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
“醋”,古文寫作“酢(cu)”。左邊是“酉”,是“盛酒的尖底容器”形,表示“釀造”;右邊是“乍”,甲骨文像“衣領(lǐng)”形,就是“作”本字,這里用作“酢”字的讀音。漢代后,多寫作“醋”,以“昔”表示讀音?!墩f文解字》說,“醋”就是“酸漿”?!端鍟酚涊d,有民謠說:“寧飲三升醋,不見崔弘度?!笔钦f一個叫崔弘度的人,很殘暴,人們寧可連喝三升醋,也不愿意見到他?!按住庇忠隇椤八嵛丁??!斗舛U儀記》說:“醋梨酸棗”。
古文“醯(x i)”,也表示“醋”。《論語》說:“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币馑际?,有人找他借醋,他就去鄰居那里借來,再借給這個人。山西出產(chǎn)名醋,山西人酷愛食醋,所以稱為“老醯兒”。嫉妒會使人“心酸”,所以又叫“拈酸吃醋”。
餃
“餃”,以前寫作“餃”。左邊是“食”,表示“食物”;右邊是“交”,甲骨文意“兩腿交叉的人形”,這里用作讀音?!帮湣爆F(xiàn)在簡化為“餃”。宋代《集韻》中,收錄了“餃”字,最早指一種美味的甜食。明代<正字通))說,米面皮中包裹“餌餡”,在開水里煮熟,就是“餃子”。
餃子源于古代的“餛飩”;宋代叫“角子”“角兒”;元、明時期也稱“扁食”;明代后,開始叫“餃餌”或“餃子”。沈榜《宛署雜記》說:“時元旦,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敝复竽瓿跻话溩?,獻(xiàn)給長輩,祝他們身體健康。餃子餡料豐富、美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食物;而且,“餃”與“交”諧音,有“更歲交子”的美好寓意。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在春節(jié)、冬至等節(jié)日吃餃子的習(xí)俗。(選自《小學(xué)生<說文解字>》,李鵬飛主編,北京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紅蜻蜓說
冬至這一天,我國北方地區(qū)有吃餛飩、吃餃子的習(xí)俗,南方地區(qū)則有吃湯圓、吃冬至米團(tuán)和吃冬至長線面的習(xí)慣。時至今日,有些地方還流傳著“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jié),東家不放不肯歇”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