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洋 詹建立
摘? 要 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構建生物核心素養(yǎng)、塑造健康人格、培養(yǎng)社會責任的必修課程,也是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素材。以“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為例,在挖掘教材中和諧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在和諧價值觀教育中,教師做到“明于心、敏于言”,學生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 和諧價值觀;初中生物;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1)11-0084-03
0? 引言
生物教學除了要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和主動參與解決生物學相關問題的社會決策意識?;诖耍幱诖髷祿妥悦襟w時代的今天,和諧價值觀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初中生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和諧價值觀教育在初中生物學教學實踐中顯得尤為突出。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和諧價值觀的融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一樣需要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樊德苗應用5W2H法對生物課堂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提出“教師要明于心,價值觀教育能才能落到實處,學生才能內化于頭腦,才能外化于行”[1]。劉娟等提出蘊含在核心價值觀內的和諧觀具有深厚的思想淵源,在東西方文化中能夠找到其發(fā)展脈絡,是中西方和諧思想融合的結果[2]。
和諧是指人們在對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基礎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本文以“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為例,在挖掘教材中和諧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在和諧價值觀教育中,教師做到“明于心、敏于言”,學生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 挖掘和諧資源,以“明于心”
初中生物課程蘊含的和諧價值觀資源比較豐富。以“人的起源和發(fā)展”為例,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森林古猿為了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來到地面生活,從而改變了自身的生理結構;從此,森林古猿解放了前肢,進入使用工具的高速發(fā)展時期,開發(fā)腦域,產生語言,而語言的產生使古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能夠相互合作;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人類逐漸從弱者變成強者。
本節(jié)內容蘊含的和諧資源包括自我和諧、社會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三個維度:自我和諧是指個體智力與非智力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社會和諧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指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觀念[3]。
2? 精心設計教學,以“敏于言”
教師對教材中蘊含的和諧資源進行分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和諧觀念寓于教學之中。
2.1? 設計思想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的內容。作為新學期的第一課,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以人的進化為主線,以講解森林古猿進化到人類的原因和過程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理解進化概念、建立科學精神為教學目的。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在理解知識內涵的基礎上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能力,已經學習了生物的特征和植物等有關知識,并初步理解了生物進化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诖?,師生在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使學生樹立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珍惜野生動物的態(tài)度,初步達成和諧自然、和諧社會和和諧自我三個維度的和諧價值觀教育。
2.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人類進化的原因;描述人類進化的大致過程及其重要節(jié)點;概述現(xiàn)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并運用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思維方法來理清事實和觀點的能力;為和諧價值觀的引入提供智力支持。
3)和諧價值觀目標:在森林古猿是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的認知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意識到人類的生存和繁衍自古以來就是與周圍環(huán)境和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結果,從而初步確立和諧自然理念。
在講述人類的進化原因及過程時,教師要結合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適時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和諧社會的價值觀。
人類進化的原因既有環(huán)境的外因,也有自身的內因,即在氣候和地形的雙重影響下,一部分森林變成草原,在森林中生存的古猿為了適應地面上的生活,骨骼產生變化,并進一步產生語言,使其可以更好地交流合作和適應自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通過教師的點撥,使學生樹立自我和諧的觀念。
2.3? 教學過程,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3.1? 回顧導入? 首先復習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學知識點,然后以蘊含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植物進化為線索,引出動物體的進化。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點的“同化”和“順應”。同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植物進化歷程與人類的進化起源和發(fā)展進行比較,在鍛煉學生思維方法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生物進化歷程的理解,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為和諧價值觀的引入奠定基礎。
2.3.2? 講授新課? 達爾文在觀察了大量的生物化石之后,發(fā)現(xiàn)森林古猿骨骼化石和人類的骨骼最為相近的事實之后,提出森林古猿是人類的祖先這一觀點?;诖耍岢鲆韵缕邆€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問題1:森林古猿為什么進化成為人?
森林古猿進化為人類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自然環(huán)境的改變:幾千萬年前,東非大裂谷附近的森林在地殼劇烈運動引發(fā)的地形和氣候變化的影響下,變成稀樹草原,在森林中生活的古猿一部分遠走他鄉(xiāng)、繼續(xù)生存,而另一部分來到地面并努力適應地面上的生活。內部原因是自身結構的改變:森林古猿在地面生活之后,為了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了自身的結構——上肢變得靈活,可以使用甚至制造一些簡單的工具,下肢粗壯有力,髖骨變寬,更好地支撐身體在地面上行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敬畏自然的同時,強調不是被動地適應自然,而是積極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來改造自然,以達到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結果。和諧價值觀深深扎根于學生思想當中。
問題2:人類有哪些進化的關鍵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見表1。)
約五萬年前,人類已經遍布五大洲,在各種條件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不同膚色的人種。通過產生語言,各個人種能夠更好地交流溝通、合作御敵。
人類各個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和諧進化是適應自然、繁衍種族的基礎。以此引導學生樹立和諧自我的價值觀,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
注意強調:不同膚色的人種都屬于生物學的同一物種,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是平等的。這是學生樹立和諧社會的基本意識。
問題3:類人猿與人類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為什么進化的方向會有所差別?
由環(huán)境導致的進化方向的不同所致。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在森林中生活的森林古猿一部分到地面生活,適應環(huán)境、歷經磨難而進化成為人類,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森林古猿則在歷史的長河中泯滅;另一部分森林古猿遷移至其他森林中繼續(xù)生活,經過漫長的時間,進化成為類人猿。
人類和環(huán)境是相互影響的,引導學生樹立和諧自然的理念,認真體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含義。
問題4:類人猿與人類的區(qū)別有哪些?
采用比較的方法,研究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見表2。通過比較類人猿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學生認識到珍愛動物就是珍愛人類自己,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和諧維度。
問題5:類人猿還可以進化為人類嗎?
環(huán)境在森林古猿進化為類人猿和人類中占主導作用?,F(xiàn)在的環(huán)境趨于穩(wěn)定,且類人猿與人類都已經適應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即使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沒有特定的歷史條件,類人猿也不可能進化為人類。強調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態(tài)度。
問題6:為什么人口數量急劇增加,而類人猿的數量急劇減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鹿奶粉等危害身體健康的熱點事件備受人們關注。人們在認識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去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條件,關注醫(yī)療衛(wèi)生和身體健康,人類的壽命不斷得到延長,而類人猿則沒有這種能力。另一方面,人類不斷侵占類人猿生存的環(huán)境和獵殺類人猿,都是其數目減少的原因。通過分析為什么人口數量增加而類人猿數量減少,協(xié)助學生樹立維護生態(tài)穩(wěn)定、保護野生動物的生態(tài)意識。
問題7:人類會向什么方向進化?
森林古猿進化為人類是以身體機能的進化為主,環(huán)境變化為輔,而人類的進化方向則是轉變?yōu)樯鐣幕倪M步[4]。
通過講述人類的進化方向,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和諧自然、和諧社會、和諧自我三個維度的理解。
2.3.3? 總結鞏固? 總結人類進化的原因、人類進化的過程等重要知識點,強調和諧理念的重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2.4?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教學是學生在課前收集類人猿、人類和森林古猿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問題驅動、學生討論的方式,在實現(xiàn)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同時,實現(xiàn)和諧價值觀目標。因此,學生準備得是否充分是本節(jié)課成功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地點撥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和諧價值觀的形成。
3? 結論與討論
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生物學科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秀學科,也是適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堅持“雙主體”原則,促進有效課堂的實施,達到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和諧觀念需要廣大一線生物教師和研究員不斷探索、實踐和完善,其過程要遵循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突出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地將教學內容的和諧觀念轉化為學生內在的觀念,喚起學生對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的認同與實踐。
參考文獻
[1]樊德苗.應用5W2H法探究生物課堂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J].科技風,2019(22):55.
[2]劉娟,楊文娟.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思想淵源[J].學術交流,2016(5):56-60.
[3]江傳月,王家芳.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探析[J].求實,2013(2):31-33.
[4]李越,祝劍飛.“人類的起源和進化”一節(jié)教學設計[J].生物學通報,2015(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