫,
教書垂范育人長。
使者任重勇實踐,
命官位卑敢擔當。
光陰不負杵針志,
榮耀但留北冶鄉(xiāng)。
蘇青曾為中國科技館黨委書記,為賀新春佳節(jié)團拜會撰聯(lián)一副:
上聯(lián):科苑廣種梧桐樹看金雞展翅追鳳凰丁酉功德圓滿呈祥瑞;
下聯(lián):國館勤開講學堂祝黃犬放爪效天馬戊戌愿景美好啟新程
橫批:雞犬相吻 喜慶迎春
僅這幾首詩詞,可見蘇青才思敏捷、信手拈來、出口成詩、情意動人、字句質樸,且風格浪漫。真是“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
《科普時報》原總編輯尹傳紅在“薦書”時寫道:“一個科學文化人洞察自然萬象的多維思考。獨具慧眼,抽絲剝繭,有聲有色。一位求索問道者靜觀世間百態(tài)的生動寫照。別出心裁,言情道意,有滋有味?!?/p>
“詩詞相伴、從青從爭”作為副標題,可謂意境深遠、志趣超群。是“歲月如歌話人生”的點睛之筆,是蘇青對人生的概括,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從青從爭”是蘇青品質的寫照。從字面解:“青”讓人眼前綠竹茂盛,青青如藍,丹青神筆,青年俊才;“爭”,便想到“爭奇斗艷”“爭先恐后”“百舸爭流”?!盃帯币餐佟爸G”與“諍”,表明正直與正義。但是,對于“從青從爭”作如是解,大概不是蘇青的本意?!扒唷迸c“爭”是“靜”字的分解,實際的含義乃“靜”也。這是蘇青性情中的妙知與心曲。
“靜”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歷來被人所賞識,也常常成就大事和大師。靜中蘊含深刻的辯證法:靜以修身、寧靜致遠、靜極思動、靜雨淡音、靜能生慧,真乃是“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為此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人們通常認為詩人常常有狂狷之質,這卻與蘇青不搭邊。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蘇青不僅敬業(yè)有加、善作內功,而且性情儒雅、為人內斂謙和。這是持“靜”中的智慧與力量。
“詩詞相伴”,既是蘇青的學品與才氣,也是蘇青骨子里的文化傳承與家傳基因所使然。蘇青的父母均是我國老一輩從事地質勘探的科技工作者。父親不僅因專業(yè)精湛而獲“勞動模范”稱號,而且也常敘詩情琢生活。為一對小兒取名“蘇丹”“蘇青”,合意“丹青”:“竹帛所載,丹青所畫”“良史載功勛”。1978、1979兩年內兄妹三人都考上大學,成為當時的一大新聞。蘇青與兄長、小妹從小就浸潤到這樣的家庭教育與教養(yǎng)環(huán)境中,為其心性、品性、雅性積淀了深厚的基礎。他的大家庭每當聚會,吟詩誦文是必需的儀式?!袄砉つ小钡奶K青能詩文、觀全集、體甚簡、情婉約、成一格,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蘇青本科與碩士畢業(yè)于北京理工大學火工煙火技術專業(yè),后獲西北工業(yè)大學機電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調至中國科協(xié)近20年,曾擔任多個部門的主要領導。我認識他時,正值他任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暨科學普及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在2009年10月,我有國際休閑會議邀他出席,他忙中抽暇蒞臨會議。也是在那一年,我的課題“休閑與哲學、科學、藝術和創(chuàng)造的相互關系”正在結項,他與我共同組織與主持了這個會議。看出來他對休閑價值的理解超乎一般人,正是詩文的底蘊。
《歲月如歌話人生》中的87篇文章,均選自他在《科普時報》主持的“青詩白話”欄目中發(fā)表的文章。書由四部分組成:“大風—乾坤”“宇宙—氣象”“友情—年華”“歲月—清泉”,所有文章的題目可以構成一組有機的長詩。蘇青的學力,以及他的文理兼通、百業(yè)求精,讓他的詩品與詩性形成了特有的風格,如該書“序言”作者評價之:“科學文化相融合,詩詞白話濟蒼生。”蘇青在廣泛的題材中不矯飾、不做作、不虛偽、不空洞、不教條。
蘇青不是一個職業(yè)詩人,整個職業(yè)生涯貫穿于編輯、教師、管理、科技、科普、黨務工作,且處處擔任要職。寫詩作文對一般人而言幾乎是一種奢求,然而,他能“又得浮生半日閑”,用強大的內生力量去除“紛擾”,保持氣定神閑,達到“以靜制動”。當然也看得出蘇青才思敏捷,勤勉自律,惜時如金。
還希望與讀者分享書的最后一篇:“文章個性乃成功”,其中舉兩個“例子”:
女兒小學三年級時,《語文》期末考試被扣了3分,丟分的是一道填空題:“秋天到了,葉子( )了。”女兒給括號里填的是:“葉子(掉)了?!倍^正確的答案卻是“葉子(黃)了”。我給孩子打了100分,鼓勵她繼續(xù)按自己的觀察去寫。本來嘛,秋天到了,葉子有的黃了,有的紅了,有的紫了……接著就是干了、枯了、掉了……這些都是秋天不同階段的自然現(xiàn)象,怎么只能有“葉子黃了”這一標準而且還是唯一的答案呢?
女兒小學六年級,寒假期間,學校留了大量作業(yè),還要求寫一篇有關假期的作文。女兒在作文中寫道:“假期,就是假的休息日期。整個寒假不停地做作業(yè),基本上沒有什么玩的時間,假期完全是騙人的,根本就沒有休假。”女兒講的是大實話,對“假期”的詮釋也非常有新意,我認為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但在老師看來,孩子的立意太低、太消極,不能給高分。
對此,蘇青寫道:“現(xiàn)行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作文教學的誤導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它常常讓孩子們?yōu)榱俗非髢热莸乃^‘高大上而講假話、胡編亂造,為了讓作業(yè)符合規(guī)定好了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好的作品一定發(fā)自肺腑,充滿真知灼見,從而感動人、滋潤人,令人難以釋手、銘刻在心?!睘榇?,他賦詩一首:
寫作根基在幼蒙,文章個性乃成功。
博覽群書行筆健,飽蘸真情感人深。
莫為扣題胡編造,切忌拔高假大空。
思考獨立真知現(xiàn),想象自由佳句涌。
由此可見蘇青詩文中的諍言與諫言,及其獨立精神,是他對“從青從爭”信念的執(zhí)著,是“詩詞相伴”的獨特魅力。對他而言,科技的使命是求真,科普的旨趣在潛化,管理的智慧為真情。而文以載道、知行合一是蘇青一以貫之的品格。詩文已照鑒!
作為一個休閑研究學者,我更覺得蘇青在平衡工作與休閑、精神與物質、效率與效能、素質與素養(yǎng)、科技與人文、學品與人品等方面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其品正、其志堅、其性篤、其豐滿、其趣多。折射了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雙重力量。也提示我們,在人的成長中:能文能武、文理兼容、動靜協(xié)作、才藝多方、闊達眼界、豐富心性、發(fā)展志趣、珍惜韶華……你的人生就會“歲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