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冰冰
[摘 ? ? ? ? ? 要] ?舞蹈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舞蹈的生命力來源于生活,體現的是時代的特征。我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不同時代的舞蹈展現出了不同的精神面貌。習近平總書記提倡我們應堅持“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被廣泛提及,對待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秉持有所取舍、繼往開來的傳承理念,并在已有的文化上創(chuàng)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關 ? ?鍵 ? 詞] ?舞蹈藝術;文化創(chuàng)新;中國舞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9-0162-02
中國舞是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族民間舞的一個“泛稱”,有著我國民族特性,是對民族舞蹈的再創(chuàng)造,因此,中國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并體現了人們的審美情操。中國舞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理應對其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賦予其新時代的生命力,使中國舞成為我國藝術文化中一顆永葆輝煌燦爛的明珠。藝術融于文化,而舞蹈又歸于藝術,其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文化創(chuàng)新所驅,也是時代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必要變革。立足當下,教育之行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信息時代,教育革新勢在必行,文化大背景下,舞蹈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刻不容緩。
一、融合現代化元素,賦予中國舞時代氣息
舞蹈藝術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舞蹈藝術不斷吸納新鮮事物融合時代元素,使自身的發(fā)展趨勢愈加多樣化。事物的發(fā)展絕不會一成不變,而是以曲折上升的趨勢不斷前進,舞蹈藝術的教學亦是如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指導中,應充分融合傳統(tǒng)元素與現代化元素,將傳統(tǒng)中國舞的柔美和既定的大框架與現代中國舞的夸張大膽、抽象意境化的表現形式有效結合,并借助現代化信息力量,賦予中國舞時代氣息,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拓寬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中國舞的融合渠道,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中國舞的表現力、體悟中國舞中蘊含的絕美之中華絕韻,使其用舞蹈藝術語言傳達文化的瑰麗,并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下助力舞蹈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例如,在進行古典舞表演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古典舞中的標志性動作保留下來,并在整套舞蹈動作中添加一些現代化的元素,如現代的道具、現代服飾元素等,這樣不僅可以使整個舞蹈變得美輪美奐,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于互動和學習。但教師也應抓住古典舞的靈魂對學生進行教學,像對舞蹈中動作的編排,應在把握其傳統(tǒng)元素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創(chuàng)新,如在動作與動作的銜接之處可配合現代化舞美和道具,以達到流暢的銜接和壯美的效果,如此,既不會對傳統(tǒng)舞蹈動作造成不適當的變形,又能在原有動作的呈現上做出改良,提高舞蹈的技巧性和觀賞性。換言之,就是在對舞蹈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切忌本末倒置,不能只追求舞蹈的創(chuàng)新而忽視了民族特色的體現。此外,教師還可利用生活化教學進行中國舞教學的拓展,通過搜集不同地域的特色舞蹈,幫助學生了解同一類型舞蹈所具有的多元性,使其可以在舞蹈創(chuàng)造以及形式的表達中借鑒他人優(yōu)秀的舞蹈技巧,融合更多現代藝術元素和表達形式,在實踐中做好傳承,在傳承中尋求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揚文化,讓中國舞這一舞蹈藝術走進大眾視野,打開舞蹈藝術的新大門。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討論與學習中改良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標志之一,教師應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傳統(tǒng)舞蹈進行創(chuàng)新。信息化是時代發(fā)展的風向標,也是轉變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因素,要想在這樣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做好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舞蹈藝術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眾多的挑戰(zhàn)和機遇,至于如何把握和轉換這兩者之間的聯系,關鍵在于教師與學生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與實踐。對于舞蹈藝術,尤其是中國舞的傳承而言,最關鍵的不僅在于舞蹈本身所具備的一些特質,包括固定的舞蹈動作、隊形編排等,更應注重舞蹈語言背后所要傳達的情感。事實上,每一支舞蹈的背后都蘊含著動人的故事,飽含情感,這是情懷,亦是傳承之內核,而每一段舞蹈的演變又都伴隨著創(chuàng)新與改良,是謀求更好的舞蹈呈現所做出的良性改變。因此,教師在中國舞的教學中,要緊緊圍繞傳承與創(chuàng)新,用信息化手段保留中國舞之傳統(tǒng)韻律,同時不斷學習改良舞蹈的方式,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化手段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到豐富的舞蹈知識,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舞蹈藝術的認知。
例如,在進行漢族民間舞的教學時,由于漢族民間舞的受眾較廣,如東北秧歌、膠州秧歌、云南花燈等,學生對此了解得比較多,因此教師可以就漢族民間舞中多種風格的舞蹈動作的相似點和不同點的處理,與學生展開討論,并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在思考舞蹈動作的同時,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與提升。課前,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互動,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布置和答疑解惑,從而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學生則可以通過課前預習和信息平臺的互動,為課堂學習做好前期準備;課中,教師可以借助收集到的大量舞蹈藝術資料與素材,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師生共同研究與分析,不斷打磨舞蹈的動作;課后,教師可以將示范的舞蹈視頻和學生創(chuàng)編的舞蹈視頻上傳到平臺上,多聆聽他人的意見與想法,讓學生對舞蹈不斷進行研究與創(chuàng)新,使民族民間舞在新時代大放異彩。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為人的拓展學習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途徑。中國舞的學習不僅是一門課程學習,更多的是一種身心上的愉悅感受,是對舞蹈深度解讀后的自然肢體表達,融合信息技術后,這一表達的可能性將變得更加無限。因此,教師應重視信息技術在當今舞蹈課堂中的重要地位,并結合信息化手段的優(yōu)勢對中國舞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