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躍偉
食物攝入和運(yùn)動消耗的平衡(即所謂的“吃動平衡”)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內(nèi)容,要平衡膳食必然涉及食物的計量和測量。判斷一個人飲食過量還是不足的科學(xué)依據(jù)不是食物的重量,而是食物的能量。
目前,在眾多營養(yǎng)科普中,為了便于民眾的平衡膳食實踐,食物的測量大多采用的是買賣交易測量手段,即用衡器稱重。計量食物用生重“克”,但不能直觀地判斷食物的能量。因此對于平衡膳食來說,食物采用重量計量并不合適。
為了科學(xué)解讀平衡膳食,許多營養(yǎng)科普也會用食物能量“千卡”來計量三大供能營養(yǎng)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zhì))的分配比例,或指導(dǎo)糖尿病、減肥等飲食量。遺憾的是,食物的能量“千卡”卻無測量衡器,對普通民眾來說不知所云,缺乏平衡膳食實踐的可操作性。
我們買賣金首飾,從公平交易的角度,店家不會多給顧客1克,同樣,顧客也不愿意少要1克。但如果是買賣煤炭,店家多給顧客1克甚至50克也不會計較,同樣,顧客也不會計較少要1克,甚至50克。這是因為,對不同物體計量單位的選擇,人們是憑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體驗決定。如果我們?nèi)ベI金首飾,對店家說我要0.010千克(10克)的金項鏈,會讓店家一頭霧水;同樣,如果我們?nèi)ベI煤炭,對店家說我要1千萬毫克(20斤)的煤炭,也會讓人笑掉大牙。上述舉例,因為金子價高,需求量也小,需要“克克計較”,而煤炭價低,需求量也大,僅需“斤斤計較”。我們治病吃藥,西藥大多用毫克、微克計量,而中藥大多用克計量。這是因為西藥大多是提純的化學(xué)制劑,藥性強(qiáng)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中藥大多是自然界的有機(jī)復(fù)合物,有效成分較少。所以西藥誤差要求小,用了很小的計量單位,中藥誤差大點(diǎn)沒有關(guān)系,用了較大的計量單位。如此看來,根據(jù)情景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既方便計量操作,又能夠應(yīng)用積累的常識,應(yīng)是物體計量單位選擇的原則。
食物能量測量沒有衡器已是問題,食物能量計量單位用“千卡”也為平衡膳食設(shè)置障礙。要知道,1千卡大米飯僅11~12粒,而我們一口吃進(jìn)去的米飯起碼300粒,這說明食物能量計量用“千卡”,計量單位太小了?;谏眢w運(yùn)動強(qiáng)度等的個體差異、食物和飲食行為的復(fù)雜性,比如同樣的食物,產(chǎn)地不同能量也不同、儲存條件不同,食物含水分也有差異;同時由于家庭烹飪加工過程的計量和測量,以及飲食行為比較粗放,因此食物計量都不可能在家庭廚房和飲食中精確到“千卡”或“克”,可能也無必要?!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16)》給出的很多食物能量推薦值也是一個區(qū)間值,就說明了這一點(diǎn)。
那么,有沒有適合平衡膳食實踐操作的食物計量單位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食物交換份”。食物交換份既能體現(xiàn)食物的能量,又能體現(xiàn)食物的重量,且容易操作,在“平衡膳食”實踐中起著各種計量、測量方法的“橋梁”作用,可以改善平衡膳食知識“碎片化”和“孤島”現(xiàn)象,幫助人們更好地實踐平衡膳食。
“食物交換份法”最早由國外提出,后經(jīng)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營養(yǎng)科改良,是用于糖尿病膳食治療的食物計量方法。它可以將抽象的食物能量、重量以及復(fù)雜的平衡膳食概念較輕松地應(yīng)用到日常生活中,對需要進(jìn)行平衡膳食、均衡營養(yǎng)的人普遍適用。
所謂的“食物交換份”,就是根據(jù)人們對食物生重的計量習(xí)慣,把各類食物按照其來源、性質(zhì)分成三組六大類,同類食物中,相同體積或重量,它們的能量相近,營養(yǎng)價值相似。第一組為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主要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組為動物性食物和大豆,主要含蛋白質(zhì);第三組為油脂類和堅果類,主要含脂肪。每份食物含能量90千卡,同類食物可以互換,以便平衡膳食。各組、各類食物采用“食物交換份生重稱重法”,取其可食部分生重平均值,第一組的谷類25克為1份,薯類包括地瓜、土豆、芋頭、藕和山藥等約120克為1份;蔬菜中茄瓜莖葉類500克為1份、豆角根莖類250克為1份;水果類200克為1份。第二組的動物性食物65克為1份,大豆25克為1份。第三組的堅果類15克為1份;油脂類10克為1份?!笆澄锝粨Q份”作為食物能量計量單位,精確性雖然不及“千卡”,就像煤炭計量用“千克”精確性不及“毫克”,但方便平衡膳食實踐。
食物交換份法的使用原則是:同類食物完全可以互換。如等份的谷薯類,米飯、饅頭、紅薯、玉米可以互換;等份的蔬菜類可以互換,如韭菜、蘿卜、豆角、芹菜互換;等份的水果類可以互換,如蘋果、橘子、桃子互換;等份的肉魚蛋奶(大)豆可以互換,如豬肉、羊肉、牛肉互換,河鯽魚、鯧魚、帶魚互換;等份的油脂類可以互換,如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互換;等份的堅果類可以互換,如松子、花生、南瓜子互換。同組食物中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有限度地進(jìn)行替換。如1份的谷薯類可以換成1份的蔬菜或水果,但1份的蔬菜或水果不可以換成1份的谷薯類;1份的水果可以換成1的蔬菜,但1份的蔬菜不可以換成1份的水果。其他兩組食物都可以完全互換,如禽蛋、牛奶、豆腐、動物肉、水產(chǎn)魚互換,烹飪油和堅果互換。不同類、不同組食物不可以互換,比如為了多吃牛肉,用1份的饅頭換1份的牛肉。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除非每個人都給自己做飯,去稱量烹飪的食材,才有可能了解自己食物攝入的大致能量,否則我們吃的都是熟食,就算帶著衡器稱重,我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攝入了多少食物能量。這個問題算是戳到了“食物交換份生重稱重法”的痛處。為此,筆者對此缺陷進(jìn)行了改良,提出了“食物交換份熟食手測量法”,很好地克服了“食物交換份生重稱重法”的缺點(diǎn),在此向讀者朋友做一介紹。
“食物交換份熟食手測量法”的特點(diǎn)在于,跳出食物測量用生食稱重的思維慣性,對食物計量采用熟食體積測量的方法。通過對每類食物“1食物交換份”的熟食體積與相應(yīng)手部位比對,來推測食物的大概熱量和生重。
讀者朋友可能會想當(dāng)然地認(rèn)為,對食物計量采用熟食體積測量的方法,其誤差一定比生食稱重更大。其實不然,各類食物“食物交換份生重稱重法”取值是食物可食部分生重平均值,比如,以一份冬瓜或韭菜為例(每產(chǎn)生90千卡熱量的食物為“一份”),實際需攝入900多克冬瓜或340多克韭菜,按照“食物交換份生重稱重法”,蔬菜類食物被平均為500克(即平均500g即可產(chǎn)生90千卡能量),誤差分別為400g和160g。而用體積測量熟食,需攝入700多毫升冬瓜或390毫升韭菜,按照“食物交換份熟食體積測量法”,蔬菜類食物平均為650毫升(即平均650毫升即可產(chǎn)生90千卡能量),誤差分別為50毫升和310毫升,相較之下,“食物交換份熟食體積測量法”誤差更小。有的讀者朋友可能會問,“熟食稱重法”是否更精確?可以告訴您,誤差同樣比體積測量法大。比如250克米燒煮干飯,加375毫升的水與加450毫升的水相比,重量不一樣,體積卻幾乎相等。為什么?加水多重量大,米飯軟,飯粒與飯粒之間的空隙小。加水少重量小,米飯硬,飯粒與飯粒之間的空隙大。所以只要是干飯(加水量在一定的區(qū)間),重量有變化,體積變化小。事實上,“食物交換份熟食手測量法”的精確性的確比“食物交換份生重稱重法”誤差大,原因是稱重法用衡器,手測量法靠個體的經(jīng)驗判斷,還受體型的影響。能夠接受的原因,手測量法不是用來食物交易,而是用來對自身進(jìn)食量的估算,估多估少都不是問題,可以在此基礎(chǔ)上對自身進(jìn)食量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丶訙p。
“食物交換份手測量法”的研究過程是:首先,調(diào)查人們手部位的大小及其規(guī)律。把被調(diào)查者分為消瘦、正常和超重三組人群,測量其手有關(guān)部位,如拳頭、手前掌、指掌、拇指等的體積,獲得不同體型人群手部位的平均體積。其次,把三組六大類常見的食物100多種,按1份可食部分轉(zhuǎn)化成為市場商品毛重,并進(jìn)行烹飪燒成熟食,待冷卻后裝入保鮮袋,用筷子將其緩慢壓入盛有自來水,水平面刻度為零的量杯中,待熟食完全浸入水中,讀取水平面在量杯中的刻度,即獲得某熟食的體積。測量過程發(fā)現(xiàn),同類食物多數(shù)體積相近。取其各類食物的平均體積,作為手部位比對的數(shù)據(jù)。其三,把不同體型人群的手部位平均體積與各類食物的平均體積進(jìn)行比對,獲得“食物交換份手測量法”。
欲了解“食物交換份手測量法”的具體內(nèi)容,敬請關(guān)注下期文章。