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珍珍 路露 高學琴 徐秀英 丁玲 張瑞 蘆鴻雁
【摘要】目的:探討積極應對方式在護士知覺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作用機制,為進一步制定心理輔助干預措施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方法:2020年2月18~20日,采用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PSS)、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 和12項一般健康問卷(GHQ-12)對寧夏地區(qū)45所公立綜合性醫(yī)院的3259名注冊護士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積極應對方式與知覺壓力、心理健康呈負相關(P<0.01),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呈正相關(P<0.01);積極應對方式在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為-0.03,占總效應的16.61%。結(jié)論:積極應對方式在護士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間起中介效應,提示護理管理者應注重疫情期對護士應對方式的關注,引導護士采取積極應對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壓力水平,還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護士;知覺壓力;積極應對方式;心理健康;中介效應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164-04
Mediating effect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between nurses’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WU Zhen-zhen1, LU Lu2 , GAO Xue-qin2, XU Xiu-ying2, DING Ling2, ZHANG Rui1, LU Hong-yan1,2* (1.School of Nursing,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China; 2.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between nurses’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February 18 to 20, 2020, 3259 registered nurses from 45 public general hospitals in Ningxi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CPSS, SCSQ and GHQ-12. Results: Positive coping styl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P<0.0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P<0.01);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was -0.03, accounting for 16.61% of the total effect. Conclusion: Positive coping style plays an intermediary effect between nurses’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which suggests that nursing mana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nurses’ coping style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and guide nurses to adopt positive coping styl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level of stress, but also help to maintain goo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Nurse; Perceptual Stress; Positive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 Mediating effect
2020年1月20日,中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隨后,浙江、廣東、湖北以及寧夏等30多個省份紛紛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Ⅰ級應急響應,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全員進入緊急備戰(zhàn)狀態(tài)。研究顯示[2-3],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20%的醫(yī)務人員會出現(xiàn)壓力、抑郁等心理應激反應,其中45%為護士。衛(wèi)健委相關報道顯示[4],馳援湖北的4.2萬名醫(yī)療隊員中,護士占比68%。護士作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堅力量、以及最密切接觸疑似/確診病例的醫(yī)務人員,高壓的工作環(huán)境可能會導致護士壓力水平的劇增和心理健康的受損。積極應對方式是指個體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主動尋求內(nèi)外部資源,積極構(gòu)建解決問題的策略。大量研究表明[5-7],知覺壓力、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周麗[8]等的研究指出,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相關,壓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預測因子。美國心理學家Lazarus和Folkman的壓力交互模型指出[9],應對是個體評估壓力之后所采用的策略,個體對壓力源采取的應對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壓力對個體造成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明確護士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本研究著重探討積極應對方式在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之間的作用機制,以期為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護士心理干預措施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0年2月18~ 20日選取寧夏地區(qū)下轄5市(銀川市、固原市、中衛(wèi)市、石嘴山市、吳忠市)的45所二級及上公立綜合性醫(yī)院的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①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②從事臨床護理工作;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不在崗的護士。
1.2研究方法
1.2.1調(diào)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研究者自行設計,主要包括醫(yī)院等級、醫(yī)院是否為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定點醫(yī)院、年齡、性別、民族、學歷、工作年限、科室和職稱等。②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erceptual Stress Scale,CPSS):2003年,楊廷忠等[10]引進英文版知覺壓力量表漢化而來。該量表可用于評價突發(fā)重大應急事件壓力情景下,職業(yè)人群近一個月的主觀壓力感知水平。量表共14個條目,采用 Likert5 級評分(0=從來沒有、1=極少有、2=有時有、3=經(jīng)常有、4=總是有),其中條目4、5、6、7、9、10和13采用反向計分,所有條目得分之和為知覺壓力總分,總分在0~28分為正常范圍,29~42分說明壓力較大,43~56分提示壓力巨大[11-12]。既往研究顯示[10],量表總體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 83,因子分析共提取2個公因子,所有條目因子載荷≥0.50,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本研究中該量表總體的 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78。③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選取解亞寧[13]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組成,采用Likert4級評分(0=從不采取,1=偶爾采取,2=有時采取,3=經(jīng)常采取)。本研究選擇積極應對維度進行測量,積極應對維度包含條目1-12,12個條目得分均分為積極應對維度得分。既往研究顯示,該量表積極應對維度 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因子分析顯示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本研究中積極應對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88。④12項一般健康問卷(12 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該量表由Goldberg[14]研制,用于評價個體近一個月內(nèi)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GHQ-12共12個條目,得分在0~12分之間,數(shù)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因其操作簡便、信效度良好,被廣泛應用于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中[15-16]。本研究采用GHQ標準法計分,6個積極性條目采用(0-0-1-1)計分,6個消極性條目采用(0-0-1-1-0)計分,切分值劃分為3/4,CHO-12≥4代表具有心理問題傾向,CHO-12<4代表心理健康。本研究中CHO-12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1。
1.2.2資料收集方法 將調(diào)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編制為電子問卷,生成問卷二維碼。研究者向?qū)幭牡貐^(qū)各級醫(yī)院護理部主任推送問卷二維碼,并詳細闡述研究目的、研究內(nèi)容、問卷填寫要求。由各醫(yī)院護理部主任向醫(yī)院符合條件的護士進行推送,護士自愿決定是否參與本次調(diào)查。問卷平臺共開放3d,回收問卷3708份,剔除非公立醫(yī)院問卷66份,??漆t(yī)院問卷384份,有效回收問卷3258份,有效回收率87.86%。
1.2.3質(zhì)量控制 為保證電子問卷的質(zhì)量,電子問卷題項設置為必填選項,對年齡、工作年限等資料設置合理字符寬度。此外,同一互聯(lián)網(wǎng)IP地址或同一手機號限填1次。問卷回收后,由兩名護理碩士研究生嚴格按照研究對象的納入、排除標準同時進行數(shù)據(jù)庫核查,剔除不合格問卷,完成數(shù)據(jù)核查后,對獨立核查的兩個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對核查結(jié)果不一致的問卷,由課題組集體討論決定,進一步確保數(shù)據(jù)質(zhì)量。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雙人錄入,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和標準差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百分比描述;知覺壓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分析積極應對方式在知覺壓力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作用,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jié)果
2.1調(diào)查對象的一般人口學資料 3259名護士中,三級甲等醫(yī)院護士910(27.92%)名,三級乙等醫(yī)院護士510(15.65%)名,二級醫(yī)院護士1839(56.43%)名。護士年齡為19~58歲,平均年齡(31.82±7.36)歲;工作年限為1~36年,平均工作年限為(9.87±7.76)年,其他一般人口學資料見表1。
2.2共同方向偏差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在進行因子分析時納人所有變量,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顯示,共提取6個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且第1公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20.79%,小于40%的臨界值,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3護士知覺壓力、積極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情況及相關矩陣 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士知覺壓力得分(37.48±7.24)分,知覺壓力處于較高水平,其中64.50%的護士自覺近一個月壓力較大,23.41%的護士自覺近一個月壓力巨大;32.10%護士存在心理問題傾向。相關分析結(jié)果顯示,積極應對方式和知覺壓力、心理健康均呈負相關(P<0.01);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呈正相關(P<0.01),詳見表2。
2.4應對方式在護士知覺壓力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 本研究對所有變量進行顯變量處理(即用項目得分的平均值作為變量),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分析中介作用。結(jié)果顯示,知覺壓力對心理健康預測作用顯著(B=0.17,t=23.89,P<0.01),且當放入中介變量積極應對方式后,知覺壓力對心理健康的直接預測作用更加顯著(B=0.20,t=25.06,P<0.01);知覺壓力對積極應對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B=-0.49,t=-29.03,P<0.01),詳見表3。知覺壓力對心理健康的直接效應及積極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的bootstrap 95%置信區(qū)間均不包含0,表明知覺壓力不僅能直接預測心理健康,而且能夠通過積極應對方式間接預測心理健康。該直接效應(0.20)和中介效應(-0.03)分別占總效應的116.61%、-16.61%,詳見表4。
3 討論
3.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護士知覺壓力、心理健康、積極應對方式現(xiàn)狀 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護士知覺壓力總分為(37.48±7.24)分,知覺壓力處于較高水平,這與張立等[17]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即在應對突發(fā)傳染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護士面臨較大心理壓力。此外,32.10%護士存在心理問題傾向,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這與Leslie等[2]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提示護理管理應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護士壓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關注。郭新文等[18]的研究指出,實施專業(yè)知識培訓聯(lián)合心理干預方案,能夠提高護士災害應對與急救能力,同時增強心理韌性。因此,加強護士職業(yè)防護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知識培訓,同時聯(lián)合“線上+線下”形式的心理疏導,暢通心理疏導通道,有助于緩解護士知覺壓力和維持心理健康。積極應對方式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應對方式,包括計劃、工具應對、尋求支持等,通常能夠減輕情緒上的不適。本研究護士積極應對方式得分(1.76±0.56)分,高于中界值1.50分,說明護士采取積極應對的行為較多,這與陳艾彬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7]。
3.2護士積極應對方式與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呈負相關,知覺壓力與心理健康呈正相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士積極應對方式與知覺壓力呈負相關(r=-0.453,P<0.01),既護士應對方式越積極,其壓力感知水平越低,這與王媛等[19]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Chen Juan等[6]的研究顯示,年輕護士知覺壓力和積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r=-0.249,P<0.01),雖與本研究相關方向一致,但相關程度低于本研究,這可能與本研究調(diào)查時期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fā)期,此時期護士面臨隨時可能被感染,工作強度大和工作節(jié)奏快,患者病情惡化等眾多外界壓力源刺激,其壓力水平高于日常,知覺壓力和積極應對方式的相關性也更為顯著。護士積極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呈負相關,這可能與申秀英等[20]指出積極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間間接效應顯著,積極應對方式是護士的心理彈性的保護因素,提高心理彈性更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護士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呈正相關(r=0.386,P<0.01),這與蔡潔等[21]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3.3積極應對方式在知覺壓力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 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知覺壓力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顯著,效應值為0.17,而當引入中介變量積極應對后,知覺壓力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更為顯著,直接效應值為0.20,占總效應值的116.61%,通過積極應對方式產(chǎn)生的中介效應值為-0.03,占總效應的-16.61%。這提示知覺壓力不僅能直接預測心理健康狀態(tài),而且能夠通過積極應對間接預測心理健康,倡導積極應對方式可以幫助護士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Chen Juan等[6]學者指出應對方式在護士壓力水平和心理健康之間起關鍵作用。陳艾彬等[7]指出積極應對方式在心理彈性和負性情緒間起中介效應,且其效應值明顯高于消極應對,提示積極應對方式對心理狀況的重要性。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護理管理者應注重護士應對方式的選擇,引導護士通過積極的應對方式應對壓力和困境,有助于降低知覺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Mazzella等[22]指出在一定壓力情境下,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積極應對方式比以發(fā)泄、退縮、回避等情緒為中心的消極應對方式更有利于護士應對壓力,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幸福感。解亞寧等[13]的研究指出,積極應對方式包括向他人傾訴煩惱、積極看待事物、重拾生活信心、學會克服不良情緒以及合理休息等。提示護理管理者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除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外,營造積極正向的工作環(huán)境,引導護士采取積極應對方式應對工作壓力,暢通情緒傾訴和心理疏導通道,有助于維持護士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積極應對方式在護士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間存在中介效應,提示護理管理者應注重疫情期對護士應對方式的關注,引導護士采取積極應對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壓力水平,還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本研究的局限性是未探討消極應對方式對護士知覺壓力和心理健康的中介效應,未來可開展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 疾病預防控制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公告[EB/OL]. http: //www. nhc. gov. cn/xcs/zhengcwj/ 202001/ 44a3b8245e8049d2837a4f27529cd386. shtml.
[2] Leslie A N, Eric J C, C Shawn T, et al.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SARS on hospital staff: survey of a large tertiary care institution[J]. CMAJ, 2004, 170(5): 793-798. DOI: 10. 1503/cmaj. 1031077.
[3] Chan A O M , Yiong H C.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2003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outbreak on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medium size regional general hospital in Singapore [J]. Occupational medicine, 2004, 54(3): 190-196. DOI:10. 1093/occmed/kqh027.
[4] 中國新聞網(wǎng). 國家衛(wèi)健委:2. 86萬名護士馳援一線 占醫(yī)療力量68% [EB/OL] https: //www. sohu. com/a/376756970 _123753.
[5] 賀春艷, 魏亞楠, 盧穎, 等. 知覺壓力與職業(yè)獲益感對乳腺腫瘤科護士心理健康的影響[J]. 中華護理教育, 2019, 16(11): 867-871. DOI: 10. 3761/j. issn. 1672-9234. 2019. 11. 016.
[6] Chen J, Li J, Cao B, et al. Mediating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coping, burnout, and social support between job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young Chinese nurses[J]. J Adv Nurs, 2020, 76(1): 163-173. DOI: 10. 1111/jan. 14208.
[7] 陳艾彬, 張曉敏, 江敏, 等. 應對方式在軍人心理彈性與負性情緒間的多重中介效應[J]. 第二軍醫(yī)大學報, 2019, 40(11): 1253-1257. DOI: 10. 16781/j. 0258-879x. 2019. 11. 1253.
[8] 周麗, 高玉峰, 邱海棠, 杜蓮, 鄭玉萍, 蒙華慶.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應對方式的關系[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8(11): 796-800, 805. DOI: 10. 3321/j. issn: 1000-6729. 2008. 11. 003.
[9] Delawalla Z. Stress reactivity,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responses in schizophrenia[D]. St. Louis: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10. http: //openscholarship. wustl. edu/etd/84.
[10] 楊廷忠, 黃漢騰. 社會轉(zhuǎn)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壓力的流行病學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3, 23(9): 11-15.
[11] 關玉霞, 尤麗麗, 王田田, 等. 炎性腸病患者知覺壓力和應對方式與抑郁水平的相關性[J].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19, 39(11): 1623-1626.
[12] 張佳媛, 周郁秋, 張全志, 等. 正念減壓療法對乳腺癌患者知覺壓力及焦慮抑郁水平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2): 189-193. DOI: 10. 3761/j. issn. 0254-1769. 2015. 02. 014.
[13] 解亞寧. 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998, 6(2): 53-54. DOI: 10. 16128/j. cnki. 1005-3611. 1998. 02. 018.
[14] Goldberg D. P, Hillier V. F. A scaled vers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J]. Psychol Med, 1979, 9. DOI: 10. 1017/ S0033291700021644.
[15] 徐子淇. 吉林省成年人一般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調(diào)查分析[D]. 吉林大學, 2015. DOI:10. 7694/jldxyxb20130641.
[16] 方玉鳳. 山東省兩縣農(nóng)村居民社會資本對精神健康的影響研究[D]. 山東大學, 2015.
[17] 張立, 沙莉, 魯桂蘭. 突發(fā)傳染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的研究現(xiàn)狀及前景展望[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22): 103-105. DOI: 10. 3969/j. issn. 1672-9676. 2011. 22. 053.
[18] 郭新文, 呂新平. 專業(yè)知識培訓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突發(fā)傳染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基層人員應對能力、急救能力及心理韌性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 27(7): 1055-1058. DOI:10. 13342/j. cnki. cjhp. 2019. 07. 023.
[19] 王媛, 劉春蘭. 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在護士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作用[J]. 中華護理教育, 2019, 16(7): 536-540. DOI: 10. 3761/j. issn. 1672-9234. 2019. 07. 015.
[20] 申秀英. 臨床一線護士心理彈性及其保護因素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D]. 山東大學, 2014.
[21] 蔡潔, 秦浩, 孫宏偉. 護士壓力、社會支持、心理健康的調(diào)查報告[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 24(2): 189-193. DOI:CNKI: SUN: JKXL.0.2016-02-008.
[22] Mazzella Ebstein A M, Sanzero Eller L, Tan K S, et 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ping,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newly hired oncology nurses[J]Psycho-Oncology, 2019, 28(2): 278-283. DOI: 10. 1002/pon. 4937.
基金項目:寧夏醫(yī)科大學2020年校級科研項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項目(編號:XE202012)
作者簡介:吳珍珍(1991-),女,碩士研究生在讀,護師。研究方向:老年護理學。
*通信作者:蘆鴻雁,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E-mail:hyalu@hotmail.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