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語
合上手中的《紅巖》,再回首黨的百年風雨歷程,我不由得感嘆:親愛的黨,今年,你已一百周歲,走過百年滄桑,你仍是風華正茂的少年。我相信,待到山花爛漫時,你將更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走進黨的百年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常有“最后一塊布做了軍裝,最后一口飯做了軍糧”的故事;在那碧波萬里的南海邊,有一位老人畫下了一個圈;在那蓬斷草枯的大漠,有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綻放在空中……
回首崢嶸路,百歲正芳華。今天,“嫦娥”奔月,“蛟龍”入海,“天問”逐夢……這何嘗不是往昔那些時代楷模們精神的傳承!這何嘗不是流淌在祖祖輩輩中華兒女血脈中攻堅克難的民族精神的展現(xiàn)!我相信,每個中國人的心底都有這樣一顆充滿愛國、愛黨熱情的種子,總有一天,它會開得爛漫無比。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有本事,國家才有希望、有前途、有光明?!靶貞亚飩I(yè),恰是百年風華。”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期盼,更是對我們的期望?,F(xiàn)在,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速度、中國風度,而作為青年的我們,又怎能給祖國丟臉?往大處說,是要為國爭光;往小處說,是要留下自己存活于這世間的痕跡。
可是,我們青年一代畢竟還年輕,雖然能有作為,但有時仍會沖動行事,某些“私生飯”“鍵盤俠”就是鮮明的例子。因此,我們要去尋訪紅色足跡,去看看那些一腔熱血的前輩的奮斗史。我們無法切身體會過去,但我們可以嘗試去聆聽歷史,借鑒歷史,學習歷史,陪伴黨從今日走向未來。誰說紅色足跡離我們很遠呢?我們大豐,就有著光榮的紅色基因——這一頁歷史的紙上,有謝之屏等一群黨員發(fā)過的如冬日驚雷般的誓言,從此開辟了黨在大豐的征程,有方強、董宏林、張兆等革命烈士不朽的傳奇。誰說小縣城就不能出優(yōu)秀的時代新人?只要我們跟著黨,朝正確的方向努力,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一樣能為祖國綻放!
中國夢需要中國共產(chǎn)黨,需要優(yōu)秀的人才,需要無數(shù)的花苞綴滿枝。無需懷疑,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的青春之花必定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江蘇鹽城大豐區(qū)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